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的人物语音,是一门文学艺术,它能够良好的表现出说话者内心的很多情感,展示出人物复杂个性。本文以《红楼梦》为例,来探究人物语音的个性化,《红楼梦》中人物塑造众多,每个人有其独特的语言,不同性格的人物间有不同的语言,性格相似者之间也有语言的个性,语言及其富有个性,通过不同人物个性的语言,把每个人物独特的特点展示的清清楚楚。
【关键词】:人物语言;个性化;红楼梦
引言
我们在很早就通过电视或者书籍接触到了《红楼梦》,四大名著中其语言最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也众多。曹雪芹在对我国传统语言深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塑造的每个人物语言进行丰富和发展,生动得展示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读其书,即使是描写文物景观的语句,也如历历在目。在人物描写上,通过每个人的语言,我们仿佛在和此人对话一般,每一句话都能看出此人内心所想,其性格特点为什么。《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四大名著中名列榜首,实现文学中的成功,重点就在于对几百个人物语言的成功塑造上面。
一、黛玉蔑视封建、悲伤情怀凸显
《红楼梦》塑造出了几百个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比如林黛玉、王熙凤、凤姐等,每个人各有差异,如性格、学识、情感、经历、做法等,每个人物在小说中语言千变万化,没有一点相似,个性感十足。曹雪芹正是理解到了他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特征,从而构造出表现不同人物个性的语言,同时对每个人说话的口气、词语、声调、表情都有一个详细的描述。例如黛玉与宝钗,一个是我们所熟悉的叛逆女性,一个是听话温顺多情善感的女人。他们均来自于富贵家庭、社会地位很高、受过高等文化、内部外部环境相似,可是由于遭遇不同、经历多样、处境差异等原因,他们的个性、气质表现出极大差异,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鉴于此,就形成了巨大的性格差异,也就导致他们在语言上含有极大差别。从林黛玉的语言中,我们看不出宝玉那种语气直接、酣畅淋漓的反对封建制度的言辞,却能从她和宝玉的对话中看出其内心里对宝玉的反封建支持,蔑视和反抗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黛玉只是语言中一星半点的反抗,平淡中流漏悲苦,表面上看似很平静,实际内心里反抗不亞于宝玉。宝玉将一位王爷所送鹡鸰香串送给黛玉,黛玉不但不接受,反而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语句虽很平常,却表达出她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高度的蔑视。这种反抗超乎于以往,黛玉的想法,类似于宝玉的“须眉浊物”论和“泥水骨肉”论,两个人对封建社会的蔑视存在着很大共性,可以通过语言完美的表现出来。黛玉除了叛逆性格意外,小书中通过语言也将其悲伤的情感表现的恰到好处。泪水常伴,看花落泪,情感极度丰富,这些是黛玉鲜明个性,这些都通过语言给鲜明的表现了出来,比如黛玉在病中时所说:“不中用,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影儿,就可知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蔑视封建礼教和悲伤情调时黛玉个性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种种这些特点使得她与其他女性角色存在着很大差别,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薛宝钗的个性语言。
二、宝钗语言封建色彩浓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宝钗,生于显贵的显赫皇族,凭借选妃进入京城,通过她的生活理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看出她不仅不反对封建礼教,反而非常支持封建礼教,完全按照封建的传统模式去待人接物,在人物个性复杂的贾府,凭借“少说话,多安分”,“不是自己的事不说话,中庸的”的口气,受到其他人放心。在令人厌恶的封建礼教中,她绝不会去无故抵抗,只是顺从的在里面如鱼得水,更没有烦心悲苦可言。所以,黛玉那种反抗语言和悲伤强调,在宝钗那里是绝不会存在的。
身为人人觉得懂事、知书达理的气质淑女,宝钗的语言时常的含有封建意识和中庸之道。 比如宝钗说教黛玉的一些话:“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时常的以封建老先生的口气来说教别人,一句句语言鲜明的表现出其对封建社会的热爱,左右逢源式的性格也表现的极为细致。
三、王熙凤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说起《红楼梦》中人物语言个性,怎么能少的了王熙凤这个角色,说话尖酸刻薄、左右逢源、对症下药、随机应变极强。“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不得你们。”这句话很明显的将王熙凤尖酸刻薄的个性表现出来,得理不饶人的状况我们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是夸赞黛玉的一番话,当时话语一出,气死百灵鸟的场景我们可以感同身受,贾母乐的合不住嘴,鲜明的把其左右逢源,令人佩服的无话可说,从其独特人物个性语言中,也可以看出其在为人处世中的精明能干。书中有这样一幕,黛玉悲情万分,王熙凤见状马上说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看见他人感情色彩变化,自己情感马上能够进行变化,随意一番话可以让人情绪平复下来,通过语句就把自己鲜明、随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表现出来,身为现代,一定会是女强人、女中豪杰。
四、相同内容,语言风格完全不同
