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如何借鉴外国优秀教育资源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有着世所罕见的漫长而连续的历史。先秦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形成和奠基时期,百家争鸣的辉煌盛世底定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此后却再也没有重现;秦汉至宋明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定型和僵化时期;清代直至近代,中国传统教育逐渐衰颓。中国传统教育大致包含儒家的传统教育、道家的传统教育、佛教的传统教育以及明朝后期西方科学体系和教育制度逐步传入后的传统教育,也包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众多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创新。儒家教育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道家与佛教的教育起着辅助作用。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科学的传入与引进,中西教育全面接触、冲突、融合,其间既有被迫接受,也有主动探索,并往往与民族救亡的政治运动密切联系着,一方面是彻底中止传统教育,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恢复和重建传统教育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左倾理解逐渐消散,大批西方教育文化思潮涌入国门。于是当前中国教育文化的话语体系重现多重复合的状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继续在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领域深化和推进,传统的儒释道教育在一阵又一阵国学热中反复寻找自己的位置,而西方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教育资源持续涤荡着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如何在这种多维纠缠、冲撞的情境中真正实现对外国,特别是西方教育资源的有效借鉴?
  首先,对外国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研判与分析。一般而言,国外的教育资源包括理念、制度、资金、组织和实施者五个层面。这五个层面从内到外,涵盖了教育理念和制度稳定发展的全部因素,缺一不可。理念和制度是对立的两极,它们需要通过教育主体在资金保障下的具体行为组织或操作来贯通。既然国外教育资源涌入国门是全方面的,我们也就必须对之全面分析,或者说建立总体的架构。但这种总体的架构并不是说处处进行严格的行政监管(这只会增加权力寻租的渠道),更不是让公权力处于垄断地位或人为地强加某些设定,而是让该属于市场的归于市场,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要素自由配置法则发挥最大作用,充分体现地区、学校、民族乃至个体的特色。这里所说的市场既包括基于金钱关系的商品交换,也包括脱离金钱关系的思想、理念的自由生成和交换即一个思想的市场。而政府的权力监管只是保障这种配置在合法的、公平的、公开的轨道上运行,并提供统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
  其次,立足于培育中国自己的教育领域的名家、名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传统教育中灿若繁星的教育家都已逝去,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借鉴外国優秀教育资源,必须立足于丰富、发展和改造中国传统教育遗产。全面铺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变革时代呼唤属于这个时代的教育家,但我们首先需要培育能够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我们不能匆忙地强制性地去命名教育家,而是构筑沃饶的土壤和合理的机制,然后可以期盼教育家的问世。而教育名家又强烈地和教育名校联系在一起,在数不清的案例中,名家是以名校为依托的。因此,鼓励各地方教育主体的大胆创新和改革,在教育领域实践“万众创新”,在一个健康、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生态群落中,经过反复淘洗和提炼,才可能涌现真正的教育名家、名校。这其实也是为中外教育史的悠长发展所证明的规律。
  再次,请进来还是为了走出去。毋庸讳言,在大多数场合,我们汲取和借鉴外国教育资源,还是处于仰视的状态,这是近现代以来我们的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处于接受和吸纳的地位,需要构建平视的视角,借鉴外国经验是为最终生成这一视角,并将中国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或制度输出去服务的。比如,各地方、学校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和能力,推出具体的举措或项目,有步骤地让中国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主动走出去,在国外实现和当地教育资源的深度互动,这样就不仅仅是在国内被动吸收。实际上,在中国的不少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水准和资源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最后,教育工作者出于职业或专业的自豪,有时会夸大教育问题对整体社会问题的决定程度,故在改进社会的时候,就要求教育承担了过多无法达成的任务。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借鉴外国优秀教育资源而进行中国教育的改革,可以促进整体上改进中国社会,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教育只能在它可以的地方发挥作用,要通过精心选择和组织,让真正属于教育的凸显出来并得到有效处置。这也是一门真正的教育科学所要求的客观性态度。
  无论如何,当前相对开放和流动的社会,还是为借鉴和汲取外国教育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可能和诸多的展开途径。理性、公正、客观、自主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并矢志不渝地笃行之,实现之,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应有之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零售商与超级终端、厂家矛盾依旧不断    在过去的两年里,厂商矛盾不断激化,零售商、供货商损失惨重,不禁为辉煌的2008、喜庆的2009增添了几分阴霾。    1 陕西海星超市倒闭事件。  2009年2月25日,由于海星、购宝两家企业纠纷,导致购宝公司擅自将陕西省109家海星连锁超市全线关门,逃离上海总部,引起供货商恐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10日海星(购宝)公司仅拖欠350户供货商货
