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文考试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中华文明自古就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体现出新的考试方向,语文读写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就必须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阅读畏难心理,把读写结合起来,理清学习思路,使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热烈。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找出初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分析读写结合的具体意义,实现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关键性突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生正处在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结合初中生的特征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阅读以及写作教学方面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互动,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素质。只有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落实“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和思维能力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指引和教授。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生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形成基础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又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首先,语言表达能力,即沟通作为当今学习和工作必要的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交能力。其次,书面表达能力会应用在多种场景中,比如学校的考试或者未来的工作,同样也大有用处。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掌握基本的沟通和写作能力,养成敢说、敢写的习惯,未来才能说得更好,写得更好。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中会不由地联系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见到相似场景时,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所学过的语文内容,从而将语文的思维贯穿到生活之中。在写作上,学生能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比喻、排比、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在以后的写作中不断积累,不断使用,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系统的写作方式,日后在进行其他文章的阅读时,学会运用语文的思维来进行了解与分析,提出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落实“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丰富“读写结合”的学习资源
在落实“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不论是“读”或是“写”,最重要的是要有优质的“读写”材料。学生首先要有好的学习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得到提升和进步。课本上内容是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拓展丰富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有多种措施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在教室设立读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放到读书角,互相讨论书中的内容与读书的感受,并且在学期末组织一次写作和朗读活动,让学生分别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并写出读后感,以此继续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还可以开展图书馆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市图书馆进行参观、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二)营造“读写结合”的学习情境
语文作为一门贴近生活的语言类学科,如果只是局限于单调的教学课堂,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会导致学生的创作缺乏灵魂。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设备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例如,在对《黄河颂》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同观看有关黄河的视频资料,聆听相应的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黄河汹涌澎湃的力量,进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分段朗读,激发心中的共鸣,再鼓励学生自行写作,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甚至是指定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现实、充分体会文本内容。
(三)拓展“读写结合”的相关活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绝不能只局限于文本知识的输出,要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践行、得到深化、得到升华。落实“读写结合”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它需要学生真正地张嘴去读、动手去写,还需要真正地将这种“课堂读写”通过实践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对于校园的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教师组织参加的学生形成班级小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让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其次,还可以组织辩论赛,充分调动学生灵活组织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之后,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新的小游戏或小活动,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接龙”,并且让其他同学谈谈对内容的感受或是对朗读的点评,在学生共同参与的氛围中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设计“读写结合”的单元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学生之间读写能力的差异,通过日常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下沟通,衡量学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更貼合实际的教学安排;其次,教师必须要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特点,以便合理地设计教学安排。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关的教学设计时,单元涉及讲述邓稼先、闻一多、福楼拜、贝多芬等名人大家事迹的文章,教师可以提炼出“我心中的偶像”这样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先谈自己的偶像,然后再引入单元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名人大家的精神品质,在提升课堂趣味的同时,全面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培养好学生的读写对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落实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教师要从丰富优质教学资源、营造沉浸式的教学情境、拓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单元教学方案四个方面入手,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蓄.读写共生,探寻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J].新课程导学,2021(12):57-58.
[2]苏玲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整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4):44-45.
[3]陈小龙.浅议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作文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1(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