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修正案之探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一些州为了保护胎儿的利益而制定了限制妇女堕胎的法律,可是这一举措侵犯了宪法的权威,妇女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有力保障。本文由限制堕胎案引发了一些思考:1.妇女是否拥有生育的自由选择权?2.保护胎儿的“生命权”更为重要还是其理论基础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或者说胎儿有生命权吗?人的标准——是出生还是受孕那一刻?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妇女;生育的自由选择权;生命权;堕胎
  中图分类号:D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288-01
  作者简介:张乔亚(1988-),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张静(1991-),女,汉族,江苏溧阳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美国很多州为了保护胎儿的权益,出台了许多限制堕胎的法律。这些法律往往自以为掌握了道德的制高点,常常打着保护胎儿的生命权这一大旗。试想一个怀孕的妇女如果冒着生命危险去地下机构接受非法堕胎,或者生下孩子却无力抚养,这两种无奈之举都是后患无穷。这样的情形更是违背了立法的初衷,它可能并没有有效解决问题,相反可能加重女性的负担,而且一个不受母亲欢迎和期待的孩子,她(他)的成长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呢?
  一、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
  根据笔者的理解,保护胎儿权益的时间点应当是胎儿出生之后,即“人”的标准应该是始于出生,而非始于受孕。但是笔者认为法律应当保护胎儿的某些利益。
  美国早期否定胎儿具有主体能力,直到1946年哥伦比亚特区法院的“Bonbrest v Kotz”一案,才开始改用“肯定说”,即胎儿出生时若为活产者,就其出生前所受到的侵害而产生的结果,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如果因出生前所受侵害而死亡的人,可以提出不法致人死亡的诉讼请求。从此,美国确立了保护先期生命法益的制度。①因为胎儿是否受到损害,都应在出生之后确定损害时才能考虑赔偿问题,所以就没有必要把保护的时间点提到胎儿出生之前。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没有州可以否定任何一个人具有的法律平等保护权”。我们假想胎儿受这一条款保护,那么各州就有权保护其所管辖范围内胎儿的生命,堕胎行为将构成谋杀罪。显然,这是不合理的,现实生活中各州也没有试图追究前往他州或他国做人工流产的妇女的法律责任。所以,笔者不赞成“人的生命始于受孕”这一学说,胚胎尚未成为完整的人,不应受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保护。笔者认为胎儿不具有生命权,保护胎儿的权益的时间点应当是胎儿出生之后。
  二、妇女是否拥有生育的自由选择权
  美国宪法第9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所列举之若干权利不得解释为对人民固有之其他权利之排斥或轻忽之意”,根据业已确立的规则,宪法限制各州制定干涉公民最基本决定的法律,如家庭权、人生自由权。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对实体正当程序案件的判决,可能要求法院行使它在传统上一直行使的权能:即理性判断。它的边界不易被简单规则所表达。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自由推翻我们所不赞成的各州的政策;但它也不允许我们对自身的职业业务畏缩不前。在具有深刻道德与精神含义的堕胎问题上,富有良知的男男女女之间可能存在着歧见。有些人可能认为,堕胎违反了我们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但这并不能影响政府的决定。政府的责任是从宏观上考虑法律的制定,需要定义所有人的自由,而不是把个人的道德规范变成宪法法令。
  在胚胎具有母体外存活性的时间点之前,孕妇有权决定堕胎,这也是宪法保障的权利。笔者认为每个州不得将有关伦理、宗教的官方信念强加给妇女,否则个体妇女会因为一种她们自己所不相信的关于生命价值或意义的形而上的信仰而倍受煎熬,这种现象不是立法者所希望见到的,立法中的目标是保障大多数人的自由。
  三、结语
  结合宪法修正案第9条和第14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妇女生育的自由选择权,因为这个世界上与胎儿最亲近的就是其母亲。但是州政府可以通过创造结构机制,来表达对未出世生命的深切尊重;如果不对妇女的选择权之行使构成显著障碍,那么这类规章就将得到准许。如果目的合理,那么各州可以维持以下措施:如设法说服妇女选择生育、放弃堕胎。如果不构成过重负担,规章还可设法来增进堕胎妇女的身心健康。
  [注释]
  ①杨咏婕,李建华.对美国堕胎法案的理论反思——兼析胎儿人身权利[J].求索,2011(9).
