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倾听,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表达,是幼儿形成审美的一种过程。幼儿作为欣赏的主体,表现出音乐理解的方式是多样的,以往大家熟知的有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殊途同归,美术绘画的方式也同样能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再现音乐所带来的美。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对象时更倾向于打破各种感官的局限。适当地运用绘画这一视觉表达参与音乐理解,通感同构,对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音乐欣赏的对象应是有的放矢的具体的各种音乐元素,即构成音乐的基本成分,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音色和曲式等。欣赏不同的音乐元素后幼儿绘画表达的具体实践如下:
一、音高
音高即音的高度,是指各种声音的不同高低。音乐欣赏《画画音乐朋友》的选材由mi、sol、la三个音高组成。《幼儿园音乐手册》一书将mi、sol、la分别匹配了红、黄、蓝三色。于是,元宝画了三棵三色树,爸爸最高是la、妈妈其次是sol、自己是mi;佳佳画了一把伞,伞尖是la,伞面是sol,最低的伞柄的mi;当当画笑脸,以面部中嘴巴、鼻子、眼睛的高低表示不同音高。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通过绘画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所倾听到的音高的理解。活动中还体现出了绘画形式对个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幼儿的提供了宝贵的表达机会。
二、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欣赏活动《心电图》选用意大利民歌音乐《啄木鸟》乐曲选段,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A段音乐平稳流畅,B段音乐节奏明显加快。在感受节奏跳跃与舒缓的乐段中幼儿将听到的音乐画在纸上,有的用“一个人”和“很多人”的图示来区分乐段;有的用平缓的直线条和曲折的波浪线条来表现节奏加快;还有的用宽长柔和的圆头以及细短密集的尖头起伏来对比节奏……活动中幼儿根据自身独有的音乐体验,进行着富有个性化的创意图示,所绘的明显特征与音乐节奏元素架接。
三、力度
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叫力度,力度在音乐中主要表现为音量的大小,是幼儿对音乐的最初感受之一。音乐欣赏活动《大山和小朋友的歌》中画铿锵有力的原声和虚无缥缈回声,幼儿即时地记录下欣赏到的音乐轻重变化的感受,将人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两种趣味呼应变成表达幼儿情感的可视符号和画面。绘画作品中可见,幼儿通过形象的大小、音符的虚实、用色的深浅等多种绘画手段来变现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在美术和音乐间架起一座艺术桥梁。
通过节奏和力度两个元素的实践发现,欣赏活动中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的方式存在着师幼互动难以精准提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或及时捕捉幼儿肢体表现的精彩瞬间的困惑和局限。而绘画形式的可视性便于教师观察,从而把握幼儿倾听、理解、想象,感知、体验、再现音乐的过程。而在美术表达方面,绘画的类型方式及画面的美感并非关键。重点是孩子倾听音乐后的理解,基于理解的自己表达,能否用笔触再现所欣赏的音乐本身的元素特点。
四、曲式
中班起幼儿较广泛地欣赏了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对不同体裁、性质、风格乐曲的分辨有了认识。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四首挪威舞曲》中的第二曲,全曲句段结构简单、规整,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滴旅行记》以此作为选材,易于幼儿感受,适宜幼儿探究进一步用绘画呈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再现两个对比的、性质不同的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欣赏。
当请孩子复述自己讲过的话或做过的动作时,孩子的回应并非与之前完全一致。而用绘画手法表现音乐理解的过程则是可视的、持续的,幼儿可以对自己先前做出的表达有直观的呈现和阅读,有思考和进行自我调整的空间。绘画形式为幼儿自主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活动中金金一开始画了三条平平的线,没有区别出三段式音乐中两种不同风格。再次欣赏音乐时,她在中间那条B段圆舞曲线条上,紧掐旋律,添上了一个个的顿点,正是该幼儿充分理解乐段区别并实现自主调整的细节体现。
无独有偶,大班音乐欣赏《蝴蝶找花》同样选取回旋曲式分明的ABA三段体音乐,辰辰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到了乐曲的结构,听出乐段之间的重复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她由此产生联想,画了一只左右翅膀一致的蝴蝶和中间的身体部分形成轴对称,美丽的画面清晰地表现了她对回旋曲式的充分理解和再现。
综上活动课例所述,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源泉。将抽象的乐曲转化为具象的形态,即用绘画形式表达音乐感受对于幼儿欣赏音乐元素有很大的提升帮助。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形成了一个整体。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音乐经验与绘画经验结合起来,使这些经验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音乐欣赏的目标涉及到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綜合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绘画表达充分发挥艺术通感的作用,引导幼儿触发感官经验、联想及创编,对幼儿认知力思维力的拓展、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此呈现了音乐欣赏活动表达表现的丰富多彩,进而提升幼儿艺术审美情趣。绘画作为一种表征符号,是幼儿内心本真的表达,也是对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透露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后作画,则是将幼儿的一般认知提升为审美感知的有效手段。创造需要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感和形象是模糊的,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给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绘画具有过程性,幼儿从构思到执笔再到最后成形的过程实际上是调动想象实践创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中巧妙架起幼儿绘画的桥梁是给予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空间,更能激起幼儿创造能力。音乐曲式的不同融合人物性格,这些美的形式最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用造型各异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布局,诠释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在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拓展现。
