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违规

来源 :公务与通用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xi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但适合运输航空的监管模式,未必适合通用航空,如果生搬硬套,不但加重企业运行负担,而且可能见效甚微,付出得不到回报。
  伴随着通航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大量私人小型通航企业林立,这些私人通航企业与国有大型通航企业相比,最常见的问题就在于各项规章落实不彻底,尤其是一些长期进行外场作业的企业。無论是在人员资质检查中,还是在航空器适航检查中,这些小型通航企业总会暴露出大量违规现象,有的是超时、超限飞行,有的是维修条件不足,有的是违规滥签工卡,有的是执照、合格证等不符合规定,有的甚至违规飞行。这些违规运行的通航企业一部分是为了利益,明知故犯,跟监管者玩“躲猫猫”;另一部分是缺乏行业引导,对法规要求不熟悉,监管者查什么才知道要做什么,不查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它们缺乏必要的民航法规知识,很多时候都是监管者推一步,企业才往前走一步,这样“挤牙膏”式的法规执行状况,难免造成通航安全形势出现滑坡。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相比,优势在于灵活性好、小规模飞行效率高,多被用于特种作业,如抢险救灾、低空低速飞行、机动飞行、公务飞行等方面,弥补了运输航空因自身特点而無法涉足的领域。当然,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在这些特种作业中,航空器面临的飞行环境更为复杂,成为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此时,政府监管者在对通航企业进行监管时,套用运输航空的标准,强制性要求企业解决不达标问题,作为通航运营人,将面临各种两难的局面:要飞,不安全,不飞,没效益;想改,没能力,不改,不能飞。目前,大多数通航企业都根据民航局的要求将运输航空的管理方法,照搬到通用航空推行。例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从当初的引进中国试点运行,到现如今被纳入121部审定要求,可见其在运输航空的推行,确实有一定成效。可惜在通用航空企业中推进起来却不尽如人意,不但推行困难,而且见效甚微,仅《安全管理手册》的编写一项就问题颇多。目前通航企业的《安全管理手册》,要么成了公司规章的大杂烩,要么成了《运行规范》的翻版。局方在对企业审定过程中,也主要审定手册的“符合性”,很少也很难审定“有效性”和“适合性”,于是建立通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编手册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的是监控生产系统的状况和变化,监督规章落实情况,筛选分析有用信息,从而调整安全管理方案,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模块,提高生产系统本质化安全,以此为企业提供闭环的安全管理。大型运输航空业正是因为有能力建立完全独立于生产系统之外的安全管理系统,然后对生产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再反馈给生产系统,经不断循环完善,来达到安全管理方案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落实的。这是一种运行量越大,运行数据信息越多,安全管理改进循环越活跃的闭环管理方式。通航企业如果直接套用运输航空的安全管理方案,在飞行作业量增大时,出于人力资源的限制,兼职人员生产、管理两者不能兼顾,即使获得大量运行数据,也没有能力为生产系统分析和反馈信息,反而此时安全管理循环变慢,信息反馈不及时,甚至出现循环彻底停滞。这样的安全管理已经不能称之为“预防性管理”,而是传统的“总结性管理”,只有在不安全事件发生后,才能顺藤摸瓜,找到系统漏洞。这样的安全管理無疑变成“亡羊补牢”。
  作为大多数通航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追求最大效益”:而政府监管的目的,则是为了通航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两者并不矛盾;但如果采用不适当的监管方式,并無形中制造了阻力,其结果就得不偿失了。
  坦白地说,我国的航空法规,大多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尤其是通用航空部分。例如我国地势多变,地形复杂,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低空小气候群,而欧美大多地势平缓,气象条件规律,因此我国在适航审定方面,是否需要提供更为详细的厂家产品性能数据和公司运行要求。而一些只在特定区域内做单一用途运行的航空器,由于运行环境变化少,运行情况单一,此时是否可以通过“限制运行区域和用途”的方式,适当降低适航标准,减少通航企业的适航压力,提高公司运行的灵活性。
  随着通航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政府只有尽快完善有关通航的法规体系建设,才能提高通航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近期,国家空管委表示,修订完毕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即将颁布,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这無疑是给原先一直在削足适履的通航企业,重新准备了一双合适的“鞋”,可以预见这些有针对性的法规颁布后,通用航空将随之迎来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当然,政府除了应提供合适的游戏规则外,还应调整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监管者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对通航企业行使监管权,目的在于促进通航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通用航空服务。但很多监管者在监管过程中,总采用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对待通航企业也抱着“企业肯定有过错”的态度,导致监管者与运营人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其实,有些在监管中屡次出现的问题,可能并非通航企业不想解决,而是企业缺乏经验,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很多问题涉及军方、机场、管制、地方政府等多方面因素,企业無力解决。比如按照我国低空空域划分管理办法,低空空域按照三类空域运行。这种低空管理办法,目前看来,好处在于通航企业在区域内运行时,手续简捷,运行裕度大,可自由调配飞行计划,区域飞行既可减少企业行政手续,也可减轻空域管制压力;不便之处在于,运行模式是按照空域划分,而非使用航空器种类划分,因此在长途调机等跨区域、跨空域飞行时,往往手续较为复杂,需要军方、管制、航行情报、机场保障等多方面参与,很多小型通航企业缺乏平台,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会遇到时间长,手续复杂等多种困难。此时政府监管者不能仅停留在监管层面,而应进一步提供科学有效地指导,为企业解决发展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
