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祈祷一场雪(外一篇)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气一个接着一个,不紧不慢,循序渐进。小雪过了,大雪也过了,两个带“雪”字的节气就这样悄然而过了,但天空中却不曾落下一丝洁白。现在,已经是“三九”的最深处了,而那丝洁白看上去仍是遥遥无期,渺无踪迹。天干干,地燥燥,雾蒙蒙,脏兮兮。我曾留意过身边的人,想看看他们面对这样糟糕的境遇,有何表现。让我失望的是,除了几个上了年岁的人,偶尔谈及天气外,其他人很少问津。也难怪,这些人上班开车,屋内有暖气;桌上摆的是电脑,手里拿的是“苹果”;看的是电影,聊的是QQ,玩的是微信,听的是音乐,逛的是淘宝。即使走在大街上,也全都低着头,不错眼珠地盯着掌中的宝贝,任凭十字路口的红灯如血……好像,他们全都得了软骨病,要把这个卑贱的姿势进行到底。真不知道,他们还晓不晓得,“昂首”,该是怎样的气势?
  只能到记忆中去寻找雪的影子。记忆中的雪不需要“盼”,该来就来,该大则大。该下雪了,雪就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自天穹中飘落下来,纷纷扬扬,洋洋洒洒,如蝶飞舞,如花绽放。雪越下越大,大有铺天盖地之势。站在雪中,人会迷失方向。远方,扑朔迷离;近处,眼花缭乱。整个世界,完全被雪主宰。雪停了。雪后的北国,风光旖旎,分外妖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房舍白顶,树木素身,大地静美,人间静谧。一缕炊烟袅袅升起,那是雪后最溫暖的图画;一声鸟鸣清脆响亮,那是雪后最干净的音符。小孩子们高兴地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踩得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响。即使把小手小脚冻得跟红萝卜似的,也不肯罢休。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把准备好的捕网拿出来,安放好,守株待兔。得手后,回家,炖一锅美味,邀三两知己,围炉夜话,把酒言欢,不亦快哉。老人们坐在墙根下,眯着眼,晒着午后的阳光,喃喃自语道:“好雪,好雪,‘瑞雪兆丰年’啊。”“瑞雪兆丰年”,五个古了不能再古,俗了不能再俗的字眼,在那个落雪的午后,却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那么饱满,那么充满希望。
  现在,雪没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我们自己亲手把雪弄没了。代替雪的,是霾。“霾”这个字,起初我并不认识,我也不去查字典。因为,我觉得霾长得不好看,长得丑,长得恶。大凡丑的恶的的东西,我都避而远之,连认识都不想认识。但是现在,霾却成了热词,被人们口口相传;当然,传的不是它有多美,而是谈霾色变。每天早晨,睁开眼,我们看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霾。霾像个无处不在的幽灵,时时刻刻都纠缠着我们。有霾的日子,我们再也看不到蓝莹莹的天了,再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了。现在,大街上,最壮观的一道风景,就是紧贴在嘴巴上的白口罩。那种白,不是雪的洁白,而是失去自由的苍白,是失去希望的惨白。
  我有个想法,我们不妨学学古人,设坛祈雪,让瑞雪再普降人间。这虽然有些迷信,但很有必要。
其他文献
女儿上高二的时候,我带他去北京参加一个舞蹈比赛。在化妆的时候,化妆师问,你们是哪的人?营口。辽宁营口。营口在哪?离大连近。我知道有鲅鱼圈。啊,那是我们营口的一个区。当时我心情有说不出的滋味,营口,有那么古老的历史传说,有故事,有情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人类的遗址可上溯到距今26万年,它是一座与时俱进的新城,营口的美丽与众不同,可是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在营口,不容错过的还有它的特色,有温泉,有
期刊
一溜儿脚印离开茅棚屋,往北坡去,雪地里一路插出窟隆儿。雪骨朵儿还是层层往下压,不多久就灭了那排足迹。  小讨饭围着一簇只露出半拉腰子的木禾柴,手作耙,跋鼠打洞似的扒拉雪堆儿,终于扒到根部,后腰刀鞘里抽出柴刀。他想,砍完这一孔,应够一捆了。  左边山腰突然传来一声嘶心裂肺的响,一棵楠竹承受不了负重,拦腰折断,附压在楠竹身上的雪被,失去依靠,随着楠竹倒去的方向跌下,一霎如瀑。这一声响,震憾到了附近树上