总结以上,音乐欣赏与绘画表达的通感同构是存在和运用于在音乐与美术领域之间架起的艺术桥梁。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这样的多元同构促使幼儿激发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对象时更倾向于打破各种感官的局限。适当地运用绘画这一视觉表达参与音乐理解,通感同构,对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音乐欣赏的对象应是有的放矢的具体的各种音乐元素,即构成音乐的基本成分,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音色和曲式等。欣赏不同的音乐元素后幼儿绘画表达的具体实践如下:
一、音高
音高即音的高度,是指各种声音的不同高低。音乐欣赏《画画音乐朋友》的选材由mi、sol、la三个音高组成。《幼儿园音乐手册》一书将mi、sol、la分别匹配了红、黄、蓝三色。于是,元宝画了三棵三色树,爸爸最高是la、妈妈其次是sol、自己是mi;佳佳画了一把伞,伞尖是la,伞面是sol,最低的伞柄的mi;当当画笑脸,以面部中嘴巴、鼻子、眼睛的高低表示不同音高。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通过绘画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所倾听到的音高的理解。活动中还体现出了绘画形式对个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幼儿的提供了宝贵的表达机会。
二、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欣赏活动《心电图》选用意大利民歌音乐《啄木鸟》乐曲选段,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A段音乐平稳流畅,B段音乐节奏明显加快。在感受节奏跳跃与舒缓的乐段中幼儿将听到的音乐画在纸上,有的用“一个人”和“很多人”的图示来区分乐段;有的用平缓的直线条和曲折的波浪线条来表现节奏加快;还有的用宽长柔和的圆头以及细短密集的尖头起伏来对比节奏……活动中幼儿根据自身独有的音乐体验,进行着富有个性化的创意图示,所绘的明显特征与音乐节奏元素架接。
三、力度
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叫力度,力度在音乐中主要表现为音量的大小,是幼儿对音乐的最初感受之一。音乐欣赏活动《大山和小朋友的歌》中画铿锵有力的原声和虚无缥缈回声,幼儿即时地记录下欣赏到的音乐轻重变化的感受,将人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两种趣味呼应变成表达幼儿情感的可视符号和画面。绘画作品中可见,幼儿通过形象的大小、音符的虚实、用色的深浅等多种绘画手段来变现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在美术和音乐间架起一座艺术桥梁。
通过节奏和力度两个元素的实践发现,欣赏活动中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的方式存在着师幼互动难以精准提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或及时捕捉幼儿肢体表现的精彩瞬间的困惑和局限。而绘画形式的可视性便于教师观察,从而把握幼儿倾听、理解、想象,感知、体验、再现音乐的过程。而在美术表达方面,绘画的类型方式及画面的美感并非关键。重点是孩子倾听音乐后的理解,基于理解的自己表达,能否用笔触再现所欣赏的音乐本身的元素特点。
四、曲式
中班起幼儿较广泛地欣赏了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对不同体裁、性质、风格乐曲的分辨有了认识。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四首挪威舞曲》中的第二曲,全曲句段结构简单、规整,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滴旅行记》以此作为选材,易于幼儿感受,适宜幼儿探究进一步用绘画呈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再现两个对比的、性质不同的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欣赏。
当请孩子复述自己讲过的话或做过的动作时,孩子的回应并非与之前完全一致。而用绘画手法表现音乐理解的过程则是可视的、持续的,幼儿可以对自己先前做出的表达有直观的呈现和阅读,有思考和进行自我调整的空间。绘画形式为幼儿自主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活动中金金一开始画了三条平平的线,没有区别出三段式音乐中两种不同风格。再次欣赏音乐时,她在中间那条B段圆舞曲线条上,紧掐旋律,添上了一个个的顿点,正是该幼儿充分理解乐段区别并实现自主调整的细节体现。
无独有偶,大班音乐欣赏《蝴蝶找花》同样选取回旋曲式分明的ABA三段体音乐,辰辰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到了乐曲的结构,听出乐段之间的重复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她由此产生联想,画了一只左右翅膀一致的蝴蝶和中间的身体部分形成轴对称,美丽的画面清晰地表现了她对回旋曲式的充分理解和再现。
综上活动课例所述,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源泉。将抽象的乐曲转化为具象的形态,即用绘画形式表达音乐感受对于幼儿欣赏音乐元素有很大的提升帮助。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形成了一个整体。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音乐经验与绘画经验结合起来,使这些经验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音乐欣赏的目标涉及到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綜合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绘画表达充分发挥艺术通感的作用,引导幼儿触发感官经验、联想及创编,对幼儿认知力思维力的拓展、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此呈现了音乐欣赏活动表达表现的丰富多彩,进而提升幼儿艺术审美情趣。绘画作为一种表征符号,是幼儿内心本真的表达,也是对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透露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后作画,则是将幼儿的一般认知提升为审美感知的有效手段。创造需要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感和形象是模糊的,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给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绘画具有过程性,幼儿从构思到执笔再到最后成形的过程实际上是调动想象实践创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中巧妙架起幼儿绘画的桥梁是给予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空间,更能激起幼儿创造能力。音乐曲式的不同融合人物性格,这些美的形式最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用造型各异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布局,诠释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在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拓展现。
总结以上,音乐欣赏与绘画表达的通感同构是存在和运用于在音乐与美术领域之间架起的艺术桥梁。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这样的多元同构促使幼儿激发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