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北京文博会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1日至25日,深秋,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贸中心展览馆举行。那几天天气甚冷,走进文博会,迎面而来的却是阵阵暖风,还有高档奢华的展位与展品。两天看罢,稍有感触,写出以飨读者。展品整体档次高
  这次参展的商家准备的古玩器物都是有备而来,大概是因为展位费高或是其他原因,展品质量非常不错,应该说真正有年代老的收藏品占了相当比重,这与过去许多展会的藏品新老混杂、老货充充门面、卖货以新为主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新货,也不是过去的中低档仿品,高仿品占有相当大比重。毕竟,文博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了,买货就需要仔细看了。
  
  古玩价格高
  
  这次展会不知是货物档次高、展位价格高的原因,还是商家认为能到国贸来逛的买家都是有钱的主,所以,低档古玩商品很少,很少见到几万元以下的货。好一点的货价格都要到天上去了,大部分商品价格非常高,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元。一件明代玉耳杯品相并不太好,平日在古玩店也就二三万元,买家要价18万元,并说无多少虚头;一件品相稍好的铜炉,印象中也就值十万八万的,商家要价百万元;一件汉代石砚,平日不过一二十万元,要价180万元;更有甚者,一件童子玉饰,万八千的货竞要价百万元。这种价格听说还真有成交。呜呼,今天的古玩价格真的看不懂了。展会上买东西捡漏几乎成了天方夜谭,不当太大的冤大头,已是万幸了。海外回流品数量较多
  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以往多以概念出现,人们多摸不清其真正的品相。今年9月下旬,西安举办了以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为主的文博交易会,其实多以台湾地区商家和藏品为主,兼顾西方国家回流的器物。而本次展会虽然没有打出海外回流为主的口号,但西安展会的商家及精华展品也到了北京。同时,几家大规模做海外回流的商家也集中亮相,应该说是海外回流的集中展示了。在品种上,海外回流器物主要集中在瓷器、玉器上,其他各项都是精品摆摆,没有大规模的展品。至于回流物品的新老,我个人认为两者兼备,毕竟现在仿古伪古的水平很高,藏品海外旅游一圈,贴个火漆标签,打个海外回流的名头更好唬人。不仅是展品新老,还有价格高低。过去大家认为,既是海外回流,藏品在国外时,老外不是不喜欢就是不懂其价值,给点钱就能买了,价格一定很低。看了展会却深感不然,一件藏品一旦打上海外回流的标签,就好像是从海外博物馆溜达出来似的,真的不得了,价格自然就飞上天了。这也提醒人们对海外回流品要提高认识。
  
  观众水平高但数量少
  
  文博会期间,适逢北京有多家拍卖公司预展,香港佳士得再次来京路演,香港苏富比举办印象派、现当代艺术和钻石专项展,大批高端买家和行家集中,顺便到展会一观,使得这次展会的观众水平很高。但是,就参观人群的数量而言还是少了点。北京文博会在国贸中心举行,按理,广大观众可以在非古玩专业的场所近距离接触古玩,了解古玩,使古玩有更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日后文博队伍的扩大提供条件。然而,笔者两天走下来,除第一天人群稍多外,其他几日人数不多,且多为业内人士。人少就导致成交量少。参会的多数商家反映,几乎无成交,这固然与藏品价格高有关,也与人数少有关。试想,来的就那么几个行家,每件藏品的价格都清清楚楚,商家卖给谁去?只有人多了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才都有”。
  
  古玩專业化经营方向明确
  
  过去许多古玩商货杂,样样通但样样松。这次展会虽然有样样全的杂家商户,但部分专业经营的商户搞得有模有样,特别是玉器、瓷器专业经营,已很成气候。也许,展会上表现出来的趋势就是今后古玩经营的方向吧!值得一提的是,展会的重要内容是当代艺术品,主要是当代书画和玉器等,这给观众一个更多的选择。毕竟,深奥的文物不是每个观众都能搞懂的,不如来点能看懂的现代艺术品调调味。
  
