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牛和王老吉都创造出了各自行业的巨无霸地位,但它们都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产品单一,只能短期内取得该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地位,却面临着超越自身狭隘的增长点,也就是无法突破产品成熟期过后的瓶颈期。
不久前,央视的广告又出现了一大热点:“是时候该红牛了!”红牛似乎又打算掀起一阵热潮。
反观当年红牛在中国市场掀起的“红牛热潮”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不知不觉间红牛的热炒归于平淡,在二三级市场几乎被遗忘在饮料的历史舞台。
红牛营销四大败笔
笔者分析认为, “红牛退潮“的原因有以下4点:
1 产品过于单一。
红牛和王老吉都创造出各自行业的巨无霸地位,但它们都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产品单一,只能短期内取得该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地位,却面临着超越自身狭隘的增长点,也就是无法突破产品成熟期过后的瓶颈期。
当市场越来越被细化的时候,当消费者的口味已经不完全满足于单一口味的时候,只拥有一种口味的品牌无疑是比较危险的。当市场完全细化之时,红牛在部分市场悄然淡出大众视野也是合乎情理的。特别是农夫的尖叫、乐百氏的脉动的出现,对红牛也有一定的冲击。
2 市场网络不够精耕细作。
红牛的自身网络没有做到精耕细作,这样就放任了市场自由发展。在如今这样一个厂家竞争达到白热化的阶段,网络下沉是各大厂商一直在积极做的并几乎达成共识的通路做法。如果把网络资源仅仅投入在一级省会市场,而忽略了二、三级市场的打造和提升,那么有朝一日崩盘的危险也是相当可怕的。
其实在一级市场,红牛并不缺乏网络打造,但仅仅依靠某些地区的代理商来简单操作市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有利润时经销商是积极主动的;当一个品牌艰难行进的时候,代理商失去利润的诱惑随时都会罢工,甚至会对厂家反戈相向。而真正的销量增长还在于二三类市场的潜力挖掘。
3 高端消费受限。
无论功能性饮料具有怎样的神奇效果,但目的还是贴近大众,做到让人人都买得起的产品。虽然厂家的定价买方市场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但真正消费群体还是受到一定限制。大家几乎把它定位于类似那些奢侈饮料,基本消费都只限于终考前沿和节目消费,这样也就失去了一定市场份额。通路终端因为动销虽有一定利润最多也只作为增加一个品类而已,所以也就缺乏一定积极动销热情。红牛也在不自觉中变成了所谓的礼品高端消费,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4 定位是一把双刃剑。
红牛的准确定位是一把双刃剑。红牛——功能性饮料,也潜意识传递着并非老少皆宜,而是有一定特殊需要、特殊人群享用的,这在无形中限制了红牛拓展其他人群的消费习惯。王老吉在最初的广告诉求也并未一击即中,而是那句后来人人朗朗上口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从而一举拿下了大众消费群体。可是红牛并未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只是继续埋头发展埋头前进,这也是其无法突破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的营销战略
1 开发新品,依托新品带动下一轮热潮。
即采用完美组合方式,稳固其市场地位,当然该品项不必等同于红牛,最好是其他类新品,以免出现两种尴尬情况,一种是新品改良口味比老红牛成功,会取而代之;另外一种是试验失败,导致新品夭折。
无论哪一种改变都很痛苦,但如果不改变只会让自己的道路越来越窄,就像销售界一句名言:做市场找死,不做市场等死。改变固然痛苦,可是一旦成功启动新品市场,二者相辅相成,至少不会惧怕其他对手的跟风和多品项竞争。
2 网络下沉。
红牛的第一节需要补做的功课就是网络下沉。虽然红牛已经基本做到了此类由点及面的辐射覆盖,但并未进行科学、客观而有策略的市场规划。
销售法则告诉我们,好的市场架构规划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进行铺设网络市场时还要抓住“三高”地区优先铺市,即高流动人口的、具备向中心城市辐射的、收入较高消费偏高的地区,同时有针对性地借助当地二批商的网络和资源来进行市场维护和开发。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在进入新品市场时尤其有效。根据当地市场特色分区域开展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或者“城市包围农村”的市场战略循序渐进式推进。在详细布控到所有网点之后,牢牢控制二批商产品流动方向,加大对于忠诚分销商的培养力度和投入力度,慢慢扶持有忠诚度的代理商和分销商细化做网络。
3 分销下沉。
这种策略既有利于厂家制定合理的促销政策,也便于厂家贴近市场前沿便于维护客情,增强分销终端销售信心。
好的产品除了需要广而告之外,还需要进行良性有计划的市场切人,如今各大厂家已经开始重视打造客户满意度建设。实际上分销客户网络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一哄而上地追求短期效应,市场的基本功是很务实的,而红牛恰恰缺少这一点。
4 拓宽渠道增长点。
红牛因为在控制网络上的弱项,导致其就没有精力细化和扩展其他渠道齐头并进。
现在高端饮料还有一个新的增长点就在于各地的特殊渠道,这是一个新渠道。厂家平常直接关注度不高,只是单纯依靠自给自足式销售,等客上门,但实际其特殊的渠道使然商家存在着巨额利润,无形中也催生了一部分消费群体,他们的销售热情偏高。专业上我们目前统称此类渠道为非常渠道,即夜场、KTV、娱乐城、休闲会所和商务会所等。这些渠道集中在各大省市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但一般二三级县城也具备此类渠道。因为其特殊的最低消费限制,一般普通饮料、酒类等消费价格偏高利润相对偏高,拓展此类场所消费增长应不算难事。
