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对象:岳廷君,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辽宁省骨干校长。
他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精神的弘扬,创造性地提出用系统的“红色文化”理论育人,创新发展“红色文化” ,提出集“朴素、经典、拓展”为一体的“大红色观”,明确 “养德培根、立志铸魂、正行世范”育人理念,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育人模式,设立“打好生命底色,筑梦家国脊梁”的育人目标。他主编的《红色文化伴我成长》校本教材获朝阳市首届德育校本教材一等奖,多次主持省级红色文化相关的科研立项课题;撰写的教育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辽宁教育》《教育家》《语言文字报》等刊物上发表;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在朝阳市、凌源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红色社团活动视频在“辽宁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播出,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访谈专家:冯旭洋,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育情怀。
数年前,就听说岳廷君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开展红色教育,践行学校立德树人的当代使命。一直期待到这所农村学校去参观学习,然而几次相约,却都未能成行。2020年10月中旬,带着对这所农村学校满满的期待与向往,我来到了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对岳廷君校长进行了访谈。
红色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冯旭洋(以下简称冯):请您谈一谈为什么在红色教育资源有限的地方选择做红色教育?
岳廷君(以下简称岳):我想,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红色文化不属于哪一地,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来传承和发扬它。
我发现,各地各校的红色文化多是以革命圣地、英雄家乡以及红色纪念日为切入点的主题式教育,而我校是把红色文化作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育人。三十家子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论将红色文化的原有含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广大师生、家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造一个红色校园、一个红色基地。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灵魂,学校的育人活动都围绕红色文化展开,如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冯:刚才您的回答,有一句话我感触颇深,就是“红色文化不属于哪一地,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您能不能谈一谈红色教育的当代价值?
岳:我认为,红色教育的提出,首先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我们信仰的基石,是精神的归宿。红色情结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红色文化就是时代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文明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
再次是学校教育的需要。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一点我想重点谈谈。胸无大志、贪图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一些青少年的生活状态。这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倾向,玩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目标,理想层次不高。有的学生虽然考入名牌大学,但因其缺少正能量,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视生命,有严重的人格缺陷。红色文化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选择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实现社会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为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孩子的道德层面、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抵御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让孩子在爱国爱家、理想担当、社会交往、生存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信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潜移默化地浸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对他今后的成长、工作、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流动在人们的血脉里,遗传在人们的基因中,有着最广泛、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对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
冯:请您谈一下红色教育和立德树人之間的关系。
岳:现阶段的教育主要是打好生命底色,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底色是好的,“底片”是好的,洗出来的时候所有“照片”也都是好的。所以说,打好生命底色,就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一样的,非常重要。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这个“底片”“染红”,那么一个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我们成长的年代里,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会进行红色教育,那时候的德育效果很好。现在我们不单单需要发展科学技术,还需要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德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亮色的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式。
红色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配合
冯:您是从牛营子小学来到现在的三十家子小学,牛营子小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红色教育的?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岳:我在牛营子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是2016年3月。给孩子进行红色教育,首先需要获得家长认可,如果他们不认可的话,当学校多把时间用到德育上,用在社团活动上,家长可能就会向学校提出一些质疑和反对意见来。因此,我首先做家长的工作。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给他们做报告。家长们都知道我自己的孩子现在成长得挺好,我会跟他们说,我对自己的孩子最放心的不是他考得有多好,而是他在哪我都放心。作为家长,应该培养一个让我们“无论在哪都放心”的孩子。不要过于在意孩子考多少分,当今社会看重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生存,养活自己,还能把家庭撑起来,就是一个好孩子。 实际上我跟家长沟通障碍不大,跟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有点困难。教师一开始想不通,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成绩。通过几次教师会议,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慢慢地,教师们也就跟着我一起做了。
红色文化需要精心打造
冯:在学生方面,老师们和家长们一起做了什么事情?您是怎样让孩子动起来,走进红色文化的呢?
