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即将带来的体验,与日本动漫《刀剑神域》中的场景十分类似。动漫中,2022 年,电子机械制造商“ARGUS”开发出能连结虚拟世界的头盔“NERvGear”,男主角使用NERvGear 进入一款名为《刀剑神域OL》的游戏后,游戏的“登出”指令竟然消失了。虚拟现实提取了人类全部知觉上传到虚拟场景,最终实现虚实不分的极致体验。
现实中,这种极富科幻色彩的场景想要实现,或许还要等上若干年。虽然现在的虚拟现实硬件已经起步,但光有硬件是不够的,或许,还需要一款类似《刀剑神域OL》那样的游戏彻底引爆。这也是国产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需要突破的瓶颈。
蚁视科技(ANTVR):机智
同样是在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 上以众筹形式面世,蚁视科技也借由“Facebook20 亿美元收购Oculus Rift”的新闻火了一把。蚁视这款相对初级的虚拟现实眼镜盒子叫机饕,以龙之九子饕餮命名,比喻“咬住”手机。这款眼镜盒子在外型上与其他品牌产品最大的区别也由此而来:并不是把手机放进盒子,而是上下开合,夹住手机,开合弹簧可以兼容4~6 英寸的手机。
由于本体用了质感较轻的塑料,因此眼镜戴上后,坠感缓解很多,可折叠的设计也方便携带和放置。每一个镜片都有三个档位的卡槽,用于调节瞳距。但是作为一只相对简单的虚拟现实眼镜,它只负责光学镜片处理这一环节,所以基本只能用作观看3D 电影。
然而对于一款分屏显示3D 头戴眼镜来说,显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3D 视频资源或者应用来配合它。这就需要你从网上搜索到可下载3D 电影,而且必须是分屏3D 眼镜对应的视频内容,再将其拷贝到手机当中,最后用专用的播放器播放出来。整个过程显然有些繁琐,还面临手机空间不够用的问题。
单从机饕的硬件设计来看,149 元的价格并不贵,但是若要从实用性上来说,这种入门级装备入手体验过几次之后,资源如果跟不上,多半避免不了被扔在角落,落一身灰尘的遭遇。
暴风科技:暴风魔镜Ⅲ Plus
——产品与知名度不匹配
这款升级后的魔镜价格也从89 元升级到169 元,且只支持安卓手机。它配备了AB 两套镜片,A 套注重沉浸感,主用于3D 游戏;B 套注重清晰度,用于观影。魔镜上方的滚轮用来调节物距,但由于只支持双眼度数同时调节,如果你两只眼睛近视度数差大于100 度,就悲剧了。
从观影效果来看,它模拟了坐在IMAX 巨幕影院的场景,但画面效果还没有炫酷到“把巨幕影院搬回家”的程度,而且观看时间稍长一些,手机加魔镜重量带来的坠感和海绵包围的闷热程度实在让头部有些吃不消。坠感问题据说可以在自己家里把头仰在沙发上解决,然而从坠着到压着,重量是没变的。而散热问题即使中间有大面积的散热孔,还是避免不了手机的发烫。
游戏体验部分,3D 画面较为粗糙,尽管资源看上去很丰富,内容却还是简单了些。当利用头部控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转角度过大或者偏离,此时就要用到魔镜的遥控器。遥控器的手感还不错,但控制起来也不是十分方便,并且这款遥控器只能在暴风影音APP 里正常使用。
暴风科技是一家知名度远高于其他创业公司的企业,资源也比其他厂商更加丰富,但是单从目前几款升级产品的效果来看,还没达到特别理想的程度。
虚拟现实科技:3Glasses D2 开拓者版 VS 大相科技:大朋头盔
——国货性价比
这两款虚拟现实头盔性能有些相似,连价格都是一个样,2199 元。从外观看,大朋是纯黑色机身,3Glasses D2 则采用电镀面板+黑色塑料的设计,正前方装有LOGO 形状的炫光灯,颜值更高一些。且后者246克的重量在类似产品中质量偏轻,减少坠感,戴起来舒适度会好一些。
两款头盔都标配了九轴传感器,但是和国外很火的Oculus DK2 相比,差了一个绝对位移摄像头。这种摄像头是虚拟现实头盔的技术趋势之一,它可以捕捉区域内的绝对位置移动,实现靠近屏幕时正前方物体放大效果。这样不仅位置跟踪的感受更自然,眼脑冲突造成的眩晕感也会减弱。从画面来看,大鹏头盔配备的1080P AMOLED 显示屏像素点比较稀疏,晶格感比3Glasses D2 的TFTLCD显示屏严重许多,但AMOLED屏的色彩更锐利,画面色彩更饱满;而3Glasses D2 的2K 屏PPI(每英寸像素数目)达到了539,清晰度更高,看起来画面更细腻。
与TFT-LCD 屏相比,AMOLED屏刷新率更高,3Glasses D2 屏幕刷新率为60Hz,大朋可以实现75Hz。快速转头时,两款头盔都能看到明显的拖影,这也是目前所有虚拟现实头盔的短板。尽管3Glasses D2 和前代D1相比延迟率低了一倍,小于13ms,但和大朋的小于3ms 的像素响应时间相比,它的拖影要明显一些。
目前国内无法直接购买OculusDK2,海外购回的成本接近5000 元,所以国产虚拟现实头盔也延续了国货的最大优势——性价比。
