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新锦江40层的行政酒廊,朗朗春光下,眼前展现的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近处是上海石库门,那是一片最具标志性的红顶房子,稍远处是川流不息的黄浦江,远处的世博园和她醒目的标志——世博为绿色环保而留的“烟囱”清晰可见……
度过2008年的艰难,经过2009年脱胎换骨的彻底装修改造,新锦江大酒店,在世博中迎来了再度辉煌的一年。
对新锦江总经理陆荣华来说,为客人提供独特的创意,是他在20多年酒店生涯中求变、求新、求奇的主旋律。熟悉他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他担任过总经理的几家酒店先后荣获中国饭店业50强、美国五星钻石奖和2009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商务酒店奖的桂冠。
事实上,陆荣华和他的新锦江大酒店呈现在世博会和客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道视觉大餐,还有更多充满上海风情和魅力的独特内涵……
“找准定位练哑铃”
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史上,锦江集团身居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作为锦江酒店集团的旗舰店,新锦江大酒店更是留下了改革开放的许多历史积淀。
这是第一个中国人自营的五星级酒店。20多年中,曾经接待过300多位中外元首和世界名人,上海举办的汪辜会谈、APEC领导人会议、六国峰会等重大的历史会议和事件中,也几乎都有她的影子。
陆荣华回忆:“我们创造过辉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也曾深陷‘涉外酒店’定位的困境:当我们意识到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才发现,满足商务客的需求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市场逼迫我们必须从国宾接待型酒店向市场化高端商务酒店蜕变,也就是既重视境外市场、也重视国内市场,注重开发两头大的哑铃式市场。这是新锦江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的革命性转变。”
“我们需要把酒店重新定位,使境外客人入住是为了欣赏东方魅力、国内高端商务市场客人入住是为了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陆荣华道出新锦江历时两年、耗资1.5亿元的装修改造的主要原因。
2010年,这里名为“维拉之家(Villar House)”的31至38层行政楼层正式投入运营。
维拉行政房以“大空间、宽视野”为特色。60平米的宽敞空间被特制的42英寸电视巧妙地一分为二,一边是包括写字台、沙发等在内的商务办公与会客区域,一边是以白鹅绒床铺装饰的卧室区。
房间的色调与细节具有设计的跳跃感:色泽独特的地毯宛如层层递进的深秋落叶,延展到卧房;8米的大跨度景观窗,成为观赏上海城市动态风景的画轴;大尺寸浴缸与独立式淋浴,彰显时尚和舒适。
让人倍感时尚温馨的同时,现代化的装备也令人震撼。办公桌上的无线键盘和鼠标可以把电视液晶屏变成商务会议的投影仪,客人可尽享网上冲浪、观看大片的乐趣。
陆荣华介绍,改造完成的86套“维拉之家”行政景观房的价格比跨国酒店的同类产品价格低20%,这是个有效的竞争手段,从整个理念、景观设计到定价策略,“维拉之家”都很好地诠释了新锦江高端商务酒店的本土化定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物价指数的上涨,高星级酒店打价格战的空间愈来愈有限。特别是世博会期间,除了占7000万总客源5%的350万海外客源之外,6650万是国内客源,其中至少10%(即600万左右)是高端消费客。这说明,新锦江抓两头的“哑铃”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无疑是上海五星级酒店面对新挑战、新机遇的新思路。
“360度品味美丽上海”
为了让客人感受东方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上海的文化,新锦江在新产品的打造上独具匠心。“我们会让任何一个产品都与上海紧紧地连在一起。”
从客房开始,陆荣华增加了很多“看上海”的景观,这是陆荣华精心打造的一个卖点。
位居市中心的新锦江,有着鹤立鸡群的高度。那么多高楼,没有一栋能挡住她的视线。360度看上海,这里看得最全,清晰度最高。
他们在40层开辟了上海唯一的高空户外观景平台,“这样可以触摸天空,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俯瞰上海的百年名居和建筑,让人倍感亲切”。
以前,新锦江的旋转餐厅作为上海的观景台很有名气,邓小平同志曾登临此处看上海。现在,这里已成为众多商务人士与浪漫男女的约会首选。
“我们提出的360度看上海,不仅仅是指视野,还包括体验上海的文化。一个是视觉上的,一个是感受上的。不仅要看上海,而且要感受上海。看上海不仅要看上海的景色,还要品味上海深层次的文化。”陆荣华进一步诠释。
“民族的才是更好的”
