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为中国直腰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议题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观察人士称,这是讨论研究中部崛起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会议提出,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把中部建成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这次在今年“两会”刚结束不久的专题讨论研究中部崛起的特殊会议,正式为世人瞩目的东中西互动新格局破题。如果把率先发展的东南沿海和正在加快发展的西部比做是中国的两翼的话,那么,正待崛起的中部地区就是华夏大地腰杆。中部的崛起,将使腾飞的巨龙更为强壮有力,将使和平崛起的中国真正地底气十足。
  
  中部塌陷曾使中国直不起腰
  
  中部指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拥有中国约十分之一的国土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起着贯穿南北和承接东西的特殊作用。
  中部地区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共和国50多年的发展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但至今农业区和资源粗加工工业区的结构使得中部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行业结构看,几十年来,支撑很多中部省区的传统行业依旧是煤炭、冶金、化工、机械。目前有些地区总体比例还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这就使得中部省区产业结构的矛盾格外突出。计划经济时期,这种以军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其合理性,但改革开放后,重型化的惯性使中部省区进一步滑向了重型化的产业深谷而无法自拔,以至于产业越做越大,但结构却越调越重,整个地区经济丧失了自我修复的机能。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当中,中部地区的资源型经济没有形成一定的综合竞争,再加上对现有的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技术含量不高,技术手段粗放,致使这些省市在市场竞争中连原有的优势也日渐被东西部省区所取代。
  近年来,当“珠三角开放”、“长三角开放”、“沿海开放”、“开发浦东”、“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震耳欲聋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只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放缓,从GDP总量上来衡量,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已拉大到了6倍。这块曾被称为中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地区逐渐塌陷了。
  如果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将难以成功。西部大开发一方面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必须经过中部的传递,直接“空降”并不符合梯度转移的规律。
  


  如果没有中部的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开始出现新问题,如土地、水和其他资源越来越稀缺,油电煤等能源越来越紧张,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一些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从东部向外转移将成为必然。由于中部紧靠东部,显然是其向外转移的首选。因此,中部如果不发展,就会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断层”地区。
  
  历时两年 战略确立清晰
  
  中部稳则国家稳,中部崛起刻不容缓。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到现在确立清晰的发展脉络,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武汉在哪里?”这是武汉市市长、人大代表李宪生在2003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当面发出的疑问。这种疑问正是道出了夹缝中的中部地区所面临的发展中的尴尬定位。李宪生是在最高层次的场合最早提出“中部问题”的第一人。从此“中部问题”的关注程度被迅速提升。
  2004年1月5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出现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提法,并将其列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表明中央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中部塌陷”问题已经有了紧迫感。
  2004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温家宝铿锵有力的声音,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传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部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航母已经历史必然地驶向了中国的港湾。
  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以独到的分量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2005年3月5日,“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中部战略思路,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10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为区域发展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2006年两会上,在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使主题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专题会议,使历时两年的战略确立清晰。
  要着力抓好8项重点工作
  温家宝总理2005年8月14日在湖南召开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构建高效农村经济体系。
  第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
  第三,搞好交通规划,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长江航运、民航等建设,充分发挥中部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枢纽作用。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
  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培育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有步骤地建设小城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加大对欠发达区域扶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第五,积极推进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中部地区,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第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治理矿山环境污染、工业和城市污染与水污染。
  第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城乡卫生事业特别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发展科技事业,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中原定,天下安”,中国高层决策者日前定调推进 “中部崛起”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国整体发展布局中走出了关键之棋。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意在让六省走上前台,肩负起中国经济新增长级的重担。
  自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六省抢抓历史机遇“你追我赶”的局面愈演愈烈。中部各省当前加快经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大体相同。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三个方面不利条件。
  
