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日益庞大,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却跟不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師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型 瓶颈 对策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甚至被称为夕阳产业。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包括计算机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更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有理论又有技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只有把它放在具体的社会中才有实际价值,在社会转型和职教大发展时期,只有强调教师的技能才有积极意义。“双师型”教师应该“双能力”、“双素质”兼备,在专业上、教学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且理论和实践要有机的结合。
结合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本质属性,以及职业学校师资培养的实际,我认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育系列中级及以上职称,技能等级中级及以上职称,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理论实践俱佳的专业课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以实训指导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以及聘用教师的比例应该合理恰当,教师结构搭配合理,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国内外教师队伍建设的差异
国外教师队伍建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学习内容广、比重大;二是教育实践环节务实,鼓励创新。
1.德国。德国中职教育采用“双元制”为主的教育体制,“双元制”是指学校与企业互动,理论与实际结合。意指青少年既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又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取得成功,与他们有一套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德国的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是它的首要目标,在德国,学校教育里有理论课教师、技能课教师,企业学习中有实训教师。
在德国,不管是学校的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还是企业的实训教师,都要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与培训,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
2.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快速发展,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它的成功就是建立起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实行专、兼结合。
澳大利亚各TAFE学院自己聘任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教师来源一是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大专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二是从社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教师很少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聘。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培养主要有两个机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在培养培训期间非常注重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实践。澳大利亚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够灵活地解决社会生产转型从而专业设置变化所导致的教师缺乏,并且专、兼职教师各有优势,能实现资源互补,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促进作用。
政府培训与企业锻炼相结合是澳大利亚职教的一大亮点,各行业定期接受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是每学年两周及以上。行业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提高教师的自身技能和实践授课能力,同时鼓励行业能手到学校兼职讲课、举办讲座,以促进提升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此保持职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
3.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都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研究探索。
在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不断的跟进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文献资料来看,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不少研究者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潘书阁、任雪浩、王宪成编写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一书认为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科技含量随之增加,因此操作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理实技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2)“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方法。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差异,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及研究者主张不同的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标准。
①教育部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本专业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并有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两年中有一个月以上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同时也参加产学研工作。
②“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
③有的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标准是“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既能从事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三能”是指既能专业理论教学,又能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能进行科研;“四证”是指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许多职校实施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种模式,学者们论及的培养模式可归纳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義
1.理论意义。近几年,职业教育规模日益庞大,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却跟不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从“双师型”教师的外延内涵着手,通过调查剖析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拓宽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路,并且本研究为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理性思考,同时指引了方向。
2.实践意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在关注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优化教师队伍,这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如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成功的范本,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从而导致建设效果不显著。本研究在队伍管理、课程建设、校本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这些尝试对“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是为国家生产第一线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二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具有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双师”建设,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增强教师的技能,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能以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强势智能,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并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如何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1.“双师型”教师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壮大,有必要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重新界定,并赋予其时代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并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特征归结为“一专多能”。基于此,我们应立足于社会,从“专业”和“能力”两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重新定义。
2.教师来源渠道。“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发散性的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要赋予新的含义,但是它的根本性质是教师要有双重能力。这对专业教师的标准树立了一个标杆,这说明教师的来源非常重要,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广开渠道,招贤纳才,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
校本培训要体现教师、学校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培训内容要实用多样。通过校本培训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培养目标明确、培训层次分明、时间长短结合、校内校外互补、“理、实”共同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
4.完善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分为软、硬件建设,其中软件主要指的是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中职学校要努力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的管理规章。
5.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要真正互动起来,关键还在于学校,学校应当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实现学生在“理、实”两方面的提升,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黄尧司长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的报告中指出“学校可招聘社会英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聘请社会英才担任兼职教师,也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一条途径。
在中职教育中,兼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弥补实训教师的不足;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这支队伍为教学服务。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是中职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此课题结合平度职教中心实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施 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
[2]夏秀莉,李乃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
