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落下帷幕,较之于上一届,本次大赛收了许多创意新颖独特的作品。他们或以创意见长,或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本文旨在通过大赛的作品探索其背后年轻设计者的创作心路。发掘他们创意性思维的特征。并把这些思维过程作一点理论性的梳理。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耙向思维 头脑风暴法 多元表达
2008年11月,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落下帷幕,此次大赛共收到主题类(暖warm)和非主题类形式多样的海报作品供2709件/套,分别来自中国(含台湾)、韩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三百多所院校。虽然目前国内有很多设计竞赛,但从历届大学生创意大赛的主题及形式来看,都属于给定题目由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围绕主题自行构思创意的竞赛形式。如:全国大学生视觉大赛的“小天鹅图形创意”、“Siemens Mobile西门子移动创意设计大赛”、“北京2008”主题招贴设计大赛等系列主题,这种同题竞赛形式,类似文学上的命题作文。那么设计者是如何把握主题进行创意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创造性思维说起。
根据我国著名的创造学家甘自恒教授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进行的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性人格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以直觉、灵感、顿悟、推理、想象、联想等突发性思维引起认识飞跃为显著标志,具有全脑性、选择性、类比性、全功能性、审美性等特征,能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人类的思考方式有纵向思考、垂直性思考和发散性思考法。从构思的角度来看,各有优劣。我们把这种有目的的直线式思考叫做“靶向构思”。即“targeted created”。它指的是在构思和创作的构成中,直接针对主题,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线进行的,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的纵向与横向的直线式思考,是头脑的自我扩大方法。作者根据主题方向性内涵的最大直观范围来进行创意,明确目的击中目标的一种构思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稳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考方向。其缺陷是偏重于以往固有的经验、模式、只是对旧意识进行重版或改良。
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头脑风暴法”。它要求构思者开动脑筋,从主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着手,进行构思,它可以从甲到乙,再从乙到丙,甚至可以从甲直接到丙,进行交叉的联想与想象,包括直接联想与间接联想,这样构思出来的子概念很多,必须经过最后的筛选才能回到目标主题。是一种“意象大发想”的发散式思维。它的优点是思维很活跃,创新点多,缺点是构思者经过几轮“风暴”,所罗列的内容庞杂,必须根据主题,经过最后的筛选才能形成创意。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下图就是“头脑风暴法”的构思过程。
纵观此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的海报作品,不难看出参与者对于这两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应用十分活跃。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一、 运用创造性思维构思主题
任何设计作品的构思创作都应传递出主题思想,反映创作的理念,也即视觉传达专业的基本素质——传达的准确性。从属于中心主题的具体构思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海报主题的思想内核,即传递的意念必须集中,既简洁,又给人以明晰的概念。这就是“靶向”,目标必须“瞄得稳,瞄得准”。只有这样由准确的目标传达与合理的执行所形成的视觉表现,才能使观者对主题既有深度感悟,又有深刻记忆。大赛作品《温暖在哪里?》作者采用的是“发散式思维法”。从“暖”的内涵出发,直观看是一个“暖”的事实,但却传达出了“冷”的蕴涵。以一点即触发概念的反向深层追思,令人拍案叫绝。一只被剥了皮的兔子赤裸裸的躺在我们面前,残忍的事实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人类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的朋友?那只微睁的眼睛仿佛有一种死不瞑目的感觉。大赛作品《disapper》表现的是全球变暖所形成的现实:北极熊没有栖身之地,濒临灭绝。北极熊的白色与底色的白融为一体,扣和《disapper》的主题。突显北极熊的头部,以熊的五官表情直视前方来引起人们的反思。作者采用的是“靶向构思方式”。追根溯源,直接表达主题思想:所以思维是连贯的,环环相扣直击目标,“靶向”非常明确。
二、多元化的视觉表达
内容是形式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而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和直观表达,犹如作品的血液,是内容的升华。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明确表达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深刻领会中心主题的思想内核后,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主题就必须多作尝试。从尝试中比较优劣,对主题进行更深的剖析与认知,形式传达要准确,须从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来切入主题,以此具体展开其传达表述方式,充分拓展创造性思维。可从不同的模块来构思主题:或从宏观的角度、社会价值的角度、个人观念的角度、危害的角度等方面去挖掘新创意;或运用文学中的比喻、推论、类比、假设等修辞手法来启迪创新思维,从中寻求最具新意的、最有内涵的、最绝妙的一组语言结构形式表达主题。
大赛作品《黑氧》(图一)以强烈的具有震撼力的表达形式,占据着人们的眼球。黑色的“O”字,似乎世界末日已经来临。黑色的氧?不仅让观者一怵:我们呼吸的就是这些东西?我们的生存环境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请反思吧!工业污染该治理了,那些无节制的大肆污染环境的工厂该醒醒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揭示主题的深刻内涵