岳:学生特别愿意参与,没有一点障碍。经过教师的引导,特别是看见其他同学做的东西好,他们就产生了要超越的动力,在超越过程中也受到这些红色基因的浸入。
我们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都打造成红色文化元素,比如上下课铃声、课间操的音乐,还包括我们的“每课一歌”、课前1~3分钟演讲,以及课程的导入。
关于课程导入我们是这么规定的,第一年的课程导入弘扬毛泽东的精神,比如用主席的主题诗词、主席讲过的话、主席的传奇故事以及歌唱主席的歌,共四个方面。下一年的课程导入则宣传鲁迅的精神,用鲁迅的散文、小说、杂文以及一些诗歌。就这样一点点地越做越丰富。
我们做红色文化过程中,主要分六个方面,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就是学校开发适合于师生和家长的红色系列校本课程,将红色文化贯穿其中,同时将红色经典融入基础课程,以红色故事育人;文化育人就是建设校园文化墙,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级讲演,开设蕴含着红色元素的校园广播站“红色之声”和“笑话绽放”,成为学生课下感受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活动育人这一方面,学校成立了十几个社团,通过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展示学生个性能力,让他们领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践育人这一块,就是让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家长指导下制作手工作品,以及建造红色文化综合馆和红色文化艺术馆,等等。
红色文化主题粘画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特别是鸡蛋壳粘画。鸡蛋壳粘画是很费精力的。鸡蛋壳粘画没有成本,用鸡蛋的壳去粘,每一个鸡蛋壳都是不同的颜色,虽然我们看着好像都是一样的,但在粘的过程中你就会仔细发现一个鸡蛋一个样,每个鸡蛋是不同的。四个人要用半年完成一幅作品。除了学生,老师也参与制作。有的老师主动加班,并且自己免费出车,这種对红色教育的热爱、对工作的付出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做各种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在改变、精神在成长。
冯:大家一起参与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在接受一种文化上或者是精神上的洗礼,这就是一种教育。 红色教育把大家都凝聚到一起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个学校可能不仅仅是代表着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教育,也可以引领一个地方的文化趋向、文化氛围,包括家长的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提升。
岳:确实是这样。我在牛营子小学做了4年红色教育,培养了一个团队班子,收获了一批理解学校的家长。牛营子学校课间操跳的背景音乐,现在已经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追捧。他们都是跟着自己家的孩子学。现在孩子变成“老师”了,教家长怎么跳。红色教育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一点是获得老百姓认可,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事情。
冯:现在您来到三十家子小学当校长,您对红色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怎样使红色教育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于地方教育?
岳:三十家子小学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校,有2000多名学生。大家觉得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而言,这是一所不太容易管理的学校。不过我接管学校以后,觉得挺好管理的。这所学校的活动基础好,不管从经费基础、地域基础,还是学校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许多活动完成以后效果都非常好。
我们在收集学校红色文化资源时了解到,三十家子镇曾经走出过一位英雄人物——郭俊卿。1945年,她女扮男装参军,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这就是“现代花木兰”呀!她先后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一枚。毛泽东主席为她题词“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她为原型的。描写她从军经历的小说很多,有《特等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现代花木兰从军——郭俊卿》。所以,我校创设了郭俊卿展厅。学生都愿意到展厅参观学习,当解说员,讲述她的故事。孩子们还利用假期寻访她的足迹,让更多的家乡人记住她,为她骄傲的同时去发扬她的奉献、拼搏精神。
我们在红色课程建构方面,不仅要专业人员参与进来,还要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志愿者对学校的活动起到关键作用。让他们唱一些适合我们学校红色校园文化主题的歌,也可以让学生和他们一起表演。
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红色文化展开,让有关红色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活动,为了红色教育而做,包括文明实践、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所有课程。未来不管怎么做,我们的红色“图纸”不能变,我们的红色方向不变,我们的理论体系不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完善。一定要把红色文化品牌做好,让三十家子真正地成为凌源地区的一个旗舰学校,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成绩上,从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提高。我们要做一个全面升级,在重新界定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让课程真正体系化、系列化。在未来,我们会更加专业地进行红色教育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争取实现质的飞跃。
【访谈后记】
和岳校长的深入交流,我获得的一个重要体会是,该校开展的红色教育,回应了当下基础教育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能不能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基础教育就是中国的希望,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在三十家子学校体现出来,真正体现了我们基础教育的希望。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其实就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怎么来培养,就在于我们的学校,就在于我们的老师。基础教育做好了,就代表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希望。基础教育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或者发展就能达到什么程度。
(责任编辑:赵昆伦)
他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精神的弘扬,创造性地提出用系统的“红色文化”理论育人,创新发展“红色文化” ,提出集“朴素、经典、拓展”为一体的“大红色观”,明确 “养德培根、立志铸魂、正行世范”育人理念,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育人模式,设立“打好生命底色,筑梦家国脊梁”的育人目标。他主编的《红色文化伴我成长》校本教材获朝阳市首届德育校本教材一等奖,多次主持省级红色文化相关的科研立项课题;撰写的教育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辽宁教育》《教育家》《语言文字报》等刊物上发表;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在朝阳市、凌源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红色社团活动视频在“辽宁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播出,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访谈专家:冯旭洋,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育情怀。
数年前,就听说岳廷君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开展红色教育,践行学校立德树人的当代使命。一直期待到这所农村学校去参观学习,然而几次相约,却都未能成行。2020年10月中旬,带着对这所农村学校满满的期待与向往,我来到了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对岳廷君校长进行了访谈。
红色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冯旭洋(以下简称冯):请您谈一谈为什么在红色教育资源有限的地方选择做红色教育?
