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藏医》之——膏肓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入膏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大意是说人快死了,无可救药了。可是具体地说,膏肓是什么,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说的是晋景公姬孺,信佞臣,听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赵氏孤儿》悲剧的原型。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巫,巫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恐怕您吃不到新麦,活不过今年夏天了。”
  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治病。秦医未到,景公梦见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是高明的大夫,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躲避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个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之上,膏之下,虽有良医,能把我们怎样呢?”医缓来到晋国,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经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针也达不到,药力又不能到达,不可治了。”景公叹道:“唉!太医诊病和我梦境相符,真是神医!”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桑田巫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他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将要取麦粥来吃,顿觉腹部膨胀要大便,急急起身入厕,忽然一阵心痛,站立不住,跌入厕内,溺于粪池中而死。
  膏肓就是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和心包的背俞穴厥阴俞紧邻。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可救药了。
  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其实膏肓和骨髓是一回事。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入骨髓。没有渗入骨内固体的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作膏,皮下黄色的叫作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作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作蟹黄,是一样的道理。
  饮食中的营养,经过阳明胃肠的消化,有些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转化成膏肓。固体的膏肓蓄积能量,能保温从而保护脏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脑髓,营养心脑;气化的膏肓,转变成能量,温养脏器。膏肓的代谢,直接隶属于心包和三焦,心包的背俞穴、三焦的背俞穴外侧,就是膏肓俞和肓门。由于普通人奇经八脉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气,因此膏肓与元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讲,元气元阳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干练。三焦气化功能弱的时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进的时候,膏肓分解销铄得快,甚至会出现骨髓枯槁的情况。
  具体分析,肓算是半成品,质地柔软,在皮下相对较浅。膏的质地相对坚硬,包裹脏器,位置较深。如何把肓转化成膏,进而营养骨髓,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膏的原穴是鸠尾,也就是调节膏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位于胸骨柄剑突下,无剑突的人在胸骨下一寸。“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临床上有针刺不慎刺伤肝叶的报道,但是高手一样可以用针,一般用凉水泼面,使患者惊惧以后肝叶上提,医生乘势进针,这样既能驱除邪气,又不伤脏器。
  肓的原穴是气海,也就是调节肓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在脐下一寸半。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阴交和神阙。《素问·腹中论篇》:“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之病。”针刺气海也需要谨慎,免得伤及膀胱、大肠而导致排便异常。


  现代人以瘦为美,不惜节食、抽脂,其实这是残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为。人之所以要长脂肪,一则为了贮存能量,二则为了保温取暖。当人的脏器寒冷的时候,不由得会吸收、合成脂肪,形成膏肓来包裹、覆盖脏器。可是当人一意孤行,拒绝摄入或武断吸出脂肪的时候,就是暴露心脏和其他重要脏器于外,招灾惹祸。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令人作呕的吸脂手术,看见黄色的油脂滚滚而出的时候,不禁为这些人感到惋惜。貌似轻巧的剥离,带来的会是更深的伤害。果不其然,现代西方医学家发现,做过吸脂手术的人,多数会反弹,少数没有反弹的,大多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甚至以自杀结束生命。
  还有丰胸隆乳的人们,不惜在胸膛填埋异物。其实女性在21岁智齿生长,身体发育到达极限之前,通过艾灸气海,通调冲脉,增加营养,改变穿高跟鞋的习惯,改挺胸为含胸的姿势,都能促进乳房的发育。过了这个年龄,就别再折腾身体,通过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培育神韵,一样可以妩媚动人,何必伤身劳神呢?