直观“靶向定位”虽然直观、准确,但也有时为了准确,而牺牲了创造,造成内涵挖掘不深,不够新颖,然而“头脑风暴法”却能有效弥补前者的不足。只有把二者结合运用才能做到创意的“准”与“深”。如果一件设计作品,特别是传播观念的设计作品不能挖掘出令人心动不已的思想内涵时,当然就算不上上乘之作。具有深度思考力的公益海报其实来源于设计师对平凡生活的细心感悟,思考着生活带来的观念、价值、审美、创造的哲理性,既是最能让广大观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话题,又是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来间接暗示的深刻哲理,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文化启示。依如齐白石先生评价写意花鸟画的高论:“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的道理同样可以借用到海报创意中来,要求设计者既不能太“白”,也不能太“玄”,要把握好尺度,而尺度的把握更体现设计者的水平。大赛作品《翅膀》对于主题的表达可谓精准,靶向非常明确,扣合主题,诉求点在战争与和平,却没有出现常见的导弹与枪炮,而是采用轻松的涂鸦式的表现方式,让观者在轻松阅读之余却又引发了深深地思考:“war”与”warm”的关系深深叩打和拷问着人们的内心。我们需要什么?是“war”还是”warm”?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答案。当这对翅膀消失的时候,那将是可怕光阴的来临。画面表现虽然轻松但是引起人们思考的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
公益海报是平面设计的一个永恒课题,是设计者表达情感的最好形式之一。他要求设计者在注重追求意念集中、独特表达、深刻内涵时,还必须特别把握视觉的感受与力量。多元化的表达须蕴涵深厚、表达新颖,在设计创作中既要准确把握海报的内涵,又要用独特的表达形式来烘托和阐述主题,以期内涵与表达的高度统一。
多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出设计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如大赛组委会主席范汉成教授所言:“学生能够针对一个主题展开自己的思路,在一个更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创意,就像‘带着镣铐跳舞’,既有规定动作,又必须灵活创造,这正是我们在海报设计课程中一直贯彻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大赛举办4年来,大大促进和提升了国内院校海报设计教学,激发了院校设计教学的探索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个停顿的休止符,它必将呈现燎原之势,也必将影响着一个学院甚至几代人的设计思维,使他们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开拓自己更为深远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甘自恒。《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科学出版社,2003
[2]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藤守尧主编。《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耙向思维 头脑风暴法 多元表达
2008年11月,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落下帷幕,此次大赛共收到主题类(暖warm)和非主题类形式多样的海报作品供2709件/套,分别来自中国(含台湾)、韩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三百多所院校。虽然目前国内有很多设计竞赛,但从历届大学生创意大赛的主题及形式来看,都属于给定题目由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围绕主题自行构思创意的竞赛形式。如:全国大学生视觉大赛的“小天鹅图形创意”、“Siemens Mobile西门子移动创意设计大赛”、“北京2008”主题招贴设计大赛等系列主题,这种同题竞赛形式,类似文学上的命题作文。那么设计者是如何把握主题进行创意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创造性思维说起。
根据我国著名的创造学家甘自恒教授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进行的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性人格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以直觉、灵感、顿悟、推理、想象、联想等突发性思维引起认识飞跃为显著标志,具有全脑性、选择性、类比性、全功能性、审美性等特征,能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人类的思考方式有纵向思考、垂直性思考和发散性思考法。从构思的角度来看,各有优劣。我们把这种有目的的直线式思考叫做“靶向构思”。即“targeted created”。它指的是在构思和创作的构成中,直接针对主题,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线进行的,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的纵向与横向的直线式思考,是头脑的自我扩大方法。作者根据主题方向性内涵的最大直观范围来进行创意,明确目的击中目标的一种构思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稳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考方向。其缺陷是偏重于以往固有的经验、模式、只是对旧意识进行重版或改良。
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头脑风暴法”。它要求构思者开动脑筋,从主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着手,进行构思,它可以从甲到乙,再从乙到丙,甚至可以从甲直接到丙,进行交叉的联想与想象,包括直接联想与间接联想,这样构思出来的子概念很多,必须经过最后的筛选才能回到目标主题。是一种“意象大发想”的发散式思维。它的优点是思维很活跃,创新点多,缺点是构思者经过几轮“风暴”,所罗列的内容庞杂,必须根据主题,经过最后的筛选才能形成创意。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下图就是“头脑风暴法”的构思过程。
