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光伏补贴拖欠症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行业补贴拖欠症已非治不可。
  目前,国内大约有25吉瓦的光伏地面项目,至今没有领到一分钱补贴。因为光伏补贴占电站电费收入的三分之二或更多。再不发补贴,开发商年底大限将至。
  为何会出现这样令人费解的一幕?通常情况下,优秀企业回款更加及时,减少财务成本之后,形成价格优势,对落后企业进一步挤压使其退出,随后提高全行业的生产效率。但在光伏开发市场,由于后端电价锁定20年,电力收购方只有电网公司一家,所以市场规律已在光伏市场失灵。
  如果从补贴拖欠延展,不难发现目前光伏开发链条从项目备案、申请并网、电力销售、收入回款,所有环节都是行政审批决定而非市场决定,市场机制失灵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造成,一方面企业等待补贴心急如焚,新项目难以继续开发;另一方面,在补贴拖欠情况下,上网电价无法降低,一旦再降电价,更不会有人开发新项目。但不降电价,补贴总额会增长过快,可再生能源基金难以承受,从而陷入死循环。
  风险在哪儿
  补贴拖欠并不陌生。
  2009-2012年,风电行业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不同的是,风电开发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融资能力强,当年靠自身咬牙扛过几十亿元的补贴拖欠危机。但光伏行业大多是民企在开发,融资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应对危机。
  究竟哪些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先来看一下各家部委在补贴链条中的角色。国家能源局负责审批省一级的风电、光伏备案指标,收集各省上报的已建成项目名单转交给财政部;财政部负责管理可再生能源基金,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名单发布最终版的补贴企业目录;发改委负责主要由价格司制定可再生能源附加的价格、各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标杆上网电价及度电补贴电价;电网公司就是一个通道,从工商业用户身上收取可再生能源附加,上缴给财政部管理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再从基金领钱支付给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无论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所有的补贴都来自可再生能源基金,基金来源是工商业用户支付的每度电里包含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每度电交1.5分。按照全国的用电量基金正常规模为每年600亿元来支付当年所有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但由于自备电厂等不交附加,每年的基金规模能收到的金额约为400亿元。北京市计划从2013-2017年为大气污染防治政府投入2000-4000亿元,全社会投资1万亿元。相比这两个数字,全国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简直少得可怜。
  基金的钱交给电网公司,由电网转移支付给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商。那么谁能领补贴,谁不能领,是由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目录决定。目录发布的周期却没有任何规定,谁也不知道下一批项目目录发布和项目建成截止日是何时。


破局光伏补贴的关键还在于下调标杆上网电价。

  最新的第五批目录于2014年8月发布,项目建成日期为2013年8月。此后的项目,到现在连目录都还没有列进去。拖欠补贴时间最长的开发商,已独力支撑超过2年,但开发商若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就无法按时支付工程总承包(EPC)建设款和银行本息。如果发生信贷违约,银行将立刻调高对整个光伏行业的风险评级,融资成本又将提高,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如何破解难题
  当务之急是抓紧理顺补贴流程,及时地把补贴给企业发下来。可以按照以下几条路径破解难题:
  首先,由于火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长,现有的1.5分/度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远远不够支撑局面,须尽快将附加提高至3分钱/度或以上,才能保障基金正常运转到2018年。
  其次,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收支情况应公开。补贴资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新能源,是全社会在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时让公众了解基金的收支情况,有利于增强公众信心,也符合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再次,补贴目录的发布要定期。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对于补贴目录要明确发布时间或已备案项目在建成发电之后,自动获得补贴资格。明确企业是否可以领到补贴对其资产再证券化有重要意义。
  市场最关心的是标杆上网电价下调。标杆上网电价的调整虽与补贴没有直接关系,但对补贴资金的长期影响非常明显。目前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出现缺口,部分原因就是火电脱硫脱硝标杆上网电价的下调,导致已建成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要靠补贴把下调的部分补足。
  对国家来说,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目的是支持其发展一段时间,未来脱离补贴独立发展,这是监管方和参与方的共识。在成本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标杆上网电价是考验监管方的难题。下降太多,打击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市场骤然遇冷;下降太少或不降,使得行业利润率过高,又涉及大量地方行政审批程序,较高的利润将刺激企业不择手段来争夺项目,导致腐败问题和不正当竞争。
  在可预见的未来,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将会下调。降价方式有两种选择,一种可参考之前的降价模式。不同资源区统一下调一定幅度的标杆上网电价,那么补贴的部分仍是可再生能源标杆电价和火电脱硫脱硝标杆电价的差额部分,补贴的金额也将随火电电价的波动而波动;优势在于,开发商20年销售电价非常清晰。