“中国元素能够引导高档化,是因为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民族的,才是更好的。”因此,陆荣华把装修定位为“Modern China”。
与此前的经典欧洲装饰风格截然相反的是,他们在很多空间的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的窗花,创新地使用了包含中国元素的时尚风格。大到各个客房,小到茶几,都仔细雕琢。
楼道换上了“祥云”图案的栗黄色地毯,门框别出心裁地选用白栗色,装饰窗花是江南水乡风格。在宴会厅,加入了中国青花瓷、祥云、上海的市花玉兰花和牡丹花的元素。“商务客人的生活节奏较快,我们排除了那种古朴厚重的中式风格,使用了明快的色彩,为他们打造一个明亮清晰的空间。”
事实上,就连酒店员工的服装也都绣上玉兰花,就是要从各个细节把中国的、民族的文化体现出来。让住进酒店的国内外客人,既能感受到Modern China的整体氛围,又能感受到新锦江的企业文化。
“求变,求新,才能求发展”
餐饮,是新锦江的又一个卖点。
“酒店是传统行业,也是时尚行业。从传统到现代,创新很重要。因为求变、求新,才能求发展。”
在餐饮的布局上,这里配备了7个风味餐厅和酒吧。位于大堂的“赛美蓉”以丰盛的海鲜牛排自助餐全新亮相。闻名遐迩的41楼“蓝天”旋转餐厅是远东最大最高的旋转餐厅之一,提供自助式世界美味。“长乐坊”中餐厅,专营川沪传菜。“晶采轩”是上海知名餐饮品牌,提供精致粤菜和广式茶点。“小南国”经营日式烧烤。34楼的“锦绣会所”按Modern China全新理念精心设计,拥有4间别具风格的景观宴会包房,提供高档国宴及中西合璧的创新宴会。
陆荣华与他的团队既具有做高档国宴的实力与底气,亦抱定中西文化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国宾宴和特色家常菜结合的推陈出新的理想。几年来,他们不断擦亮锦江菜系这块招牌,将新锦江的系列餐厅打造成高端商务人士的美味私厨。
锦江国宴的“佛跳墙”、锦江烤鸭、水晶虾仁等深受国内外客人的欢迎,久卖不衰,并把多项大奖收入囊中。而把上海的菜饭、小笼包等特色小吃摆上宴会,也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
盛在红色小锅中的白水洋豆腐是一道创新菜。豆腐、咸肉、青菜、木耳,用料看似平常,底汤却颇费心思。白水洋豆腐的底汤是用老母鸡、赤肉、火腿、桂圆经过8小时熬制而成的顶级底汤,不放味精与盐。豆腐与咸肉都是自家厨房师傅手工制作的。青菜、豆腐、木耳都是现在人们的健康所爱。健康的食材浸在顶极的底汤中,入口,豆腐滑嫩、咸肉香鲜、木耳爽利,美味自不待言。
“上海世博期间,这里除了举办多个美食节外,还要举办行政总厨严惠琴的个人烹饪作品展,让客人一饱眼福和口福。因为她是锦江的骄傲,也是餐饮行业创新的一面旗帜。”陆荣华透露。
“民族酒店品牌弯道超车”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体育的盛会,展示了国威;上海世博则更像是一场消费与投资的盛宴,拉动了经济。而上海酒店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陆荣华在多个场合强调,世博会带来的民族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要牢牢地抓住。
他认为:中国的饭店业有20多年的向国际品牌学习的经验,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底气。这些底气包括20多年改革开放的崛起经历,包括战胜非典的经验,包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包括在硬件软件各方面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助动力。
“为什么说会‘弯道超车’呢?因为我们经过了几次机遇,金融危机算是一次。过去我们的客源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籍的,但是,经过金融危机后,我们的客源在转型,国内商务客人的比例在增长——而且我们有了解国内客人需求的优势。再有,近年来,国际品牌酒店与我们平均房价的距离在缩小,07、08、09年差距是300多块,今年是100多块,说明我们的民族品牌在提高。世博带来的这次‘弯道超车’机遇,中国是能够把握好的,我们民族品牌的酒店也要把握好。”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需要这种机遇,更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陆荣华认为,“品牌”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打造出的,那些欧美品牌也是经过几百年的磨练才形成的。一边学习国外品牌的管理经验,一边打造自己的特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1+1”大于“2”。
中国民族品牌酒店需要做的还很多。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在一个上海世博会里完全实现。但是,“世博会”无疑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而在这个开始当中,陆荣华希望,他的新锦江,能像一件剪裁得体、时尚精美的上海旗袍,在“世博会”和客人面前,让人过目不忘……