  展位装修豪华
  
  展会也就4天时间,过去展位很简陋,只要能摆摆东西就好。这次展会不同,一般在博物馆才能见到的高档装修,在展位上就见得到,观众逛起来舒服。随之而来的是展位价格高,据说每个展位的价格在5万至10万元,堪比香港文博交易会展位的价格。这么高的展位价格,确实需要高价出售器物才能赚回来。这也不能怪展会上的货物贵了。另外,文博会中有一小型展览在光华路五号展出,门票120元,珍品佳品是有,但都是民间的,展览的器物数量不多且良莠不齐。就其门票价格、展品和免费的首都博物馆的器物比起来,有天壤之别。展品和门票价格怎么看起来都觉得不对称。也许,这就是民间与国家的区别吧。
  文博行业正在走向大众,这次北京。中国文博会以其高档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整个社会都高档化的今天,文博会的高档化也许就是其发展方向。价格的昂贵也体现了整个古玩行业的疯狂,许多商家嘴上心里都在说,看看拍卖会上东西的价格吧,我们的价格远远不够!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我不知道,但它是现实,我们暂且只能适应它。
其他文献
王世襄旧藏的明崇祯“崇祯壬年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2010年12月4日拍出了铜炉交易的最高记录——1512万元。  相较2003年首次交易的166.1万元,7年间,这件铜炉的增值幅度超过8倍,如果将此视为一项投资,这件铜炉除去本金,平均每年增值比率超过1倍。如果与同时期的房地产业相比,显然胜出一筹——以笔者居住地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为例,2003年11月普通住宅每平方米的平均销售价不足80
期刊
“唐三彩”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动物类别造型很多,尤其骆驼和马最为普遍,特别是骆驼的塑造最为生动。在唐朝骆驼是大贾商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骆驼来显示地位、财富高低,它在商贸运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在洛阳唐墓中就出土了许多形态各异、独特的造型三彩骆驼和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人养驼爱驼,还屡见于唐代的绘画和诗文中。从唐墓中出土的众多胡人俑骆驼、放养立驼、载丝驼、载物驼来看,在
期刊
苏州自南宋以降,逐渐成为东南首邑,财赋甲区,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就藉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60余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目前瓷器类藏品等级品已达1000余件(组),颇具规模,其间不乏精品可陈。2009年
期刊
金代红绿彩瓷器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量道教神祗塑像的流行。如道教供奉的招财神、利市神、关公、二郎神、判官、玉皇大帝、东岳帝君、淑明皇后、紫薇太帝、泰山府君、吕洞宾、钟离权、毛女、梓潼帝君、庞元帅、寒山拾得等。受辽宋影响,金统治者亦“尊玄重道”。至章宗时,道教进入鼎盛期。金章宗与太一道,尤其与全真教首领交往甚密,他还常请道士设醮,并对醮仪法器亲自过问。金代红绿彩瓷器中流行的大量道教神祗,正是
期刊
一件乾隆瓷瓶在英国卖了5.5亿元。看到简短报道后,第一反应:怎么可能?第二反应:假拍?  查询一番,才确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刚刚被刷新了。    神 话    今年11月4日至13日是第13届伦敦亚洲艺术周。在国王街为核心的古董街区,古玩店、画廊竞相展销,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举行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拍卖会。  然而,国王街的光彩被伦敦西北郊米德尔塞克斯镇(Middlesex)的光芒遮掩了。 
期刊
在变暖趋势下,不期而至的全球性冰雪严寒,没有人再质疑“千年极寒”的可信性。只有在片雪未飞的中国首堵之城北京,这个正在崛起的文物艺术交易中心,越来越多的火箭带着财富“卫星”冲散云霭,迭创交易纪录。  突然飞出的5.5亿元乾隆玲珑瓶,彻底颠覆了市场价格的构成,秋拍前预测大幅普涨的景象,演变为戏剧性的疯涨。在半真半假的市况下,所有人都产生了疑惑和动摇,是买呢?是买呢!是买呢!!  依旧是香港苏富比路演拉
期刊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世界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兴盛时期。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颇有政治抱负的君王,他站在封建社会的顶峰,居高临下,以欲与汉、唐相比隆的气势在永乐元年(1403年)对礼部宣称:“帝王居中,抚驭万方,当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归者,悉抚绥之,俾各遂所欲。”(《明成祖实录》卷二十三)他忠实地秉承太祖朱元璋对四邻国家“和平共处”的
期刊
器型既决定了瓷器自身的用途,又代表了当时使用者和制作者的审美取向和制作水平。永宣时期官窑的工艺流程、烧造水平,决定了当时已能寻找到最佳的胎釉配方,这对瓷器在拉坯、干燥、修坯、烧窑时完美地按设计者要求成型,提供了技术和材质的保障。永宣时期瓷器的造型在满足多种实用的基础上,体现着大气、优美和精致,与瓷器的纹饰相互结合,演绎着永宣瓷器的完美与神奇。  像其他艺术品一样,官窑瓷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帝王统治
期刊
考古资料显示,磁州窑烧造历史最早可溯源于北朝,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北朝磁州窑生产青瓷,唐末五代生产白瓷,到北宋时逐步形成了“白地黑花”独特的装饰艺术,并影响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江西、陕西等地瓷器窑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同时,磁州窑瓷器在不断的向对外销售过程中,还影响了韩国、泰国、中本等东南亚各国的陶瓷生产,在中国古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磁州窑的陶瓷装饰
期刊
中意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10年10月7日,在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总理见证下,文化部部长蔡武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部长邦迪在罗马签署《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关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意大利共和国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关于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