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说学”语文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的“说”是学生必备而重要的能力。通过“说”来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策略。所谓“说学”语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口头表达和相互交流,来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来促进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在表达与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说、思、学的有机统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说学”语文呢?
  1.明确表达要求,点拨思路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
  训练学生“说”,教师应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不但敢说、有话可说,而且会说。教师帮助学生全面、条理地进行“说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信心,也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我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提出的要求是:清晰、流畅、全面、条理。在具体操作上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在学生表达之前,让学生搜集所有的回答要点,理出其中的头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生动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很精彩。学生精彩的概括,描述,质疑,还会给教师以启发,诱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说的质量,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示范,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以接通。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表达思路和语言技巧,使学生会说。
  2.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调动起学生想说的积极性之后,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积累表达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或从大自然、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奥妙;或从一个故事,一首名诗,一个热点问题中,让学生如临其境有话可说;或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视听交融的思维情境;或制造“矛盾”,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或结合图表及阅读内容,问学生想到了什么;或通过类比、比较,反问思考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诱导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也可在即将下课时,问学生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或新的观点,请大胆提出,大家来进一步的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语文课堂上,习惯于依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列出思考的问题,当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再让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授课中有的同学有了想问的问题,我就先请别的同学来解答,当别的同学也不能解答时,我再给学生解答。总之,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来“说”,这样做,既真正落实学生了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矫正不良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有话想说
  “说学”语文首先要让学生敢说,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教材,敢于大胆猜想,大胆质疑,畅所欲言。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不肯说,究其原因主要是懒惰、胆怯、自卑等心理作怪。为此,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帮助学生克服不想说的懒惰,不敢说的胆怯以及怕取笑的自卑,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学生“说”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说学”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想说、快说、抢着说。教师要经常用语言鼓励学生,如“看谁最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看哪个小组讨论最热烈”“看谁思维最活跃”“看谁能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除此之外开展小组活动竞赛也是常用的组织形式,在运用竞赛法时,既要注意分组方式的灵活性,避免单一分组的定势,以增强学生对竞赛结果的悬念, 又要注意比赛方式的多样化。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选派小组代表,也可鼓励全员竞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要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教师的肯定、信任,赞许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态度应是关注的、亲切的,并能在学生发言后给以简短的表扬,绝不能不置可否, 更不能讽刺挖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题目难易不同,教师要经常说一些“你回答得非常好!”“你的表现很出色!”“大家一起掌声鼓励”等带有评价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做,也能使一些自卑的学生尝到“说学”后成功的体验,调动起想说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学”语文,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值得研究和推广。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出应更多的开设综合课程,软化学科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整而实用的知识世界,同时为使思相品德教学走出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思想品德课改进程,不断取得教学新成果,笔者尝试着把思想品德教学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艺术成分,用艺术化的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富有美感的教学中招展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
期刊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协作,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以及心理催化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投资,因此,情感教育不失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  成功感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检验小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对于将来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写好日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尝试用各种办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会尽可能多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措施: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很多人评价课堂教学,单纯从教师的教上找原因,忽略了学生的学。新课改正是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发展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际上是观
期刊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清醒的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效率仍然偏低,学生语文能力还依旧羸弱。这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语文这门课,学生也觉得越来越难学,教师也觉得越来越难教,尤其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它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下面就我阅读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教学要备课,学生求学要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正式授课前的预先学习、预备学习。即预先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唤醒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预先找出课文的疑难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的注意力和听课兴趣都会大大增强,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  1.研究背景  1.1教学目标和课时有限的矛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期刊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不需要教,那么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小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老师就更要想出好的方法来吸引他们了。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教师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老师如何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学生应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对孩子们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识字教学又是一种枯燥的教学活动。因此,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结构,不同特征的生字,尝试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拓展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增强对祖国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