不久前,央视的广告又出现了一大热点:“是时候该红牛了!”红牛似乎又打算掀起一阵热潮。
反观当年红牛在中国市场掀起的“红牛热潮”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不知不觉间红牛的热炒归于平淡,在二三级市场几乎被遗忘在饮料的历史舞台。
红牛营销四大败笔
笔者分析认为, “红牛退潮“的原因有以下4点:
1 产品过于单一。
红牛和王老吉都创造出各自行业的巨无霸地位,但它们都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产品单一,只能短期内取得该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地位,却面临着超越自身狭隘的增长点,也就是无法突破产品成熟期过后的瓶颈期。
当市场越来越被细化的时候,当消费者的口味已经不完全满足于单一口味的时候,只拥有一种口味的品牌无疑是比较危险的。当市场完全细化之时,红牛在部分市场悄然淡出大众视野也是合乎情理的。特别是农夫的尖叫、乐百氏的脉动的出现,对红牛也有一定的冲击。
2 市场网络不够精耕细作。
红牛的自身网络没有做到精耕细作,这样就放任了市场自由发展。在如今这样一个厂家竞争达到白热化的阶段,网络下沉是各大厂商一直在积极做的并几乎达成共识的通路做法。如果把网络资源仅仅投入在一级省会市场,而忽略了二、三级市场的打造和提升,那么有朝一日崩盘的危险也是相当可怕的。
其实在一级市场,红牛并不缺乏网络打造,但仅仅依靠某些地区的代理商来简单操作市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有利润时经销商是积极主动的;当一个品牌艰难行进的时候,代理商失去利润的诱惑随时都会罢工,甚至会对厂家反戈相向。而真正的销量增长还在于二三类市场的潜力挖掘。
3 高端消费受限。
无论功能性饮料具有怎样的神奇效果,但目的还是贴近大众,做到让人人都买得起的产品。虽然厂家的定价买方市场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但真正消费群体还是受到一定限制。大家几乎把它定位于类似那些奢侈饮料,基本消费都只限于终考前沿和节目消费,这样也就失去了一定市场份额。通路终端因为动销虽有一定利润最多也只作为增加一个品类而已,所以也就缺乏一定积极动销热情。红牛也在不自觉中变成了所谓的礼品高端消费,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4 定位是一把双刃剑。
红牛的准确定位是一把双刃剑。红牛——功能性饮料,也潜意识传递着并非老少皆宜,而是有一定特殊需要、特殊人群享用的,这在无形中限制了红牛拓展其他人群的消费习惯。王老吉在最初的广告诉求也并未一击即中,而是那句后来人人朗朗上口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从而一举拿下了大众消费群体。可是红牛并未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只是继续埋头发展埋头前进,这也是其无法突破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的营销战略
1 开发新品,依托新品带动下一轮热潮。
即采用完美组合方式,稳固其市场地位,当然该品项不必等同于红牛,最好是其他类新品,以免出现两种尴尬情况,一种是新品改良口味比老红牛成功,会取而代之;另外一种是试验失败,导致新品夭折。
无论哪一种改变都很痛苦,但如果不改变只会让自己的道路越来越窄,就像销售界一句名言:做市场找死,不做市场等死。改变固然痛苦,可是一旦成功启动新品市场,二者相辅相成,至少不会惧怕其他对手的跟风和多品项竞争。
2 网络下沉。
红牛的第一节需要补做的功课就是网络下沉。虽然红牛已经基本做到了此类由点及面的辐射覆盖,但并未进行科学、客观而有策略的市场规划。
销售法则告诉我们,好的市场架构规划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进行铺设网络市场时还要抓住“三高”地区优先铺市,即高流动人口的、具备向中心城市辐射的、收入较高消费偏高的地区,同时有针对性地借助当地二批商的网络和资源来进行市场维护和开发。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在进入新品市场时尤其有效。根据当地市场特色分区域开展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或者“城市包围农村”的市场战略循序渐进式推进。在详细布控到所有网点之后,牢牢控制二批商产品流动方向,加大对于忠诚分销商的培养力度和投入力度,慢慢扶持有忠诚度的代理商和分销商细化做网络。
3 分销下沉。
这种策略既有利于厂家制定合理的促销政策,也便于厂家贴近市场前沿便于维护客情,增强分销终端销售信心。
好的产品除了需要广而告之外,还需要进行良性有计划的市场切人,如今各大厂家已经开始重视打造客户满意度建设。实际上分销客户网络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一哄而上地追求短期效应,市场的基本功是很务实的,而红牛恰恰缺少这一点。
4 拓宽渠道增长点。
红牛因为在控制网络上的弱项,导致其就没有精力细化和扩展其他渠道齐头并进。
现在高端饮料还有一个新的增长点就在于各地的特殊渠道,这是一个新渠道。厂家平常直接关注度不高,只是单纯依靠自给自足式销售,等客上门,但实际其特殊的渠道使然商家存在着巨额利润,无形中也催生了一部分消费群体,他们的销售热情偏高。专业上我们目前统称此类渠道为非常渠道,即夜场、KTV、娱乐城、休闲会所和商务会所等。这些渠道集中在各大省市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但一般二三级县城也具备此类渠道。因为其特殊的最低消费限制,一般普通饮料、酒类等消费价格偏高利润相对偏高,拓展此类场所消费增长应不算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