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课堂之“导语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导语应该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着悬念的小说,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
  一、开门见山,解释标题
  第一次阅读课文对于记忆保持的牢固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导语里触及课文重点,这符合记忆规律。文题,集中反映了文章内容,还反映了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通过解释标题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离骚》时,讲解标题的含义尤其重要,能让学生早点进入诗的意境中去。
  二、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特征,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所以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如作者的身世背景等,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和主题。而向学生提供背景等材料,绝不是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如学习《兰亭集序》,介绍兰亭集会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巩固旧学,开启新知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在导入时,也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可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可由同一作者的课文导入,也可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写作方法相同的课文导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导入,不但能使课堂目标和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而且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每一课都能成为“语文学习网”的组成部分,应用时自然能游刃有余,手到擒来。如学习《六国论》,可结合刚学过的《过秦论》,联系将要学到的《阿房宫赋》进行导入。
  四、诗词开路,激发兴趣
  新课标突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应用、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内在的美是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比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范读苏轼的《赤壁怀古》,可以引领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寻找东坡先生的文采和风采。
  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生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能很快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气氛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如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设计导语:“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炼字的经典事例。一字之差,却能使作品的境界有天壤之别。学了《咬文嚼字》,我相信我们对推敲的作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联系实际,内外结合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多种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之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 如学习《胡同文化》时,电视剧《大宅门》热播,成了学生课余热议的话题。在上课时,我使用了这样的导语:这两天大家课余的热门话题便是白家的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大家知道,白景琦在笑声中落地,《大宅门》的主题曲里唱到:“蓦然一声笑,推开两扇门”,生活在皇城根儿的白景琦用他的笑声推开了两扇民族大门,在这两扇大门之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京都文化。我们学习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后,将能找到这个答案。
  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优化授课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236400)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异种角膜基质异位植入后的免疫病理变化,评价其免疫相容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新鲜的和甘油脱水的猪角膜基质植入到小鼠皮下组织内,同时以异种皮肤、假手术为阳性和阴性对照;术后1个月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植入材料内T淋巴细胞总数和亚群的变化.结果新鲜的和甘油脱水的猪角膜基质皮下植入后1个月,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浸润,且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加上高考改革的稳步前进,大部分学生和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得阅读者得天下。当下,我们国家对小学、初中阶段的阅读比较重视,到了高中阶段反而进入泛化阅读。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学好高中语文,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但必须掌握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不达标,“阶梯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教师如何进行“阶梯阅读”教学?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主要是讲授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要深化课堂改革就要打破这种僵化的模式,架构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独立探究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任何科目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不需要教,学习者在学习中自己摸索、辨析、历练,从而取得自主收获知识的技能。”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全员参
2007年11月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948”项目首席专家彭文君带队,中蜜公司副总经理韩胜明、中蜜公司总经理助理田文礼、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