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经典 守望纯粹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书院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明人伦”,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追求完美道德、明白做人的道理。而这一点,恰恰是现代教育之不足。
  明伦书院定位为读书论道,游历天下;主张立足经典,守望纯粹。其成立于2005年,是民间书院较早的探索者。
  记者:您办书院的理念是什么,具体如何解读?
  姜加印:明伦书院的理念是:立足经典,守望纯粹,找回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法。
  我觉得我们今天首先要搞明白书院是做什么的。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书院具体的经营内容,所以总是以一种观望的态度和好奇的眼光来看待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我个人深受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觉知千年积淀的厚重。国家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树立文化自信的概念也让我深受触动与鼓舞。书院,正好具备了培养这些的条件。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在功利主义大行的今天,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记者:目前书院运营状况如何?


  姜加印:我们目前几个项目部运营状况良好。值得提及的是我们的几大板块,青少年国学项目(包含了冬夏令营,亲子读经班,经典托管班),企业家国学堂(每月礼请国内著名学者教授开坛布道),从长安到罗马的数十条游学线路,同时开辟养生为主的成人辟谷营以及禅修营课程向项目。近期我们正在筹备开发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学校。
  记者:您觉得今天的书院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功能?
  姜加印:这要从书院的类型说起了,据我了解的情况,全国各类书院已有7000家有余,有公办性质的,有民办基金会支持的,再有就是纯民办书院。明伦属于中国最早的由一批文化觉醒者以文化复兴为己任纯民办性质书院。每一种类型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我这里只谈一下民间书院,民间书院对现代体制内教育起到极大的辅助性作用,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社会教育启示作用。具体来说,书院是独立于国家教育制度之外的民办教育机关,由私人出资或民间集资自办。它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与传统体制内教育并行,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和独立。书院讲学自由,学术自由的氛围也是其特别之处,所以还是说回到开始提及的,书院确实在一定意义上给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记者:您认为一个好的书院应该具备哪些元素?
  姜加印:清晰的组织架构,良好的运营模式,完善的课程体系,拥有一定数量的忠实关注度(也就是现代流行语,铁杆粉丝),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记者:怎么看今天这个时代书院运营的商业化?
  姜加印:我认为,好的书院必须要有良好的商业运营机制作为支撑。但文化教育事业亦不是纯商业性质存在于社会之中,它首要的任务是建立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的桥梁。对于商业运营,我们坚守“中道”原则,即,在保证书院有良好运营机制的前提下,适当盈利,盈利是为了实现更多的文化抱负,让从事书院管理和日常教学的人员有安身立命的事业基础。我认为这样才能保证书院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也就是说,我们不避讳好的商业引进,但“守道有度”则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其他文献
儒家哲学至宋代,发展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程朱理学”,朱指朱熹,程指“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作为“二程”的兄长,程颢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六岁时,师从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研经习道,发奋钻研,一生不辍,“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宋史·程颢传》)终成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奉为“先贤”,祀于孔庙东庑第38位。让人惊异的是
期刊
老子的政治智慧当然不是一片光明,关于统治者如何对待老百姓,老子有一个似乎让我们不能容忍的思想,那就是愚民。他说: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意思是,古代善于治国的人,不是教百姓聪明,而是让百姓愚蠢。如今的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谋心机。因此用智谋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谋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这
期刊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一下子从诸子中脱出,成为一种官方载体,从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终极理想,而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始之归于孔
期刊
古代书院从唐中叶至晚清延续千年之久,是中国传统社会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1901年,晚清教育改制,书院被废除,其一千多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并没有成为现代教育的有益养分,反而遭到彻底否定。  100多年后,现代教育在完全模仿西方的路上渐行渐远,问题逐渐凸显。更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传统,重新审视古代书院的时代价值。  白鹿洞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突出体现了传统的书
期刊
据本刊记者向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求证,自唐至清,古代书院仅有记载的就达7500所之多。其中,尤以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最具代表性。  古代书院的创建者大都为当时的宿学鸿儒,应天书院是范仲淹的讲学之所,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二兄弟的播道之地,白鹿洞书院由朱熹整顿复兴,岳麓书院经张拭盛极一时,声名遐迩。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代书院围绕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经营学田六
期刊
近十年间兴起的现代书院从创办人的办院理念、宗旨到教学内容及具体运营模式都还不够成熟,对古代书院教育精华的借鉴仍处于探索期。  以“书院”为名不是为了追忆,更不是为了复古,随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模式的改变,现代书院的功能、作用和教育形式必然不同。现代书院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基底上找到其持续运营的经济基础,还要苦练内功,从古代书院吸取养分,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推陈出新,提供真正有益于当下的创新教育服务。
期刊
在记者走访的十几家书院中,培德有些与众不同,它本质上是一所现代国际学校,其创办人是李亚鹏和来自台湾道禾书院的曾国俊。  1995年,为了给女儿选一所满意的学校,曾国俊先生在台湾创办了第一所道禾幼儿园,随着女儿的成长,他又开始办小学、初中、高中……  20多年来,曾国俊坚持以东方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提倡“中西融合,三代塾学”,在台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这让对“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华人教育理念
期刊
第一次听李里先生讲课是六年前,一袭长衫,温文尔雅,既不用PPT,也不带教案,大段经典信手拈来,文本解读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也正是那次课程让我对他创办的传薪书院心生向往,并终于近日成行。  传薪书院位于成都三圣花乡幸福梅林,书院绿树环绕、竹影婆娑,既有融于自然的素雅之感,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书院正门“传薪书院”四个大字古拙苍劲,门框两边是一幅“通圣言而遍环宇,导世界以趋大同”对联。厅堂名“传心
期刊
不悲不喜,即是人生哲学。人生是苦的,生老病死苦。人生在世,劳其形、苦其心、烦其气,顺心的时候少,烦恼丝总来。婴儿呱呱坠地,哭啼之声震耳欲聋,揭示人生苦海无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求不得苦,怨声载道更苦。苦,是生命的真相,可是苦中也有乐趣。苦中也有滋味,苦尽可以甜来,苦有苦的味道。人生虽苦,但生命不悲不惧。悲观的人生是苦中之苦,不悲不忧才是真
期刊
与书相遇和与人相遇是一样的,我们决定去读一本书,大抵是与这书有些缘分。听人推荐,知道了《浮生六记》这样一本书,初闻之时,仅仅是书名都让我心生钟情,感慨良久。“浮生”二字本不陌生,也并非沈复首创,自《庄子·外篇·刻意》中首先提出恬淡平静之圣人“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后,后来的文人墨客便常有用“浮生”入诗文以感叹世事,南朝宋鲍照感慨“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唐代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吟唱“夫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