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妄自微博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两个历史小故事。
  一个是春秋末年儒家门徒曾参的故事。曾参有一次去外地出差,他母亲在家中独居织布。恰好另外有一个叫曾参的家伙杀了人被抓了起来。一个邻居赶紧跑过来跟曾参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回答说:我儿子一向最老实,不会干这事的。结果后来又跑来好几个人,每个人都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听得心慌,扔下织布机跑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罗马皇帝尼禄。这位暴君在执政期间遭遇了一场大火,几乎把整个罗马城都焚毁了。当时很多人怀疑,这场火灾是尼禄自己干的,为的是给新建宫殿腾地方而搞的强行拆迁。于是“尼禄纵火焚城”的流言甚嚣尘上,甚至被写进了塔西陀的《编年史》,成为西方历史一个著名的典故。尽管许多严谨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可没人在乎。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多传上几遍,就成真了;后者告诉我们,澄清永远要比谣言本身难得多。
  这两年陡然火起来的微博现在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假新闻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别说草根们,就是许多名人也被忽悠得不轻。
  没办法,微博这玩意儿,太容易产生谣言了。
  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魔术师表演了金鱼排队。节目结束一分钟不到,微博上已经有人指责魔术师在金鱼肚子里装磁铁,涉嫌虐待动物。这条微博瞬间被转发了近万次,引发了许多人对魔术的指责,甚至惊动了动物保护组织。后来魔术师也开了微博,信誓旦旦地表示金鱼都活得很好,但这则微博的转发却是寥寥无几,乏人问津。可见人类的心理,天生就是要猎奇,要追求刺激,他们只关注那些会让自己肾上腺素分泌的东西,而忽略掉其他。尤其是在微博时代,信息全部都是以碎片形式出现,流量极大,那些缺乏传播价值的信息条会被刻意忽略掉,存活率极低。
  因此,很多人现在开始提出“谣言止于智者”,呼吁微博用户不信谣不传谣。
  有些谣言,传播者无法辨别消息的真伪,比如金庸辞世这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大部分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能力去主动查证,总不能亲自跑到医院去探查再做转发吧?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传谣者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他们的初衷往往只是希望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信息或出于帮忙的目的,不应该把这样的转发者与制造谣言者归为一类,本质上他们也算是受害人。
  所以我个人觉得,普通的微博用户只要做好三件事,就足够了:1、慎重转发信息;2、一旦发现转发的微博信息有误,积极澄清;3、下次注意。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就曾经说过:不宜妄自微博,引喻失义,以塞中建之路也。意思是什么呢?不要随意发布微博,引用转发不真实(也就是“失义”)的信息,以堵塞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之路。你看,先贤都这么说了,咱们照办就是。
  
  (赵自力摘自《读书文摘·中旬刊》)
其他文献
宿舍楼临河,太湖的水日日夜夜从这里流过。清晨,在阳台上总能见到穿着水乡服饰的阿婆坐在菱桶上用细细的青竹篙撑着飘过。这里的蛙也多,夏天的夜晚,它们不是咕咕呱呱地叫而是真如雷鸣一般。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说:你们真该庆幸,有蛙鸣相伴,现在在哪里能找到这样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意与美景呢?同学们怒眼圆睁地抗议:老师要不你来我们这儿试试,每天晚上看书要到那么晚,成千上万个咕咕呱呱地简直比雷还响,大清早天稍亮小雀子就
期刊
