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教育问题:我们所期待的现代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让现代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硬件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师资优良化,质量优质化,办学特色化”,这是现代学校发展的美丽蓝图。然而,在发展现代学校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往往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有的甚至走进了认识和实践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要走出现代学校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必须统筹好多个关系,而最关键的是要统筹好十个关系。
一是和谐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它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废”,统筹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统筹兼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生群体,统筹关注工作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从而保持工作的整体性、均衡性与可持续性。然而,和谐发展并非平均用力、均衡着力,和谐发展应当与重点突破协调统一。所谓重点突破,就是区分轻重缓急,分清先后主次,集中精力抓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并以此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和整体突破。实现学校办学质态的可持续提升,这仍是当前要突破的重点工作。所以,既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又要立足社会评价教育的实际,既要坚持全面育人的目标,又要突出扬长学生的个性,始终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态为重点,努力在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是和谐发展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更是现代学校具体而生动的发展实践。
二是行政指导与自主发展的关系。 弱化对学校的行政指导,或者忽视学校的自主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创造性地寻找行政指导与自主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让学校在这个结合点上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释放出最大潜能,产生最大活力,创造具有特色的业绩,这是发展现代学校的应然追求。行政指导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政策法规要求,围绕学校和教育发展需要而作出的教育行政行为,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代学校应该更加重视行政指导的作用,自觉贯彻各项教育政策法规,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行政指令,做到贯彻不走样、执行不打折,形成政令畅通、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但强调行政指导的作用,并非就得弱化学校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要把上级的行政指导真正转变为具体的学校行为,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校对上级行政指导的理解、认同,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校对上级要求的“内化”,而这些与学校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发挥密不可分。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如果缺少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能力,一味地依赖行政指导,一味地等、靠、要,就可能产生精神疲软症、路径依赖症和工作乏力症,必将与当前行政指导趋于宏观的发展要求不符,与当前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的发展趋势相背离。所以,现代学校迫切需要增强自主发展、自觉落实和自我提高的意识,既善于在纵比中发现成绩,增强信心,又敢于在横比中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努力提升自主发展的水平与能力。
三是市场法则与经营学校的关系。 当前,正值时代转换、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市场机制成为调节资源流向和配置的重要杠杆,任何管理行为都无法回避市场法则的影响。现代学校置身于社会大市场背景下,无法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无法规避市场机制的影响与作用。所以,用市场法则经营学校,不仅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必然。现代学校应有主动融入市场的意识,有培植市场和利用市场的能力,有敢于、善于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的胆略和智慧。现代学校理应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奖优策劣的机制,更加充分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要求;坚持经营人心的策略,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与价值取向,以新颖的形式和有价值的内容满足合理需求和诉求;坚持以竞争力取胜,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教育质量的提高、升学质态的提升来增强影响力,以过硬的办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引起社会的关注,赢得社会的回报;坚持走品牌发展、品牌致胜之路,着力打造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品牌的创造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四是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依靠,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所受社会青睐的学校,可能缺少大楼,也可能缺少先进的教育设备,但肯定不缺高素质、有作为的教师团队。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教师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让教师个性得到自由张扬,能力获得有效培养,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并因此让学校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教师发展的幸福之路,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随着硬件、生源等条件的日趋均衡化,随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谁能在发展教师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学校发展上快人一步。所以,一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现代学校,理应把发展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善于构造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共同体,营造浓厚的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发展教师来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五是以人为本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在强调人本化管理的同时,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放松管理、放任管理或者疏于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人本化管理,不是削弱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而是在严格管理中更多地彰显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中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从这点来看,它是一种更高境界、更高层面和更高要求的管理,其真谛在于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能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能以实现和维护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目标,确立人尽其才的科学管理追求,创建关注个性需要的宽松管理氛围,搭建注重素质提高和潜能发挥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从而让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这是现代学校的应然取向,也是现代管理的现实诉求。
六是精致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关系。 精致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它交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以真善美为目标,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努力求得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内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所常规管理水平低下的学校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常规管理迫切需要有一种全新的理念来引领和支撑,现代学校迫切需要在常规管理上有一次质的跨越。实践证明,精致化管理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常规管理的根本理念和强大支撑。精致化理念指导下的常规管理,能使常规管理过程趋于精致化和精细化,使常规管理走向管理的内涵深处,融合有效性管理的要求,彰显人本化的个性特点,凸现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使常规管理成为细节化、过程性、高质态的现代管理实践,使现代学校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七是学校中心与教学核心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学校肩负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的根本渠道在课堂。所以,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从这点来看,唯有抓好了课堂,才能抓好教学,也才能抓住学校的中心,抓对路,抓出成效。然而,强调课堂的核心地位和教学的中心位置,并不是说其他工作就不重要。事实上,学校工作内容多、环节多,有些工作虽不是中心,但往往影响中心,有些环节虽不是核心,却事关核心。如果我们弱化这些工作或者忽视这些环节,看似是对教学中心位置的强化,对课堂核心地位的突出,但实质上却是对中心工作和核心环节的忽视与弱化。所以,现代学校应该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主轴,始终紧扣课堂这根主线,有效地统筹各方面资源、各种力量、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把视点和焦点聚于教学,把力点和重心置于课堂,变革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八是名师引路与团队制胜的关系。 现代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有两种,即引领和推动的力量。有了坚强的引领力量,学校发展才能方向明、线路对、步子稳。有了有效的推动力量,学校发展才能基础牢、起动早、步伐快。二者缺一不可。现代学校能否具备这两种力量,关键看是否有可以引路的名师,是否有可以致胜的团队。有名师引路,方能有坚强的引领;有团队致胜,才能形成有效的推动。一所学校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往往是名师引路和团队合作一起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现代学校理应坚持“双轮驱动”,既注重名师培养,着力造就德艺双馨的名师,充分发挥名师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又注重教师团队打造,着力培养德能兼备的教师团队,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高超的技艺吸引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
