航材保障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公务与通用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yuyu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材保障是影响飞机安全和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缺乏航材保障,如同無米之炊,对通航企业运营效率和资金周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确保通航航材供应,提高航材综合保障能力,是我国目前通航维修保障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发展,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壁垒除了空域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等要素的匮乏,我国通用航空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明所说,人们买回飞机就要保障有效使用,航材保障和飞机维修是有效使用的基础前提。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周凯旋表示:“航材管理是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目前对航材管理的监管方面有所不足。”
  问题重重
  我国通航整体起步晚,发展缓慢,行业配套及服务创新模式严重滞后,目前国内通航企业使用的依旧是低效的传统航材保障模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处处长冯世榕在谈及传统航材保障模式时表示:“国内通航主体复杂,涵盖国有、民营、私人等,且作业内容也复杂,包括教学、农林、探测、巡线等,因此航材保障模式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由维修公司提供、飞机厂商支援和固定供应商提供。”但無论何种形式的航材保障,在面对国内通航企业不断增长的飞行需求时,都显得很吃力。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通航航材保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航材种类繁杂,资本周转率低。我国通用航空机队数量小、机型庞杂,航材种类多,通用性较差,这無疑会给公司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涛透露,该公司目前航材库存资金占有率已经占到公司总资产的20%左右。周凯旋指出,截至今年9月30日,在我国已经成立的178家通航企业中,拥有少于10架飞机的企业达126家,其中少于5架飞机的有103家。再加上通用航空作业类型多的特点,更加剧了航材资本周转率低的问题。
  其次是通航维修主体规模小,企业议价能力低。周凯旋在谈及我国通航航材保障的问题时指出,国内尚未建立起规模较大、业务种类较多的通用航空维修企业。据了解,迄今为止,除台港澳地区外,中国共有CCAR-145部批维修单位266家,其中航线维修单位107家。除了少数具有飞机和发动机大修能力的军队维修单位以外,266家维修单位中,能够进行飞机和发动机大修的单位仅3家。受限于国内维修企业的数量与能力,很多飞机一出故障,只能外出“求医”。对一些国外厂商提出的苛刻条款,甚至随意涨价、乱收费,国内企业只能被动应对,毫無议价能力。
  纷纷出招
  针对我国通航保障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航材保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飞行安全和成本效益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航材保障模式。对此,民航局、行业协会专家以及各企业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首先是建立一个综合保障平台,即多家通航企业共享一个航材支援系统。中航材作为中国航空业唯一的以航空保障为主业的央企,筹办建设中国通航器材保障平台,自然是责無旁贷。按杨晓明所说,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压,节省管理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做到有飞机就有保障。建立航材综合保障平台可谓是众望所归。冯世榕表示,由于受到机型数量、资金、航材物流渠道、海关政策等限制,通航企业单兵奋战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急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支援机构,不仅能够提供航材供应,现场支援、服务通告执行和手册审定及其他维修服务,也能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需要时还能代表大家的共同意愿,为通航从业者谋取最大利益。通航企业对此更是绝对赞成。王金涛表示:借助共享平台的规模优势,不但可以逐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还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缓解企业的重资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效用的最大化。此外,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委员会秘书长王霞也指出,打造航材共享平台,不仅有利于周转件互援,有利于消耗件调配,还有利于信息交流。据统计,在超过600亿的民航航材储备中,周转件占库存的80%,不少于480亿。3年不流转的周转件按抽样统计占库存的34%,约200亿。消耗件约占100亿,也就是说多余航材超过200亿元。
  其次是改进采购战略。一是集中采购,利用集团规模优势来压低价格或争取最大折扣。二是扩大供应商基础,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王霞如是说。
  最后是加强人才培养和系统建设。对此,周凯旋指出,目前民航维修协会已在民航飞行学院设立,旨在讨论通用航空器材以后的维修方式,飞标部门今后还将负责对监察员的培训工作。王霞也表示,2009年以来,多家航空公司在单位范围内开展了这项培训工作。其中,东方航空公司专门制定《关于航材领用的管理规定》和《关于航材退库的管理规定》条例。同时,各航空公司和维修基地积极与SAP、中国民航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自己的航材管理系统。
其他文献
