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学习新课标和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1 联系实际导入,展现现实原型,渗透应用意识
  1.1 概念从实际引入。例如:八年级(第一学期)“平移”一课,在教学中就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滑滑梯、地砖的铺设、电梯的上下运动等引出平移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得出平移的性质,并运用它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1.2 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例如:在学习“线段公理”时,可以从走路时往往喜欢抄斜路直奔目的地,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实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
  1.3 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用投影仪展示分别标注着10℃和-5℃的温度计,让学生直观地看出高多少,在让学生考虑如何列算式及怎样计算,并换例让学生验证探究出来的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2 加强建模训练,促使学生“用”数学,感悟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思想、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各种实际问题,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推理,科学合理地解释这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 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实际探索,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应鼓励与支持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比如,当学生在骑车走路时,就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考虑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家里倾倒垃圾、丢弃塑料袋时,就可以用统计学的观点来统计分析一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等等。
  4 搜集数学应用事例,强化应用意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感知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我有意给学生布置了别具一格的数学作业:从报刊杂志中、从网络及身边的实例中,搜集信息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习题。这一举动,不仅使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使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实例,并相互交流。这样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5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联系实际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规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技能的发展。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强化预习指导,力求功在课前  预习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弄清课文时从哪些方面去叙述的,文章表现什么样的中心思想,读后受到了哪些启发和教育。课前
期刊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通道。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语早有之:正心修身。这恰恰也是符合我们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
期刊
【摘 要】 朗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关键词】 朗读 兴趣 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英语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探索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 激发学生的英语朗读兴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探讨。  1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的基础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让课堂教学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趣性。学生
期刊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目的。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迎合学生的心理,多表扬、多成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多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集合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育者如何使孩子走出“自我”,成为一个爱自己,更懂得爱家人,爱同伴,爱身边所有的人,不仅仅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呼唤!  1 爱之初体验——在家庭中浸润爱的教育  孩子从小一直生活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把家人平时对他的爱的举动视为天经地义,因而,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从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
期刊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
期刊
【摘 要】 高校演讲课的训练方式中重要的一种为竞赛式方式。它必须有一定规则,还要营造充分的演讲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说欲”和“说的好”的基础。尤其是在说服性演讲中。引起实验学生和以往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方法之一;还要注意最佳分组方式和引起每一位学生重视的演讲方法。对整体班风比较活跃,表达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要运用更高层次的促进其竞赛意识。  【关键词】 演讲 训练 高校 竞赛式  高校演讲课的训练方式可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要想方设法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长期的教育工作,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让我有了如下体会:  1 家园共创和谐语言环境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