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在心 用法在行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四川省华蓥市开始试行以“自学互帮导学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以期走出过去课堂教学的困境。一年后的现在已经全面推开。这期间获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还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根据我一年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不可能谈得深入透彻,只能谈一些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初浅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与共享。
  
  一、取法在心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关键问题是认清当前教育的严峻形势,激起实施课改的冲动。
  其一,课改势在必行。一线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他们对课改的认识对课改的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学经历的物理教师,与其他很多教师一样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就不爱听呢?为什么就教不懂了呢?其实,老师是敬业的,学生也是聪明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法单调,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出现师生对立的局面。部分书本知识学懂了的学生又是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信息积累、认知水平、认知需求早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但是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在沿袭过去“一人讲,众人听”为主的模式,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效果不佳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实施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不能墨守成规。“自学互帮导学法”汲取了目前课改前沿(杜朗口、洋思等)的先进思想,实施它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作用。退一步说,即使不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那也必须要实施其它类似的课改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其二,领会实质,融法于心。“教学相长”揭示了教、学双方的简单关系,“自学互帮导学法”则有更丰富的内涵。其亮点表现在“自学”与“互帮”,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过程中来,“先会教后会,变一人教为多人教”事半功倍,特别是“互帮”,生生互帮、师生互帮是平等交流,最能尊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课堂精彩纷呈,充满生气,既彰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有吸引力。其实质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种形式,三个精神”。一个中心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布道者”的说教,要尽量创设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实践。三种形式是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学、互帮、导学三种形式。三个精神是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体现学生创新发展的精神,体现学生交流沟通合作的精神。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应正确处理“形”与“神”的关系,做到“形”“神”的和谐与统一。应该注意:一是不要为了形式而做形式,比如“铜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的实验,大家都知道就不要做,要做也是学生做,家里有哪些用电器每个人都可随便列出多种就不必讨论;二是夸大“自学”与“互帮”,误解为“讲”不重要,如功和功率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讲学生哪能理解,又如类比法和转换变量法等物理研究方法,也不得不讲。总的说来,学生可以自学懂的就要让他自学,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就不要包办,尽量培养他们的创新合作能力,让他们获得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二、执法在行
  
  课改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实施。一切值得推广的新生事物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但具体实行起来总会存在某些困难,特别是起始阶段,这是正常的,万事开关头难,只要我们领会了课改的精神,根据现在提供的模式框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再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关公耍大刀最初也是耍得不好的,久而久之自然就纯熟了,如果总不去耍肯定永远都不会有招。
  “自学互帮导学法”目前虽然在我市已经全面推开,但也有个别教师谈得多做得少,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怕麻烦,裹足不前,影响了课改的推进。其实,我们又不是先知先觉,哪能一做就好,一做就灵呢?改革总是要有些无畏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忌急功近利,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到课改的成果做在现在,利在将来。
  
  三、法无定法、法取其上
  
  “自学互帮导学法”实施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灵活,只要能贯彻主题精神,达到目标,那就不拘形式,一切方法皆可运用,这恰好符合小平同志的“猫论”。早些时候,市教研室给学校提供了实践“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的一个模式框架,或者叫课堂结构模式,这是对教师在初步尝试阶段的一种指导,稍有体验后就不必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熟练后更要灵活多变,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基于地域、教师、学生等因素,对于同一个教学点,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贯彻“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精神,达到课改的目标,殊途同归,那都是成功地实施课改的杰作。或者,针对同一个教学点设计的多种教学方法中,通过实践,哪种方法更有效,我们就应该认可并推广它,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课改向纵深进行。
  最后,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后的课堂教学也不一定非要弄得和过去面目全非,过去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有些课型课例设计优点还是很多的,那就应该尊重与传袭,我们不要一搞课改,就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愿所有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本学科自身优势,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占有非常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能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好坏和学生学习效能的优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学效能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品质、数学思
期刊
当前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变,给教师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设问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通过设问,不仅能使教师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增加授课的针对性,而且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力。
期刊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负担,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从学习兴趣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    一、明确知识和学习的社会意义,形成学习兴趣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在我们这样的职业学校里,专业课和技能训练(实习操作)无疑对将
期刊
江苏省于2005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出台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必修科目达C级及以上作为填报普通高校志愿的基本条件,是高考的第一关,因此也被称为“小高考”。如何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道门槛,轻松地进入高三复习迎考阶段,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我根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小高考”后期物理复习策略。    一、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在
期刊
三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提出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可以学得更多。”直至今天,寻找一种有效、高效的教学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当前我校进行初二年级物理教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为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讲学稿”在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
期刊
现行高考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阅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更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弊端,根据新课标要求,对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效能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广大教师在问题知识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时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道问题经过变化后,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没有掌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同一个课程内容,用不同构思来上课,由于个执教者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会导致教者教法的不同,教学思路的不同,教学风格的不同。“同课异构”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同课异构;比较;交流
期刊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  最近,笔者就上了一堂“不等式及其解集”的公开课。笔者深知一节课中新课导人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