期刊
通过对狼的本性的了解,我们的个体定位是什么狼呢?是猛狼、野狼,还是训狼?这就是个人品牌定位,就是你能展示给你的目标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定位?它决定了你的市场地位。  作为以市场精英自居的伙伴们,我们是认真、高效、专业、可信任、能交朋友的人吗?还是喜欢拍马溜须、低效、不专业的人呢?你原来有品牌定位吗?你原来的品牌定位够简洁明确吗?你原来的品牌定位有很科学的传播战略和战术吗?  过去不等于未来,通过更好地
期刊
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谋变,也是经销商转变生存观念的重要体现。不论是经销商向下游发展自建渠道,或者是向上游产品开发,乃至于多种经营横向发展,伴随经销商成长的战略转移成功与否,与经销商的实际资源与掌控能力密不可分,就是要匹配。  经销商作为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承担着从厂家至消费终端的资金链与品牌的传递工作,是整合区域市场渠道网络资源的重要纽带以及与厂家一起共同打造品牌的重任。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
期刊
红牛和王老吉都创造出了各自行业的巨无霸地位,但它们都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产品单一,只能短期内取得该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地位,却面临着超越自身狭隘的增长点,也就是无法突破产品成熟期过后的瓶颈期。  不久前,央视的广告又出现了一大热点:“是时候该红牛了!”红牛似乎又打算掀起一阵热潮。  反观当年红牛在中国市场掀起的“红牛热潮”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不知不觉间红牛的热炒归于平淡,在二三级市场几乎被遗忘在饮料
期刊
终端——对每个快销品企业来说都是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终端通渠道才通。但是有些人片面扩大了“终端致胜”、 “终端为王”的论点。终端管理产生的作用是诱人的,它可以拦截竞品的销售机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投入也是十分高昂的,运作得好受益颇丰,但如果管理不到位,将会让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很多企业都陷入过终端管理的迷茫。    问题一:终端应该由谁去开发和维护,是厂家自己安排人员去做还是经销商自己去做
期刊
一个产品老化了,销量急剧下降,怎么办?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立即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可有的老板偏偏抓住老产品不放,千方百计地挽救老产品,试图让其获得新生。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个产品曾经为企业带来辉煌。  一项投资失败了,损失当然大了。为了挽回损失,又千方百计地追加投资予以补救,投资越多越不甘心放弃,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失。  类似上面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类现象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保卫昨天。  为
期刊
品牌是有取舍和選择的,更是兼容、协和、融通的!  没有办学理念、文化和课程的选择,学校就没有特色和品牌。不把学校的历史和未来融合,不能兼容师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不能融通古今中外,学校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品牌!  不仅课程、课堂需要融通,学校的人际和社会关系需要融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也需要融通,而品牌能够使学校的这种融通能力大大提升。  不论是广州为明实验学校“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还
期刊
柯林斯和波勒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一书,据说曾在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12年之久。  畅销并不能证明《基业长青》就是一本好书,但它充分证明了企业家们对企业的永续经营是多么渴望,对灭亡是多么畏惧。  畏惧死亡是动物的本能。从古代的炼丹士到如今最先进的基因科学,人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永续经营”的强烈使命感召之下,许多老板成天在各种学习论坛和培训之间疲于奔命,并渐渐迷失自己。  
期刊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需融通中外,办东西文化涵养的教育。当前我国的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与西方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教育是学会:多学、多练、多记、多考,注重知识传授,西方教育是会学: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是中国教育的知识至上、升学为本的学校表象,而深层次则是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淡化了教育
期刊
方便米饭不方便    方便米饭第一特点应该是方便,可现实表现却差强人意。  按照加工保鲜工艺与食用方法区,方便米饭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早出现的脱水米饭,食用时复水数分钟即可。说是这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如果要跟泡面一样泡方便米饭,消费者往往吃到的是夹生饭,口感会很差,科学的泡法需要不停搅拌,还要有不少的技巧。为了提高员工的泡饭技能,上海大冢等企业还经常组织员工搞泡饭比赛,看谁泡的更好吃。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