  另一种可参考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的补贴模式。固定给每度电补贴一定的金额,不随销售电价的波动而变化。优势在于,补贴资金规模可控,将不受火电电价影响,且可再生能源可更加灵活地参与到电力市场中。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15日和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将举行2015年度G20峰会。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十分复杂和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召开G20峰会,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一年后,2016年,中国将在杭州举办2016年度G20峰会,届时,世界将进入“中国时间”。世界在关注,世界在倾听,中国将为提振G20和全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提出哪些政策倡议?  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接受《财经国家周刊
期刊
提出多年的“藏油于民”,会不会因为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重构迎来机遇?  目前,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石油储备有两种方式,一是建设储备库供国家战略储备和部分商业储备租赁,二是民营企业自己进口原油并进行商业储存。  但民企要在国家石油储备的“大盘”中分一杯羹,势必会触及处于垄断地位的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的利益,这也是该市场对民企开放较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尹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期刊
这场欺诈与反欺诈的“猫鼠游戏”,不仅提升了各家机构的风控意识,也在催生新的产业链逐渐完整与成熟。  在互联网世界中,小到刷单,大到利用虚假信息进行借贷,欺诈行为可谓见缝插针。如今,互联网欺诈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俗称“黑产”。  据腾讯天网统计,中国目前的“黑产”从业者超过 40 万,涉嫌泄漏的用户信息量超过了千万条。地下产业链也从个人的、单体的小作坊,发展到分工精细、上下游配合的产业链。  随着互
期刊
阿里再度在金融领域发力。11月9日,蚂蚁金服一位高管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了蚂蚁金服有望拿下德邦证券的说法。按照此前的传言,蚂蚁金服将以75%的绝对控股权入主德邦证券,这一并购案正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  由于德邦证券全资控股中州期货,这也意味着,一旦入主,阿里将一举摘得券商和期货两大类多项业务牌照,继囊获基金、保险、金融IT、银行等稀缺牌照之后,其金融版图再度获得举足轻重的扩容。  
期刊
新医改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以公立医院为主战场的改革正在改变中国医疗服务业的面貌,药品招标采购、取消药品加成、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等政策措施可谓点对点“治疗”医疗领域的痼疾。在国家对公立医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也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非公立医院(俗称民营医院)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非公立医院从3
期刊
如果以财付通作为腾讯进军金融业的起点,如今,腾讯金融业务已走到了第十个年头。相比蚂蚁金服大金融平台的战略布局、京东金融全面开花的激进扩张,尽管腾讯金融的江湖地位无法被忽视,但是其产品创新和业务布局的速度明显弱一些。  与具备电商基因的阿里和京东不同,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QQ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
期刊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学界等往往将其归咎于体制原因,据此呼吁顶层设计。体制问题确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体制问题不是“垃圾桶”,并非所有困难都与体制直接相关,将各种矛盾盲目贴上体制标签并不客观,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既应关注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也应注重从其他视角解决潜在的问题。  从经济增长表现看,宏观经济减速不能全部归咎于体制。金融危机以来,
期刊
世界汽车大佬们为争第一,你追我赶,增加销量的同时,减配、忽视质量问题,也成了他们的通病,但“出来混迟早要还”,频繁的召回正在不断消耗他们的品牌价值。  大众栽了!大众在全球第一大汽车企业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排放门”轰下去了,可谓乐极生悲。  德国大众集团10月28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大众亏损近35亿欧元,而第二季度大众盈利近35亿欧元,去年同期盈利也超过32亿欧元。这是割肉的节奏! 
期刊
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即将带来的体验,与日本动漫《刀剑神域》中的场景十分类似。动漫中,2022 年,电子机械制造商“ARGUS”开发出能连结虚拟世界的头盔“NERvGear”,男主角使用NERvGear 进入一款名为《刀剑神域OL》的游戏后,游戏的“登出”指令竟然消失了。虚拟现实提取了人类全部知觉上传到虚拟场景,最终实现虚实不分的极致体验。  现实中,这种极富科幻色彩的场景想要实现,或许还要等上若干年
期刊
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所著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表示,2007年,全球大约有1000万个传感器将各种类型的人类发明连接到物联网上。2013年,该数据达到35亿个,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00万亿个。  传感器是什么?为什么在所有传统行业都陷入不景气之时,它能异军突起?  传感器是物联网三大层次结构之一感知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智慧城市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