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拉克」台风的威力百年罕见,对台湾造成的伤害更是难以估计。风灾过后,大陆以致国际社会都关注台湾的赈灾工作,首批安置灾民的组合屋也是由大陆运坻台湾南部灾区。不过,单纯的物资援助,却仍然被少数人政治操作,引起一阵怀疑大陆组合屋不合安全标准的小风波。专家分析,观察莫拉克风灾,台湾对大陆与美国援助有不同态度,反映台湾对大陆「欲迎还拒」的复杂情感与心理疏离,不会因为马英九上台一年多就立刻拉近。只要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以人本为先,更多诉诸人道主义关怀,假以时日台湾民众会领略到真诚的情感交流,方是两岸民众凝聚力量、巩固互信的根本之道。
台风「莫拉克」、「8.8水灾」,当下仍然是两岸三地最令人牵挂的词语。这个裹挟着百年罕见的巨大风雨能量的低压涡旋,在本来充满亲情温馨的父亲节(台湾以8.8谐音与爸爸相同,定为父亲节),狰狞而无情的重创了台湾中、南部,酿下了众多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
截止2009年8月25日,台湾灾害应变中心公布伤亡统计,全台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农林渔牧损失累计超过145亿元(新台币,下同);受此影响,台湾主计部门下修2009年第三季GDP至「-3.52%」,并预估灾后重建将持续3年之久,耗资1000亿元。
灾难显人性。肆虐的台风过后,面对被土石流掩埋的村庄和流离失所的灾民,官方、政治人物、媒体、民众,是尊重生命、人本为先,还是虚与委蛇、明枪暗箭?在灾情大过天的悲怆中,「莫拉克」仍然牵引出一阵阵小风波。
施援手大陆香港捐赠接力不断
两岸三地一向关系紧密,大陆与香港各界在「8•8水灾」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在不同层面给予台湾赈灾支持。8月17日晚,「8•8水灾关爱行动」赈灾义演晚会在香港举行,募集善款约2.5亿元;8月19日,福建各界透过「闽台情深、共渡难关」赈灾晚会捐赠4.3亿元;8月20日,由东方卫视连手多家地方卫视举行的「跨越海峡的爱心」赈灾晚会最终募得善款17.5亿元。
与演艺明星的高调献演相比,大陆方面以国台办和海协会统筹协调的援台救灾事宜,则是在务实高效的推进。据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介绍,大陆方面在得知台湾中南部受灾严重后的第一时间,即着手组织援助台湾救灾事宜。8月13日晚,台湾公布了所需的救灾物资清单,中共中央台办连夜根据列表进行相关物资的组织准备工作,表示愿意提供大型吊挂直升机、消毒水、氯锭、手动或自动消毒机、组合屋(活动板房)以及方便食品等,也愿意派遣救援队、医疗卫生专家队和紧急工程抢险队参与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经与海基会沟通,针对当时台湾灾区的紧急需要,大陆迅速组织厂商连日加班赶制1000套安置灾民的组合屋、手动及自动消毒机各500台、毛毯10000件、睡袋10000件等救援物资,经由国台办、海协会、地方政府、海关、航运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从深圳和北京两地分别以水路和空运方式,把首批100套组合屋和救援物资直接运往高雄。
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时表示,将继续向台湾同胞提供救灾援助,支持台湾同胞搞好灾后重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22日,经初步统计,大陆社会各界捐助已经接近40亿元。香港方面,台湾驻香港办事机构负责人杨家骏8月25日表示,香港各界透过各种方式赈济莫拉克风灾的善款总额,已达8.82亿元。
遇波澜 组合屋引发政治操作