九是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关系。 现代教育呼唤现代学校,现代学校离不开现代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增强。然而,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传统的教具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幻灯;传统的板书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课件;教师的纸质教案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课堂的现代气息似乎很浓,但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有些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速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低学段内容高年级化的倾向,忽视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和讲授的深度,严重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消化率、巩固率和产出率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看似高效实则低效,知识传授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究其原因,在于放弃了对传统课堂形式和内容的科学传承,放任了对现代手段、方法的简单重复使用,传统与现代在课堂上缺少有机结合与统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课堂,是对传统的扬弃而不是简单的丢弃,是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现代课堂元素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而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所以,现代学校应该反思眼下的课堂模式,引导教师有效继承传统课堂的精华,准确把握现代课堂的真谛与要义,努力构建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现代课堂。
十是特色立校与科研兴校的关系。 对于现代学校而言,特色和科研同等重要,两者不可或缺。所谓“特色”,就是创新,是学校在正确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去适应环境,寻求最佳的生存状态。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基本路径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在“达标”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特色使得学校工作在形成特色的领域里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发生质的飞跃,并可能由于特色的迁移作用而使学校整体工作更上一层楼。所以,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必然是充满魅力的校园,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拥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校。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增强教学有效性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研就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强化科研领先、科研制胜、科研引路的意识,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校本教研为重点,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努力在科研上走出新路,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这是一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之路。
诚然,统筹好以上十个关系,不可能涵盖现代学校发展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但是,如能统筹好上述十个关系,减少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就能让现代学校发展离我们的期待越来越近,也能为现代学校的科学发展找到出路,趟出新路。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一是和谐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它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废”,统筹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统筹兼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生群体,统筹关注工作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从而保持工作的整体性、均衡性与可持续性。然而,和谐发展并非平均用力、均衡着力,和谐发展应当与重点突破协调统一。所谓重点突破,就是区分轻重缓急,分清先后主次,集中精力抓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并以此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和整体突破。实现学校办学质态的可持续提升,这仍是当前要突破的重点工作。所以,既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又要立足社会评价教育的实际,既要坚持全面育人的目标,又要突出扬长学生的个性,始终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态为重点,努力在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是和谐发展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更是现代学校具体而生动的发展实践。
二是行政指导与自主发展的关系。 弱化对学校的行政指导,或者忽视学校的自主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创造性地寻找行政指导与自主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让学校在这个结合点上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释放出最大潜能,产生最大活力,创造具有特色的业绩,这是发展现代学校的应然追求。行政指导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政策法规要求,围绕学校和教育发展需要而作出的教育行政行为,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代学校应该更加重视行政指导的作用,自觉贯彻各项教育政策法规,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行政指令,做到贯彻不走样、执行不打折,形成政令畅通、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但强调行政指导的作用,并非就得弱化学校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要把上级的行政指导真正转变为具体的学校行为,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校对上级行政指导的理解、认同,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校对上级要求的“内化”,而这些与学校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发挥密不可分。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如果缺少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能力,一味地依赖行政指导,一味地等、靠、要,就可能产生精神疲软症、路径依赖症和工作乏力症,必将与当前行政指导趋于宏观的发展要求不符,与当前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的发展趋势相背离。所以,现代学校迫切需要增强自主发展、自觉落实和自我提高的意识,既善于在纵比中发现成绩,增强信心,又敢于在横比中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努力提升自主发展的水平与能力。
