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年代,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还有这样一部分特殊的儿童,他们需要与普通儿童平等的对待、同样的未来。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不懈的坚持,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协助。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本文基于当前我市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现状,结合当下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初步探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本土发展路径。
一、“安置好”——推进法规政策的落地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需要顶层设计的引导,我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就重视维护和促进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应当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政策的施行,加强立法保障。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根据国家层面的制度設计,进一步结合实际,制定并施行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各部门联动,发挥各部门优势与资源互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根据特殊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评估特征,需要对其采取尽量多元化的教育安置方式,以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教育。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方式,一是完全融合,在课程和考评方式上与普通学生无异,但在目标、题材、学习方法选择方面有所调整,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二是部分融合,在课程方面部分与普通学生一同进行,再选取部分时段进行个体的特殊教育和训练。三是进入普通学校特教班,在普通学校中开展特殊化的专门类型教育。
首先要鼓励优先选择普通学校就读。对于程度较轻的残疾孩子和其他适宜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而言,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是一个最佳选择。其次对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进行统筹。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好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对没有特教学校的人口实现全覆盖,使需要进入特教学校学习的孩子人人都有着落。最后应当认真组织好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对于很多极重度的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等孩子来讲,最需要的是养护和医疗,而不是学校。特殊教育在必要时要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
深圳市罗湖区在实行融合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多元化安置方式。一是落实随班就读政策。罗湖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明确规定,凡是通过专门机构评估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一律就近安排附近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二是试行“融合教育试点”,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2015年秋季确定了2所随班就读试点学校,现在逐年增加试点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有资质的特殊教育民间机构派驻资源教师,对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孩子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支持,使他们更好适应校园生活。三是尝试送教上门新模式。为实现无法正常入读普通中小学和特殊学校的重度残疾儿童入学的愿望,采用购买服务模式,委托有资质的特教机构为这类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社会和教育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二、“强保障”——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学习之后才能进行教学,但是随着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需要增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十分缺乏,加上后备的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在岗教师缺乏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有调查显示,普通幼儿教师有36.7%的比例对特殊儿童教育完全不了解,不懂专业知识成为了教师无法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最大原因。以罗湖区为例,目前还没有按片区规划配置更多的资源教室,缺乏特特殊教育专业资源教师,无法满足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编制等原因,没有核定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编制,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特殊教育的成本很高,需要特殊的保障。从目前全国的平均情况来看,特殊教育投入的教师,是普通教育的5-8倍,即10名残疾学生要配置5-8名教师,而10名普通学生只需要配置1名教师;特殊教育投入的公用经费,是普通教育的6-10倍;特殊教育投入的生均建筑面积,是普通教育的5-10倍。为此,一是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教育统计。要把情况摸清楚,把统计做好,把相关政策落实下去,这是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要把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建好,包括建立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形成一批从事特殊教育的基本阵地,形成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组建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解决特殊教育的入学安置、评估测量等方面的难题,形成各行各业关心特殊教育、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的氛围和机制。四是开展培训,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特教水平。为了让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能够基本掌握特教基本专业能力,积极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努力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水平。
三、“促新风”——促进社会理念的改变
融合教育并不是近年来才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的教育理念,但多年以来都没有在社会上形成足够强的影响力,其一是因为特殊儿童终究是儿童中的少数群体,收到社会各界的自然关注较少,二是因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普遍存在着悲观性和封闭性,不愿积极让孩子进入普通的教育环境。众所周知,社会观念意识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必须由政府来引导,适当加强宣传,扩大舆论影响,逐步渗透融合教育的理念,还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测。同时,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让教育会同残联、卫生、社区街道等各个系统之间加强联动,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观念传播。另一方面需要媒体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塑造良好的道德风气和观念,从思想上引领更多社会民众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从而帮助融合教育达到“真融、善融、美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秋香.浅谈融合教育的发展[J].发现,2017(7X):20-20.
[2]周满生.关于“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4(2):151-153.
[3]殷雅竹.探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3):5-6.