就在香港与大陆各地热心援助台湾赈灾之际,台湾媒体有报道指出,屏东县佳冬乡担心大陆捐助的组合屋甲醛超标,婉拒接收的消息,受到两岸三地各界高度关注。
据悉,台湾《自由时报》8月18日的报道,质疑大陆提供的组合屋含过量甲醛,要求做好检验;民进党民意代表黄淑英也提出对大陆捐赠的毛毯、睡袋等产品都要严格审查,引发多家媒体跟进相同议题,一时间,「组合屋检测甲醛」成为热点。就在台湾相关部门承诺「样品屋先由环保部门检测通过后再交付灾民使用」的话音刚落,晚上便爆出「佳冬乡婉拒接收、组合屋暂堆放路边」的消息。
从香港电子媒体引用台湾电视新闻画面可见,佳冬乡乡长在大陆组合屋运坻灾区后,代表村民向运送物资的负责人表示,拒绝接受这批组合屋,场面既尴尬又混乱,有记者询问,以乡长的行政位阶,是否有权力拒绝接收救援物资﹖乡长没有答复记者提问,只是一再重复担心大陆组合屋安全问题。
尽管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8月19日表示,这次提供给台湾的组合屋完全按照台湾的要求制造、由大陆一流企业生产,经严格检测,符合大陆及台湾环保标准,但台湾相关报道依然甚嚣尘上;直至8月21日晚,台湾标准检验局公布,「经抽检大陆捐赠首批 100套组合屋的门板、波浪板、三角板等 3种构件,检测结果皆符合甲醛释出量最大值规定。」至此,「拒收组合屋」事件告一段落。大陆也派出三名技术人员到灾区协助架设组合屋安置灾民。
究因由 台湾对大陆感情复杂
观察组合屋事件的前因后果,几个现象令人生疑。其一,为何在大陆组合屋运进台湾之前便有人炒作甲醛超标议题?是否存在让虚拟议题发酵营造恐慌氛围的企图?其二,为何在未开箱查验的情况下,佳冬乡长就妄下定论、拒绝接收?以乡长的行政位阶,有权代表灾民拒收救援物资吗?其三,为何大陆热心的捐款活动鲜见台湾媒体报道,而所谓「负面新闻」却屡屡不断?
台湾政治评论家张友骅接受本刊访问分析大陆组合事件背后的政治意涵。张友骅指出,在大陆组合屋运到台湾之前,已经有绿营媒体炒作甲醛超标议题,是政治炒作,因为主要灾区都是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县市,灾民对于大陆救灾物资率先运到,「感情非常复杂」。张友骅说,这中间包含民进党长期对民众洗脑,对大陆仍然有敌意,不能怪灾民轻率不接受大陆好意。「我们只能呼吁绿营的有关人士不要对赈灾作政治操作,阻碍大陆对台湾防灾救难的善意。」
对于佳冬乡长第一时间拒收组合屋,张友骅认为,当中可能有误解。其实佳冬乡长的用意或许不是完全拒收,只是希望经过安全检查之后才接收,让当地灾民能够放心。「其实当时灾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因为盼了那么多天,第一批运到的救灾物资居然是大陆来的,而不是美国跟日本,当地灾民在情感上比较难以接受。」张友骅说,一方面由于大陆对台湾援助效率之快出乎灾民意料,甚至比台湾相关机构在准备组合屋的进度上都要快,这当中延伸的问题,就是让长期对大陆有疏离感的民众,住进大陆提供的组合屋,在情感上还是第一时间难以接受。
据张友骅与灾民以及民进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实际接触,其实都不是要拒收大陆援助物资,所谓大陆组合屋不合安全标准的议题,只是技术性干扰,让居民首批接收到的组合屋变成是其他国家或者是台湾有关机构提供。「经过安全检测后,大陆组合屋完全没有问题,也为灾民提供了临时的安身之所,相信如果日后台湾有其他灾害发生,大陆同样给予高效率的物资援助的话,相信台湾民众应该会第一时间欣然接受。」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对本刊表示,组合屋事件反映台湾南部民众在某些问题上,只要有风吹草动或者传言,都会让这些原来对大陆就有疑虑甚至敌意的民众,很容易找到一个切入点来炒作。佳冬乡长第一时间拒收组合屋的事情就是一个典型,他只是捕风捉影,完全没有经过验收就打算拒绝,反映灾民对大陆的判断是有问题的,而深植在台湾南部民众心中对大陆的不安全感,仍然相当严重,相信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化解。
