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中整合性互动的探究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区角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环境创设、价值取向等做法,日趋受到挑战和质疑,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告诉我们“要避免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同时,《纲要》的整合理念进一步点化我们:“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整合性”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付诸实践,而在区角活动中,对于整合性原则的应用则是貌合神离。主要表现在:区角内设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如科学区、生活区、创意区等,彼此之间并无相互联系,区角活动的内容和环境布置也毫不相干。这些都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跳出原先的视野局限,有效利用区角活动开放性强,选择空间大这一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整体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主动、愉快地获得发展。
  一、利用角色分配,尝试区角活动中的整合性互动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工作,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能充分展示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等能力,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区角活动时抓住幼儿爱角色游戏的天性,将看似无关联的各区域活动有机整合、互动起来。
  以小班区角活动为例。原设置区域为“娃娃家”、“操作区(夹小衣物,练习小肌肉)”、“钓鱼区”、“美工区(捏橡皮泥)”等,互相之间单独成立,幼儿对某一区域没兴趣了,需要教师帮助或幼儿自己调整到其他区域继续游戏。因为年龄小,集中游戏时间有限,一个区域往往不到五分钟就会厌倦。那么教师在组织游戏整个过程中根本就无暇顾及观察、思考,必须及时调配幼儿的活动区域范围,结果就是手忙脚乱,一个字:累!如果教师为各区域配置工作人员图片,利用图片给小班幼儿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然后以“娃娃家”为背景,将“操作区”更名为“贝贝洗衣店”,“美工区”更名为“贝贝饼屋”,“钓鱼区”更名为“贝贝鱼塘”等,这样每个幼儿进入自选区域游戏时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待“上班”铃声一响,孩子们自会各就各位,不亦乐乎地玩起来。“妈妈”可以应“宝宝”的要求先来到“贝贝饼屋”买来由“店员”制作好的“饼干(橡皮泥作品)”,再到“贝贝洗衣店”取回宝宝的衣服,最后再回到“家”帮“爸爸”洗菜做饭。整个活动区成为一个完整互动的小社会。每个幼儿在角色认识的基础上,对生活的内在逻辑进行经验串联,既满足区角活动本身所需要的操作与探究,也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需要以及积累生活经验需要,而教师只需维持次序,观察记录,为下次活动调整材料即可。
  二、利用幼儿的兴趣,生成区角活动中的整合性互动
  幼儿是活动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游戏化与个性化是区角活动非常典型的一个模式特征,因此,我们在设计区角活动时,更多的要关注其内容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经验与发展,随时生成调整新的区角内容,以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
  以中班区角活动为例,原区角设置为“绿色加油站”、“美工区”、“科学区”、“运动区”等。在组织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对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到“绿色加油站”活动,而其他区域“门庭冷落”。如果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调整,将各个区角都生成为与车有关的区域。如美工区可以变成“汽车加工厂”,让孩子利用牙膏盒、各种瓶子等拼搭成汽车。科学区改成“汽车修理厂”,让孩子对成品小汽车拆拆装装,一起探讨一下汽车是怎样跑动起来的。运动区变成“动感赛车道”,比一比谁的汽车跑的快,在比赛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比较平滑的场地和粗糙的场地,上坡和下坡时汽车的奔跑速度是否一样,又增添了科学性。当然,还可以设置“汽车美容店”、“个性汽车设计公司”等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不断更新扩大关于汽车的知识。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使各区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孩子一个整体概念。
  三、利用各区共性需要为链接,促进区角活动的整合性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学习过程就是自身构建的过程,这种构建活动牢牢依靠着环境的沃土。有了环境才有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求新的教育策略,提高有限环境的利用率。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发现,往往一个班、两个班甚至一个年级在设置区域时,都会产生共同的需要,如很多班都要设置的——“银行”。
  以大班区角活动为例。大一班和大二班两个班相邻,大班区角设置有“巴布饮品屋”、“巴布鞋吧”、“巴布自助餐”,大二班区角设置有“种植园”、“鲜花礼仪公司”等。大一和大二班都需要有一个“银行”,便于孩子们活动前“取钱”、活动后“存钱”。教师可以在大一班、大二班相邻的共同区域中设置一个“银行”,供两个班孩子同时使用。一是便于教师根据幼儿购买欲调动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产生新的游戏愿望,并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各种服务行业的特点,树立购买的规则意识,从而根据钱币的面值,选购自己的所需,进而激活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两班孩子也通过银行互相认识交流,互相参与到彼此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去,通过“银行”为链接,获得更多的游戏和社会生活体验,拓展游戏的内容和空间,实现各区角活动的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相互沟通,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区角活动中的整合与互动。
  四、利用墙面环境布置的教育功能,完善区角活动的整合性互动
  环境是幼儿第二个会“说话”的“老师”,包括墙面、地面等三维空间。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环境创设中要突出幼儿的参与性、教育性、层次性等功能,而忽略了将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融为一体,扩大区角活动的范围,提升区角活动的操作性功能。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哪个班级,都需要创设互动的墙面环境。教师在创设墙面环境的时候,要考虑到班级区角的设置。如小班墙面“动物喜欢吃”,教师可以将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与食物匹配,布置在墙面上,教育幼儿不偏食、不挑食。还可以在上方悬挂区角标志“我们爱吃”,在地面到幼儿能碰及的范围做成立体的墙面,可以是以图形或者颜色为主的分类活动,也可以是尝试简单的营养配餐活动,供幼儿操作。中班在墙面布置“环保”标志,墙面下方则可以放置让幼儿操作的“清洁工”角色游戏。大班在墙面布置“保护地球妈妈”,相应的区角活动可以是“地球拼图”、“小水滴旅行”等等。这样,墙面与区角教育一致了,也是隐性的区角标志,幼儿会自觉将区角活动的材料摆放在相应墙面下的区角柜中,有效完善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
