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以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Davoodi和Zou在Barro模型基础上得到的多级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这些理论模型虽然精确刻画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只能从财政支出角度描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不能反映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文章从财政职能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反映。这样就建立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解决了文献中实证研究模型理论基础的两个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二维作用机制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075-02
一直以来财政分权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资源分配的效率,财政的平衡性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增长并不是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目标。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财政分权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独立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得改革后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这些国家的表现使得人们开始关心财政分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
一、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个途径
公共经济学将政府财政的职能看成: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三大项(Musgrave)。财政分权的基本经济含义是公共资源在不同层次的公共部门中的配置,通过配给低层次政府更多的公共资源,由较底层的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能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1.资源配置效应。根据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在预见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很可能是非均衡的,通过外界干预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能够加速经济增长。这种效应在私人部门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如果公共部门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其结构转变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即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存在差异,那么将公共资源在两个部门内进行重新分配必然可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效率提高必然进一步动态化为经济增长(Oates),这与传统公共经济理论对财政分权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财政分权通过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作用于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影响公共部门的产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直接途径,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
2.制度环境效应。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承认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存在依存关系,改变了公共部门结构,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为,私人部门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使社会总产出受到影响。例如,在亚当·斯密看来公共部门应该是私人部门发展的“守夜人”,而凯恩斯则赋予了公共部门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节的角色。总的来说,对于公共部门是私人部门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因素,是无可置疑的。因此,由于财政分权重新划分了政府职能并加以相应的约束,必然对不同层次政府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私人部门所处的公共部门环境发生相应变化,私人部门会对这种变化做出反映,影响其产出,进而影响社会总产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和增长产生作用。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通过改变公共部门内部力量的对比,影响了私人部门所处的外部环境,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途径,是通过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影响发生作用的。它不要求公共部门对社会经济生产有直接的作用,只要求承认政府(公共部门)的行为是私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环境因素。
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
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二维作用机制可知,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分权的生产性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首先,将公共部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门,投入为公共支出,产出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然后,由于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在不同的支出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在一些不具有拥挤成本或者具有规模效应且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上,中央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反之,在一些受益范围较小的公共服务上,由于地方偏好的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这样,财政分权通过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可以影响公共部门的产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分权来研究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
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收入分权的制度性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作用过程比较复杂,不仅涉及到财政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还涉及到政府行为改变对私人部门的影响以及其经济绩效。目前的理论研究在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竞争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财政分权引起的政府间竞争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税收竞争,以及不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通过财政分权,各级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税收权力,通过实施相关的税收政策以达到提高地区财政收入目的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收入分权来描述政府间竞争,以及由于政府间竞争而对私人部门的影响,从而可以反映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
综上所述,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描绘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三、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来讨论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财政分权指标。在传统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中,一般采用州和联邦收入或支出的比值来衡量一国的财政分权水平。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文献和中国的国情构建财政分权指标。
首先是对转移支付进行处理。Akai和Sakata认为,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有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地方政府掌握的财力,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中央政府掌握的财力。这个原则是十分合理的,但是,由于转移支付项目众多,并不容易分类、计算,笔者将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近似处理。其次是预算外收支的处理。在中国的财政制度中,预算外收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更能反映地方政府的分权状况,因此,必须包含在财政分权指标中。最后,考虑到各省人口的巨大差异,在计算财政分权指标是应该取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计算。
2.模型与数据。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结合中国的国情,将实证研究模型设定为:Yit=αi+β’DCEXPit+yDCREVit+φ’Xit+δ’Mit+εit
其中,下标it表示相应变量在第某个省份的数据,αi、β’、γ’、φ’和δ’是系数矩阵,εit是扰动项。Yit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DCEXPit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DCREVit是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生产函数变量Xit包括劳动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分别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L、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I来衡量。控制变量Mit包括税率PT、进出口贸易增长率XM和通货膨胀率P,分别用各省财政收入占该省GDP的比重、各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率和各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来表示。
使用1995~2003年各省的面板数据来检验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年数据均取自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离,成立直辖市,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将重庆和四川合并,使用合并后的总量数据计算上述各增长率数据。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上述数据并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
3.实证结果分析。实证分析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解释变量仅包含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单独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加入生产函数变量,检验包含生产函数变量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分别加入控制变量,检验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分析表明,只有个别情况下单位根检验不显著,总体上可以作为稳定时序数据处理。
然后进行Hausman检验,在各种情况下实证研究模型都显著的拒絕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不是很高,这是实证研究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模型整体的F统计值仍然表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D.W.统计量逐渐接近2,表明解释变量不存在自相关。
由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并且在各种情况下均显著,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这样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来看,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公共支出需要在公共部门内部向地方政府倾斜,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更有效率;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即通过财政收入分权形成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制阻碍了私人部门的产出。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的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与我们的一般看法产生了矛盾,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可以改善私人部门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间接途径,这样其中的作用过程就比较复杂,需要考虑较多的问题;其次,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可能产生了“扑向底层”的竞争机制。
实证研究结果不仅从财政支出分权与财政收入分权的二维角度反映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可以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1.Akai,N.and Sakata,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State-Level Cross-Section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2
2.Barro,Robert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3.Davoodi,Hamid.,Zou,Heng-fu.Fiscal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
c Growth:A Cross-Country Stud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8
4.Martinez-Vazquez,J.,Mcnab,Robert 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mocratic Governance.Working Paper97-7,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Georgia State University,1997
5.Musgrave,Richard.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McGraw,New York,1959
6.Oates,W.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Tax Journal,1993