至于有传言说,大陆组合屋还没有送到台湾之前,已经有人放出消息说,组合屋含过量甲醛,可能是蓝营有关人士放出风声,企图转移灾民对马英九团队救灾不力的视线,把焦点转往大陆赈灾物资的安全性上。
对此,张亚中并不认同,因为救灾物资的安全性只要经过检测就会有结果,而且进行检测的单位都是马英九团队的相关机构。「虽然马英九团队的救灾能力是差一点,但是也不会无聊到这种程度,何况这对转移灾民的不满完全没有作用,组合屋的安全只要经过检验就会真相大白,这种问题对蓝营来说没有炒作的必要。」
有差别 台湾迎美国直升机拒绝大陆
除了组合屋问题,大陆有意提供直升机协助灾区的快速救援,竟被曲解成「解放军登台」而大肆渲染、极力阻挠;另一边厢,美军派出直升机救援,台湾各界都欣然接受,没有太大争议。
张亚中表示,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首先在1949年之后,台湾与大陆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但是台湾一直把美国当成安全保护者,所以台湾民众对美国与大陆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对于美国派直升机援助台湾救灾,不会联想到其他的安全问题。可是对于大陆要派直升机援助,则是另当别论。「虽然过去一年多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更为密切,可是两岸仍然缺乏互信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张亚中认为,拒绝大陆直升机救灾,马英九团队也有责任,因为这次大陆打算派到台湾的直升机是民用而不是军用,完全不能视为「解放军登台」,如果马英九有一套人道高于一切的论述,说服台湾民众大陆直升机援台与美国其实没有分别,则台湾民众或者会接受。可是,马团队在救灾上错漏百出,对于大陆直升机援台这种有争议性的问题,马英九也会不想接受,避免引起争议。
军事专家张友骅表示,除了情感上或者政治上的考虑,技术上台湾接受美国直升机的援助比大陆方便。因为如果大陆要派直升机进入台湾山区救灾,台湾需要派出前导机带路,还要让大陆的救灾人员熟悉台湾山林的环境,这需要一段时间。在救灾工作如火如荼的期间,台湾拒绝大陆直升机主要是技术考虑。
「因为担心大陆直升机并不熟悉台湾的山林地势,万一发生意外也是台湾承受不起,所以宁可接受美国的直升机援助。因为毕竟台湾所有的军事装备跟美军合一,包括通讯指挥、联络都跟美军同一系统,大陆则是另一套系统,所以台湾拒绝大陆直升机进入山区救灾,是可以理解。」
只是马英九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没有表述清楚,一味强调「台湾安全考虑」,给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的讯息不明确。
两岸关系真正改善还须时间考验
莫拉克赈灾折射出两岸种种互信不足的问题,尽管两岸经贸关系在过去一年日益密切、政治氛围逐步改善,张友骅说,两岸民众之间的敌意,不是靠马英九上台短短一年多就能解决,也不是今后一两年能够解决,两岸关系要真正改善是很长远的事情。
「譬如两岸签署ECFA、军事互信机制与和平协议等问题,民进党都是以坚持台湾主体性为前提而拒绝,如果大陆方面能够持续对台湾释出善意,让台湾民众理解与大陆签署各项协议与民进党一再提出的负面因素无关,则两岸的敌意可以慢慢化解。但是,现在两岸关系的改善才刚刚起步一年多,要化解敌意与疑虑,发展正常化的两岸关系,相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亚中则表示,这次大陆各界对「8.8水灾」的援助,比十年前的「9•21大地震」好很多,相信台湾很多民众都感受到大陆的善意,但是感受到大陆民间的善意,与对大陆政府的敌意是两回事。也就是台湾民众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反共与恐共教育,不会因为这次的赈灾而立刻放下对大陆政府的敌意与疑虑。两岸关系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时间来考验。