岳廷君(以下简称岳):我想,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红色文化不属于哪一地,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来传承和发扬它。
我发现,各地各校的红色文化多是以革命圣地、英雄家乡以及红色纪念日为切入点的主题式教育,而我校是把红色文化作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育人。三十家子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论将红色文化的原有含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广大师生、家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造一个红色校园、一个红色基地。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灵魂,学校的育人活动都围绕红色文化展开,如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冯:刚才您的回答,有一句话我感触颇深,就是“红色文化不属于哪一地,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您能不能谈一谈红色教育的当代价值?
岳:我认为,红色教育的提出,首先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我们信仰的基石,是精神的归宿。红色情结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红色文化就是时代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文明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
再次是学校教育的需要。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一点我想重点谈谈。胸无大志、贪图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一些青少年的生活状态。这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倾向,玩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目标,理想层次不高。有的学生虽然考入名牌大学,但因其缺少正能量,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视生命,有严重的人格缺陷。红色文化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选择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实现社会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为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孩子的道德层面、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抵御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让孩子在爱国爱家、理想担当、社会交往、生存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信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潜移默化地浸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对他今后的成长、工作、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流动在人们的血脉里,遗传在人们的基因中,有着最广泛、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对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
冯:请您谈一下红色教育和立德树人之間的关系。
岳:现阶段的教育主要是打好生命底色,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底色是好的,“底片”是好的,洗出来的时候所有“照片”也都是好的。所以说,打好生命底色,就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一样的,非常重要。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这个“底片”“染红”,那么一个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我们成长的年代里,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会进行红色教育,那时候的德育效果很好。现在我们不单单需要发展科学技术,还需要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德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亮色的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式。
红色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配合
冯:您是从牛营子小学来到现在的三十家子小学,牛营子小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红色教育的?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岳:我在牛营子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是2016年3月。给孩子进行红色教育,首先需要获得家长认可,如果他们不认可的话,当学校多把时间用到德育上,用在社团活动上,家长可能就会向学校提出一些质疑和反对意见来。因此,我首先做家长的工作。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给他们做报告。家长们都知道我自己的孩子现在成长得挺好,我会跟他们说,我对自己的孩子最放心的不是他考得有多好,而是他在哪我都放心。作为家长,应该培养一个让我们“无论在哪都放心”的孩子。不要过于在意孩子考多少分,当今社会看重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生存,养活自己,还能把家庭撑起来,就是一个好孩子。 实际上我跟家长沟通障碍不大,跟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有点困难。教师一开始想不通,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成绩。通过几次教师会议,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慢慢地,教师们也就跟着我一起做了。
红色文化需要精心打造
冯:在学生方面,老师们和家长们一起做了什么事情?您是怎样让孩子动起来,走进红色文化的呢?
