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中职历史教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精神品质、美育及抗挫折情感等;它对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形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 情感教育
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稳当的态度体验,教学过程中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历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认知,也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在这方面,历史教学具有独到功能。
历史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因为历史是一个大舞台,包含了极为豐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形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对高尚道德情操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中职学校各门课程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相比之下,历史课在这方面担负的责任更大,无论从教育内容的丰富, 还是从对学生感染力的强烈来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都优于其他各科。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中职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正确地认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在他们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撼力量。
同时,爱国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爱国主义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从古至今都充满着爱国主义的人物、事件等。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应该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实践历史教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
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保存着非常完整、丰富史籍的国家;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发明(如古代四大发明等),还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充实了世界文化的宝库;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抵抗外族侵略和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使中国的历史开始了辉煌的新篇章,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历史教学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可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攀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世界史虽不能象中国史这样直接地向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但是,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杰出人物如奥尔良姑娘贞德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吸取爱国主义的营养。
总之,历史学科知识中蕴含着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历史教师当悉心发掘和善于运用,从而使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
二、高尚道德情操、优秀精神品质的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吸取丰富的营养,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使他们学会处世做人。因为历史学科知识除了有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激励外,还有着大量的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如体现坚韧不拨,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有:立志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人,以“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之进取雄心和宏伟抱负,荡平倭寇,成为一位民族英雄的戚继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祖国医学专业历尽艰辛,寻遍千山觅草药,历27年著200万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体现革故鼎新、开拓进取,跟随时代潮流的有:秦国的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立木城门,以表改革之志,惨遭车裂,牺牲生命,却使秦国因改革而成七雄之首,为始皇统一大业奠定坚基;北宋的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进取和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徐光启眼界开阔,敢于破除民族偏见,排斥自大思想,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习,翻译《几何原本》,弥补了中国数学的不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又注意“会通”并且不盲目崇拜,表现出求实创新的博大胸襟。 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为国人认识世界和师夷长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体现勤学好问,善于学习的有司马光的“警枕”;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外还有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的优秀品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有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中国历史如此,世界历史中也同样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发掘,去粗取精,结合学生的职业心理特点和时代精神,就可如润物细无声般慢慢地把上述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准职业人。
三、美育情感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组成部分。美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多样性决定。在历史学科知识中包括有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的发展沿革,介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如中国的石窟艺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艺术,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成就等等,世界史上古罗马艺术,近现代电影艺术等,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赏受、美的陶冶,受到美。
【关键词】历史 情感教育
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稳当的态度体验,教学过程中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历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认知,也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在这方面,历史教学具有独到功能。
历史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因为历史是一个大舞台,包含了极为豐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形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对高尚道德情操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中职学校各门课程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相比之下,历史课在这方面担负的责任更大,无论从教育内容的丰富, 还是从对学生感染力的强烈来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都优于其他各科。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中职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正确地认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在他们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撼力量。
同时,爱国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爱国主义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从古至今都充满着爱国主义的人物、事件等。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应该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实践历史教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
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保存着非常完整、丰富史籍的国家;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发明(如古代四大发明等),还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充实了世界文化的宝库;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抵抗外族侵略和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使中国的历史开始了辉煌的新篇章,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历史教学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可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攀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世界史虽不能象中国史这样直接地向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但是,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杰出人物如奥尔良姑娘贞德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吸取爱国主义的营养。
总之,历史学科知识中蕴含着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历史教师当悉心发掘和善于运用,从而使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
二、高尚道德情操、优秀精神品质的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吸取丰富的营养,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使他们学会处世做人。因为历史学科知识除了有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激励外,还有着大量的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如体现坚韧不拨,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有:立志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人,以“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之进取雄心和宏伟抱负,荡平倭寇,成为一位民族英雄的戚继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祖国医学专业历尽艰辛,寻遍千山觅草药,历27年著200万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体现革故鼎新、开拓进取,跟随时代潮流的有:秦国的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立木城门,以表改革之志,惨遭车裂,牺牲生命,却使秦国因改革而成七雄之首,为始皇统一大业奠定坚基;北宋的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进取和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徐光启眼界开阔,敢于破除民族偏见,排斥自大思想,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习,翻译《几何原本》,弥补了中国数学的不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又注意“会通”并且不盲目崇拜,表现出求实创新的博大胸襟。 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为国人认识世界和师夷长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体现勤学好问,善于学习的有司马光的“警枕”;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外还有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的优秀品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有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中国历史如此,世界历史中也同样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发掘,去粗取精,结合学生的职业心理特点和时代精神,就可如润物细无声般慢慢地把上述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准职业人。
三、美育情感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组成部分。美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多样性决定。在历史学科知识中包括有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的发展沿革,介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如中国的石窟艺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艺术,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成就等等,世界史上古罗马艺术,近现代电影艺术等,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赏受、美的陶冶,受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