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正式公布。这一与13亿民生息息相关的「生命行业」,正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勾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
在金融危机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的当下,医疗改革被赋予了牵动消费、启动内需的关键意义,也成为大陆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到位、宏观经济能否真正走向复苏的重要因素。
「8500亿人民币财政支持」、「市场机会」、「并购机会」……「新医改」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它所带来的机遇和影响也在市场中持续发酵,触动着各个利益方的敏感神经。
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相关企业闻风而动,准备大干一场;而在大陆几近垄断的公立医院机制背后,包括台资医院在内的民营医院也蓄势待发,欲分羹难得的医改机遇。
新医改的「大饼」虽然诱人,但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掌握核心技术的强者。至于要如何使出「必杀技」出奇制胜,没有一成不变的章法,全在乎对自身的精确定位,高效整合优势资源,找准市场空白点精耕细作。
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又打出一记重拳。
近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根据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8500亿元的投入无疑是此次医改方案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新医改暗藏巨大商机。
拉动内需 医改关乎经济复苏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陆2009年宏观经济处于能否真正走出低谷、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出口形势仍不乐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仍陷于金融危机后期效应的泥沼中;天量投资也只能解一时之忧,长期来看,大陆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依靠国内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但是,对大陆而言,政府拉动内需难度甚高,这是因为大陆居民的储蓄率奇高,平均达到收入的四成。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与迅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严重脱节、发展滞后,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资金量严重不足。由此,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大陆民众缺乏安全感,自然会相应不断加大储蓄率;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开支,令中国政府难以拉动内需,更遑论要以内需作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动力。
内需发展之路需要多项基本条件配合,譬如税制改革、加大教育项目投资等;而当中最重要的条件莫过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唯有全面性的医疗改革,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及信心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消费占收入比例也能提高。
医药制造业暗藏机会
医改方案中提到,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
2009年8月8日,经反复遴选论证,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确定,将于近期启动实施;2009年实现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此,杭州珍诚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少华认为:「此项政策出台首先受惠的将是那些具有基本药物目录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不仅如此,方案中还提到国家将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这意味着即便有了批文,还得拿到定点生产资格。」
汪少华认为,基于上述因素,大型国有药企在这一轮的医改中将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那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又具独家批文的制造企业,更是此番的大赢家。「由于基本药物的放量,客观上也会对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未来还有可能出现定点生产企业订单量大,自己生产能力跟不上,从而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能力,最终出现行业集中度增加的情况。」汪少华说。
不少有实力的制药企业也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同质化的产品将会缺少竞争优势,而有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会得到凸显。」
基础类医疗器械受益明显
新医改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大陆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小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
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未来3年内,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小区卫生服务站,各级政府预计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资金将高达8500亿元。
很多分析师预测,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大陆医疗器械企业超过1.2万家。据预测,到2010年,大陆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这对广大医疗器械公司来说,的确是一块难以抗拒的大饼。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北亚区医疗业务领域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欧翰林博士表示,「中国有广阔的农村市场,如果我们研发、设计和生产出满足于这个市场特定需求的产品,提供更适合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就能赢得这一市场。」
商业健康险迎来新机遇
没有人会质疑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巨大潜力,最新资料预测,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个人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国健康险市场迅速发展。以保费15%年增长率推算,2015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预计为2007年的3倍,将突破1200亿元。
新医改给康众(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提供了动力。「毋庸置疑,我们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给商业健康险带来的机会。」 康众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P•杜梅卡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健康险市场的巨大需求,并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新医改方案正引领中国健康险市场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此前,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陆的医院也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医院和健康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将大为加强。因此,约翰•P•杜梅卡认为,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商业健康保险将与医院之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软件服务商分羹医改
就在医疗器械公司、制药企业对8500亿元政府投资充满幻想时,一个似乎跟医药行业无关的产业也盯上了这块蛋糕,那就是软件服务商。
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正在成为趋势。2009年8月4日,卫生部新发布建立电子病历的征求稿,某地10多家医院已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上海亦宣布将通过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
而此次新医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效应。只要8500亿中有3%抽出来用于IT方面,就有200多亿,医疗软硬件需求数额将非常可观,广大IT厂商将大为受惠,这也将对IT产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医改浪潮中,医疗服务信息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广大IT厂商将从此次新医改大为受惠。
据预测,2010年大陆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20多亿人民币,而 2007-2011年,大陆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从投资结构看,预计未来3年,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