期刊
提起医院,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嫌恶、惊悸、恐惧纠缠在一起,一言难尽。恶劣的环境、陈旧过时的检查和诊疗设备、糟糕的技术和服务、凶巴巴的态度、拥挤不堪的挂号和交款处、肮脏的住院病房,让人望而生厌的一切,几乎是医院留给我的全部印象。  那年冬夜我住院,没有病床,只好加床,被安置在走廊里紧靠女厕所的旮旯处。外面风雪交加,走廊里好不到哪去,瑟縮发抖,妻子只好顶着风雪,推着自行车回家给我取被子,被子取回来,
期刊
新年上班第一天,关河镇镇长刘新征就锣鼓紧敲。关河镇号称全县农业老大,35岁就当上镇长的刘新征,在这已锤打了两年多。他深知身上的担子,做事总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四邻都叫他刘冒进,县里安排中心工作,别人就给他打电话,问刘新征这次冒进吗?当心,步子大了,别扯到蛋啊。电话那头传来一串怪笑,刘新征便回敬玩笑:我在前面等你个乌龟。  他叫住老罗,今春植树造林咋整。老罗在关河镇快管了一辈子农业,哪块地界儿绿不
期刊
故乡在辽河下游的南岸,  我天天看着它拐弯入海。  年年春风度,香蒲脱颖而出,  阳光撕裂冰河,模拟大陆板块的漂移。  土地流油,黄金的水稻疯长,  巨大的水鸟萃取千年的月光。  悠悠的嘹亮明心见性。  早年,资本携着主义在此登陆,  一条古街留下历史纷纭的脚步。  南来北往的口音,织锦的倾听。  泰顺祥至今还弹着从前的调子,  大碗茶飘出古色古香的品饮。  窈窕的往昔,字正腔圆的余韵。  夏日,
期刊
山寨的天热得很,梧桐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烦死人。  “咝咝——”她坐在门口纳鞋底,着一副老花眼镜,干瘪的身子佝偻着,左中指套了个铜项圈。  “老大姐,又在纳鞋底了?”他走了过来,对她说。  “坐吧!”她顺手递过一条凳子。  他和她是邻居,过几天便要来她这坐坐。  他没接,挥起手上的那把破扇子,往门槛上扇了扇,一屁股坐了下去。  “你不要总是纳鞋底呀。”他说。  “要水呀,我那壶里有,你自个舀
期刊
《存在与虚无》,其实说起来并非完全是萨特的专利,海德格尔在1927年就已发表未完的手稿《存在与时间》。而时间作为一种似有似无的载体,说起来也是一种虚无的存在,还有亚里士多德,早在古代便已对存在的多重意义有过权威且严谨的阐释。有人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是借鉴了他的终身朋友兼伴侣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宾》里的某些思想。其实我个人认为,谁借鉴了谁并不重要,而是这个世界与人本就时刻具备着毋庸置疑的存在
期刊
电话铃一响,像砸进屋子里一把铁锤,叮叮当当,晨光就碎了一片,彻底把韩良从床上砸起来,他胆战心惊,以至将嗓音放大无数倍,火呲呲冲着电话吼:“妈的,谁?”电话那头没有声音,随即传来被罩住的哭声,闷闷的,粗老的,“金刚死了……”电话陡然被挂断,蔓延了一屋子嘀嘀嘀的声音……  一束强烈的晨光正从韩良的眼睛穿透整颗脑袋,刺得眼前的一切晨雾一样朦胧,他大张着嘴哑声,望着床头的木桌上高挑的金刚,被秋日下午的阳光
期刊
1  这是一个宁静的早上,我站在诊所窗前,静候病人,远远看见一对夫妻走过来。  门被推开了,走在前面的男人身体健硕,眼睛深陷,眸子发出冷酷的光;身后的女人身材修长,体态轻盈,淡雅如仙。我的视线越过男人,情不自禁地落在了女人身上,一阵心旌荡漾。  在他们进门之前,我随手翻阅了男人的资料。一个星期前,我的助手接待了他。按病人顺序,我们应在两周后才约见,但因他强烈要求,加上预付了高额的报酬,我不得不牺牲
期刊
过了年三十,转眼就到正月十五了。弟弟从乡下打来电话,约我回去一起给过世的父亲“送些钱”,这让我想起小时送灯的场景来。  我的老家是松嫩平原南部的一个小村子。小村民风淳朴,虽然那时日子很清苦,但每逢节日,人们都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展示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元宵节更不例外。  这天早晨,母亲老早就起来,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还从仓房里拿出玉米面和平时舍不得吃的荞面、白面,捏成一个个上面中间有深坑的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