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an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 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些文章,有的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让学生从中受益。
  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所以想要学生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为何要学。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就会继而有之;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自然容易学好。所以在教学文言文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处,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学到手。学生懂得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并感到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自然就会想学乐学了。当前,在许多信息闭塞的学校,文言文教学步入了两个误区:
  一是“程序单一”
  许多教师不深钻教材,不考虑教法,不在学法上下功夫,教学简单马虎。往往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先把参考译文抄给学生,再把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一古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在未深刻理解文意、主旨的基础上囫囵吞枣地背诵课文。
  二是“面面俱到”
  从解题、简介作者、背景资料、课文正音、文意疏通、内容讲解、段落归纳、中心分析、习题处理等,“千篇一律”地按此“程序”操作,教学方式极其呆板。
  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因为它不光剥夺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还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并且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新课程要求格格不入。
  从教以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文言文教学有一点心得。现把在实践中的主要做法与大家交流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第一、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学习也如此,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对课文感兴趣的地方,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诵读激趣、故事激趣、成语激趣、图片激趣、多媒体激趣、表演激趣等。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在激趣的时候,不要为激趣而激趣,要根据所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
  第二、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说读的重要性,在文言文教学中,读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次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力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把握节奏、情感。把自己读不准的地方划上记号,以待在课堂上询问。为课堂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课堂上,读的形式应多样,如:范读、分组朗读、自由朗读、齐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表演朗读等。各种读的目标,应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不断深入,逐渐提高。从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注意节奏,到读出语气、语调,最终达到读出感情、理解全文的目标。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范读课文,明确朗读要点;再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仿读,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舍生取义”的情感。再如《与朱元思书》的配乐朗读、《唐雎不辱使命》的分角色朗读等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语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第三、引导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一个“导”字,我们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向导。我们有的老师认为文言文只有一个词一个词的讲解,一句话一句话的翻译,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才能让学习落到实处。其实,初中文言文相对而言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就能够解决多数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安排活动,精心设置环节,做到精讲,巧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议中解决疑难,在互动中共同进步,教师适时点拨、小结。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引导的方向要明确,引导的方法要具体。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第四、竞赛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竞赛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巩固掌握拓展已学的知识,能够取得一箭多雕的效果。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掌握已学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主地学习,我常采用竞赛的方式。如“分组表演”“诵读竞赛”“限时背诵竞赛”“成语、典故出处集锦竞赛”“以古诗文名句为内容的书法竞赛”“出题互考”等,并对获胜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巩固了已学知识,促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五、精练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读、背文言文相当于在练拳,而理解文言文相当于在练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十分必要。设计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当前所学的内容,巩固效果才会明显; 2、练习量要适当。做到宁精勿多。3、练习应突出重点。如异读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等。4、练习还要注意拓展。设计练习有时可适当的拓展,以扩大学生的视野。5、练习形式要多样。形式单一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形式多样能让学生有新鲜感。6、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总之,“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激趣是前提,朗读、竞赛是重要手段,引导是关键,精练是坚强后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多从以上五个方面下功夫,相信能把学生从苦学中引领到乐学的天地来。
其他文献
下课的铃声响了,也许你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也许你还在一丝不苟地板书;也许你正在演示着一个实验,这时,怎样恰当而巧妙地中断这节课呢?是仍然继续进行下去,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还是草率收场,说完“下课”就完事了呢?   “拖堂”的作法,学生很反感,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已相当疲倦,下课铃一响,思想已飞出了教室,这时,教师再讲下去,肯定效果不好,同时还会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怎样
期刊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摆放由学生自购的图书,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杂志。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借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
期刊
教学中如何以阅读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这需要运用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自主性阅读教学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准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指导,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
期刊
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学生通过朗读练习,可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促进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朗读无疑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一、提前阅读,把握情感   教师自己没有阅读体验,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和朗读教学的重点部分,也就不能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先对课文进行朗读,有独特的阅读体验是指
期刊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六篇散文,一篇散文诗。均是以“心灵之声”为主题的咏物抒情之作。《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其中一篇,通过对开在断崖上的百合花的描写,刻画了其坚忍执着的形象,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对林清玄散文集等的阅读,再对教材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了对文本意义相对准确的解读。  一、林清玄散文解读集萃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
期刊
音乐,给人带来的总是愉悦和陶醉的审美享受,象征着浪漫和幸福。但它给杨科带来的却是悲剧。《音乐迷杨科》(见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是波兰著名作家显克微支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意蕴丰富,音乐迷杨科的奇特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悲惨的命运和奇特的个性扭结在一起,使他成为“这一个”。小说情节单纯,笔法有诗式的抒情。  一、一个敏感痴迷的音乐迷   小说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和现实之间似真非真的
期刊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呢?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运用的工具,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不同的功能去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因需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
期刊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师不断重视这样的现实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大幅度推进,越来越让教师认识其自身的局限性,了解了学生的另一面,互动则更具有其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都知道许多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个性特质也迥异,有些学生的轶闻趣事、特长爱好、个性心理……甚至是复杂的,多变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相对单纯的。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如何利用学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氛围,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乐中求知、创新思维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尊重学生人格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为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