  此外,对待不同的通航企业,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特点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对于运行规章不健全的企业,要重点抓好规章建设监管,注重审核企业规章的“有效性”和“适合性”,指导企业不断修善规章;对于规章健全但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要重点抓好规章落实监管,注重审核企业运行的“规范性”;对于软件到位硬件不到位的企业,要重点抓好适航和保障设施建设的监管,如果企业没有能力独自解决,要及时做好企业和各方的桥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监管不能一刀切,只有让通航企业把政府监管者当做“娘家人”,才能让通航业监管更有力,更有效。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低空改革加快,低空使用将越来越宽松,大多企业特别是通航企业尚未做好迎接这一改革的准备。为适应新要求,民航安全管理,特别是通航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实践证明,安全管理体系(SMS)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的特点,是一套完善,且被实际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但由于在我国实施时间较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顶层设计不清晰,系统目标的确定脱
期刊
近些年,随着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和低空空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规划建设航空小镇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出现的问题也颇多。一个地区是否适合规划建设航空小镇,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期望航空小镇遍地开花是不现实的,科学规划是关键。  通航产业作为航空产业的重要一翼,已经被列为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随着各方面环境的改善,我国的通航产业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航空小镇近些年来尤为引人关
期刊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在行业顶层设计规划领域从未完全照搬过西方国家经验,而是一直强调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航领域亦是如此,我们应该兼顾多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通航产业的规划发展。  与五年前大不相同,目前,伴随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和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权限的下放,通用航空的整体政策环境正日渐宽松。2014年11月21日,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会议在京
期刊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是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模式清晰的国家。其通用飞机在册数超过13000架,位列世界第七;年飞行小时数近200万小时,占世界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的5%。  澳大利亚的通用航空产业在二战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飞行小时数在90年代末就达到169万小时,成为世界通用航空产业大国。下面,笔者将从通用飞机制造业、通航运营业、机场设施、维修企业和行业协会几个方面对澳大利亚的通用航
期刊
作为航空业的“毛细血管”,通航短途运输在集散客源、满足特殊地区运输需求、完善航空运输网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通航短途运输业务在内蒙古根河地区进行了试点,在新疆、浙江等地也开始运行。  1978年,美国《放松航空管制法案》出台后,航空市场一下子放开,自此,航空公司可以自由选择航线,于是“瘦薄”航线便无人问津,导致一些城镇、社区的航线无法正常运营。为了保障这些社区的对外交通,美国政府制定
期刊
2014年6月,经过整合与梳理,中航国际成立了大陆发动机集团公司,下辖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大陆发动机德国公司、大陆发动机(北京)公司、大陆发动机服务公司。大陆发动机集团成立后,一跃而成为当今全球唯一拥有全系列航汽及航煤活塞发动机的制造商和服务商,全球为之瞩目。  2011年,中航国际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后,201 3年7月,中航国际收购了德国发动机制造
期刊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大陆通航事故频发,且致死率偏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中国通航发展超速了吗?安全管理是否有漏洞?要安全还是要发展?  如果对比一下截止到目前中国通航的作业量,可以发现,与2012年相比,今年中国的通航飞行小时数增长并不算快,据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透露,2013年通航飞行小时的增长率估计为8%左右。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十二五”计划目标相距甚远,更谈不上超速,甚至可以说是在
期刊
最近,中国通用航空领域不平静,好消息固然让人振奋,但接连不断传出的坏消息同样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已发生13起通用航空事故(含运动飞行器),其中致命事故12起,导致14人死亡。尽管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所难免,但从概率论角度看,如果事故高发、事故率超过正常值,那就有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就值得行业去重视和反思。  致命事故高发,我们不希望这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必然
期刊
大凡一个行业发展不顺畅,必然有经济结构上的问题。当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一“脑体倒挂”现象的发生和热议,引发了“解放知识分子的创造力、鼓励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热潮,涌现了四通、联想、中关村、赛格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到今天,也存在很多“倒挂”现象。如果能解决这些“倒挂”现象,则能从经济结构上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桎梏顽疾,真正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新的商业模型。  下面,我们
期刊
“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直是FBO给国内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奢华的私人飞机才能停驻,只有名流大佬才能享用,而普通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但实际上,FBO并非如此。本文将会带大家去看看不一样的FBO,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实的FBO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近在微信圈子里经常看到国内通航界的朋友们讨论一个概念——FBO。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方向,是将来国内通航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FBO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