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乐美学角度看《唱论》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摘取中国古代声乐典籍《唱论》中的部分观点,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这些观点予以理解和释义。一方面,《唱论》中某些声乐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时限性,但在当时音乐理论研究与声乐演唱实践中起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尤为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理论对当今音乐理论尤其是声乐理论研究、实践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唱论》中的声乐理论赋予声乐美学研究以史料支持,而从声乐美学视角审视《唱论》,又使《唱论》焕发一种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理论新意。
  关键词:《唱论》;声乐美学
  《唱论》是中国戏曲音乐论著,是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述。关于该书的作者虽有疑义,但大多数学者和史学论著支持、沿用了其为元代燕南芝庵所著的观点。全文1800余字,分为30左右节,不分卷,扼要地论述了唱曲要领,从对声音、唱字的要求到艺术表现,以及十七宫调的基本情调,乐曲的地方特色,审美要求等均有涉及,并有不少精辟之见。《唱论》对当今声乐演唱、民族唱法、声乐理论以及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少数学者、业内人等著文发表,其中很多观点、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并心悦诚服。这样一本不足两千字的古代声乐专著能够引起今世之人的关注、研究、释义,可见中华文明尤其音乐文化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声乐艺术史学发展来说这部专著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本文试图以声乐艺术美学作为研究视角,希望能赋予《唱论》一个较为新颖的释义。
  一、声乐艺术审美观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礼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道家在音乐上崇尚自然,以“天”、“道”为美,倡导适性之乐,否定儒家尊崇的作为政治工具、统治手段的礼乐思想。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对立、互补、交融中构筑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主流,而墨家、法家、杂家、阴阳等各家的音乐思想在丰富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之外并没有在音乐美学的历史长河中掀起波澜。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对声乐艺术的歌唱内容、社会功能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关于这点在《唱论》中有所体现,其中写道:“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由此看到,两大音乐美学流派赋予了声乐艺术不同的审美功能,道家注重唱情,天地之情、自然之情、人之情,词曲风格侧重抒情,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还是庄子的“法天贵真”,其中蕴含的都是一种对自然之情、天籁之音的崇尚;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的特征是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这种音乐美学思想渗透在具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中,并成为其审美主旨,那么,儒家思想流派在歌唱艺术中重理、唱理的表现内容和审美功能便是理所当然的了。歌唱是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它的普及面决定了其在人民生产生活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儒家藉此作为教化的手段,人民群众中宣传、强化儒家“礼乐”“中和”的思想。
  以上对道家唱情、儒家唱理中的“情”“理”的分析,是强调了情和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主题内容与功能性,如果还原的音乐本体上来理解这里的情与理,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歌曲风格,一为抒情性,抒自然之情、天地之情、人之情,曲调悠扬曼妙、曲婉转而字词少;另一为叙事性,移风易俗、歌功颂德,曲调带有通俗性、号召性,曲上口且语词繁。
  二、声乐艺术美的本质
  从声乐文本来说,声乐艺术的美表现在音乐与文学融合升华的双重美;但从声乐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来说,是人声的美。《唱论》中十分推崇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提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两段后来在音乐美学研究尤其是声乐理论研究中引用率极高的名句。对声乐艺术美的本质的探究有这样几个切入点:第一,声乐构成论,从声乐的两大构成主体——音乐与文学的角度追寻声乐艺术美表象及表象之下的象征;第二,声乐载体论,从歌唱的物质载体——人的嗓音乐器的生理条件、心理机能两方面论证声乐艺术美的本性;第三,声乐审美论,将声乐艺术美聚焦于建立在一度创作基础之上的审美环节,以人声音响——即,听觉感受作为衡量美的焦点;此外还有从声乐价值论等角度审视声乐艺术美。角度不同,对声乐艺术美诠释的侧重也各有不同,但是这多角度、多维度的考量整合出更为全面的声乐艺术美的内涵与本质。《唱论》中关于声乐艺术美的两句精辟论说可以说是上述几点中第二、第三点的交叉融汇。人声是灵与肉、情与声最天然、最贴切的交融,歌唱是音乐艺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情感表现力、艺术感染力、群众响应力、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关于声乐艺术的物质载体的天然优越性,此处不多重复与强调,引用几段名人名句,是为证明。笛卡尔认为人声为最愉快的声音,“因为人声和心灵保持最大程度的对应和符合”;舒巴尔特说:“人的歌喉是创造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农村小姑娘的自然歌唱,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同样黑格尔认为:“最自由的而且响声最完善的乐器是人的声音……在人的歌声里,灵魂通过它自己的肉体而发出声响来……”
  参考文献
  [1]葛路著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2]張耕云著.《生命的栖居与超越---中国古典画论之审美心理阐释》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3]林木著.《笔墨论》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8月.
