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的现状及教学建议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echa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音乐课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而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成果更是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指引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尤其是农村“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使得很多中学合并到了城市,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农村的小学,尤其是偏僻一点的,在音乐课的教学上条件还是相对较差,与城镇小学相比还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实施新课标更是一个难题。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毕竟农村小学还是非常多的,那么现在的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现状是怎样的,我们对于这些具体情况又该怎样去解决呢?我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演唱是小学音乐课程的基础性内容,也是重要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并不感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学习散慢,唱歌没有激情,缺乏感情等现象,但是他们一听到流行歌曲却非常的喜爱和关注。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平时孩子对音乐的接触比较少,不懂音乐的区分;另外就是农村的家长也不注重孩子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培养。现在农村的家里基本上都有电视,但是家长只是自己看连续剧或者为了不让孩子吵闹就让孩子每天看动画片;有电脑的家庭呢,孩子基本都是玩游戏。这就使孩子接触音乐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孩子对课本上的歌曲不会欣赏,不懂唱歌。我们都知道,爱学才能乐学,如果孩子都不喜欢,你的课上的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孩子多听健康向上的音乐。当然以现在的情况,很多家长是不配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的设计和导入方面多下功夫,并且最主要的是在低年级或者是平时上课时就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渗透。例如,可以顺应学生的需要去讲解课本的知识,通过改编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歌曲所蕴含的精彩的故事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就是有故事背景的歌曲。现在的农村小学基本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也使音乐课缺乏一些情趣,可以用一些图片和不同的乐器伴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机械地返回到“演唱课就是唱歌课的单调模式”,去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欣赏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情感。对于欣赏课,我想是很多老师最头疼的课了,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比较差,乐器特别的少,只能通过口述或者图片来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和特点,学生在听赏乐曲的时候就好像在听天书,一点兴趣都没有,有的老师甚至干脆就不上欣赏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学生根本不会欣赏,更不懂欣赏,当然学校的条件差是一方面,如果运用多媒体和很多的乐器实际演奏,也许学生会更爱欣赏课,而不是唱歌课了。但是没有条件,课还是要讲的,而且还要讲好。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黑板、教科书、录音机、电子琴等教学工具来进行的。这样往往使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感到枯燥、单调,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但是现在农村的小学基本上还是这种状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教呢?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东西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例如,我们所用的电子琴可以模仿很多乐器的声音,再配合上图片,效果应该也是不错的,可以让学生带上乐器头饰,跟着电子琴去模仿乐曲中的各种乐器的声音,从而去理解体会乐曲的情境。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模仿一种乐器,然后戴上乐器的头饰去进行合奏;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让学生带着不同角色的头饰去表演一个音乐故事。小学生本来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这样不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乐曲的情境当中。
  对于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问题,实施的难度也是不小的,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偏低,动手创编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只会跟着做,而不会自己创编。本来农村小学的学生接受能力就很差,所以创编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我想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四年级的活动课《秧歌舞》,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扭秧歌的动作入手去创编舞蹈动作和队形,再比如《在阿维翁大桥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去做“围圈子”和“跳吧”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内涵。再就是平时让学生多欣赏不同的舞蹈并加以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和音乐创造力。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小学音乐课的现状分析和教学建议,希望对工作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老师有所帮助。让我们来共同实践新课改的实质,为农村小学的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其他文献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创新地进行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本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
期刊
在青海,城乡结合部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而对后进生的转化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几年来城乡结合部的教学经验和青海玉树支教一年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主观原因  1.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既
期刊
怎样当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先进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现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优秀班主任,要做管好班级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等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超众的能力
期刊
我校位于半山区,许多村子因为交通不便,学生只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住宿。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非常严峻的问题——孩子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晚间的学习无法得到更好的督促。虽然我们的住宿管理也很严格,但毕竟生活教师只有两个,他们管着90个孩子的衣食住行 、学习生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各种能力还较差,放学后,还需要家长的精心辅导。然而,住宿的孩子远离父母,失去了这种一对一
期刊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激趣是实现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之前,我们要充分设计好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依据课文内容,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播放视频、音频或图片展示或联系地方风俗名胜、人文风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生命·生命》一课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听心跳的音频,同时加上我的旁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心跳声。
期刊
由于经济和教育现实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住校生活。虽然我们有严格的住宿管理制度,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弱,致使这些孩子的行为有些“脱缰”。具体表现为:行为散漫、贪玩、而且作业马虎等。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育经验。  一、和家长多沟通  虽然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要远远多于老
期刊
所谓“读书”,就是要在“读”上多下功夫。《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第7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倾听者。学生的倾听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新课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积极效应很大。新课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这种思想有其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
期刊
职高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曾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能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自从三级课程设置开始以来,地方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方课程的设置有效促进了国家课程的完善,弥补了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強了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了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里所说的“地方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以外、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