  由此可见,区角活动的整合性互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利用了幼儿园现有的区角资源,也有效利用了幼儿园教育最宝贵的而且是现成的人力资源。以上的这些整合性互动的探究使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快乐,区角活动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但同时也赋予我们更大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我们将继续解读《纲要》,不断反思探究,不断提高驾驭区角活动的能力,使区角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有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后天培养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心理素质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勇敢地面对活动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大胆地尝试去解决问题。相反,心理素质差的幼儿则缺乏活动的积极性,面对困难通常手足无措,大多选择放弃和逃避。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将来才能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因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差异在体育活动中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往往教师觉得最难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就不难发现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课程”。以下是笔者在平时与幼儿共同学习生活中设计的三个适合创作的美术课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我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大班)  现在的幼儿都看过很多绘本,有的绘本非常适合用来创作。《月亮的味道》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意思的
期刊
惧怕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个人安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比如:有的幼儿不敢一个人在关灯的屋里睡觉;有的幼儿正高高兴兴地玩耍,一见到远处有小狗跑来就会惊恐地哭叫;有的幼儿一听到打雷、看到闪电就会紧紧地搂抱大人,显得十分惧怕等等,这些就是生活中儿童惧怕心理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在生活中,对某些危及机体生命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的异常刺激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某些正常的而又于人无害的刺
期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构建幼儿撕贴画的创作指导中,我们跳出传统的“玩、撕、贴”,把握审美发展价值,支持幼儿的自主发现和奇思妙想,激发“求真”、“求新”、“求异”的创作灵感,让撕贴画创作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朵奇葩。  一、看——寻找美的元素  当材料摆在幼儿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幼儿先“看”,引导幼儿有意识去观察,如三维的观察、比较的观察,从而发现一些东西、一些精彩。对发现的精彩进行分析、评述,形
期刊
作品分析:  绘本主人公老虎奥古斯特好伤心,因为他弄丢了微笑,于是决定去寻找。当他在雨中奔跑、跳跃、舞蹈时,在水塘边找到了他的微笑。画面中细致地描绘了老虎表情的变化,从下拉的嘴角到逐渐上扬,低垂的头逐渐抬起来,直到最后露出了微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故事通过老虎奥古斯特寻找微笑的过程,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提示:微笑就在身边,因为快乐就在身边,不用刻意地去寻找,只要有一颗感悟生命的心,发现和感受生活
期刊
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即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人类情感交流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暗示性和感召性等特征。幼儿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表述时会不由自主地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辅助表达。因此,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恰到好处地运用手势等动作来表情达意,不仅能诠释诗歌的内容,而且可让幼儿从无声的体态语言中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期刊
设计意图:  天气渐冷,孩子们都戴着手套来园。各种各样的手套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有的孩子还不能熟练地戴手套。于是我借助这一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给手套配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  2.乐意学习戴手套,感受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纸盒一只,内
期刊
所谓“以大带小”,就是让中大班的幼儿和新入园的幼儿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子活动。我们认为“给幼儿以‘家’的感觉,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如同在家里一样,可以自由选择活动时间、地点、材料,真正成为家的小主人”,“让年龄跨越3岁的三个年龄组幼儿生活在一个班级里,这种混龄起突出的作用,它可以利用其中大年龄幼儿的优势,以大带小,鼓励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同时
期刊
一、主题活动生成  夏天到了,幼儿园的凌霄花架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赵老师,你快来看看凌霄花上面是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瓢虫,便把它拿在手里给孩子们观看。孩子们顿时围了上来:“让我也看看瓢虫!让我也看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我们生成了此次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感知
期刊
晨间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的动作灵敏、协调、平衡、稳定,并在活动中养成勇敢、机智、坚强等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随着“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目前各幼儿园都很重视晨间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将其作为教师研讨学习、实践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开展晨间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质量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