目前,大陆近3万所医院中,有75%的医院已建或正在建设HMIS系统,而在「十一五」期间,将有85%以上的医院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场需求总量将超过100亿元。
在金融危机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的当下,医疗改革被赋予了牵动消费、启动内需的关键意义,也成为大陆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到位、宏观经济能否真正走向复苏的重要因素。
「8500亿人民币财政支持」、「市场机会」、「并购机会」……「新医改」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它所带来的机遇和影响也在市场中持续发酵,触动着各个利益方的敏感神经。
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相关企业闻风而动,准备大干一场;而在大陆几近垄断的公立医院机制背后,包括台资医院在内的民营医院也蓄势待发,欲分羹难得的医改机遇。
新医改的「大饼」虽然诱人,但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掌握核心技术的强者。至于要如何使出「必杀技」出奇制胜,没有一成不变的章法,全在乎对自身的精确定位,高效整合优势资源,找准市场空白点精耕细作。
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又打出一记重拳。
近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根据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8500亿元的投入无疑是此次医改方案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新医改暗藏巨大商机。
拉动内需 医改关乎经济复苏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陆2009年宏观经济处于能否真正走出低谷、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出口形势仍不乐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仍陷于金融危机后期效应的泥沼中;天量投资也只能解一时之忧,长期来看,大陆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依靠国内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但是,对大陆而言,政府拉动内需难度甚高,这是因为大陆居民的储蓄率奇高,平均达到收入的四成。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与迅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严重脱节、发展滞后,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资金量严重不足。由此,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大陆民众缺乏安全感,自然会相应不断加大储蓄率;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开支,令中国政府难以拉动内需,更遑论要以内需作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动力。
内需发展之路需要多项基本条件配合,譬如税制改革、加大教育项目投资等;而当中最重要的条件莫过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唯有全面性的医疗改革,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及信心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消费占收入比例也能提高。
医药制造业暗藏机会
医改方案中提到,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
2009年8月8日,经反复遴选论证,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确定,将于近期启动实施;2009年实现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此,杭州珍诚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少华认为:「此项政策出台首先受惠的将是那些具有基本药物目录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不仅如此,方案中还提到国家将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这意味着即便有了批文,还得拿到定点生产资格。」
汪少华认为,基于上述因素,大型国有药企在这一轮的医改中将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那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又具独家批文的制造企业,更是此番的大赢家。「由于基本药物的放量,客观上也会对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未来还有可能出现定点生产企业订单量大,自己生产能力跟不上,从而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能力,最终出现行业集中度增加的情况。」汪少华说。
不少有实力的制药企业也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同质化的产品将会缺少竞争优势,而有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会得到凸显。」
基础类医疗器械受益明显
新医改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大陆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小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
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未来3年内,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小区卫生服务站,各级政府预计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资金将高达8500亿元。
很多分析师预测,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大陆医疗器械企业超过1.2万家。据预测,到2010年,大陆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这对广大医疗器械公司来说,的确是一块难以抗拒的大饼。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北亚区医疗业务领域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欧翰林博士表示,「中国有广阔的农村市场,如果我们研发、设计和生产出满足于这个市场特定需求的产品,提供更适合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就能赢得这一市场。」
商业健康险迎来新机遇
没有人会质疑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巨大潜力,最新资料预测,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个人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国健康险市场迅速发展。以保费15%年增长率推算,2015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预计为2007年的3倍,将突破1200亿元。
新医改给康众(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提供了动力。「毋庸置疑,我们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给商业健康险带来的机会。」 康众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P•杜梅卡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健康险市场的巨大需求,并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新医改方案正引领中国健康险市场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此前,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陆的医院也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医院和健康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将大为加强。因此,约翰•P•杜梅卡认为,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商业健康保险将与医院之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软件服务商分羹医改
就在医疗器械公司、制药企业对8500亿元政府投资充满幻想时,一个似乎跟医药行业无关的产业也盯上了这块蛋糕,那就是软件服务商。
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正在成为趋势。2009年8月4日,卫生部新发布建立电子病历的征求稿,某地10多家医院已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上海亦宣布将通过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
而此次新医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效应。只要8500亿中有3%抽出来用于IT方面,就有200多亿,医疗软硬件需求数额将非常可观,广大IT厂商将大为受惠,这也将对IT产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医改浪潮中,医疗服务信息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广大IT厂商将从此次新医改大为受惠。
据预测,2010年大陆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20多亿人民币,而 2007-2011年,大陆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从投资结构看,预计未来3年,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
目前,大陆近3万所医院中,有75%的医院已建或正在建设HMIS系统,而在「十一五」期间,将有85%以上的医院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场需求总量将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