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四川省华蓥市开始试行以“自学互帮导学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以期走出过去课堂教学的困境。一年后的现在已经全面推开。这期间获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还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根据我一年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不可能谈得深入透彻,只能谈一些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初浅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与共享。
一、取法在心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关键问题是认清当前教育的严峻形势,激起实施课改的冲动。
其一,课改势在必行。一线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他们对课改的认识对课改的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学经历的物理教师,与其他很多教师一样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就不爱听呢?为什么就教不懂了呢?其实,老师是敬业的,学生也是聪明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法单调,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出现师生对立的局面。部分书本知识学懂了的学生又是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信息积累、认知水平、认知需求早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但是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在沿袭过去“一人讲,众人听”为主的模式,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效果不佳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实施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不能墨守成规。“自学互帮导学法”汲取了目前课改前沿(杜朗口、洋思等)的先进思想,实施它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作用。退一步说,即使不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那也必须要实施其它类似的课改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其二,领会实质,融法于心。“教学相长”揭示了教、学双方的简单关系,“自学互帮导学法”则有更丰富的内涵。其亮点表现在“自学”与“互帮”,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过程中来,“先会教后会,变一人教为多人教”事半功倍,特别是“互帮”,生生互帮、师生互帮是平等交流,最能尊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课堂精彩纷呈,充满生气,既彰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有吸引力。其实质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种形式,三个精神”。一个中心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布道者”的说教,要尽量创设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实践。三种形式是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学、互帮、导学三种形式。三个精神是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体现学生创新发展的精神,体现学生交流沟通合作的精神。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应正确处理“形”与“神”的关系,做到“形”“神”的和谐与统一。应该注意:一是不要为了形式而做形式,比如“铜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的实验,大家都知道就不要做,要做也是学生做,家里有哪些用电器每个人都可随便列出多种就不必讨论;二是夸大“自学”与“互帮”,误解为“讲”不重要,如功和功率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讲学生哪能理解,又如类比法和转换变量法等物理研究方法,也不得不讲。总的说来,学生可以自学懂的就要让他自学,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就不要包办,尽量培养他们的创新合作能力,让他们获得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二、执法在行
课改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实施。一切值得推广的新生事物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但具体实行起来总会存在某些困难,特别是起始阶段,这是正常的,万事开关头难,只要我们领会了课改的精神,根据现在提供的模式框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再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关公耍大刀最初也是耍得不好的,久而久之自然就纯熟了,如果总不去耍肯定永远都不会有招。
“自学互帮导学法”目前虽然在我市已经全面推开,但也有个别教师谈得多做得少,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怕麻烦,裹足不前,影响了课改的推进。其实,我们又不是先知先觉,哪能一做就好,一做就灵呢?改革总是要有些无畏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忌急功近利,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到课改的成果做在现在,利在将来。
三、法无定法、法取其上
“自学互帮导学法”实施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灵活,只要能贯彻主题精神,达到目标,那就不拘形式,一切方法皆可运用,这恰好符合小平同志的“猫论”。早些时候,市教研室给学校提供了实践“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的一个模式框架,或者叫课堂结构模式,这是对教师在初步尝试阶段的一种指导,稍有体验后就不必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熟练后更要灵活多变,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基于地域、教师、学生等因素,对于同一个教学点,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贯彻“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精神,达到课改的目标,殊途同归,那都是成功地实施课改的杰作。或者,针对同一个教学点设计的多种教学方法中,通过实践,哪种方法更有效,我们就应该认可并推广它,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课改向纵深进行。
最后,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后的课堂教学也不一定非要弄得和过去面目全非,过去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有些课型课例设计优点还是很多的,那就应该尊重与传袭,我们不要一搞课改,就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愿所有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取法在心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关键问题是认清当前教育的严峻形势,激起实施课改的冲动。
其一,课改势在必行。一线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他们对课改的认识对课改的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学经历的物理教师,与其他很多教师一样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就不爱听呢?为什么就教不懂了呢?其实,老师是敬业的,学生也是聪明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法单调,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出现师生对立的局面。部分书本知识学懂了的学生又是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信息积累、认知水平、认知需求早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但是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在沿袭过去“一人讲,众人听”为主的模式,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效果不佳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实施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不能墨守成规。“自学互帮导学法”汲取了目前课改前沿(杜朗口、洋思等)的先进思想,实施它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作用。退一步说,即使不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那也必须要实施其它类似的课改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其二,领会实质,融法于心。“教学相长”揭示了教、学双方的简单关系,“自学互帮导学法”则有更丰富的内涵。其亮点表现在“自学”与“互帮”,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过程中来,“先会教后会,变一人教为多人教”事半功倍,特别是“互帮”,生生互帮、师生互帮是平等交流,最能尊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课堂精彩纷呈,充满生气,既彰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有吸引力。其实质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种形式,三个精神”。一个中心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布道者”的说教,要尽量创设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实践。三种形式是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学、互帮、导学三种形式。三个精神是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体现学生创新发展的精神,体现学生交流沟通合作的精神。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应正确处理“形”与“神”的关系,做到“形”“神”的和谐与统一。应该注意:一是不要为了形式而做形式,比如“铜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的实验,大家都知道就不要做,要做也是学生做,家里有哪些用电器每个人都可随便列出多种就不必讨论;二是夸大“自学”与“互帮”,误解为“讲”不重要,如功和功率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讲学生哪能理解,又如类比法和转换变量法等物理研究方法,也不得不讲。总的说来,学生可以自学懂的就要让他自学,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就不要包办,尽量培养他们的创新合作能力,让他们获得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二、执法在行
课改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实施。一切值得推广的新生事物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但具体实行起来总会存在某些困难,特别是起始阶段,这是正常的,万事开关头难,只要我们领会了课改的精神,根据现在提供的模式框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再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关公耍大刀最初也是耍得不好的,久而久之自然就纯熟了,如果总不去耍肯定永远都不会有招。
“自学互帮导学法”目前虽然在我市已经全面推开,但也有个别教师谈得多做得少,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怕麻烦,裹足不前,影响了课改的推进。其实,我们又不是先知先觉,哪能一做就好,一做就灵呢?改革总是要有些无畏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忌急功近利,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到课改的成果做在现在,利在将来。
三、法无定法、法取其上
“自学互帮导学法”实施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灵活,只要能贯彻主题精神,达到目标,那就不拘形式,一切方法皆可运用,这恰好符合小平同志的“猫论”。早些时候,市教研室给学校提供了实践“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的一个模式框架,或者叫课堂结构模式,这是对教师在初步尝试阶段的一种指导,稍有体验后就不必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熟练后更要灵活多变,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基于地域、教师、学生等因素,对于同一个教学点,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贯彻“自学互帮导学法”课改的精神,达到课改的目标,殊途同归,那都是成功地实施课改的杰作。或者,针对同一个教学点设计的多种教学方法中,通过实践,哪种方法更有效,我们就应该认可并推广它,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课改向纵深进行。
最后,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后的课堂教学也不一定非要弄得和过去面目全非,过去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有些课型课例设计优点还是很多的,那就应该尊重与传袭,我们不要一搞课改,就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哲学规律。
愿所有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