通过阅读《红楼梦》这本书,看过几遍就会发现,有时候内容完全一样,不同的人物把内容讲一遍,通过不同的个性语言,表达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比如两个人一起在讨论凤姐,内容完全相同,冷子兴讲出来给人一种书生气很重的感觉,完全是典雅高俗的言语,令人听了貌似文学家评论人一般:“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人不称颂他夫人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相反周瑞家讲出来,好似在和我们拉家常一般,更容易被人接受:“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了!这凤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周瑞家地位相比较地下一点,只是一个佣人,冷子兴是一位有文化、经历很多、阅人无数的商人,二人身份地位不同、阅历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一个就比较文雅、知书达理,一个就显得通俗,直截了当些。
通过不同的人物语言,把小说中几百个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些看似只是一句句语言,一个个鲜明个性,背后展示给我们的其实是曹雪芹先生身后的文学功底,也表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中几百个人物鲜明的,正是这些风格点,语言的丰富多彩,鲜明的个性语言,细腻而令人不厌,听其语言貌似在与人在正常交往般真实,曹雪芹先生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经过对传统文学的学习,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抛弃了以往“千人一腔”的语言形式,推陈出新,另谋出路,在自己努力的状况下,给我们展示出了文学巨著《红楼梦》,成为当今社会很多文人研究的重点,功不可没。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语言真的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可以好好地利用语言这一门艺术,通过语言去了解我們身边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情感,在以后的沟通交流中,学会好好地说话,用语言真切的把我们的情感变现出来,让他人在真切语言中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让沟通更快乐。同时,语言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完全有理由去好好研究,在我们的历史中有非常多而且注明的文学著作,我们加以好好研究、好好揣摩,从中探索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利的东西,然后加以利用,不仅仅对我们的发展有用,对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学财富也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共同努力共同开发,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1983.
[2]张颖,王潞伟.从小说文本中戏曲观演文化看人物“类型”论——以《红楼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21-124.
[3]林海燕.谈《红楼梦》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以王熙凤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76-77.
【关键词】:人物语言;个性化;红楼梦
引言
我们在很早就通过电视或者书籍接触到了《红楼梦》,四大名著中其语言最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也众多。曹雪芹在对我国传统语言深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塑造的每个人物语言进行丰富和发展,生动得展示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读其书,即使是描写文物景观的语句,也如历历在目。在人物描写上,通过每个人的语言,我们仿佛在和此人对话一般,每一句话都能看出此人内心所想,其性格特点为什么。《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四大名著中名列榜首,实现文学中的成功,重点就在于对几百个人物语言的成功塑造上面。
一、黛玉蔑视封建、悲伤情怀凸显
《红楼梦》塑造出了几百个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比如林黛玉、王熙凤、凤姐等,每个人各有差异,如性格、学识、情感、经历、做法等,每个人物在小说中语言千变万化,没有一点相似,个性感十足。曹雪芹正是理解到了他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特征,从而构造出表现不同人物个性的语言,同时对每个人说话的口气、词语、声调、表情都有一个详细的描述。例如黛玉与宝钗,一个是我们所熟悉的叛逆女性,一个是听话温顺多情善感的女人。他们均来自于富贵家庭、社会地位很高、受过高等文化、内部外部环境相似,可是由于遭遇不同、经历多样、处境差异等原因,他们的个性、气质表现出极大差异,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鉴于此,就形成了巨大的性格差异,也就导致他们在语言上含有极大差别。从林黛玉的语言中,我们看不出宝玉那种语气直接、酣畅淋漓的反对封建制度的言辞,却能从她和宝玉的对话中看出其内心里对宝玉的反封建支持,蔑视和反抗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黛玉只是语言中一星半点的反抗,平淡中流漏悲苦,表面上看似很平静,实际内心里反抗不亞于宝玉。宝玉将一位王爷所送鹡鸰香串送给黛玉,黛玉不但不接受,反而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语句虽很平常,却表达出她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高度的蔑视。这种反抗超乎于以往,黛玉的想法,类似于宝玉的“须眉浊物”论和“泥水骨肉”论,两个人对封建社会的蔑视存在着很大共性,可以通过语言完美的表现出来。黛玉除了叛逆性格意外,小书中通过语言也将其悲伤的情感表现的恰到好处。泪水常伴,看花落泪,情感极度丰富,这些是黛玉鲜明个性,这些都通过语言给鲜明的表现了出来,比如黛玉在病中时所说:“不中用,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影儿,就可知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蔑视封建礼教和悲伤情调时黛玉个性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种种这些特点使得她与其他女性角色存在着很大差别,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薛宝钗的个性语言。