当然对于它们来说,除了更高质量的镜片,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尽早开发出内容资源,抢占平台优势。没有可看可玩的资源,再有性价比的硬件也只是一堆电子元器件。
现实中,这种极富科幻色彩的场景想要实现,或许还要等上若干年。虽然现在的虚拟现实硬件已经起步,但光有硬件是不够的,或许,还需要一款类似《刀剑神域OL》那样的游戏彻底引爆。这也是国产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需要突破的瓶颈。
蚁视科技(ANTVR):机智
同样是在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 上以众筹形式面世,蚁视科技也借由“Facebook20 亿美元收购Oculus Rift”的新闻火了一把。蚁视这款相对初级的虚拟现实眼镜盒子叫机饕,以龙之九子饕餮命名,比喻“咬住”手机。这款眼镜盒子在外型上与其他品牌产品最大的区别也由此而来:并不是把手机放进盒子,而是上下开合,夹住手机,开合弹簧可以兼容4~6 英寸的手机。
由于本体用了质感较轻的塑料,因此眼镜戴上后,坠感缓解很多,可折叠的设计也方便携带和放置。每一个镜片都有三个档位的卡槽,用于调节瞳距。但是作为一只相对简单的虚拟现实眼镜,它只负责光学镜片处理这一环节,所以基本只能用作观看3D 电影。
然而对于一款分屏显示3D 头戴眼镜来说,显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3D 视频资源或者应用来配合它。这就需要你从网上搜索到可下载3D 电影,而且必须是分屏3D 眼镜对应的视频内容,再将其拷贝到手机当中,最后用专用的播放器播放出来。整个过程显然有些繁琐,还面临手机空间不够用的问题。
单从机饕的硬件设计来看,149 元的价格并不贵,但是若要从实用性上来说,这种入门级装备入手体验过几次之后,资源如果跟不上,多半避免不了被扔在角落,落一身灰尘的遭遇。
暴风科技:暴风魔镜Ⅲ Plus
——产品与知名度不匹配
这款升级后的魔镜价格也从89 元升级到169 元,且只支持安卓手机。它配备了AB 两套镜片,A 套注重沉浸感,主用于3D 游戏;B 套注重清晰度,用于观影。魔镜上方的滚轮用来调节物距,但由于只支持双眼度数同时调节,如果你两只眼睛近视度数差大于100 度,就悲剧了。
从观影效果来看,它模拟了坐在IMAX 巨幕影院的场景,但画面效果还没有炫酷到“把巨幕影院搬回家”的程度,而且观看时间稍长一些,手机加魔镜重量带来的坠感和海绵包围的闷热程度实在让头部有些吃不消。坠感问题据说可以在自己家里把头仰在沙发上解决,然而从坠着到压着,重量是没变的。而散热问题即使中间有大面积的散热孔,还是避免不了手机的发烫。
游戏体验部分,3D 画面较为粗糙,尽管资源看上去很丰富,内容却还是简单了些。当利用头部控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转角度过大或者偏离,此时就要用到魔镜的遥控器。遥控器的手感还不错,但控制起来也不是十分方便,并且这款遥控器只能在暴风影音APP 里正常使用。
暴风科技是一家知名度远高于其他创业公司的企业,资源也比其他厂商更加丰富,但是单从目前几款升级产品的效果来看,还没达到特别理想的程度。
虚拟现实科技:3Glasses D2 开拓者版 VS 大相科技:大朋头盔
——国货性价比
这两款虚拟现实头盔性能有些相似,连价格都是一个样,2199 元。从外观看,大朋是纯黑色机身,3Glasses D2 则采用电镀面板+黑色塑料的设计,正前方装有LOGO 形状的炫光灯,颜值更高一些。且后者246克的重量在类似产品中质量偏轻,减少坠感,戴起来舒适度会好一些。
两款头盔都标配了九轴传感器,但是和国外很火的Oculus DK2 相比,差了一个绝对位移摄像头。这种摄像头是虚拟现实头盔的技术趋势之一,它可以捕捉区域内的绝对位置移动,实现靠近屏幕时正前方物体放大效果。这样不仅位置跟踪的感受更自然,眼脑冲突造成的眩晕感也会减弱。从画面来看,大鹏头盔配备的1080P AMOLED 显示屏像素点比较稀疏,晶格感比3Glasses D2 的TFTLCD显示屏严重许多,但AMOLED屏的色彩更锐利,画面色彩更饱满;而3Glasses D2 的2K 屏PPI(每英寸像素数目)达到了539,清晰度更高,看起来画面更细腻。
与TFT-LCD 屏相比,AMOLED屏刷新率更高,3Glasses D2 屏幕刷新率为60Hz,大朋可以实现75Hz。快速转头时,两款头盔都能看到明显的拖影,这也是目前所有虚拟现实头盔的短板。尽管3Glasses D2 和前代D1相比延迟率低了一倍,小于13ms,但和大朋的小于3ms 的像素响应时间相比,它的拖影要明显一些。
目前国内无法直接购买OculusDK2,海外购回的成本接近5000 元,所以国产虚拟现实头盔也延续了国货的最大优势——性价比。
当然对于它们来说,除了更高质量的镜片,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尽早开发出内容资源,抢占平台优势。没有可看可玩的资源,再有性价比的硬件也只是一堆电子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