7.Prud’Homme,Remy.On the Danger of Decentralization.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8.Zhang,Tao.,Zou,Heng-fu.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
9.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 2005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责编:吕尚)
关键词: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二维作用机制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075-02
一直以来财政分权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资源分配的效率,财政的平衡性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增长并不是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目标。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财政分权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独立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得改革后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这些国家的表现使得人们开始关心财政分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
一、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个途径
公共经济学将政府财政的职能看成: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三大项(Musgrave)。财政分权的基本经济含义是公共资源在不同层次的公共部门中的配置,通过配给低层次政府更多的公共资源,由较底层的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能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1.资源配置效应。根据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在预见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很可能是非均衡的,通过外界干预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能够加速经济增长。这种效应在私人部门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如果公共部门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其结构转变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即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存在差异,那么将公共资源在两个部门内进行重新分配必然可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效率提高必然进一步动态化为经济增长(Oates),这与传统公共经济理论对财政分权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财政分权通过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作用于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影响公共部门的产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直接途径,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
2.制度环境效应。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承认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存在依存关系,改变了公共部门结构,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为,私人部门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使社会总产出受到影响。例如,在亚当·斯密看来公共部门应该是私人部门发展的“守夜人”,而凯恩斯则赋予了公共部门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节的角色。总的来说,对于公共部门是私人部门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因素,是无可置疑的。因此,由于财政分权重新划分了政府职能并加以相应的约束,必然对不同层次政府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私人部门所处的公共部门环境发生相应变化,私人部门会对这种变化做出反映,影响其产出,进而影响社会总产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和增长产生作用。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通过改变公共部门内部力量的对比,影响了私人部门所处的外部环境,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途径,是通过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影响发生作用的。它不要求公共部门对社会经济生产有直接的作用,只要求承认政府(公共部门)的行为是私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环境因素。
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
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二维作用机制可知,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分权的生产性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首先,将公共部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门,投入为公共支出,产出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然后,由于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在不同的支出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在一些不具有拥挤成本或者具有规模效应且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上,中央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反之,在一些受益范围较小的公共服务上,由于地方偏好的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这样,财政分权通过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可以影响公共部门的产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分权来研究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
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收入分权的制度性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作用过程比较复杂,不仅涉及到财政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还涉及到政府行为改变对私人部门的影响以及其经济绩效。目前的理论研究在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竞争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财政分权引起的政府间竞争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税收竞争,以及不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通过财政分权,各级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税收权力,通过实施相关的税收政策以达到提高地区财政收入目的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收入分权来描述政府间竞争,以及由于政府间竞争而对私人部门的影响,从而可以反映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
综上所述,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描绘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三、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来讨论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财政分权指标。在传统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中,一般采用州和联邦收入或支出的比值来衡量一国的财政分权水平。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文献和中国的国情构建财政分权指标。
首先是对转移支付进行处理。Akai和Sakata认为,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有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地方政府掌握的财力,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中央政府掌握的财力。这个原则是十分合理的,但是,由于转移支付项目众多,并不容易分类、计算,笔者将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近似处理。其次是预算外收支的处理。在中国的财政制度中,预算外收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更能反映地方政府的分权状况,因此,必须包含在财政分权指标中。最后,考虑到各省人口的巨大差异,在计算财政分权指标是应该取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计算。
2.模型与数据。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结合中国的国情,将实证研究模型设定为:Yit=αi+β’DCEXPit+yDCREVit+φ’Xit+δ’Mit+εit
其中,下标it表示相应变量在第某个省份的数据,αi、β’、γ’、φ’和δ’是系数矩阵,εit是扰动项。Yit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DCEXPit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DCREVit是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生产函数变量Xit包括劳动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分别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L、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I来衡量。控制变量Mit包括税率PT、进出口贸易增长率XM和通货膨胀率P,分别用各省财政收入占该省GDP的比重、各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率和各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来表示。
使用1995~2003年各省的面板数据来检验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年数据均取自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离,成立直辖市,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将重庆和四川合并,使用合并后的总量数据计算上述各增长率数据。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上述数据并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
3.实证结果分析。实证分析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解释变量仅包含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单独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加入生产函数变量,检验包含生产函数变量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分别加入控制变量,检验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分析表明,只有个别情况下单位根检验不显著,总体上可以作为稳定时序数据处理。
然后进行Hausman检验,在各种情况下实证研究模型都显著的拒絕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不是很高,这是实证研究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模型整体的F统计值仍然表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D.W.统计量逐渐接近2,表明解释变量不存在自相关。
由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并且在各种情况下均显著,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这样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来看,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公共支出需要在公共部门内部向地方政府倾斜,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更有效率;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即通过财政收入分权形成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制阻碍了私人部门的产出。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的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与我们的一般看法产生了矛盾,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可以改善私人部门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间接途径,这样其中的作用过程就比较复杂,需要考虑较多的问题;其次,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可能产生了“扑向底层”的竞争机制。
实证研究结果不仅从财政支出分权与财政收入分权的二维角度反映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可以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1.Akai,N.and Sakata,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State-Level Cross-Section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2
2.Barro,Robert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3.Davoodi,Hamid.,Zou,Heng-fu.Fiscal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
c Growth:A Cross-Country Stud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8
4.Martinez-Vazquez,J.,Mcnab,Robert M.Fiscal Decentr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mocratic Governance.Working Paper97-7,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Georgia State University,1997
5.Musgrave,Richard.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McGraw,New York,1959
6.Oates,W.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Tax Journal,1993
7.Prud’Homme,Remy.On the Danger of Decentralization.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8.Zhang,Tao.,Zou,Heng-fu.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
9.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 2005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