度过2008年的艰难,经过2009年脱胎换骨的彻底装修改造,新锦江大酒店,在世博中迎来了再度辉煌的一年。
对新锦江总经理陆荣华来说,为客人提供独特的创意,是他在20多年酒店生涯中求变、求新、求奇的主旋律。熟悉他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他担任过总经理的几家酒店先后荣获中国饭店业50强、美国五星钻石奖和2009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商务酒店奖的桂冠。
事实上,陆荣华和他的新锦江大酒店呈现在世博会和客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道视觉大餐,还有更多充满上海风情和魅力的独特内涵……
“找准定位练哑铃”
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史上,锦江集团身居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作为锦江酒店集团的旗舰店,新锦江大酒店更是留下了改革开放的许多历史积淀。
这是第一个中国人自营的五星级酒店。20多年中,曾经接待过300多位中外元首和世界名人,上海举办的汪辜会谈、APEC领导人会议、六国峰会等重大的历史会议和事件中,也几乎都有她的影子。
陆荣华回忆:“我们创造过辉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也曾深陷‘涉外酒店’定位的困境:当我们意识到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才发现,满足商务客的需求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市场逼迫我们必须从国宾接待型酒店向市场化高端商务酒店蜕变,也就是既重视境外市场、也重视国内市场,注重开发两头大的哑铃式市场。这是新锦江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的革命性转变。”
“我们需要把酒店重新定位,使境外客人入住是为了欣赏东方魅力、国内高端商务市场客人入住是为了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陆荣华道出新锦江历时两年、耗资1.5亿元的装修改造的主要原因。
2010年,这里名为“维拉之家(Villar House)”的31至38层行政楼层正式投入运营。
维拉行政房以“大空间、宽视野”为特色。60平米的宽敞空间被特制的42英寸电视巧妙地一分为二,一边是包括写字台、沙发等在内的商务办公与会客区域,一边是以白鹅绒床铺装饰的卧室区。
房间的色调与细节具有设计的跳跃感:色泽独特的地毯宛如层层递进的深秋落叶,延展到卧房;8米的大跨度景观窗,成为观赏上海城市动态风景的画轴;大尺寸浴缸与独立式淋浴,彰显时尚和舒适。
让人倍感时尚温馨的同时,现代化的装备也令人震撼。办公桌上的无线键盘和鼠标可以把电视液晶屏变成商务会议的投影仪,客人可尽享网上冲浪、观看大片的乐趣。
陆荣华介绍,改造完成的86套“维拉之家”行政景观房的价格比跨国酒店的同类产品价格低20%,这是个有效的竞争手段,从整个理念、景观设计到定价策略,“维拉之家”都很好地诠释了新锦江高端商务酒店的本土化定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物价指数的上涨,高星级酒店打价格战的空间愈来愈有限。特别是世博会期间,除了占7000万总客源5%的350万海外客源之外,6650万是国内客源,其中至少10%(即600万左右)是高端消费客。这说明,新锦江抓两头的“哑铃”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无疑是上海五星级酒店面对新挑战、新机遇的新思路。
“360度品味美丽上海”
为了让客人感受东方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上海的文化,新锦江在新产品的打造上独具匠心。“我们会让任何一个产品都与上海紧紧地连在一起。”
从客房开始,陆荣华增加了很多“看上海”的景观,这是陆荣华精心打造的一个卖点。
位居市中心的新锦江,有着鹤立鸡群的高度。那么多高楼,没有一栋能挡住她的视线。360度看上海,这里看得最全,清晰度最高。
他们在40层开辟了上海唯一的高空户外观景平台,“这样可以触摸天空,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俯瞰上海的百年名居和建筑,让人倍感亲切”。
以前,新锦江的旋转餐厅作为上海的观景台很有名气,邓小平同志曾登临此处看上海。现在,这里已成为众多商务人士与浪漫男女的约会首选。
“我们提出的360度看上海,不仅仅是指视野,还包括体验上海的文化。一个是视觉上的,一个是感受上的。不仅要看上海,而且要感受上海。看上海不仅要看上海的景色,还要品味上海深层次的文化。”陆荣华进一步诠释。
“民族的才是更好的”
“中国元素能够引导高档化,是因为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民族的,才是更好的。”因此,陆荣华把装修定位为“Modern China”。
