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魅力

来源 :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人来说,独处和交往均属必需。但是,独处更本质,因为在独处时,人是直接面对世界的整体,面对万物之源的。相反,在交往时,人却只是面对部分,面对过程的片断。人群聚集之处,只有凡人琐事,过眼烟云,没有上帝和永恒。
  也许可以说,独处是时间性的,交往是空间性的。
  我们经常与别人谈话,内容大抵是事务的处理、利益的分配、是非的争执、恩怨的倾诉、公关、交际、新闻等等。独处的时候,我们有时也在心中说话,细察其内容,仍不外上述这些,因此实际上也是在对别人说话。我们真正与自己谈话的时候是十分稀少的。
  要能够与自己谈话,必须把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这是发生在灵魂中的谈话,是一种内在生活。哲学教人立足于根本审视世界,反省人生,带给人的就是过内在生活的能力。
  与自己谈话的确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情,结果也就只拥有仅仅适合于与别人交谈的语言了。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无话可说。可是,一个与自己无话可说的人,难道会对别人说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吗?哪怕他谈论的是天下大事,你仍感到是在听市井琐闻,因为在里面找不到那个把一切连结为整体的核心,那个照亮一切的精神。
  我需要到世界上去活动,我喜欢旅行、冒险、恋爱、奋斗、成功、失败。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过一种沉思的生活。总是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待一会儿,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我必须休养我的这颗自足的心灵,唯有带着这颗心灵去活动,我才心安理得并且确有收获。
  我需要一种内在的沉静,可以以逸待劳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来印象。这样,我才觉得自己具有一种连续性和完整性。当我被过于纷繁的外部生活搅得不复安宁时,我就断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化外来印象的能力。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在消化世界。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
其他文献
“牛人”一詞古已有之,只是意思不同。周朝的“牛人”是一种官职。《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载:“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这里的“牛人”是朝廷掌管饲养国家之牛的官员。周朝之所以设置养牛的官员,是因为那时候牛在生产、交通、祭祀等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礼记·王制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太
期刊
红军时期,在统一军旗制作时也曾设计过军徽式样,但当时受条件所限,无法在全军推广。后来,我军曾经使用过的红五星帽徽、“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等,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军徽的作用。  1948年冬,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时任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设计军旗、军徽工作,
期刊
我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年零7个月。但是,父亲的爱却温暖了我的一生。  1938年12月8日,我出生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当时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1940年春,父母同时返国,把我留在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当时,我只有1岁零两个月,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丝毫印象。  1948年,当国内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有条件了,我开始和父亲通信了。从那时起,父亲走进了我的生活。  1948年
期刊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用来彰显身份与地位的。古代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出行时,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墨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手握一把扇子,显示自己高雅、有品位。  因“扇”与“善”谐音,故古人常用扇子象征善行。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吉祥安康。扇子还是儒雅智慧的
期刊
一、出征  “郁城,还在睡?快起来!你父王今早在校场发兵,你再贪睡就要迟到啦!”寝宫之外,紫瑶杀猪一般的声音传人我的耳里,毫不客气地将我从美梦中惊醒。我翻了个身,很不情愿地睁开眼,外边微弱的光线从屋顶倾射进来,还没有实实在在的阳光。  边关守将派人来报,水族集聚十万水妖,兴兵压境,父王与众大臣商议,决定派遣蜃城主将磐定天领兵拒敌。  磐定天是我和王兄郁连的师父,是后荒三十二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骠
期刊
朱福元戎装照  1952年8月,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跟我一起参军的耒阳新兵有400多人,足足一个营。我们这批新兵属于空军部队,在衡阳中南空军预科总队接受两个月培训,学习队列、卧倒等动作,学习简单的航空知识和常用的朝鲜语和英语,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每人发了一套新棉衣,然后分派到部队,有的去了空军航校,有的去了雷达学校,我被分配到空军第3师司令部担任警卫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期刊
在曾国藩的朋友圈中,算得上一生挚友的,大概有湖南湘乡的刘蓉、朱尧阶,湘阴的郭嵩焘,岳阳的吴敏树,湘潭的欧阳兆熊;省外则有安徽霍山的吴廷栋、湖北武汉的刘传莹。而先友后敌,挚友交情未能善终的有原湘乡知县朱孙诒(江西人)、陈启迈(常德人)、左宗棠(湘阴人)和沈葆桢(福建人)。而长沙的冯卓怀,则是一个与他由亲而疏,又由疏而亲的朋友,这种失而复得的友谊比较少见。  冯卓怀,字树堂,号暨楼,湖南长沙人,生于嘉
期刊
胡竹铭烈士(根据照片绘制的画像)  在我的家乡——湖南省澧县复兴镇曾家村曾家峪水库边、两棵百岁的桂花树旁,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牺牲的中共湘鄂边区游击司令部政治指导员、中共公安县委书记胡竹铭祖居地。在百年老宅遗址上,一块用作纪念烈士的石碑上写着:“澧县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胡竹铭故居旧址”。  1927年10月22日夜,胡竹铭牺牲于湖北省公安县章庄铺镇松林村齐家峪,年仅24岁。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
期刊
1941年春,苏北通榆河一線(江苏盐城市滨海、响水两县境内)城镇全部陷入日军之手。抗日的烽火到处燃烧。我所在的李家灶(今江苏东台市南沈灶镇)私塾和另一所私塾合并成了一所新型小学,同时成立了儿童团。由于我学龄比较长,在儿童中有威信,政治热情又高,大家一致推选13岁的我任儿童团团长。  当时儿童团的任务有四条:一是担当识字明理的“小先生”;二是反“扫荡”、反清乡,站岗放哨送情报;三是帮助军烈属放羊,挑
期刊
林晰蕊的秘密  下午放学的时候,林晰蕊喊王宁宁一起回家,王宁宁自顾自地背着书包冲出教室,根本不看她一眼。  林晰蕊知道,是语文课上的事让她不开心了。老师让王宁宁背诵《木兰辞》,她才念“唧唧复唧唧”,同学们已经笑成一片,这都是因为王宁宁的声音。别看她长得很秀气,但声音粗得很,这让她变得很沉默很自卑,平日里也不愿意多说话。  林晰蕊知道她的“症结”在哪里,所以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鼓励她,让她多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