[4]张欢.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周念丽,张萌华,王爱娣等.融合保教对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 2005(Z2).
一、“安置好”——推进法规政策的落地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需要顶层设计的引导,我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就重视维护和促进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应当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政策的施行,加强立法保障。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根据国家层面的制度設计,进一步结合实际,制定并施行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各部门联动,发挥各部门优势与资源互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根据特殊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评估特征,需要对其采取尽量多元化的教育安置方式,以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教育。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方式,一是完全融合,在课程和考评方式上与普通学生无异,但在目标、题材、学习方法选择方面有所调整,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二是部分融合,在课程方面部分与普通学生一同进行,再选取部分时段进行个体的特殊教育和训练。三是进入普通学校特教班,在普通学校中开展特殊化的专门类型教育。
首先要鼓励优先选择普通学校就读。对于程度较轻的残疾孩子和其他适宜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而言,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是一个最佳选择。其次对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进行统筹。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好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对没有特教学校的人口实现全覆盖,使需要进入特教学校学习的孩子人人都有着落。最后应当认真组织好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对于很多极重度的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等孩子来讲,最需要的是养护和医疗,而不是学校。特殊教育在必要时要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
深圳市罗湖区在实行融合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多元化安置方式。一是落实随班就读政策。罗湖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明确规定,凡是通过专门机构评估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一律就近安排附近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二是试行“融合教育试点”,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2015年秋季确定了2所随班就读试点学校,现在逐年增加试点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有资质的特殊教育民间机构派驻资源教师,对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孩子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支持,使他们更好适应校园生活。三是尝试送教上门新模式。为实现无法正常入读普通中小学和特殊学校的重度残疾儿童入学的愿望,采用购买服务模式,委托有资质的特教机构为这类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社会和教育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二、“强保障”——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学习之后才能进行教学,但是随着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需要增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十分缺乏,加上后备的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在岗教师缺乏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有调查显示,普通幼儿教师有36.7%的比例对特殊儿童教育完全不了解,不懂专业知识成为了教师无法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最大原因。以罗湖区为例,目前还没有按片区规划配置更多的资源教室,缺乏特特殊教育专业资源教师,无法满足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编制等原因,没有核定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编制,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特殊教育的成本很高,需要特殊的保障。从目前全国的平均情况来看,特殊教育投入的教师,是普通教育的5-8倍,即10名残疾学生要配置5-8名教师,而10名普通学生只需要配置1名教师;特殊教育投入的公用经费,是普通教育的6-10倍;特殊教育投入的生均建筑面积,是普通教育的5-10倍。为此,一是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教育统计。要把情况摸清楚,把统计做好,把相关政策落实下去,这是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要把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建好,包括建立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形成一批从事特殊教育的基本阵地,形成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组建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解决特殊教育的入学安置、评估测量等方面的难题,形成各行各业关心特殊教育、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的氛围和机制。四是开展培训,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特教水平。为了让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能够基本掌握特教基本专业能力,积极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努力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水平。
三、“促新风”——促进社会理念的改变
融合教育并不是近年来才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的教育理念,但多年以来都没有在社会上形成足够强的影响力,其一是因为特殊儿童终究是儿童中的少数群体,收到社会各界的自然关注较少,二是因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普遍存在着悲观性和封闭性,不愿积极让孩子进入普通的教育环境。众所周知,社会观念意识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必须由政府来引导,适当加强宣传,扩大舆论影响,逐步渗透融合教育的理念,还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测。同时,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让教育会同残联、卫生、社区街道等各个系统之间加强联动,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观念传播。另一方面需要媒体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塑造良好的道德风气和观念,从思想上引领更多社会民众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从而帮助融合教育达到“真融、善融、美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秋香.浅谈融合教育的发展[J].发现,2017(7X):20-20.
[2]周满生.关于“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4(2):151-153.
[3]殷雅竹.探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3):5-6.
[4]张欢.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下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周念丽,张萌华,王爱娣等.融合保教对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 200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