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的民生工程(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灰
  在我的身体里
  万丈红尘与一小撮草木灰的对决
  从来就没停止过
  我绣了一幅农耕图
  父母一边在田地里劳作
  一边用稻草人提防天上的鸟雀
  妹妹犹如一株小白菜
  每天需要用草木灰抹一遍脸
  才能躲过害虫般的虎视眈眈的乡村少年
  奶奶的眼睛瞎了
  那是稻草潮湿
  锅灶里的回笼烟熏的
  草木灰作为炊烟的副产品
  它的剩余价值是里面尚存故土的余温
  并且一直被我视为等待复活的精神的火山口
  豆 荚
  一个夏天都光着膀子
  处暑的光阴拐角
  我需要披上一件衣衫
  一件曾经在父亲身上汗渍过的
  漏洞百出的土布衫
  一生只准备一件外套
  就像豆荚,青瘪的时候簇拥在枝叶间保守秘密
  饱满了才开口歌唱
  以决绝的方式迸裂而出
  是为了不被鸟雀啄得千疮百孔
  这是我的倔强
  也是无奈中与世界达成的妥协
  哦,父亲踏着寒霜从地里回来了
  他脱下衣衫挂在南墙上
  刚好与我迎风奔跑的身影重叠
  庭院里散落剥下的空豆荚
  如月光般斑驳
  每一个都有千年的农耕幽深
  每一个都可供十万人打坐顿悟
  我们坐下来,在节气里稍息
  让一夜骤紧的秋风拂过额头
  看舅舅
  从寿州回来看舅舅
  过淠河,看到屋檐下有一块白布
  我打翻了兜里的橘子汁
  蚊帐里是一把骨头
  我带回来的乡村画匠
  已无法描绘他身上的包块
  把一根枯枝压在身下
  转年它又冒出芽来
  舅舅在春天卧倒,了无踪迹
  立于村头,立于桥头
  立于心头
  是一块黑漆漆的冷石碑
  自来水
  秧田里爬行的虾蟹
  井水熬制的稀饭
  我们有亘古不变的口味
  明矾搅拌之后
  隔壁老水厂由浑浊渐渐变得清澈
  它的清凉馈赠
  犹如七月燠热里培育的一棵雪松
  现在,取水口伸出的舌头越舔越远
  它试着慢慢接近我们的源头
  到更远更干净的地方生存下来
  包括孔庙里的泮池
  和报恩寺放生池的泉眼
  它盘踞在我们庞杂的記忆里
  像压在箱底的用钢笔写的旧家书
  一个纯蓝色的情节
  → 寿州高峰,本名高峰, 1965年6月生,安徽省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成员,淮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寿州诗群发起人。曾在《诗刊》《青年文学》《诗歌月刊》《星星》《诗潮》《扬子江诗刊》《绿风》等发表作品。有诗集《水泊寿州》。现居寿州。
其他文献
故乡无新事  师法自然的人  总会在无路之处,想象有路  在有无之间,  寻找人间,好风景  之所以,还想去走一走  我在想,是否还有几处  好风水,没有被发现  比云朵更远的,是故乡的惆怅  比惆怅更轻的  是母亲手上的梅花纽扣  故乡无新事。阳光下  一杯梅花乱桌影  正月的天气,清凉如风  被春风追问的梨花  想开就开。说到村子的脾气  已变得越来越小  一些事物,被母亲修剪之后  怎么看,
期刊
春 分  母亲坐在院子里包青蒿馍  说到再落一场春雨,就该种花生了  梨树站在阶沿,多少有些摇摆不定  将最后几片花瓣往怀中搂了搂  中午留的两个汤圆,母亲用竹枝穿了  插到屋后瓦檐——粘鸟雀的嘴  这个藏在农历中的旧风习,也只有她还记得  阳光顺着门口的田埂,三弯两拐  就找到一爿油菜地中翻耕秧田的父亲  ——他手扶犁铧来回破开一道道垄沟  刚刚苏醒的土地一眼便认出了父亲,知道他  比我更擅长书
期刊