  [参考文献]
  [1]杨咏婕,李建华.对美国堕胎法案的理论反思——兼析胎儿人身权利[J].求索,2011(9).
  [2]高知鸣.从罗伊诉韦德案到凯西案——选择权与生命权的漫长较量[J].法制与社会,2008(9).
  [3]张千帆.美国联邦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瑞科雅·索琳歌尔.妇女对法律的反抗——美国“罗伊案”判决前堕胎法的理论与实践[M].徐平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雷蒙德·塔塔洛维奇,拜伦·W·戴恩斯.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社会调节政策八个侧面[M].吴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6]赵梅.“选择权”与“生命权”:美国有关堕胎问题的论争[J].美国研究,1997(4).
其他文献
摘要:特殊病犯由于自身状况的限制,其与一般罪犯有着诸多不同,故对特殊病犯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有其自身特性。本文从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模式出发,结合特殊病犯所存在的特殊问题,构建对特殊病犯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模式,望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特殊病犯;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071-02  作者简介:史辉(19
期刊
摘要:运输毒品罪中,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认定会影响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评价,所以对行为人主观故意应该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在该文中,结合张某运输毒品案,对运输毒品罪的主观故意提出了一些认定的方法。该文通过对法条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解读,认为张某在该案中运输毒品罪的主观故意不成立。  关键词:运输毒品罪;主观故意;概括性故意;推定故意  中图分类号:D92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期刊
摘要:依法治军,惩治贪腐不断走向深入,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对军队中的隐性违法犯纪分子施以了强大的警示与震慑。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当前军队倡廉建设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强化军队监督、制约职能等倡廉建设的相关措施,以期实现军队上下依法行使权力,军需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战略目标。  关键词:廉政行动;依法治军;强国;军
期刊
摘要:广州的小贷公司比较多,介绍广州的小贷公司贷前法律风险防范,目的是让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本文从小贷公司贷前法律风险防范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市场现状以及小贷公司诉讼中常见的问题,对小贷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的贷前法律风险防范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小贷公司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贷公司;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者对《廉政热点面对面》一书所关注的廉政新规定和新举措的认识为出发点,强调了党员干部要以“严”和“实”的态度严守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廉洁的价值追求,强化担当的使命意识。  关键词:廉政;“三严三实”;忠诚  中图分类号:F426.61;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124-02  作者简介:刘立亚,硕士研究生,广州市花都区委员会党校教师。 
期刊
摘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探究我国的依法治国建设,并将其不断应用于我国法治实践。  关键词:法治思想;依法治国;法治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128-01  作者简介:周超(199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法治思想与法治建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东汉王符在《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在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不仅包括审判程序,也涵盖了关于执行等方面的监督,很大程度上对肩负法律监督职责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具体办案为切入点,分析了民诉法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主要影响,及基层检察院在应对新民诉法实施中的建议。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中图分类号:BG6
期刊
摘要: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警察是执法者,这就要求警察的执法行为必须规范。从基础、模式、道路三方面对警察执法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哲学思考,警示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辩证统一的,能更好地调和警察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以便国家意志的体现。  关键词:警察;执法规范法;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中图分类号:D6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118-02  作者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增强法官公信形象为视角,提出了提升法官的职业尊荣、增强法官的职业技能、突出法官的职业保障等路径,以期实现民众的司法认同,提升司法公信。  关键词:认同司法;公信形象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154-02  作者简介:林微(1973-),女,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委员、研究室主任;陈丹华(1969-),女,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
期刊
摘要:法院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的重要一环,除了提供传统的裁判、调解之外,为应对在中国式综治社会治理法治模式下纠纷解决的需求,法院还提供社会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纠纷的非法律视线内的法律建议或者服务。这种公权力的提前介入,可能导致纠纷解决的同质化和司法的泛化,最终损及司法的权威。因此,本文从中国实践出发,就法院纠纷解决方式提出司法产品这个概念,从结构和纠纷解决模式上对其进行分类,意图准确定位不同的司法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