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温家宝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座谈会中指出,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产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与特征,并对众多学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0 引言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开始谋求经济复兴,发展新兴产业以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展开。我国也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不小的影响,为了应对消费低迷,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我国开始进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2009年,我国先后召开了3次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座谈会,2010年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确立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含义及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在重大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代表了未来产业与科技发展方向,体现现代世界是指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潮流的相关产业,虽然其尚处于成长期,但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将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根据国内学者李晓华等人的概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具有4个特征,即:不确定性、正外部性、战略性和复杂性。不确定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组织、市场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正外部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从事基础研究,这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外部性;战略性指产业能通过自身较强的关联度,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复杂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产业链、产业化分工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复杂程度。
那么什么样的产业才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呢?国内学者刘洪昌提出了評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原则,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同开拓不同的产业;国家意志原则: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开展特定领域的重点研究;技术创新原则:产业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一定的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原则: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横向和纵向的产业联系,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就业吸纳原则:创造数目可观的就业机会,提升其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国情,综合考虑国家科技实力,我国将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致分为7个部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概述
根据国内学者不同的说法与观点,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
2.1 产业融合模式
该模式认为产率恶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与传统产业联动,共同进步。李世才、熊勇清等学者根据我国展业发展面临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培育的双重任务的情况,提出了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分析两种产业的特点和融合关系,开发出了融合理论并对其运作机制和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曾立,乔玉婷等学者则从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融合模式,他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面向军用与民用两个方面,通过满足军需求,解决民生问题,走上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林学军等学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嫁接、裂变、融合三种方式,嫁接指的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的原材料、设计、制造等环节,从而产生新的分工,就在进一步裂变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型产业。融合则是指将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如原材料、设计、制造、销售等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
2.2 集群发展模式
该模式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扩大优势,相辅相成。喻登科等学者提出了此种发展模式,主张通过产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产业结构,经济需求等可分为单核、多核或者星形发展。涂文明学者则提出了另一种集群发展模式,他认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应从国家战略层、技术产业层和区域聚集层三个方面进行区域集群,由此可以产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三种不同实践分支。
2.3 创新驱动模式
该模式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从技术与产品创新入手,以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发展。王利政学者从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及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起步、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技术领先与技术追随两种发展模式以供选择。刘志彪学者也有类似的见解,他提出“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低端制造业”的观点,指出了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申俊喜学者也提出了科技至上的观点,他主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靠科技与研发驱动,而不是投资驱动,加强科技投入以开发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由此便形成了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发展模式,将科学研究作为发展重点,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产业价值与行业优势。
3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可从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来开展。但是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研究成果还处于理论阶段,缺乏实践和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还需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程贵孙 芮明杰.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8:75~83
[2]姜大鹏 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9
[3]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作者简介】
陈德茸(1965—),女,汉族,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
温家宝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座谈会中指出,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产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与特征,并对众多学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0 引言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开始谋求经济复兴,发展新兴产业以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展开。我国也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不小的影响,为了应对消费低迷,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我国开始进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2009年,我国先后召开了3次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座谈会,2010年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确立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含义及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在重大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代表了未来产业与科技发展方向,体现现代世界是指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潮流的相关产业,虽然其尚处于成长期,但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将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根据国内学者李晓华等人的概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具有4个特征,即:不确定性、正外部性、战略性和复杂性。不确定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组织、市场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正外部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从事基础研究,这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外部性;战略性指产业能通过自身较强的关联度,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复杂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产业链、产业化分工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复杂程度。
那么什么样的产业才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呢?国内学者刘洪昌提出了評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原则,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同开拓不同的产业;国家意志原则: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开展特定领域的重点研究;技术创新原则:产业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一定的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原则: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横向和纵向的产业联系,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就业吸纳原则:创造数目可观的就业机会,提升其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国情,综合考虑国家科技实力,我国将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致分为7个部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概述
根据国内学者不同的说法与观点,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
2.1 产业融合模式
该模式认为产率恶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与传统产业联动,共同进步。李世才、熊勇清等学者根据我国展业发展面临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培育的双重任务的情况,提出了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分析两种产业的特点和融合关系,开发出了融合理论并对其运作机制和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曾立,乔玉婷等学者则从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融合模式,他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面向军用与民用两个方面,通过满足军需求,解决民生问题,走上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林学军等学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嫁接、裂变、融合三种方式,嫁接指的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的原材料、设计、制造等环节,从而产生新的分工,就在进一步裂变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型产业。融合则是指将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如原材料、设计、制造、销售等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
2.2 集群发展模式
该模式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扩大优势,相辅相成。喻登科等学者提出了此种发展模式,主张通过产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产业结构,经济需求等可分为单核、多核或者星形发展。涂文明学者则提出了另一种集群发展模式,他认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应从国家战略层、技术产业层和区域聚集层三个方面进行区域集群,由此可以产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三种不同实践分支。
2.3 创新驱动模式
该模式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从技术与产品创新入手,以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发展。王利政学者从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及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起步、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技术领先与技术追随两种发展模式以供选择。刘志彪学者也有类似的见解,他提出“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低端制造业”的观点,指出了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申俊喜学者也提出了科技至上的观点,他主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靠科技与研发驱动,而不是投资驱动,加强科技投入以开发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由此便形成了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发展模式,将科学研究作为发展重点,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产业价值与行业优势。
3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可从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来开展。但是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研究成果还处于理论阶段,缺乏实践和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还需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程贵孙 芮明杰.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8:75~83
[2]姜大鹏 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9
[3]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作者简介】
陈德茸(1965—),女,汉族,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