村庄轶事  我们通用的版本  唯一的在场证据  掌握在多数万木成林的手里  邮票大的墓地  邮戳朝天竖立  我们每个人,很少从死者那里  收到渴盼已久的亲笔回信  我母亲常跟我念叨,她要搬回老家去住  言外之意,我和妹妹的城市  留不住她的灵魂,肉身和心灵  城市的奔丧之地,狭小逼仄  每每与灵车和送葬人擦肩  我就想起村庄的邻居为庆祝新生婴儿的喜讯  而奔走相告  我还想从过去和死亡那里  赎来
期刊
半 山  落日向晚,云雾和炊烟缠绕,盖住  鳞次栉比的屋瓦。该回家了  做一头牛犊多好啊,年前尚出生  年后就哞哞而唤  做一个牛倌多好啊,不紧不慢归来  搂兔子打草,这一天就有意义  只是领着女儿出门打工的小路,今日  有没有捎回,家书一封  晚稻熟了  此时的古蔺多么富有,就连犄角旮旯  都蓄足了金子一般的晚稻  秋风低低吹拂,拂一遍稻谷就矮下一些  再拂一遍,就再矮下一些  柚子、黄豆、当归
期刊
芦 苇  我们在泥沼里相遇  获赠一套深陷的美学  与水为邻,水映照着我们的躯壳  风一吹,形神俱裂  被那些永不到达的未知吸引着  构成了我们立于泥沼的勇气  每一道潾潾波纹里  都暗藏了一个独立王国  似乎可以抗衡虚空的浩渺  正是这种抗衡  将我们艰难地保留了下来  免于昏睡,滩涂之上的鸟儿  都飞走了,留下几根羽毛  垂首,在来去无由的世界  用一根空管续命,星空既高远  又危险,我们头顶
期刊
辽 阔  梨花带雨,春光抟成潮湿的泥丸  河水运走桃花,打了个旋涡  早起的人拎着铁桶。合欢树下井沿泛绿,   青苔含水  每一年,我的村庄都会勤于耕种  忙于收割  也要嫁娶,祭祀。供养红白  每一年我的马车,都要驾起轱辘  敬畏天空,驶向辽阔  神 会  云彩不会说话,天高空阔,我们意会很久了  杉树和松枝不会说话,感谢风  将各自的母语翻译得那样好那样贴切  湖水不会开口说话,它为何给我安慰
期刊
葛藤记  只有被它绊倒,才会抬眼  正视这平凡的存在——  在山道或是圩埂,我曾不止一次地  落入这绿色的圈套——起伏的叶波下  藏着的毛糙绳索,像从故乡和童年  冷不丁劈来的一掌,恰到好处地  击在我的脚背上,使我不得不纵身  扑向草叶和泥土……  警示或惩戒,提醒或教训  在山野和荒原的课堂  这灵性的植物,把我拉向  流逝的岁月——  1960年代,它曾以黑瘦弯曲之身  填补生命的缺口:“只
期刊
月 光  月光照在山路上,记忆又明亮起来。  那晚的苏联电影,有着好听的片尾曲。  村庄睡去了,零星的狗吠,  伴着哗哗的流水。  这是我重复的梦境,直接取材于  我模糊的童年。  我一生走不出这一夜的月光,  故乡的泥土又松又软。  一条河  我们在一条河边生活得太久,  早已丧失了忍受饥渴的能力。  野油菜开花了,  破瓦罐躺在淤泥里。  这是潮湿的雨季,我们撑伞来到河边;  脚下的堤坝阴冷,
期刊
立春帖  立春这一天  阳台上的每一片草叶都有亡灵  不知名的祖先们来了  他们的骨殖恰好冒出新芽  合肥城积雪依然盈尺  书房四壁却覆满诡异的绿色触须  提醒我清缴欠账  而在我的老家  嗜睡的白马寺大梦初醒  一群村姑蓝衫清爽,发髻蓬松  她们集体害病  竹篮中采集的每一茎野花  都有隐秘的编码  缓慢的平衡  我的家乡  白马寺巨大的银杏有神奇传说  树旁的水沟  承载了我的梦想  满头泥泞
期刊
智 慧  在我的家乡  从低到高  一直这样排序——  山峰、树木、水塘  以及水塘里似穗的星光  因为  离庄稼越近的  会被举得很高  这一天不远了  我预感到  这一天不远了  我会回到村庄里  每天晚上  像河边一棵听风的树  听蛙声,轻摇轻晃  听狗叫声  感觉往事可以召回  眼前的可以走出更远  更多的时候  要留给头顶的天空  童年时  把较亮的星星数尽了  剩下那么多弱弱的  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