[3]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
[4]职业技术教育编缉部“双师”梦[J].职业技术教育,2002
关键词:双师型 瓶颈 对策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甚至被称为夕阳产业。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包括计算机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更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有理论又有技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只有把它放在具体的社会中才有实际价值,在社会转型和职教大发展时期,只有强调教师的技能才有积极意义。“双师型”教师应该“双能力”、“双素质”兼备,在专业上、教学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且理论和实践要有机的结合。
结合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本质属性,以及职业学校师资培养的实际,我认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育系列中级及以上职称,技能等级中级及以上职称,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理论实践俱佳的专业课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以实训指导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以及聘用教师的比例应该合理恰当,教师结构搭配合理,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国内外教师队伍建设的差异
国外教师队伍建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学习内容广、比重大;二是教育实践环节务实,鼓励创新。
1.德国。德国中职教育采用“双元制”为主的教育体制,“双元制”是指学校与企业互动,理论与实际结合。意指青少年既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又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取得成功,与他们有一套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德国的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是它的首要目标,在德国,学校教育里有理论课教师、技能课教师,企业学习中有实训教师。
在德国,不管是学校的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还是企业的实训教师,都要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与培训,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
2.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快速发展,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它的成功就是建立起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实行专、兼结合。
澳大利亚各TAFE学院自己聘任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教师来源一是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大专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二是从社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教师很少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聘。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培养主要有两个机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在培养培训期间非常注重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实践。澳大利亚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够灵活地解决社会生产转型从而专业设置变化所导致的教师缺乏,并且专、兼职教师各有优势,能实现资源互补,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促进作用。
政府培训与企业锻炼相结合是澳大利亚职教的一大亮点,各行业定期接受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是每学年两周及以上。行业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提高教师的自身技能和实践授课能力,同时鼓励行业能手到学校兼职讲课、举办讲座,以促进提升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此保持职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
3.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都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研究探索。
在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不断的跟进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文献资料来看,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不少研究者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潘书阁、任雪浩、王宪成编写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一书认为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科技含量随之增加,因此操作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理实技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2)“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方法。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差异,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及研究者主张不同的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标准。
①教育部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本专业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并有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两年中有一个月以上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同时也参加产学研工作。
②“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
③有的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标准是“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既能从事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三能”是指既能专业理论教学,又能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能进行科研;“四证”是指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许多职校实施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种模式,学者们论及的培养模式可归纳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義
1.理论意义。近几年,职业教育规模日益庞大,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却跟不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从“双师型”教师的外延内涵着手,通过调查剖析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拓宽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路,并且本研究为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理性思考,同时指引了方向。
2.实践意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在关注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优化教师队伍,这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如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成功的范本,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从而导致建设效果不显著。本研究在队伍管理、课程建设、校本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这些尝试对“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是为国家生产第一线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二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具有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双师”建设,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增强教师的技能,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能以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强势智能,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并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如何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1.“双师型”教师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壮大,有必要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重新界定,并赋予其时代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并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特征归结为“一专多能”。基于此,我们应立足于社会,从“专业”和“能力”两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重新定义。
2.教师来源渠道。“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发散性的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要赋予新的含义,但是它的根本性质是教师要有双重能力。这对专业教师的标准树立了一个标杆,这说明教师的来源非常重要,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广开渠道,招贤纳才,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
校本培训要体现教师、学校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培训内容要实用多样。通过校本培训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培养目标明确、培训层次分明、时间长短结合、校内校外互补、“理、实”共同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
4.完善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分为软、硬件建设,其中软件主要指的是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中职学校要努力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的管理规章。
5.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要真正互动起来,关键还在于学校,学校应当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实现学生在“理、实”两方面的提升,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黄尧司长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的报告中指出“学校可招聘社会英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聘请社会英才担任兼职教师,也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一条途径。
在中职教育中,兼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弥补实训教师的不足;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这支队伍为教学服务。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是中职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此课题结合平度职教中心实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施 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
[2]夏秀莉,李乃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
[3]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
[4]职业技术教育编缉部“双师”梦[J].职业技术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