大凡一个行业发展不顺畅,必然有经济结构上的问题。当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一“脑体倒挂”现象的发生和热议,引发了“解放知识分子的创造力、鼓励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热潮,涌现了四通、联想、中关村、赛格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到今天,也存在很多“倒挂”现象。如果能解决这些“倒挂”现象,则能从经济结构上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桎梏顽疾,真正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新的商业模型。  下面,我们
期刊
“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直是FBO给国内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奢华的私人飞机才能停驻,只有名流大佬才能享用,而普通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但实际上,FBO并非如此。本文将会带大家去看看不一样的FBO,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实的FBO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近在微信圈子里经常看到国内通航界的朋友们讨论一个概念——FBO。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方向,是将来国内通航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FBO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通
期刊
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但适合运输航空的监管模式,未必适合通用航空,如果生搬硬套,不但加重企业运行负担,而且可能见效甚微,付出得不到回报。  伴随着通航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大量私人小型通航企业林立,这些私人通航企业与国有大型通航企业相比,最常见的问题就在于各项规章落实不彻底,尤其是一些长期进行外场作业的企业。無论是在人员资质检查中,还是在航空器适航检查中,这些小型通航企业总会
期刊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水平较低,与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明显。在追赶世界通用航空大国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事故高发、事故率超过正常值,那就需要从根本的制度进行改革或提高,建立起适应通用航空发展的管理机制,以最小的代价换取通用航空平稳、快速发展。  近三年来,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备受关注,逐步走上行业发展的准快车道,通用航空飞行器由2010年的1010架增加到目前的1610架。随着通用
期刊
2010年12月,巴航工业公司推出了莱格赛6500在其问世之初,本刊曾就其性能、舒适性等进行了分析。如今,莱格赛650问世已经近5个年头,全球交付量超过70架,它的市场反响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从运营商获得的数据出发,重新评估莱格赛650的经济性。  进入市场之初,巴航工业就将莱格赛650设定为越洋航程中性价比最高的公务机,如今回头看,莱格赛650的经济性优势可谓实至名归。依据其载荷和航程,巴航工业将
期刊
不论是对飞行员、航空从业者,还是普通的飞行爱好者来说,EAA就如同麦加圣地一般,总希望能前往朝圣一次。井然有序的地面及空管处置能力、各式各样的飞行展示区、含金量极高的论坛讲座、万众瞩目的飞行表演,EAA绝不仅仅是通航的欢乐大派对,它更是航空文化传承与培养的摇篮。  这里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至少有一周是如此。“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奥什科什(Oshkosh)市郊的EAA博物馆墙壁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期刊
2013初迄今,中国的通航安全事故频发,引发了业内外的担忧。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我们的监管策略和原则是否适当,我们的监管制度是否合理?其实不光是安全问题,在通航发展的其他问题上,我们的制度都有待改进!思路决定办法,办法决定效果,中国通航的发展,在根本思路上,也许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2012年,据民航局统计,中国发生通航事故2起,同比减少2起;通航事故征候11起,同比持平。通航事故万架次率同
期刊
2011年,在《公务与通用航空》杂志的创刊号上,中国民航大学都业富教授发表了一篇有关“通勤航空”的文章。尽管文章刊登于4年前,但至今读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数日前,此文又一次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发展通勤航空及短途货运的热烈讨论。  都教授在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国家要实现航空大众化,必须要重视通勤航空。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对通勤航空有需要,但需求有限。原因有三。  首先,干线干了
期刊
业内总是说通航企业如何亏钱,大家听得都有些厌倦,难道通航企业真的不能盈利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国内还是有很多通航企业都在盈利。那么是什么特质支撑这些企业盈利呢?要想做一家持久盈利的通航企业又该如何作为呢?试看本文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哪些通航企业在盈利。要找出盈利的通航企业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查过去3年通用航空专项资金(补贴)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上,排在补贴榜前20名的都属于
期刊
实现民航,包括通用航空业的持续安全运行,是摆在民航企事业单位和民航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民航华北管理局作为我国华北地区民航行业管理部门,同样面临着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飞行安全的问题。  截止到2012年底,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辖区内,属地大型运输机场25家,121部运行大型运输航空公司9家,135部运行运输航空公司10家,91部运行通用航空企业21家,适航维修企业70余家。共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