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版业作为知识产权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拥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版权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和西方国家对比,中国的版权贸易发展起步更晚,发展更为落后。美国的版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而且拥有世界最完善的现代版权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版权贸易非常活跃,但是中国总是处在不利的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版权贸易是十分不平衡的。根据2002年到2005年的数据清楚显示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赤字非常大。在2006年以后,中国逐渐提升了对美国的图书版权出口,但是贸易赤字还是比较大。在此背景下,对中美出版业的版权贸易做对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以此讨论中美在版权贸易之间的鸿沟,借鉴美国的在版权贸易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中国的版权贸易。
关键词:知识产权;出版业;版权贸易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版权贸易的研究主体包括出版公司的高层领导以及主修国际贸易、法律、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之前关于中美之间版权贸易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关于版权贸易理论的研究、关于美国版权贸易的研究以及关于中国版权贸易的研究。
(一)关于版权贸易的理论研究
不少学者在他们的论著里总结了版权相关的概念,让读者对于版权贸易有了更好的了解。佩特拉·克里斯汀·哈德特(Petra Christine Hardt)于2009年出版了《版权贸易实践指南》一书,在书中介绍了一些有关版权贸易的重要问题,包括对于购买、保护和版权销售的研究,并佐以例证。徐建华在2010年出版的《版权贸易新分析》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版权贸易,包括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版权贸易的经济效益。
(二)美国版权贸易的研究
中国和美国都有很多学者有兴趣研究美国出版业和版权贸易,因为美国在版权发展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鼓励更多关于版权贸易的相关研究,并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
2002年,商勇发表了《美国版权业和贸易》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商勇分析了美国版权业的发展,并总结了美国版权业和版权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文章写作从宏观角度进行写作,这篇文章能够为政府和相关产业提供一些启示。史蒂芬·西维克(Stephen E.Siwek)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他的文章《美国经济的版权产业:2003—2007年年度报告》中采用了相关数据分析美国版权产业和贸易。他还指出了在美国经济中版权的重要性,特别在提升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
(三)中国的版权贸易研究
在中国的版权贸易研究方面,学者通常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版权贸易发展,提供的例证往往比较少。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在他们关于版权贸易的出版物中对中国的出版公司提出建议。在2000年的时候,斯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在国际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的技术流入和知识产权的批准》。在这篇文章里,博斯沃斯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律以及中国贸易准入之间的关系,他提到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发达国家不愿意给予发展中国家贸易批准,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有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输出。在2006年,李浩在《生产力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简析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文章。他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组织的影响,即其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接着他详尽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2010年,洪久来在《中国报》上出版了一篇名为《简析美国在中美不平衡的图书版权贸易中的约束》,这篇文章从另一角度再评估了中美之间版权贸易的不平衡。当大多数学者试图从中国寻找原因的时候,作者持批判性态度,并坚持说客观看来,在美国的出版行业也存在一些消极限制。
前人的研究让读者对中美的版权贸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者不仅关注中美的版权贸易理论,也关注中美的版权贸易实践。出版业是知识产权和版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比其他理论,研究中美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的学者相对较少。之前的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相对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在对比研究中,前人对于美国版权贸易成功经验方面的研究有所不足,能为中国借鉴的经验分析也不够全面。在此方面,本文将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求对比中美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分析版权管理和市场环境,最后得出本文结论。
二、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
从美国的版权贸易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美国十分看重版权业的发展。版权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版权贸易的迅速增长,在此期间,版权贸易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2009年的经济萧条的消极影响几乎影响到了美国绝大多数的经济部门。在2010年,美国版权业开始从2009年的危机中复苏。核心版权的输出价值达到了9310亿美元,在数量上占有美国GDP的6.4%。出口的总量为134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制造业、自动化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根据该行业对国家GDP的贡献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可以总结出版权产业仍然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美国经济提供重要的增长动力。书籍和杂志构成了美国传统的出版业,尽管这部分在美国版权产业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并不是最大,但是这部分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知识产权联合會2011年的年度版权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书籍和杂志在2007年的出口量达到了5.78万亿美元,在2009年下降到了4.97万亿美元。下降率达到了14%左右,相对而言比较大。然而,在2010年,出口价值大幅上升,上升率达到了5.4%左右。数据显示之前的出口价值削减主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之后逐渐恢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出版业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达到了4%,这个数字是比较大的。比如,一些著名的美国畅销书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和《货币战争》等都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价值。 (二)美国的版权管理