在浩渺的星空中,有一颗编号为10930的行星,它被命名为金庸星。它围绕太阳奔跑的速度快得惊人。  这颗行星的“主人”金庸先生,却是一个生活得慢条斯理的人。他说话慢吞吞的,让人以为他有结巴,走路也是慢吞吞的,看起来像大象的脚步。在落地窗前就可以凭眺蔚蓝大海的家中,86岁高龄的金庸先生笑眯眯地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这位武侠小说宗师、报界大鳄说
期刊
我和哥哥在魔法小学校学了一些魔法,很想试一试。  在回家的路上,哥哥说:“我们来玩斗魔法的游戏,胆小的傻瓜、怯懦的笨蛋可以弃权!”  什么意思?路上只有我们兄弟俩,他假设的弃权者能是谁?  我们开始斗魔法,我是弟弟,哥哥让我先来。  我变出一道小闪电,天空出现了一道细细的白色裂纹。  哥哥暗中施了魔法,使这道裂纹从天空的头贯穿到脚,刚才那种锋芒有力的美马上成为触目惊心的恐怖。  我不服气,随即擦亮
期刊
即使是看似很平常的小事也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珍贵的一课,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聚餐,当我们走进餐厅,入座准备点餐的时候,负责请客的朋友掏出了他的钱包,只见他从中取出一百卢比作为小费交给了侍者,而侍者则面带微笑地把钱收入囊中。目睹这一幕的我很惊讶——并不是小费的数额让我吃惊,而是朋友给小费的时机与其他人不同。生平第一次,我看见别人在点餐前给侍者小费。而那一餐的体验也是非同一般的
期刊
在非洲草原上,我们奔跑起来,像波涛汹涌的潮水,整个大地也会在我们脚下颤抖着。一群鬣狗站在高坡上,伸长着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漫无边际的野牛群,而在另一侧,是三五成群的狮子,他们不时地对望着。  我仰起头,嗅嗅周围飘来的气味,从鼻孔里喷出两股浓浓的热气,埋下头,伸出舌头,反转着向回一收,一束嫩草就被卷成雪茄状,被嚼得碎碎的,长长的唾液,顺着草叶在风中摇晃着,就像嘴边轻咬着一根长长的吸管。  前方的野牛
期刊
每天早晨4点,我会准时起床,读书或码字;6点,去聪聪的房间开灯。这样的动作,一年有二百多次,我的手指从不需要摸索,总能准确无误地摁到开关。  我注视着床上酣睡的少年,儿童脸蛋那种圆嘟嘟的可爱与细腻什么时候不见了呢?眼前的这张脸,额头上有几粒芝麻大的痘痘,脸颊仍然饱满,但棱角已显现。他穿43码鞋的大脚丫从被子里露出来,显然,身高1米78的少年裹在这条被子里有些勉强。一想到床上这个如长颈鹿般的少年是我
期刊
一    鸵鸟是陈松的外号,这是全年级都知道的。  可不是吗,他终日穿着灰色的衬衫,脸上的表情好像离线的QQ头像一样灰暗,走路低着头。这哪像他名字中的松啊,分明是一只鸵鸟,褐色的沉默的鸵鸟。  大家喊他鸵鸟,他也不生气,嘴角撇撇,带着一种不屑一顾的骄傲。他坐最后一排,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除了一个不太走运的家伙。你猜对了,我就是那个家伙。我个子高,且没有带眼镜,被班主任安插到最后一排,成为鸵鸟先生的
期刊
孙君飞,汉族,“70”后,当过农民、中学语文教师、县教体局秘书。少年写诗,后尝试多种体裁,自2004年至今发表散文、杂文,小说、童话等一百多万字。    你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是受到哪个人(或哪件事)的影响?  那是在我在乡下上初中时就开始了。不过,没有哪一个人对我有这方面的影响,我感兴趣的是文字本身,文字在那个时候开始唤醒我——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重大的事件。  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
期刊
父亲说,雨不随便下,雨知道什么时候该来。  当田野里滚起麦浪,灼热的干风将麦穗烤出喷香的金黄色,父亲便带领一家人挥镰割麦。一两天后,大地便露出整齐的麦茬儿。打麦场上,脱粒机像个史前怪兽,轰轰大吼,麦粒掏出来,麦秆堆起来,晒麦子,整好地,种玉米,这雨也便刷刷地下起来。  几场雨过后,玉米苗儿就出来了,我们的麦芒假期也结束了。重新背起书包,肩膀好像更有力了,似乎几天就成了小大人。  雨有时候很温顺,但
期刊
在第六十七届威尼断电影节上,评委会将“金狮奖”颁给了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那一刻,索菲亚的眼中泪光闪闪。索菲亚是名门之后,父亲是执导《教父》三部曲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弗朗西斯一直有一个梦想,想把自己的女儿打造成为好莱坞大明星。在拍摄《教父》时,索菲亚刚刚出生,弗朗西斯就为女儿安排了一个角色——电影结尾时的那个接受洗礼的婴儿。  索菲亚虽然生长在电影之家,但耳濡目染并没有给她带来好演技。索菲亚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