与此前的经典欧洲装饰风格截然相反的是,他们在很多空间的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的窗花,创新地使用了包含中国元素的时尚风格。大到各个客房,小到茶几,都仔细雕琢。
楼道换上了“祥云”图案的栗黄色地毯,门框别出心裁地选用白栗色,装饰窗花是江南水乡风格。在宴会厅,加入了中国青花瓷、祥云、上海的市花玉兰花和牡丹花的元素。“商务客人的生活节奏较快,我们排除了那种古朴厚重的中式风格,使用了明快的色彩,为他们打造一个明亮清晰的空间。”
事实上,就连酒店员工的服装也都绣上玉兰花,就是要从各个细节把中国的、民族的文化体现出来。让住进酒店的国内外客人,既能感受到Modern China的整体氛围,又能感受到新锦江的企业文化。
“求变,求新,才能求发展”
餐饮,是新锦江的又一个卖点。
“酒店是传统行业,也是时尚行业。从传统到现代,创新很重要。因为求变、求新,才能求发展。”
在餐饮的布局上,这里配备了7个风味餐厅和酒吧。位于大堂的“赛美蓉”以丰盛的海鲜牛排自助餐全新亮相。闻名遐迩的41楼“蓝天”旋转餐厅是远东最大最高的旋转餐厅之一,提供自助式世界美味。“长乐坊”中餐厅,专营川沪传菜。“晶采轩”是上海知名餐饮品牌,提供精致粤菜和广式茶点。“小南国”经营日式烧烤。34楼的“锦绣会所”按Modern China全新理念精心设计,拥有4间别具风格的景观宴会包房,提供高档国宴及中西合璧的创新宴会。
陆荣华与他的团队既具有做高档国宴的实力与底气,亦抱定中西文化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国宾宴和特色家常菜结合的推陈出新的理想。几年来,他们不断擦亮锦江菜系这块招牌,将新锦江的系列餐厅打造成高端商务人士的美味私厨。
锦江国宴的“佛跳墙”、锦江烤鸭、水晶虾仁等深受国内外客人的欢迎,久卖不衰,并把多项大奖收入囊中。而把上海的菜饭、小笼包等特色小吃摆上宴会,也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
盛在红色小锅中的白水洋豆腐是一道创新菜。豆腐、咸肉、青菜、木耳,用料看似平常,底汤却颇费心思。白水洋豆腐的底汤是用老母鸡、赤肉、火腿、桂圆经过8小时熬制而成的顶级底汤,不放味精与盐。豆腐与咸肉都是自家厨房师傅手工制作的。青菜、豆腐、木耳都是现在人们的健康所爱。健康的食材浸在顶极的底汤中,入口,豆腐滑嫩、咸肉香鲜、木耳爽利,美味自不待言。
“上海世博期间,这里除了举办多个美食节外,还要举办行政总厨严惠琴的个人烹饪作品展,让客人一饱眼福和口福。因为她是锦江的骄傲,也是餐饮行业创新的一面旗帜。”陆荣华透露。
“民族酒店品牌弯道超车”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体育的盛会,展示了国威;上海世博则更像是一场消费与投资的盛宴,拉动了经济。而上海酒店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陆荣华在多个场合强调,世博会带来的民族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要牢牢地抓住。
他认为:中国的饭店业有20多年的向国际品牌学习的经验,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底气。这些底气包括20多年改革开放的崛起经历,包括战胜非典的经验,包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包括在硬件软件各方面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助动力。
“为什么说会‘弯道超车’呢?因为我们经过了几次机遇,金融危机算是一次。过去我们的客源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籍的,但是,经过金融危机后,我们的客源在转型,国内商务客人的比例在增长——而且我们有了解国内客人需求的优势。再有,近年来,国际品牌酒店与我们平均房价的距离在缩小,07、08、09年差距是300多块,今年是100多块,说明我们的民族品牌在提高。世博带来的这次‘弯道超车’机遇,中国是能够把握好的,我们民族品牌的酒店也要把握好。”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需要这种机遇,更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陆荣华认为,“品牌”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打造出的,那些欧美品牌也是经过几百年的磨练才形成的。一边学习国外品牌的管理经验,一边打造自己的特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1+1”大于“2”。
中国民族品牌酒店需要做的还很多。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在一个上海世博会里完全实现。但是,“世博会”无疑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而在这个开始当中,陆荣华希望,他的新锦江,能像一件剪裁得体、时尚精美的上海旗袍,在“世博会”和客人面前,让人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