美国的出版业和版权贸易十分发达并与其独特的管理体系相联系。在美国,政府基本上不干涉出版业的日常管理;反而有各类组织和联合会负责宏观管理和协调,比如“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书商协会”,“杂志出版商联合会”等等。这些协会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共关系活动、版权的保护、出版业的研究和传播。自律对任何行业的美国协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他们有着严格的自律准则和施行细节。AAP为美国出版商协会的缩写, ABA为美国书商协会的缩写,这两个协会不仅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AAP成立于1970年,为美国图书出版委员会和美国教育出版协会的结合体,是业内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自治性组织。除了商业出版商之外,AAP 的成员还包括小型出版社,大学出版社,非盈利出版社以及一些学术组织。直到现在,协会拥有超过300位成员,基本都是美国主要的出版商,主要出版学术、教育、娱乐等书籍。AAP承担着美国出版业最重要的管理任务和服务,它的主要职责包括扩大国内出版市场,提升出版业在美国和全球的地位,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推动文化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审查,推动公众对于关于美国文化和政治生活图书和出版物的认可,为成员提供贸易、商业、政策、政府措施和法律类的信息。ABA成立于1900年,其成员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书店和对图书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是一家非盈利组织。ABA成员的国内销售量在美国非常高,同时也是美国图书业的一股主流。该组织的目标是保护图书商的权益,同时推动发展图书和版权的国际贸易。
在版權管理方法方面,美国主要采取司法管理的方式。现如今,版权贸易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关于版权侵害的惩罚非常严厉,版权侵犯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处分。
与此同时,美国的版权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美国的国家版权管理机构跟中国类似的机构不同,因为美国的机构成立于美国国会的图书馆旗下。在美国,出版公司不需要经过国家版权管理机构的审核,因为这类机构仅仅负责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版权注册和相关法规方面的建议。尽管美国政府在管理方面采取一种“放任,不作为”的方法,但是其在保护版权贸易上是不遗余力的。
(三)美国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
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对美国国内出版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其他国家的出版业在美国的优势并不明显。可从两个方面分析:政府行为和整个行业的行为。
在政府行为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了发展完善的市场和投资环境,政府政策鼓励并支持每家企业,每个州和整个社会去投资和支持文化版权事业。比如,美国联邦法律在1917年免除了非盈利文化团体和组织的税务。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出版物征收较为高的税。在这点上,外国出版物进入美国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投资。其二,在整个行业的行为方面,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出版业整体遵循市场规则,追求高收益。整个市场依赖市场竞争和商业运行,充分利用有限的市场资源来提升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其他商业投资相比,美国出版业的投资回报比较高,在美国拥有着无可匹敌的地位。
三、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现状
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文化,这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至关主要的。然而,贸易赤子的持续存在不仅构成了出版业的压力,也减少了国内出版业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引荐进口到中国的外国出版物通常在全球具有巨大的需求,版权税也非常高。与此相比,中国出口外国出版物的版权税较为低廉,这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现状的分析
中国国际数据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出版业版权贸易的贸易总额比例非常小,贡献低于0.1%。因为出版业的发展不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版权贸易和增强版权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版权贸易起步相对较晚,如今国际版权贸易产品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图书版权的输出主要对中国的版权贸易做出贡献,其总量基本相当于中国版权输出的总量。从2009年起,电影和电视的版权输出在政府的努力下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的出版业版权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十分不平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中国东部,版权贸易发展相对较好,因为东部区域好的经济形势。但是,在中国西部,因为那里的经济形势相对落后,群众对版权问题的观念较为保守,关注度也不够,版权产业发展缓慢。近些年,尽管中国出版业集中了“走出去”的战略,仍无可否认中国图书还没有获得广泛的世界认可,版权贸易的目标仍然聚焦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区域,如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仅有少量书籍在西方市场获得成功。
(二)中国的版权管理
中国的版权管理体系正在成形,中国的版权管理工作可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版权管理组织。在中国,主要的版权管理组织是国家版权管理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其主要的职责是起草新闻出版和版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版权产业的目标和方针,规划版权贸易政策和监管出版行为。其次是版权保护中心,于1998年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主要负责综合类业务工作包括注册出版物,记录合同,法律服务和其他版权相关服务。第三就是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每个省的地方出版局。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成立了音乐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协会、电影版权协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日常管理和推动中国版权产业发展和完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版权管理方法方面,中国主要采取司法行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等。一些区域还成立了知识产权包括版权的相关法庭。对版权的司法行政管理不仅适用于民事诉讼也适用于刑事诉讼。然而在中国,对版权的行政管理是主要方式,简单有效的调停方式也被广泛采纳。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行之有效。 (三)中国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
