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适合初中学生的问题情境,设计活跃、生动的数学活动来增加数学课的有趣、多样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如何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32-01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特别进入初中后,各种怪异的数学符号,各种严密的数学语言,加之抽象而连贯,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下面我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特别是了解差生的思维,通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善于设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曾出过这样的题:已知圆:(x-1)2+y2=1外一点P(2,2)过点P作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学生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d=r很快得出了一条切线方程。由于学生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一位学生发现这道题没有解完整,我于是在沉默了一会儿问:“过圆外一点可作几条切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两条。”“那你们现在求出了几条?”我继续问道,于是便让学生自己寻求原因和答案。学生讨论热烈,兴趣浓厚,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启”的“愤悱”状态。在这个思维的突破口上我及时点拨,学生大彻大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最后自己得出了结论。
三、探索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取程序教学法,学习“乘方”等内容时可以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总之要根据所教内容去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不是一成不变地采用同一模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可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相信每个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就会很少听到学生讲数学真难学,枯燥无味,是“冰冷”的。
【关键词】如何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32-01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特别进入初中后,各种怪异的数学符号,各种严密的数学语言,加之抽象而连贯,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下面我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特别是了解差生的思维,通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善于设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曾出过这样的题:已知圆:(x-1)2+y2=1外一点P(2,2)过点P作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学生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d=r很快得出了一条切线方程。由于学生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一位学生发现这道题没有解完整,我于是在沉默了一会儿问:“过圆外一点可作几条切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两条。”“那你们现在求出了几条?”我继续问道,于是便让学生自己寻求原因和答案。学生讨论热烈,兴趣浓厚,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启”的“愤悱”状态。在这个思维的突破口上我及时点拨,学生大彻大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最后自己得出了结论。
三、探索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取程序教学法,学习“乘方”等内容时可以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总之要根据所教内容去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不是一成不变地采用同一模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可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相信每个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就会很少听到学生讲数学真难学,枯燥无味,是“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