其实两岸之间唯有以人本为先,更多诉诸人道主义关怀和真诚的民间情感交流,方是凝聚力量、巩固互信的根本之道。
台风「莫拉克」、「8.8水灾」,当下仍然是两岸三地最令人牵挂的词语。这个裹挟着百年罕见的巨大风雨能量的低压涡旋,在本来充满亲情温馨的父亲节(台湾以8.8谐音与爸爸相同,定为父亲节),狰狞而无情的重创了台湾中、南部,酿下了众多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
截止2009年8月25日,台湾灾害应变中心公布伤亡统计,全台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农林渔牧损失累计超过145亿元(新台币,下同);受此影响,台湾主计部门下修2009年第三季GDP至「-3.52%」,并预估灾后重建将持续3年之久,耗资1000亿元。
灾难显人性。肆虐的台风过后,面对被土石流掩埋的村庄和流离失所的灾民,官方、政治人物、媒体、民众,是尊重生命、人本为先,还是虚与委蛇、明枪暗箭?在灾情大过天的悲怆中,「莫拉克」仍然牵引出一阵阵小风波。
施援手大陆香港捐赠接力不断
两岸三地一向关系紧密,大陆与香港各界在「8•8水灾」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在不同层面给予台湾赈灾支持。8月17日晚,「8•8水灾关爱行动」赈灾义演晚会在香港举行,募集善款约2.5亿元;8月19日,福建各界透过「闽台情深、共渡难关」赈灾晚会捐赠4.3亿元;8月20日,由东方卫视连手多家地方卫视举行的「跨越海峡的爱心」赈灾晚会最终募得善款17.5亿元。
与演艺明星的高调献演相比,大陆方面以国台办和海协会统筹协调的援台救灾事宜,则是在务实高效的推进。据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介绍,大陆方面在得知台湾中南部受灾严重后的第一时间,即着手组织援助台湾救灾事宜。8月13日晚,台湾公布了所需的救灾物资清单,中共中央台办连夜根据列表进行相关物资的组织准备工作,表示愿意提供大型吊挂直升机、消毒水、氯锭、手动或自动消毒机、组合屋(活动板房)以及方便食品等,也愿意派遣救援队、医疗卫生专家队和紧急工程抢险队参与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经与海基会沟通,针对当时台湾灾区的紧急需要,大陆迅速组织厂商连日加班赶制1000套安置灾民的组合屋、手动及自动消毒机各500台、毛毯10000件、睡袋10000件等救援物资,经由国台办、海协会、地方政府、海关、航运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从深圳和北京两地分别以水路和空运方式,把首批100套组合屋和救援物资直接运往高雄。
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时表示,将继续向台湾同胞提供救灾援助,支持台湾同胞搞好灾后重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22日,经初步统计,大陆社会各界捐助已经接近40亿元。香港方面,台湾驻香港办事机构负责人杨家骏8月25日表示,香港各界透过各种方式赈济莫拉克风灾的善款总额,已达8.82亿元。
遇波澜 组合屋引发政治操作
就在香港与大陆各地热心援助台湾赈灾之际,台湾媒体有报道指出,屏东县佳冬乡担心大陆捐助的组合屋甲醛超标,婉拒接收的消息,受到两岸三地各界高度关注。
据悉,台湾《自由时报》8月18日的报道,质疑大陆提供的组合屋含过量甲醛,要求做好检验;民进党民意代表黄淑英也提出对大陆捐赠的毛毯、睡袋等产品都要严格审查,引发多家媒体跟进相同议题,一时间,「组合屋检测甲醛」成为热点。就在台湾相关部门承诺「样品屋先由环保部门检测通过后再交付灾民使用」的话音刚落,晚上便爆出「佳冬乡婉拒接收、组合屋暂堆放路边」的消息。