岳:学生特别愿意参与,没有一点障碍。经过教师的引导,特别是看见其他同学做的东西好,他们就产生了要超越的动力,在超越过程中也受到这些红色基因的浸入。
我们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都打造成红色文化元素,比如上下课铃声、课间操的音乐,还包括我们的“每课一歌”、课前1~3分钟演讲,以及课程的导入。
关于课程导入我们是这么规定的,第一年的课程导入弘扬毛泽东的精神,比如用主席的主题诗词、主席讲过的话、主席的传奇故事以及歌唱主席的歌,共四个方面。下一年的课程导入则宣传鲁迅的精神,用鲁迅的散文、小说、杂文以及一些诗歌。就这样一点点地越做越丰富。
我们做红色文化过程中,主要分六个方面,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就是学校开发适合于师生和家长的红色系列校本课程,将红色文化贯穿其中,同时将红色经典融入基础课程,以红色故事育人;文化育人就是建设校园文化墙,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级讲演,开设蕴含着红色元素的校园广播站“红色之声”和“笑话绽放”,成为学生课下感受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活动育人这一方面,学校成立了十几个社团,通过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展示学生个性能力,让他们领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践育人这一块,就是让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家长指导下制作手工作品,以及建造红色文化综合馆和红色文化艺术馆,等等。
红色文化主题粘画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特别是鸡蛋壳粘画。鸡蛋壳粘画是很费精力的。鸡蛋壳粘画没有成本,用鸡蛋的壳去粘,每一个鸡蛋壳都是不同的颜色,虽然我们看着好像都是一样的,但在粘的过程中你就会仔细发现一个鸡蛋一个样,每个鸡蛋是不同的。四个人要用半年完成一幅作品。除了学生,老师也参与制作。有的老师主动加班,并且自己免费出车,这種对红色教育的热爱、对工作的付出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做各种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在改变、精神在成长。
冯:大家一起参与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在接受一种文化上或者是精神上的洗礼,这就是一种教育。 红色教育把大家都凝聚到一起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个学校可能不仅仅是代表着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教育,也可以引领一个地方的文化趋向、文化氛围,包括家长的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提升。
岳:确实是这样。我在牛营子小学做了4年红色教育,培养了一个团队班子,收获了一批理解学校的家长。牛营子学校课间操跳的背景音乐,现在已经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追捧。他们都是跟着自己家的孩子学。现在孩子变成“老师”了,教家长怎么跳。红色教育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一点是获得老百姓认可,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事情。
冯:现在您来到三十家子小学当校长,您对红色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怎样使红色教育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于地方教育?
岳:三十家子小学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校,有2000多名学生。大家觉得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而言,这是一所不太容易管理的学校。不过我接管学校以后,觉得挺好管理的。这所学校的活动基础好,不管从经费基础、地域基础,还是学校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许多活动完成以后效果都非常好。
我们在收集学校红色文化资源时了解到,三十家子镇曾经走出过一位英雄人物——郭俊卿。1945年,她女扮男装参军,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这就是“现代花木兰”呀!她先后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一枚。毛泽东主席为她题词“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她为原型的。描写她从军经历的小说很多,有《特等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现代花木兰从军——郭俊卿》。所以,我校创设了郭俊卿展厅。学生都愿意到展厅参观学习,当解说员,讲述她的故事。孩子们还利用假期寻访她的足迹,让更多的家乡人记住她,为她骄傲的同时去发扬她的奉献、拼搏精神。
我们在红色课程建构方面,不仅要专业人员参与进来,还要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志愿者对学校的活动起到关键作用。让他们唱一些适合我们学校红色校园文化主题的歌,也可以让学生和他们一起表演。
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红色文化展开,让有关红色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活动,为了红色教育而做,包括文明实践、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所有课程。未来不管怎么做,我们的红色“图纸”不能变,我们的红色方向不变,我们的理论体系不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完善。一定要把红色文化品牌做好,让三十家子真正地成为凌源地区的一个旗舰学校,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成绩上,从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提高。我们要做一个全面升级,在重新界定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让课程真正体系化、系列化。在未来,我们会更加专业地进行红色教育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争取实现质的飞跃。
【访谈后记】
和岳校长的深入交流,我获得的一个重要体会是,该校开展的红色教育,回应了当下基础教育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能不能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基础教育就是中国的希望,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在三十家子学校体现出来,真正体现了我们基础教育的希望。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其实就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怎么来培养,就在于我们的学校,就在于我们的老师。基础教育做好了,就代表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希望。基础教育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或者发展就能达到什么程度。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