二、宝钗语言封建色彩浓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宝钗,生于显贵的显赫皇族,凭借选妃进入京城,通过她的生活理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看出她不仅不反对封建礼教,反而非常支持封建礼教,完全按照封建的传统模式去待人接物,在人物个性复杂的贾府,凭借“少说话,多安分”,“不是自己的事不说话,中庸的”的口气,受到其他人放心。在令人厌恶的封建礼教中,她绝不会去无故抵抗,只是顺从的在里面如鱼得水,更没有烦心悲苦可言。所以,黛玉那种反抗语言和悲伤强调,在宝钗那里是绝不会存在的。
身为人人觉得懂事、知书达理的气质淑女,宝钗的语言时常的含有封建意识和中庸之道。 比如宝钗说教黛玉的一些话:“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时常的以封建老先生的口气来说教别人,一句句语言鲜明的表现出其对封建社会的热爱,左右逢源式的性格也表现的极为细致。
三、王熙凤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说起《红楼梦》中人物语言个性,怎么能少的了王熙凤这个角色,说话尖酸刻薄、左右逢源、对症下药、随机应变极强。“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不得你们。”这句话很明显的将王熙凤尖酸刻薄的个性表现出来,得理不饶人的状况我们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是夸赞黛玉的一番话,当时话语一出,气死百灵鸟的场景我们可以感同身受,贾母乐的合不住嘴,鲜明的把其左右逢源,令人佩服的无话可说,从其独特人物个性语言中,也可以看出其在为人处世中的精明能干。书中有这样一幕,黛玉悲情万分,王熙凤见状马上说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看见他人感情色彩变化,自己情感马上能够进行变化,随意一番话可以让人情绪平复下来,通过语句就把自己鲜明、随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表现出来,身为现代,一定会是女强人、女中豪杰。
四、相同内容,语言风格完全不同
通过阅读《红楼梦》这本书,看过几遍就会发现,有时候内容完全一样,不同的人物把内容讲一遍,通过不同的个性语言,表达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比如两个人一起在讨论凤姐,内容完全相同,冷子兴讲出来给人一种书生气很重的感觉,完全是典雅高俗的言语,令人听了貌似文学家评论人一般:“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人不称颂他夫人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相反周瑞家讲出来,好似在和我们拉家常一般,更容易被人接受:“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了!这凤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周瑞家地位相比较地下一点,只是一个佣人,冷子兴是一位有文化、经历很多、阅人无数的商人,二人身份地位不同、阅历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一个就比较文雅、知书达理,一个就显得通俗,直截了当些。
通过不同的人物语言,把小说中几百个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些看似只是一句句语言,一个个鲜明个性,背后展示给我们的其实是曹雪芹先生身后的文学功底,也表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中几百个人物鲜明的,正是这些风格点,语言的丰富多彩,鲜明的个性语言,细腻而令人不厌,听其语言貌似在与人在正常交往般真实,曹雪芹先生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经过对传统文学的学习,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抛弃了以往“千人一腔”的语言形式,推陈出新,另谋出路,在自己努力的状况下,给我们展示出了文学巨著《红楼梦》,成为当今社会很多文人研究的重点,功不可没。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语言真的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可以好好地利用语言这一门艺术,通过语言去了解我們身边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情感,在以后的沟通交流中,学会好好地说话,用语言真切的把我们的情感变现出来,让他人在真切语言中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让沟通更快乐。同时,语言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完全有理由去好好研究,在我们的历史中有非常多而且注明的文学著作,我们加以好好研究、好好揣摩,从中探索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利的东西,然后加以利用,不仅仅对我们的发展有用,对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学财富也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共同努力共同开发,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1983.
[2]张颖,王潞伟.从小说文本中戏曲观演文化看人物“类型”论——以《红楼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21-124.
[3]林海燕.谈《红楼梦》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以王熙凤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