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 colitis)两种类型。IB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IBD的发生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上皮屏障完整性破环导致细菌与环境相关抗原引发的免疫过表达密切相关,固有免疫是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固有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及固有淋巴细胞等,在IBD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将对固有免疫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D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Efnb2和Ephb4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EA-TEF)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调控因子Efnb2及其受体Ephb4对EA-TEF大鼠肺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EA-TEF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各12只,妊娠第7~9天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其肺通气功能与胸部CT改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90例。对于大于5周岁以上的60例患儿评估其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对于5周岁以下的30例患儿评估潮气呼吸指标的差异。根据胸部CT的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磨玻璃样改变组(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患儿(实变组)、斑片影改变的患儿(斑片组)。
线粒体稳态在维持细胞和机体正常功能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多种肌病(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等)的发生机制,但具体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以及线粒体与内质网的连接处,能够介导线粒体外膜的融合。Mfn2在调节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及调控细胞整体生命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fn2参与细胞氧化应激过程、
目的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2,NDRG2)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上的表达,探讨肾脏纤维化发病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数字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行左侧输尿管分离术)和手术组(24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离断术),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
目的分析新生儿期至青春期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儿的临床特点,加强对PWS患儿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发育儿科门诊就诊的10例PWS患儿的病例资料及基因诊断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各年龄阶段PWS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0例PWS患儿,确诊年龄20 d~11岁。主要临床表现:外生殖器发育不全(100%)、皮肤色素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为特征,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肺血管重建是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特征,血管重建中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重点。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小核苷酸片段,近年发现miRNA可通过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相关基因表达,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
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到营养、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用时间表示即为骨龄。骨龄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技术手段不同、疾病等均可影响其准确性。目前临床上用来评估儿童骨龄的主要方法为GP法和TW法。GP法适用于快速筛查,TW法耗时但准确性最高。我国临床常用的还包括CHN法。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自动骨龄评估以及超声骨龄评估亦逐步应用于临床。骨龄评估在儿童遗传内分泌疾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超早产儿贫血、输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2016年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227名,回顾性分析了他们的出生情况以及ROP的相关危险因素。定义:血红蛋白小于110g/L为贫血,小于80g/L为严重贫血。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的超早产儿需要接受ROP的相关治疗,平均输血次数(P<0.01)、平均贫血时间(P<0.0
期刊
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儿童中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也随之增多,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通过查阅近些年发表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国内外文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相关的代谢变化作一总结。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能量、脂类以及氨基酸等代谢通路的改变,进一步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因尚不明确,未经治疗的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达15%~25%。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的应用虽降低了CAL的发生率,但部分对IVIG无反应患儿CAL发生率较高。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KD,对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