其他文献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一下子从诸子中脱出,成为一种官方载体,从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终极理想,而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始之归于孔
期刊
古代书院从唐中叶至晚清延续千年之久,是中国传统社会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1901年,晚清教育改制,书院被废除,其一千多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并没有成为现代教育的有益养分,反而遭到彻底否定。  100多年后,现代教育在完全模仿西方的路上渐行渐远,问题逐渐凸显。更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传统,重新审视古代书院的时代价值。  白鹿洞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突出体现了传统的书
期刊
据本刊记者向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求证,自唐至清,古代书院仅有记载的就达7500所之多。其中,尤以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最具代表性。  古代书院的创建者大都为当时的宿学鸿儒,应天书院是范仲淹的讲学之所,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二兄弟的播道之地,白鹿洞书院由朱熹整顿复兴,岳麓书院经张拭盛极一时,声名遐迩。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代书院围绕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经营学田六
期刊
近十年间兴起的现代书院从创办人的办院理念、宗旨到教学内容及具体运营模式都还不够成熟,对古代书院教育精华的借鉴仍处于探索期。  以“书院”为名不是为了追忆,更不是为了复古,随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模式的改变,现代书院的功能、作用和教育形式必然不同。现代书院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基底上找到其持续运营的经济基础,还要苦练内功,从古代书院吸取养分,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推陈出新,提供真正有益于当下的创新教育服务。
期刊
在记者走访的十几家书院中,培德有些与众不同,它本质上是一所现代国际学校,其创办人是李亚鹏和来自台湾道禾书院的曾国俊。  1995年,为了给女儿选一所满意的学校,曾国俊先生在台湾创办了第一所道禾幼儿园,随着女儿的成长,他又开始办小学、初中、高中……  20多年来,曾国俊坚持以东方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提倡“中西融合,三代塾学”,在台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这让对“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华人教育理念
期刊
第一次听李里先生讲课是六年前,一袭长衫,温文尔雅,既不用PPT,也不带教案,大段经典信手拈来,文本解读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也正是那次课程让我对他创办的传薪书院心生向往,并终于近日成行。  传薪书院位于成都三圣花乡幸福梅林,书院绿树环绕、竹影婆娑,既有融于自然的素雅之感,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书院正门“传薪书院”四个大字古拙苍劲,门框两边是一幅“通圣言而遍环宇,导世界以趋大同”对联。厅堂名“传心
期刊
不悲不喜,即是人生哲学。人生是苦的,生老病死苦。人生在世,劳其形、苦其心、烦其气,顺心的时候少,烦恼丝总来。婴儿呱呱坠地,哭啼之声震耳欲聋,揭示人生苦海无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求不得苦,怨声载道更苦。苦,是生命的真相,可是苦中也有乐趣。苦中也有滋味,苦尽可以甜来,苦有苦的味道。人生虽苦,但生命不悲不惧。悲观的人生是苦中之苦,不悲不忧才是真
期刊
与书相遇和与人相遇是一样的,我们决定去读一本书,大抵是与这书有些缘分。听人推荐,知道了《浮生六记》这样一本书,初闻之时,仅仅是书名都让我心生钟情,感慨良久。“浮生”二字本不陌生,也并非沈复首创,自《庄子·外篇·刻意》中首先提出恬淡平静之圣人“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后,后来的文人墨客便常有用“浮生”入诗文以感叹世事,南朝宋鲍照感慨“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唐代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吟唱“夫天
期刊
古代书院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明人伦”,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追求完美道德、明白做人的道理。而这一点,恰恰是现代教育之不足。  明伦书院定位为读书论道,游历天下;主张立足经典,守望纯粹。其成立于2005年,是民间书院较早的探索者。  记者:您办书院的理念是什么,具体如何解读?  姜加印:明伦书院的理念是:立足经典,守望纯粹,找回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法。  我觉得我们今天首先要搞明白书院是做什么的
期刊
中国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它们都面临严重的挑战。近些年来,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书院也得到人们的关注,传承书院精神、复兴书院的呼声愈来愈高。许多传统书院与新建书院也在从事教育与学术活动,主动承担起中国文化复兴的功能和使命。  中国书院的复兴,离不开下列几个途径:  其一,修复现存的中国古代书院,继续发挥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展的功能。许多古代书院在历史上就是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