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品牌:从传播、立场到参与、认同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媒体特别在意传播和立场,关于传播,传统媒体在意的是我的发行量多少?我覆盖了多少省区?多少行业?多少年龄层?因为他要拉广告赚钱,然后才有钱发工资让记者生产内容。关于立场,传统媒体特别在意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愿景是什么?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两种心态是不是会面临变迁?我今天尝试着提出一个新观点:新媒体的走向,不再是传播和立场,而是参与和认同,这与传播和立场是相对的。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今天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以媒体联盟的方式做公益。
  碎片化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品牌
  “欣赏”这个词用来形容传媒更准确,因为传媒本身可以把这个词拆成两个字。第一个字是“欣”,是说受众的状态,受众要欣然地去听去看,是愉快的,绝不是被动的。第二点是“赏”,也就是接收信息、资讯。
  传统媒体品牌的第一条路径是基于发行的传播,他们希望覆盖更多的人、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年龄层和更多的行业。一万人和十个人有什么区别?当然一万人更好了。可是时代在发生变化,每一个人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了,而且选择也越来越多,它被不同的信息所切分,从早上起来刷微博、看微信,上洗手间的时候听一听早间新闻,车堵在路上的时候听一听广播,打开PC端还能看到昨天晚上的《来自星星的你》。所以在每个人的时间都碎片化的时候,你再捕捉一万个人,他却只能把万分之一的精力给你,这个价值确实是不一样的。
  传统媒体品牌的第二个路径是立场,以前纸媒的发行量很大,市场占有率很高。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媒体是非常成功的,它有特立独行的气质,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为路径,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但用80个报纸版面来阐释自己的立场和用8个屏,用5.5英寸的手机,哪个能更好地影响用户?一份都市类媒体的10个版变成20个版,它要变成区域板块,要覆盖一线城市所有市民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它把立场阐述得清清楚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80个版所描述的内容,在任何一个人心中已经模糊掉了。反而,8个屏的内容通过精准细分化的清晰定位,服务精准细分的人群,直接满足他们的诉求,却更容易被用户牢记。
  新媒体传播的参与和认同
  新媒体是一种浸润式的传播,它改变单向发行的思路为双向的参与互动,新媒体把对象放到内容体系里“浸泡”它。同时,由于浸润式的传播和工具的便利性,让再传播变得可能,哪怕只覆盖了10个人,当这10个人被“浸泡”之后,他很可再帮助你再“浸泡”他的10个好友,这10个人会继续往下“浸泡”他的朋友。他们是因为参与而认同,因为认同而参与。
  但在纸质媒体里,让受众认同你的表达内容、方式,成本却很高。纸媒想要获得一万个人中一对伴侣的认同情况,其成本是很高的。因为理论上讲,纸媒要发行一万本(一万份、一万册)才能够最终抓取这些信息,当然这还不排除统计信息的时间与精力。所以,纸媒做垂直细分统计的成本非常高,因为它的发行成本和传播成本在那里摆着。但是互联网的低成本也摆在那里,它覆盖一万个人去寻找那一对伴侣和覆盖100个人寻找10个伴侣,它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样的。
  公益媒体联盟试验
  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希望得到受众的认同,可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报纸上的新闻,阅读率最高的是社会新闻,而且是负面的社会新闻。为什么最具传播力的内容却并非是报纸最终想表达的立场?阿里巴巴集团新媒体事业部没有很高深的技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我们只是在尝试借助市场上已经有的渠道、技术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在好人好事新闻上做了一点点探索,让所有人甚至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一起参与一起互动。
  我们组织了一个媒体联盟,所有都市类媒体的社会新闻记者都可以进入到联盟里面。其次,每一个记者都可以发现当地的好人好事,这个记者会在版面上进行传播,传播的结果会在他的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推送,推送之后报纸本身的采访就是对好人好事的核实,在核实的基础上由当地都市报的负责人代表公众进行票决。如果传播媒体的技术够先进一点的话,我们希望直接由读者和受众来进行投票,最后进行奖励。媒体的品牌在这样的逻辑下能够得到受众的认知,而从品牌到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参与到认同的过程。
  目前,大陆境内所有的一线、二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市类报纸几乎都是我们的联盟成员。在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用这个联盟发现312起案例,奖励848人,间接受益16000人,累计见报报道610篇,其中河南省的正能量、民众参与票决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全国最高的。
  在2013年12月份的统计中,“天天正能量”是新浪微博公益类账号影响力、活跃度、传播力最高的账号。从2013年8月份到今年3月份,在300多起的案例中,阿里公益基金为当事人、“正能量”者支付了200多万元。也是在这段时间内,正面新闻的报道阅读率超过了负面新闻的报道阅读率,这也正是所有媒体希望看到的现象。
  “西瓜皮”阿姨的正能量
  2013年,上海有一位阿姨,在地铁上捡起了别人扔下的一块西瓜皮,被细心的网友正好拍到。于是网友发到微博上,一时间,所有市民都去积极地寻找这位阿姨。“天天正能力”支持每位网友转发微博表达意愿去寻找正能量的立场,一个转发我们就捐一块钱,虽然钱很少。但大概17个小时之后,这条微博转发的次数是2万次,占微博实时话题榜TOP2。
  一个好人好事不仅能够调动公众的参与,甚至能实现跨区域、跨类型的媒体协作。《新闻晚报》的记者真的找到了这位阿姨,阿姨说她不需要这个钱,阿姨表示,她捡西瓜皮不是因为需要奖金,她希望这钱可以传递给更需要用钱的人那里。于是所有的观众“粉丝”共同参与到帮阿姨建言献策当中。这个事件让公众参与到一件好人好事的过程中,公众共同参与新闻事件的生产制造,要比公众参与到新闻的写作当中更重要。因为每一个受众、每一个接受者就是事件的中心,这种中心地位和他自己的参与感,还包括“浸泡”式的认同,这是别的方式取代不了的。
  后来,《武汉晚报》出的方案得到了阿姨的认同,他们找到了武汉新洲高考前三名的一位考生,其因家境贫困,68岁的奶奶为他挣学费。当记者找到这个考生时,他表示学费已经攒够,给更需要的人吧。于是,武汉的市民帮助这个考生再去考虑这个钱的走向。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参与方拿到现金,虽然现金并不多,也没有任何一方等待着公众去表扬和称赞。因为,让每一个公众能参与到这种公益性质的活动当中来才是最重要的。
