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理论性、专业性、时政性、广泛性、即时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其一轮复习,相比新课教学对单独具体的知识的讲解,一轮复习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题技巧的总结。有的选择题或者主观答题,可能考查的是高中政治四本必修的内容,也可能是某一本必修里面部分知识的综合概括。因此,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自己一轮复习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经验,结合经济生活具体内容,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如下探讨。
一、在构建思维导图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复习知识过程中,可以就整本书或者某个单元甚至具体某一課,构建思维导图,用一个框架,把整本书的所有内容串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侧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然后再从整体到部分,就具体某一单元,某一课进行专题复习,在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引导善于思考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善于思考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思考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比较全面的想法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思考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思考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除了着一课的内容,还跟其他课的知识有联系吗,吗?”“试试看,经济上可以这样回答,再从哲学角度分析一下!”的综合思考方式。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所给材料的内容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解读,逐步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三、在引导灵活变通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通过这些引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解题过程中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一题多变
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材料。如经济生活第八课里面财政的作用这一知识,既可以放在选择题里面考查,也可以考大题,教师可就某一具体的材料进行改编。再比如,关于政府减少行政审批这一问题,可对同一材料进行改编,放在经济生活里面考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在政治生活里考政府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放在哲学里考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知识来解答同一材料的能力。
(二)一题多问
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材料,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分析,认识材料,理解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经济生活里面的就业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我国当前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做,企业该如何,劳动者个人怎么做。亦或是关于某一具体问题,从不同的知识范畴来回答。
(三)一题多议
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三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就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从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分析,也可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的几个主体角度分析。
(四)一题多解
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比如经济生活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与外汇、价格变动等相关计算题,有些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有些可以取具体数字,有些可以大概估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尤其是一轮复习,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靠教师单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常见的培训与坚持。相信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共同努力,政治教学将会大放异彩,政治学习将会更加有趣。
一、在构建思维导图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复习知识过程中,可以就整本书或者某个单元甚至具体某一課,构建思维导图,用一个框架,把整本书的所有内容串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侧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然后再从整体到部分,就具体某一单元,某一课进行专题复习,在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引导善于思考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善于思考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思考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比较全面的想法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思考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思考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除了着一课的内容,还跟其他课的知识有联系吗,吗?”“试试看,经济上可以这样回答,再从哲学角度分析一下!”的综合思考方式。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所给材料的内容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解读,逐步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三、在引导灵活变通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通过这些引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解题过程中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一题多变
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材料。如经济生活第八课里面财政的作用这一知识,既可以放在选择题里面考查,也可以考大题,教师可就某一具体的材料进行改编。再比如,关于政府减少行政审批这一问题,可对同一材料进行改编,放在经济生活里面考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在政治生活里考政府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放在哲学里考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知识来解答同一材料的能力。
(二)一题多问
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材料,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分析,认识材料,理解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经济生活里面的就业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我国当前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做,企业该如何,劳动者个人怎么做。亦或是关于某一具体问题,从不同的知识范畴来回答。
(三)一题多议
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三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就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从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分析,也可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的几个主体角度分析。
(四)一题多解
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比如经济生活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与外汇、价格变动等相关计算题,有些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有些可以取具体数字,有些可以大概估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尤其是一轮复习,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靠教师单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常见的培训与坚持。相信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共同努力,政治教学将会大放异彩,政治学习将会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