从香港电子媒体引用台湾电视新闻画面可见,佳冬乡乡长在大陆组合屋运坻灾区后,代表村民向运送物资的负责人表示,拒绝接受这批组合屋,场面既尴尬又混乱,有记者询问,以乡长的行政位阶,是否有权力拒绝接收救援物资﹖乡长没有答复记者提问,只是一再重复担心大陆组合屋安全问题。
尽管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8月19日表示,这次提供给台湾的组合屋完全按照台湾的要求制造、由大陆一流企业生产,经严格检测,符合大陆及台湾环保标准,但台湾相关报道依然甚嚣尘上;直至8月21日晚,台湾标准检验局公布,「经抽检大陆捐赠首批 100套组合屋的门板、波浪板、三角板等 3种构件,检测结果皆符合甲醛释出量最大值规定。」至此,「拒收组合屋」事件告一段落。大陆也派出三名技术人员到灾区协助架设组合屋安置灾民。
究因由 台湾对大陆感情复杂
观察组合屋事件的前因后果,几个现象令人生疑。其一,为何在大陆组合屋运进台湾之前便有人炒作甲醛超标议题?是否存在让虚拟议题发酵营造恐慌氛围的企图?其二,为何在未开箱查验的情况下,佳冬乡长就妄下定论、拒绝接收?以乡长的行政位阶,有权代表灾民拒收救援物资吗?其三,为何大陆热心的捐款活动鲜见台湾媒体报道,而所谓「负面新闻」却屡屡不断?
台湾政治评论家张友骅接受本刊访问分析大陆组合事件背后的政治意涵。张友骅指出,在大陆组合屋运到台湾之前,已经有绿营媒体炒作甲醛超标议题,是政治炒作,因为主要灾区都是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县市,灾民对于大陆救灾物资率先运到,「感情非常复杂」。张友骅说,这中间包含民进党长期对民众洗脑,对大陆仍然有敌意,不能怪灾民轻率不接受大陆好意。「我们只能呼吁绿营的有关人士不要对赈灾作政治操作,阻碍大陆对台湾防灾救难的善意。」
对于佳冬乡长第一时间拒收组合屋,张友骅认为,当中可能有误解。其实佳冬乡长的用意或许不是完全拒收,只是希望经过安全检查之后才接收,让当地灾民能够放心。「其实当时灾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因为盼了那么多天,第一批运到的救灾物资居然是大陆来的,而不是美国跟日本,当地灾民在情感上比较难以接受。」张友骅说,一方面由于大陆对台湾援助效率之快出乎灾民意料,甚至比台湾相关机构在准备组合屋的进度上都要快,这当中延伸的问题,就是让长期对大陆有疏离感的民众,住进大陆提供的组合屋,在情感上还是第一时间难以接受。
据张友骅与灾民以及民进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实际接触,其实都不是要拒收大陆援助物资,所谓大陆组合屋不合安全标准的议题,只是技术性干扰,让居民首批接收到的组合屋变成是其他国家或者是台湾有关机构提供。「经过安全检测后,大陆组合屋完全没有问题,也为灾民提供了临时的安身之所,相信如果日后台湾有其他灾害发生,大陆同样给予高效率的物资援助的话,相信台湾民众应该会第一时间欣然接受。」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对本刊表示,组合屋事件反映台湾南部民众在某些问题上,只要有风吹草动或者传言,都会让这些原来对大陆就有疑虑甚至敌意的民众,很容易找到一个切入点来炒作。佳冬乡长第一时间拒收组合屋的事情就是一个典型,他只是捕风捉影,完全没有经过验收就打算拒绝,反映灾民对大陆的判断是有问题的,而深植在台湾南部民众心中对大陆的不安全感,仍然相当严重,相信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化解。
至于有传言说,大陆组合屋还没有送到台湾之前,已经有人放出消息说,组合屋含过量甲醛,可能是蓝营有关人士放出风声,企图转移灾民对马英九团队救灾不力的视线,把焦点转往大陆赈灾物资的安全性上。
对此,张亚中并不认同,因为救灾物资的安全性只要经过检测就会有结果,而且进行检测的单位都是马英九团队的相关机构。「虽然马英九团队的救灾能力是差一点,但是也不会无聊到这种程度,何况这对转移灾民的不满完全没有作用,组合屋的安全只要经过检验就会真相大白,这种问题对蓝营来说没有炒作的必要。」