  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明显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交通发达、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人口密集。古时候讲,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中部地区经济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部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如果中部地区能够像沿海一样走上加速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就能对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
  较好的经济基础。经过改革开放28年的发展、中部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好,具备了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中部地区涌现了一批率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县市和乡镇,对整个中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鼓舞和示范作用。
  软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中部的经济体制、政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中部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改革开放以前,大家发展水平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经多年发展以后,就拉开了档。中部人民产生了加快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部崛起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所以, 目前中部地区是困难最大、潜力最大、希望最大。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号召之后,中部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认真思索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个方面不利条件
  
  工业发展缓慢。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2个百分点。全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河南的二卢比重比中部其他几省高一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所以,从一二三产业来看,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主要差别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偏低,也就是说,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了。
  非国有经济发展落后。目前中部非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的水平。在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的比重,中部五省比全国低21.3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滞后。近年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4.4个百分点。
  实现中部和中原崛起,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把劲集中使到突出滞后的方面,才能尽快缩短与其它地区的差距。
  
  带来三大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认为,目前中部地区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功能性政策的实施对于中部发展将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中部各省应该根据自己的省情,很好地抓住这些机遇。他提出三点发展机遇:
  一是东部的产业转移为中部发展带来机遇。由于东部发展较快,产业升级日趋明显,东部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而临近东部省市的中部各省恰巧得地利之便,同时又有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便宜的优势。
  二是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合作为中部带来发展机遇。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自下而上形成的区域合作,如泛珠三角、长三角等,涉及区域逐步扩大。继去年“珠江经济带”走向“9+2”的“泛珠三角”后,“长三角”也开始提出要不要“泛”的问题,纳入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合作体系,对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部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有效的资源整合。
  三是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为中部带来发展机遇。大城市圈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并将成为最具活力和实力最强的经济体系。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圈等,可以为中部的崛起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部发展规划在两会之后,其框架和图像就逐步明晰起来。随着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部的经济发展有望进入一个较快的阶段。同时也因为中部在投资和发展上的相对落后,中部有望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在未来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出于吸取东部沿海发展失误的原因来看,中部的发展即不能走东部以牺牲土地、环境等为成本的外资战略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型发展,又不能完全像西部一样全部指望政策的扶持,而应该调整经济结构,依靠自身独特的优势来走适合实际环境的发展策略。在中部的规划中,出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级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物流业等这样一些关键词,都是为未来中部发展战略指导方向的。
  市场分析人土认为,应该关注中部在大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受益产业和相关的上市公司,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战略、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山西的“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湖南的“一点一线”战略、江西的对接“长珠闽”策略、安徽向东部沿海靠拢等都是这个战略中的一部分。在以上的都市圈中,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条件,尤其值得关注。
  
  工业腾飞要成为引领经济的“法宝”
  
  从中部各省的省情出发,发展经济必须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作为根本任务,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这个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江西省,过去十几年,历来强调农业强省,后来反复调查论证,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成为农业强省,首先必须成为工业强省。
  把四大产做大做强。中部在全国的一个行业的有四大产业,一是有色金属采掘和加工,在全国占2 5%左右,从采矿、选矿、冶炼到加工,这是中部工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在全国最有优势的产业;二是煤炭,占全国的2 3%左右;三是食品工业包括粮食、畜产品加工和饮料等,在全国食品工业中占19%左右;四是机械制造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各类专用设备等。这是中部工业现有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新的战略性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中部都有一定的基础,应当加快发展。。要从国内外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寻求相关技术,筹划高起点的建设项目,使其成为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你追我赶:六省谁执“牛耳”?
  