纵观此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的海报作品,不难看出参与者对于这两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应用十分活跃。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一、 运用创造性思维构思主题
任何设计作品的构思创作都应传递出主题思想,反映创作的理念,也即视觉传达专业的基本素质——传达的准确性。从属于中心主题的具体构思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海报主题的思想内核,即传递的意念必须集中,既简洁,又给人以明晰的概念。这就是“靶向”,目标必须“瞄得稳,瞄得准”。只有这样由准确的目标传达与合理的执行所形成的视觉表现,才能使观者对主题既有深度感悟,又有深刻记忆。大赛作品《温暖在哪里?》作者采用的是“发散式思维法”。从“暖”的内涵出发,直观看是一个“暖”的事实,但却传达出了“冷”的蕴涵。以一点即触发概念的反向深层追思,令人拍案叫绝。一只被剥了皮的兔子赤裸裸的躺在我们面前,残忍的事实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人类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的朋友?那只微睁的眼睛仿佛有一种死不瞑目的感觉。大赛作品《disapper》表现的是全球变暖所形成的现实:北极熊没有栖身之地,濒临灭绝。北极熊的白色与底色的白融为一体,扣和《disapper》的主题。突显北极熊的头部,以熊的五官表情直视前方来引起人们的反思。作者采用的是“靶向构思方式”。追根溯源,直接表达主题思想:所以思维是连贯的,环环相扣直击目标,“靶向”非常明确。
二、多元化的视觉表达
内容是形式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而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和直观表达,犹如作品的血液,是内容的升华。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明确表达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深刻领会中心主题的思想内核后,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主题就必须多作尝试。从尝试中比较优劣,对主题进行更深的剖析与认知,形式传达要准确,须从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来切入主题,以此具体展开其传达表述方式,充分拓展创造性思维。可从不同的模块来构思主题:或从宏观的角度、社会价值的角度、个人观念的角度、危害的角度等方面去挖掘新创意;或运用文学中的比喻、推论、类比、假设等修辞手法来启迪创新思维,从中寻求最具新意的、最有内涵的、最绝妙的一组语言结构形式表达主题。
大赛作品《黑氧》(图一)以强烈的具有震撼力的表达形式,占据着人们的眼球。黑色的“O”字,似乎世界末日已经来临。黑色的氧?不仅让观者一怵:我们呼吸的就是这些东西?我们的生存环境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请反思吧!工业污染该治理了,那些无节制的大肆污染环境的工厂该醒醒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揭示主题的深刻内涵
直观“靶向定位”虽然直观、准确,但也有时为了准确,而牺牲了创造,造成内涵挖掘不深,不够新颖,然而“头脑风暴法”却能有效弥补前者的不足。只有把二者结合运用才能做到创意的“准”与“深”。如果一件设计作品,特别是传播观念的设计作品不能挖掘出令人心动不已的思想内涵时,当然就算不上上乘之作。具有深度思考力的公益海报其实来源于设计师对平凡生活的细心感悟,思考着生活带来的观念、价值、审美、创造的哲理性,既是最能让广大观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话题,又是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来间接暗示的深刻哲理,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文化启示。依如齐白石先生评价写意花鸟画的高论:“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的道理同样可以借用到海报创意中来,要求设计者既不能太“白”,也不能太“玄”,要把握好尺度,而尺度的把握更体现设计者的水平。大赛作品《翅膀》对于主题的表达可谓精准,靶向非常明确,扣合主题,诉求点在战争与和平,却没有出现常见的导弹与枪炮,而是采用轻松的涂鸦式的表现方式,让观者在轻松阅读之余却又引发了深深地思考:“war”与”warm”的关系深深叩打和拷问着人们的内心。我们需要什么?是“war”还是”warm”?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答案。当这对翅膀消失的时候,那将是可怕光阴的来临。画面表现虽然轻松但是引起人们思考的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
公益海报是平面设计的一个永恒课题,是设计者表达情感的最好形式之一。他要求设计者在注重追求意念集中、独特表达、深刻内涵时,还必须特别把握视觉的感受与力量。多元化的表达须蕴涵深厚、表达新颖,在设计创作中既要准确把握海报的内涵,又要用独特的表达形式来烘托和阐述主题,以期内涵与表达的高度统一。
多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出设计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如大赛组委会主席范汉成教授所言:“学生能够针对一个主题展开自己的思路,在一个更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创意,就像‘带着镣铐跳舞’,既有规定动作,又必须灵活创造,这正是我们在海报设计课程中一直贯彻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大赛举办4年来,大大促进和提升了国内院校海报设计教学,激发了院校设计教学的探索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个停顿的休止符,它必将呈现燎原之势,也必将影响着一个学院甚至几代人的设计思维,使他们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开拓自己更为深远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甘自恒。《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科学出版社,2003
[2]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藤守尧主编。《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