三是市场法则与经营学校的关系。 当前,正值时代转换、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市场机制成为调节资源流向和配置的重要杠杆,任何管理行为都无法回避市场法则的影响。现代学校置身于社会大市场背景下,无法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无法规避市场机制的影响与作用。所以,用市场法则经营学校,不仅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必然。现代学校应有主动融入市场的意识,有培植市场和利用市场的能力,有敢于、善于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的胆略和智慧。现代学校理应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奖优策劣的机制,更加充分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要求;坚持经营人心的策略,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与价值取向,以新颖的形式和有价值的内容满足合理需求和诉求;坚持以竞争力取胜,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教育质量的提高、升学质态的提升来增强影响力,以过硬的办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引起社会的关注,赢得社会的回报;坚持走品牌发展、品牌致胜之路,着力打造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品牌的创造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四是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依靠,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所受社会青睐的学校,可能缺少大楼,也可能缺少先进的教育设备,但肯定不缺高素质、有作为的教师团队。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教师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让教师个性得到自由张扬,能力获得有效培养,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并因此让学校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教师发展的幸福之路,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随着硬件、生源等条件的日趋均衡化,随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谁能在发展教师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学校发展上快人一步。所以,一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现代学校,理应把发展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善于构造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共同体,营造浓厚的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发展教师来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五是以人为本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在强调人本化管理的同时,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放松管理、放任管理或者疏于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人本化管理,不是削弱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而是在严格管理中更多地彰显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中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从这点来看,它是一种更高境界、更高层面和更高要求的管理,其真谛在于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能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能以实现和维护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目标,确立人尽其才的科学管理追求,创建关注个性需要的宽松管理氛围,搭建注重素质提高和潜能发挥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从而让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这是现代学校的应然取向,也是现代管理的现实诉求。
六是精致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关系。 精致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它交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以真善美为目标,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努力求得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内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所常规管理水平低下的学校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常规管理迫切需要有一种全新的理念来引领和支撑,现代学校迫切需要在常规管理上有一次质的跨越。实践证明,精致化管理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常规管理的根本理念和强大支撑。精致化理念指导下的常规管理,能使常规管理过程趋于精致化和精细化,使常规管理走向管理的内涵深处,融合有效性管理的要求,彰显人本化的个性特点,凸现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使常规管理成为细节化、过程性、高质态的现代管理实践,使现代学校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七是学校中心与教学核心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学校肩负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的根本渠道在课堂。所以,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从这点来看,唯有抓好了课堂,才能抓好教学,也才能抓住学校的中心,抓对路,抓出成效。然而,强调课堂的核心地位和教学的中心位置,并不是说其他工作就不重要。事实上,学校工作内容多、环节多,有些工作虽不是中心,但往往影响中心,有些环节虽不是核心,却事关核心。如果我们弱化这些工作或者忽视这些环节,看似是对教学中心位置的强化,对课堂核心地位的突出,但实质上却是对中心工作和核心环节的忽视与弱化。所以,现代学校应该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主轴,始终紧扣课堂这根主线,有效地统筹各方面资源、各种力量、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把视点和焦点聚于教学,把力点和重心置于课堂,变革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八是名师引路与团队制胜的关系。 现代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有两种,即引领和推动的力量。有了坚强的引领力量,学校发展才能方向明、线路对、步子稳。有了有效的推动力量,学校发展才能基础牢、起动早、步伐快。二者缺一不可。现代学校能否具备这两种力量,关键看是否有可以引路的名师,是否有可以致胜的团队。有名师引路,方能有坚强的引领;有团队致胜,才能形成有效的推动。一所学校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往往是名师引路和团队合作一起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现代学校理应坚持“双轮驱动”,既注重名师培养,着力造就德艺双馨的名师,充分发挥名师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又注重教师团队打造,着力培养德能兼备的教师团队,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高超的技艺吸引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
九是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关系。 现代教育呼唤现代学校,现代学校离不开现代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增强。然而,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传统的教具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幻灯;传统的板书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课件;教师的纸质教案在课堂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课堂的现代气息似乎很浓,但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有些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速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低学段内容高年级化的倾向,忽视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和讲授的深度,严重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消化率、巩固率和产出率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看似高效实则低效,知识传授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究其原因,在于放弃了对传统课堂形式和内容的科学传承,放任了对现代手段、方法的简单重复使用,传统与现代在课堂上缺少有机结合与统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课堂,是对传统的扬弃而不是简单的丢弃,是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现代课堂元素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而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所以,现代学校应该反思眼下的课堂模式,引导教师有效继承传统课堂的精华,准确把握现代课堂的真谛与要义,努力构建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现代课堂。
十是特色立校与科研兴校的关系。 对于现代学校而言,特色和科研同等重要,两者不可或缺。所谓“特色”,就是创新,是学校在正确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去适应环境,寻求最佳的生存状态。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基本路径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在“达标”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特色使得学校工作在形成特色的领域里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发生质的飞跃,并可能由于特色的迁移作用而使学校整体工作更上一层楼。所以,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必然是充满魅力的校园,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拥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校。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增强教学有效性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研就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强化科研领先、科研制胜、科研引路的意识,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校本教研为重点,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努力在科研上走出新路,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这是一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之路。
诚然,统筹好以上十个关系,不可能涵盖现代学校发展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但是,如能统筹好上述十个关系,减少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就能让现代学校发展离我们的期待越来越近,也能为现代学校的科学发展找到出路,趟出新路。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