  众多专家评论说,围绕中部崛起而产生的种种追抢实质反映了一度被“冷落”的中部的忧虑情绪和希望早日走出塌陷局面的急切心情。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江西目前经济社会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眼下最关键的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江西,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一要提升江西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二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兼顾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三要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在全省营造一个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赣的良好氛围,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湖北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领导同志都要保持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要有目标,但不能压指标;要比较,但不可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浮躁。
  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山西要想谋求跨越发展,首先要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尤为重要、迫切和艰难的是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政策、法制、技术等层面的工作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的速度。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实现中原崛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最近三到五年,关键是做到为实现中原崛起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徐光春介绍,河南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思路来引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下来思考、来谋划、来行动;要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奠定中原崛起的产业基础;要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来带动,壮大优势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作为其纵深腹地,安徽将对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安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括原材料、科教、人力、农业及已经具备优势的加工业等。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安徽不仅自身要得到发展,而且也可以为长三角、为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从湖南的实践看,加快发展关键要推进“三化”进程;推进“三化”进程关键要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这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链,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多媒体争相报道举国上下关注。
  (责任编辑:杨少纯)
其他文献
以色列议会大选终于尘埃落定,奥尔默特领导的代表中间力量的前进党获得了胜利,但因所获议席没有超过半数,也只能与其他党组成联合政府。以前进党为核心的以色列新政府会执行怎样的路线,人们议论纷纷。分析人士认为,不管未来的以色列政府如何组成,以色列还会执行没有沙龙的沙龙路线,中东和平进程会出现曲折,但不会逆转。  引人关注的以色列第十七届议会大选已经尘埃落定,事先人们普遍看好的前进党最终赢得了人选。以色列总
期刊
书评 唐学鹏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一直被看做是发展成功的典范,经济增长的楷模。本书却向我们揭示了另一个危机重重的日本:僵化腐败的官僚体制,导致金融体系崩溃的命令型资金供给体系,浪费资源的基本建设投资,巨额的隐形财政赤字、忽视环境问题的产业发展、破坏文化遗产的城市改造、填鸭式不重视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吴敬琏  日本
期刊
10月26日,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庆祝《人民文学》创刊55周年酒会暨2004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首都文学界的领导、作家、评论家、读者近200人参加了这一活动。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民文学》作为中国作协机关刊物55年来对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和发展所发挥的重大推动作用。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6日,是新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首任主编茅盾,艾青、
期刊
风风雨雨的2004年在年末印度洋的强震和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中,悲怆的画上了句号。本刊精选多家媒体从各自角度的大事件评选榜,透过众多媒体的视角,帮助读者来盘点自己心中的2004年。    新华社评出2004年国际十大新闻    1、禽流感肆虐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   年初,禽流感疫情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数千万只家禽病死或被宰杀销毁,泰国、越南等国还出现多起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
期刊
冰消雪融,江河奔涌。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4月1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的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带给海峡两岸华夏子孙的就是令坚冰消融、让万物复苏的浓浓的春的讯息。    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演讲。贾庆林在演讲中指出:“举办此次论坛,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去年会谈新闻公报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国共两党继续交流和两岸
期刊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是否拥有充足而稳定的能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和平崛起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能源战略正面临着重大转型。    严峻的现实考验    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去年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专门向十届
期刊
渑池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6年,占地面积42.8亩,校园布局别具匠心,建筑依地形而筑,错落有致,绿树、草坪映衬下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构成一幅优美的立体图画。  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以教研促进教学,使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素质以科研见长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学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任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周4下午第3节为教研活动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此内容反映国家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改进德育方法,开展多形式德育教育。教师必须
期刊
近日,为庆祝中国和芬兰建交54周年,受芬兰芬春文化协会的邀请,北京湖社画会会长、中国著名画家王挥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国家欧陆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大型的个人国画展。此次展览受到了中国驻芬兰大使馆以及芬兰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芬兰艺术馆馆长威龙称赞这位中国画家精湛的技艺及其作品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表示,王挥春先生的绘画风格从中国传统大写意发展为重彩,同时吸收了印象派的点彩表现形式,形
期刊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创新是秩序中再造秩序,法则小突破法则。这是工永红对创新的独到概括。  “十一五”规划中,创新被确立为国家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它是一种新的机会,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它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而在王永红眼中则是一种秩序与法则的完善与突破。正是这种完善与突破引导了人们摆脱单个中心困扰的欲望,激发人们对发展城市多中心格局的向往。从而为行业创新提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