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现在考试的形式,作文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写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与周记等的区别
  竞赛作文比较讲究文采,对于主题表达不是那么强调,对于题材要求也很模糊,也就是比较随性。而考场作文则不同,不光讲究文采,对于主题的突出,也就是扣题这方面非常讲究,一篇作文,无论文采多么突出,如果中心不明确,不扣题,那么在考场作文来看无疑是偏题作文,也就犯了考场作文的大忌,成为失败之作。对于这一点在作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很明确的讲解,让学生清楚明确的知道什么是竞赛作文,什么是考场作文,明确方向,才能在考试时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另外,考场作文与学生平时写的一周一记也有很大区别,或许老师在阅读完学生的周记后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只局限于周记而言。如果把这篇周记作为考场作文来看,无疑不能得高分,原因是周记只是记生活中的人和事,没有一个明确的要表达的主题,还是不同于考场作文的围绕主题来展开内容,所有内容必须为主题服务的要求,也就是说周记没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而考场作文则不同,目标明确,这就是平时周记与考场作文的区别,在作文教学中这一点也是时时要提醒学生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尽量避免在考试时按着平时写作的思路和习惯来展开,而是切实做到考试要求中的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作文教学讲究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基础是作文的源泉。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作文如果离开了生活,学生一定会无话可说。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联系上面提到的,我们说写作要源于生活,可现在的学生长期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与社会生活接触很少。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他们在写作时缺乏生活实际的部分呢?无疑,阅读是最好的弥补办法,作为教师,平时应该多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能在读完之后写自己的读书心得。过后,教师还应该认真点评学生写的心得,与学生交流、沟通,对于写的深刻的,比较有见解的要有深入具体的点评,并且应该带领学生更深入的来体会作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充分感受到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作品的美,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用一种审美的情绪去阅读,无疑是阅读的最佳状态。而学生在这个读、写、评、再读的循环过程中,阅读的兴趣也会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同时也不断唤起他们写点什么的兴趣。
  四、重视作文的批改,巩固作文教学的实效
  作文批改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每个学生的作文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所以在教师批改的作文中,我特别注意寻找学生作文的优点,划上横线,写上鼓励的话语,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另外,在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感召下,我还比较注重让学生互批和自批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同学或自己写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在自己写作时能有效的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当然,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明确考场作文写作的方向,鼓励他们在生活和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真感情来抒写,我想,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够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氛围,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乐中求知、创新思维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尊重学生人格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为目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 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些文章,有的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让学生从
期刊
在长期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我总结出阅读的三步曲:初读,摘要,把握主旨化长为短:审题,联想,体会题意,读出出题点;精读,摘录筛选,分析概括。  结合江西2009年中考现代文《闲读梧桐》来演习三步阅读法独特阅读效果。  一、江西2009年中考现代文《闲读梧桐》原文原题: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 ……  ⑧又是一阵熟悉的树
期刊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第一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二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
期刊
自读课文能使讲读课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重要实践园地,如果学生在讲读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在自读文阅读实践中得到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会是最有效的。因此自读课教学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这改变了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形式,改变了学生学习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报刊、其他图书、网络等等”。因此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中学作文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长期以来,农村
期刊
作为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殷实的语言、文化资源。我们生活在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已使我们强烈的意识到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不想赘述,笔者只想以三节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上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语文的外延等于
期刊
美国哲学家培根在《记求知》一文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阅读之于语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了,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靠识记字词,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广博阅读中去吸取精华,加以生发,方能有所收获。  一、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2~15岁这个范围内。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
期刊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被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那么学生不仅会喜欢这名老师,更会因此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都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比较喜欢哪位老师,所以听课的兴致也特别高;不喜欢哪位老师,听课的时候就老是昏昏欲睡。  事实上,我觉得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并不是老师单方面能力就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是教师自身魅力所决定的。  而对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