有差别 台湾迎美国直升机拒绝大陆
除了组合屋问题,大陆有意提供直升机协助灾区的快速救援,竟被曲解成「解放军登台」而大肆渲染、极力阻挠;另一边厢,美军派出直升机救援,台湾各界都欣然接受,没有太大争议。
张亚中表示,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首先在1949年之后,台湾与大陆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但是台湾一直把美国当成安全保护者,所以台湾民众对美国与大陆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对于美国派直升机援助台湾救灾,不会联想到其他的安全问题。可是对于大陆要派直升机援助,则是另当别论。「虽然过去一年多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更为密切,可是两岸仍然缺乏互信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张亚中认为,拒绝大陆直升机救灾,马英九团队也有责任,因为这次大陆打算派到台湾的直升机是民用而不是军用,完全不能视为「解放军登台」,如果马英九有一套人道高于一切的论述,说服台湾民众大陆直升机援台与美国其实没有分别,则台湾民众或者会接受。可是,马团队在救灾上错漏百出,对于大陆直升机援台这种有争议性的问题,马英九也会不想接受,避免引起争议。
军事专家张友骅表示,除了情感上或者政治上的考虑,技术上台湾接受美国直升机的援助比大陆方便。因为如果大陆要派直升机进入台湾山区救灾,台湾需要派出前导机带路,还要让大陆的救灾人员熟悉台湾山林的环境,这需要一段时间。在救灾工作如火如荼的期间,台湾拒绝大陆直升机主要是技术考虑。
「因为担心大陆直升机并不熟悉台湾的山林地势,万一发生意外也是台湾承受不起,所以宁可接受美国的直升机援助。因为毕竟台湾所有的军事装备跟美军合一,包括通讯指挥、联络都跟美军同一系统,大陆则是另一套系统,所以台湾拒绝大陆直升机进入山区救灾,是可以理解。」
只是马英九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没有表述清楚,一味强调「台湾安全考虑」,给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的讯息不明确。
两岸关系真正改善还须时间考验
莫拉克赈灾折射出两岸种种互信不足的问题,尽管两岸经贸关系在过去一年日益密切、政治氛围逐步改善,张友骅说,两岸民众之间的敌意,不是靠马英九上台短短一年多就能解决,也不是今后一两年能够解决,两岸关系要真正改善是很长远的事情。
「譬如两岸签署ECFA、军事互信机制与和平协议等问题,民进党都是以坚持台湾主体性为前提而拒绝,如果大陆方面能够持续对台湾释出善意,让台湾民众理解与大陆签署各项协议与民进党一再提出的负面因素无关,则两岸的敌意可以慢慢化解。但是,现在两岸关系的改善才刚刚起步一年多,要化解敌意与疑虑,发展正常化的两岸关系,相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亚中则表示,这次大陆各界对「8.8水灾」的援助,比十年前的「9•21大地震」好很多,相信台湾很多民众都感受到大陆的善意,但是感受到大陆民间的善意,与对大陆政府的敌意是两回事。也就是台湾民众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反共与恐共教育,不会因为这次的赈灾而立刻放下对大陆政府的敌意与疑虑。两岸关系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时间来考验。
其实两岸之间唯有以人本为先,更多诉诸人道主义关怀和真诚的民间情感交流,方是凝聚力量、巩固互信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