  [4]郎绍君著.《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
  作者简介
  刘娇,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作者简介: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我国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信用体系的现状,从业主方、投标人和代理机构三个方面分析工程项目中施工招投标中的风险因素。通过对施工招投标信用体系中的缺陷分析,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招投标;信用;信用体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围绕着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违法违规行为也随之增加,已经影响到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工程招投标信用信息发布平台,依托相关的数据技术支持体系、法律体系、
期刊
摘要:为改变诉讼 “起诉条件高阶化”问题,我国推行立案登记制。但通过域外法比较,发现其在当事人起诉条件未变,诉之提起条件与诉讼要件合二为一的立法背景下,并未改变我国立案基本秩序,因此,在现行立法条件下应进行一定规制。  关键词:立案登记 诉提起适法 诉的适法  立案登记制,是一个与原告起诉条件密切关联的案件受理制度,是为纠正我国法院在民事案件立案阶段对案件进行的实质性审查,避免立案庭法官将实体诉讼
期刊
摘要:9·11事件使得恐怖主义成为一个大家不再陌生的词,从而更应该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本文通过恐怖主义概述、我国学者对恐怖主义的概述,结合国际公约有关反恐的措施来完善我国应对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的建议。  关键词:恐怖主义;严重破坏性;反恐;措施  一、恐怖主义概述  对于“恐怖主义”,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定义,但恐怖主义所包含的要素恐怖活动、恐怖行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行为及恐怖主义犯罪是沒有争议的
期刊
摘要:由于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简易程序普遍存在于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立法存在缺失,执法亦有疏忽,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规范执法实践, 以助于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理解与执行。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 简易程序 立法  治安管理处罚程序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正义不仅要被实现,还应该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从现行
期刊
摘 要: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是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外在要求、政府治道变革的必然需要、政府执政理念转型的内在依据。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改革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审批制度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形式化问题严重;审批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理念不到位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明确改革目标,完善改革路径;完善审批制度,促进配套改革;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改革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强
期刊
一、运动式的执行方式  由于基层力量较为薄弱、缺乏制度化基础等原因,在基层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运动式的执行方式并不鲜见。运动化治理是以政治与行政手段进行动员,呈现出一种非常态化执行态势的政策实施方式。运动式的执行方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明显地成效,但是,由于这种执行方式缺乏长效性的执行、监督、保障机制,故而不能够使得政策得到根本实施,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讲,运动式的执行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与二胡的学习与提升也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视唱练耳训练的指导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视唱练耳训练对二胡学习的提升作用入手,简述视唱练耳训练对二胡学习者的创造力、节奏感音准以及对乐曲情感表达等的培养。  关键词:视唱练耳;二胡学习;能力;作用  一、开拓演奏力和创造力  二胡演奏中十分注重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培养,并将演奏
期刊
摘要: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由于其规模的巨大及相应处理的不合理,康菲公司漏油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案件争议点,通过对康菲石油案的介绍以及分析,结合相关法条规定得出几点关于此案件的认识。  关键词:康菲漏油案;法律;思考  一、案例介绍  (1)案由。栾树海等21人诉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污染损害责任纠纷案  (2)基本案情。  原告:栾树海等2
期刊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当专业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的兴起,才有编辑活动的勃兴,也才有了编辑职业的产生。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是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投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策划编辑是指在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后,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
期刊
摘 要:监察制度是明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封建法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明代的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同传统的监察制度存在密不可分的继承关系,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我们研究明朝的监察制度与机构的具体设置,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监察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监察史的发展地位,对待理解它在明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当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