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困扰与问题,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调查和研究思考,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应对措施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47-0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这几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历史工作者的努力下,历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困扰和问题,制约着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所论及的就是在新课改过程中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不紧密,是制约高中教学的最大瓶颈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是:专题式、跨度大,跳跃大,难度提高,内容增加,中外结合,课时受限制。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开卷考试科目,学生不太重视,使得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的通史时间结构不清楚。因此,处理好高中专题学习与学生自身历史知识欠缺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让学生顺利的把初高中知识衔接起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初高中衔接课本,使学生有了良好的通史线索再进行专题学习。当然这个任务比较大,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同学科教师分工协作。
二、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大瓶颈
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熏陶堆积,许多老式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仍长期存在于日常的常规教学中,根深蒂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历史学科为例:很多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比如历史结论、人物分析、历史研究还是曾经那一套套的有严重政治倾向、阶级倾向的说教,此是历史新课改头号大敌!
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变革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应该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 2.在教学方法上要摆脱以前的“一言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体验、将知识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只有教学方法的改变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3.在教学空间上不能局限于课堂,要变化环境,甚至穿越时空,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原貌;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限于班级授课、老师讲授,要综合运用班级授课与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与分层辅导、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课题研究与群体协作、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上应视实际需要灵活机动。 4.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历史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历史教师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又一大瓶颈
1.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够好。一方面出现了新式的“满堂灌”的情况,历史教学在画面、音乐、动画的装饰下,仍然是知识教学为主;另一方面存在新“技术主义”的情况,即以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反而限制了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发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2.在软件制作方面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虽然一些教师编织出一些堪称精品的教学软件,但更多的人仍在独立、封闭的情况下自行研制教学课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难以推广。3.历史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现在仍有很多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陌生,以至于出现了学生计算机水平日益提高与教师计算机水平相对落后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在师资培训方面,还应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四、学业评价若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也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瓶颈
虽然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多种评价机制,但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学业的终端评价实际上就是高考成绩的高低,所以现实中仍旧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践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改革势在必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关注评价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极其重要的课题。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原则,首先应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考查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历史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检测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应注意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其次,应注意评价主体、方式和标准的多元化。最后,还应遵循评价的反思性原则,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和评价标准主动对自身进行评价。 历史学科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既应成为教学中必要的教学活动,又应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评价若不注重发展性评价,将使历史新课程改革迷失正确的方向。
五、学生的态度、兴趣也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瓶颈之一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长都给自己小孩灌输这种传统思想。还有,从目前大学专业来看,也是理科的专业远远好于文科,毕业找工作也更有利,理科的专业很多都是实用的,而文科专业大多数是理论性的,比较难找工作。基于这些考虑,许多同学在刚进入高中就决定以后要选理科,大部分精力花在数理化等科目上。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记忆那些枯燥的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缺乏兴趣爱好。因此,转变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另外还有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也制约着高中历史教学。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还应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同样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小兵著《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3]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郭玉锋.终身教育理念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j]. 中国成人教育,2005,(6).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 说课 上课》刘旭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6]《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李晓林著 中国社科院期刊《历史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47-0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这几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历史工作者的努力下,历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困扰和问题,制约着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所论及的就是在新课改过程中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不紧密,是制约高中教学的最大瓶颈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是:专题式、跨度大,跳跃大,难度提高,内容增加,中外结合,课时受限制。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开卷考试科目,学生不太重视,使得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的通史时间结构不清楚。因此,处理好高中专题学习与学生自身历史知识欠缺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让学生顺利的把初高中知识衔接起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初高中衔接课本,使学生有了良好的通史线索再进行专题学习。当然这个任务比较大,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同学科教师分工协作。
二、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大瓶颈
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熏陶堆积,许多老式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仍长期存在于日常的常规教学中,根深蒂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历史学科为例:很多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比如历史结论、人物分析、历史研究还是曾经那一套套的有严重政治倾向、阶级倾向的说教,此是历史新课改头号大敌!
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变革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应该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 2.在教学方法上要摆脱以前的“一言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体验、将知识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只有教学方法的改变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3.在教学空间上不能局限于课堂,要变化环境,甚至穿越时空,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原貌;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限于班级授课、老师讲授,要综合运用班级授课与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与分层辅导、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课题研究与群体协作、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上应视实际需要灵活机动。 4.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历史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历史教师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又一大瓶颈
1.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够好。一方面出现了新式的“满堂灌”的情况,历史教学在画面、音乐、动画的装饰下,仍然是知识教学为主;另一方面存在新“技术主义”的情况,即以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反而限制了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发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2.在软件制作方面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虽然一些教师编织出一些堪称精品的教学软件,但更多的人仍在独立、封闭的情况下自行研制教学课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难以推广。3.历史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现在仍有很多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陌生,以至于出现了学生计算机水平日益提高与教师计算机水平相对落后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在师资培训方面,还应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四、学业评价若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也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瓶颈
虽然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多种评价机制,但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学业的终端评价实际上就是高考成绩的高低,所以现实中仍旧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践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改革势在必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关注评价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极其重要的课题。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原则,首先应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考查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历史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检测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应注意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其次,应注意评价主体、方式和标准的多元化。最后,还应遵循评价的反思性原则,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和评价标准主动对自身进行评价。 历史学科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既应成为教学中必要的教学活动,又应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评价若不注重发展性评价,将使历史新课程改革迷失正确的方向。
五、学生的态度、兴趣也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的瓶颈之一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长都给自己小孩灌输这种传统思想。还有,从目前大学专业来看,也是理科的专业远远好于文科,毕业找工作也更有利,理科的专业很多都是实用的,而文科专业大多数是理论性的,比较难找工作。基于这些考虑,许多同学在刚进入高中就决定以后要选理科,大部分精力花在数理化等科目上。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记忆那些枯燥的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缺乏兴趣爱好。因此,转变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另外还有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也制约着高中历史教学。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还应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同样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小兵著《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3]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郭玉锋.终身教育理念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j]. 中国成人教育,2005,(6).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 说课 上课》刘旭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6]《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李晓林著 中国社科院期刊《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