  从公益角度讲,我认为参与就是公益,但我今天要告诉大家,我们认为认同才可能称其为媒介渠道,参与才能被认为是传媒。而传媒品牌,就是在这种认同和参与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
  作者系阿里巴巴集团新媒体事业部总监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 高方)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得到有效遏制。6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次通报了包括《河南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在内的8起典型案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向媒体通报了这8起案件的具体情况。艾立民说,这些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问题在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众报业集团的崛起,其掌门人傅绍万声名鹊起,虽然他一向内敛低调,但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业界名人。为挖掘大众报业崛起的奥秘,本刊记者采访了傅绍万。这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第三次见到他,前两次是听他演讲,这次是对他进行专访。专访时,傅绍万没看任何资料,侃侃而谈,把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实践中的思考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数家珍”和“了然于心”,展
期刊
传统报业增长乏力,同质竞争日益加剧,新兴媒体抢夺市场……近些年,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何突破困境、加快发展,成为全媒体时代下报业必须面对的一个沉重课题。2009年,潍坊报业集团与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传媒进行跨区域战略合作,合资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版经营《潍坊晚报》,迈出了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整合报业资源的重要一步。4年多来,合作双方实现了品牌、资本、管理、人才、市场等资源的优
期刊
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目前受到观众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困扰,因此,吸引年轻观众,确保薪火相传,是戏曲艺术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微博平台所聚拢的用户资源蕴藏着解决问题的希望。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3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5亿,就使用者的年龄分布而言,“90后”及“00后”占53%,“80后”占37%,两者之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很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确定的。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Domain Name System);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为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期刊
2011年5月19日,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半岛传媒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半岛传媒成立于2006年,是半岛都市报社实施转企改制注册而成。半岛传媒成立至今,经历了经济波动和报业寒冬的考验,面对诸多不利形势,积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深化“二次创业”,努力实现舆论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突破,收入、利润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半岛传媒实现经营总收入(不含新报传媒)5.
期刊
念好“主业、资源、资本”三昧真经,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既是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从多年报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战略,也是大众报业近年来快速崛起、备受业界瞩目的秘密武器之一。仅从资本运营和投融资平台建设而言,大众报业集团经历了以下历程,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战略思考。  以资本为纽带,扩大控制性报业市场  早在9年前,“报业寒冬论”提出伊始,新一届大众报业集团领导班
期刊
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趋势下,品牌的影响力已深入人心,向品牌靠拢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无疑,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党刊的品牌塑造。许多年以来,在新闻宣传的大格局中,党刊一直扮演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党刊也时常会面对一些疑问,比如,党刊的宣传效果究竟有多强?党刊的阅读率究竟有多高?党刊宣传的方法手段究竟是否科学?这些疑问,至少表明了一个现实:党刊
期刊
大众网创办于2001年,自2010年以来,各项事业开始出现高速发展势头,人员规模由2010年的67人,发展到现在遍及全省的近500人;主营业务平台从广告运营、增值业务两条腿走路,发展到广告运营、增值业务、地方站、信产公司的四轮驱动,2013年共计营收1.12亿元,利润2100万元(含31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分别比2009年增长10倍以上,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前三位。大众网在成为大众报
期刊
不久前我看到一位传媒人写的一首诗,“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 新识旧友,何处诉离肠。千简万牍著文章,朝随露,夜伴霜。一夜北风旗幡乱,刀笔断,鸟弓藏,青丝白发,谁人不彷徨。往昔峥嵘随流水,落花黄,晚报殇。”这首诗道出了传统媒体人的彷徨与困惑,让我受到很大震动。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传媒大发展、大变局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挑战在哪里呢?就在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