如今,中国的版权业市场还不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现。首先,侵权行为无法被有效组织。盗版图书可以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找到,损坏了版权图书的市场。一些拥有版权的出版商,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担心会陷入版权纠纷之中,导致最后拒绝合作,这严重限制了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其次,信息交流渠道不开放。国际版权代理商通常具备相关知识,熟知业务和国际版权贸易惯例,所以其在进出口版权方面的功能不能被忽视。然而,中国的出版公司极少通过版权代理商进行版权贸易,导致了信息交流不充分的事实,以及不能像其他专业的版权机构一样拥有迅速的反應体系。其三,因为出版业的市场化不够充分。中国的出版业起步较晚,许多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转型而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除此之外,版权公司的市场位置还没有完全建立,其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市场化水平也比较低。
四、结论以及对于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建议
中国出版贸易的主要产品是图书,但是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力已经远远落后。从对中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中美之间的鸿沟还是比较明显的。美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在支持体系、版权保护体系、版权管理和版权市场环境等方面更加全面,这些方面都可以为中国的出版业提供借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需要加强出版保护并提升整个社会的出版保护意识。
中国应该增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和出版的集体管理。基于中国的出版管理现状,版权管理意识还是较为落后,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司法管理水平比较低,集体管理和现状发展不匹配。所以发展版权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和集体管理是当务之急。
政府应当出台一些特殊的政策来从基层加强行政能力。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版权的集体管理。除了中国音乐协会外,政府应该推动在文本、艺术、电影、摄影等领域建立更多集体管理机构,加强体系的构建。
版权贸易应当吸引、培养、吸纳人才。总的来说,版权贸易和出版业应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参与,这些人需要在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方面有专长。在这些高质量人才支持下,中国版权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osworth,Stephen.The Technology Inflow and Permi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0.
[2]Clark Giles.Inside Book Publishing, Second Edition.Routledge::London,1994.
[3]Hardt,Petra Christine.Practical Guide of Copyright Trade.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4]Hoekman Bernard M.and Michel M.Kostec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From GATT to WTO.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Li Hao.“A Brief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Productivity Research,2006.
[6]Olsson,Henry.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WIPO.
[7]World Academy:WIPO Academ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Development,1999.
[8]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1999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9.
[9]Shang Yong.“American Copyright Industry and Trad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2.
[10]Siwek,Stephen E.“The Copyright Industry in American Economy:2003—2007 Annual Report”,2004.
[11]U.S.Department of Commerce,Bureau of the Census,Provided Information on Foreign TradeData-U.S.Exports of Selected Products by SIC (1997,1998,and 1999).
[12]Xu Jianhua.New Analysis of Copyright.Suzhou:Suzhou University Press,2005.
[13]Lu Benrui,The Brief Situation of Foreign Publishing Industry.Shenyang:Liaoning Education Press,1994.
[14]Lu Benrui.The Brief Situation of world Publishing Industry.Beijing:Chinese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91.
[15]Wang Yu qing,Zhao Chengbi.International Technique Trade.Beijing: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Press,1996.
[16]Xin Guangwei.Copyright Trade and Chinese Publishing.Hebei:Hebei People Publishing House,2001.
关键词:知识产权;出版业;版权贸易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版权贸易的研究主体包括出版公司的高层领导以及主修国际贸易、法律、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之前关于中美之间版权贸易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关于版权贸易理论的研究、关于美国版权贸易的研究以及关于中国版权贸易的研究。
(一)关于版权贸易的理论研究
不少学者在他们的论著里总结了版权相关的概念,让读者对于版权贸易有了更好的了解。佩特拉·克里斯汀·哈德特(Petra Christine Hardt)于2009年出版了《版权贸易实践指南》一书,在书中介绍了一些有关版权贸易的重要问题,包括对于购买、保护和版权销售的研究,并佐以例证。徐建华在2010年出版的《版权贸易新分析》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版权贸易,包括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版权贸易的经济效益。
(二)美国版权贸易的研究
中国和美国都有很多学者有兴趣研究美国出版业和版权贸易,因为美国在版权发展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鼓励更多关于版权贸易的相关研究,并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
2002年,商勇发表了《美国版权业和贸易》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商勇分析了美国版权业的发展,并总结了美国版权业和版权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文章写作从宏观角度进行写作,这篇文章能够为政府和相关产业提供一些启示。史蒂芬·西维克(Stephen E.Siwek)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他的文章《美国经济的版权产业:2003—2007年年度报告》中采用了相关数据分析美国版权产业和贸易。他还指出了在美国经济中版权的重要性,特别在提升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
(三)中国的版权贸易研究
在中国的版权贸易研究方面,学者通常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版权贸易发展,提供的例证往往比较少。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在他们关于版权贸易的出版物中对中国的出版公司提出建议。在2000年的时候,斯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在国际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的技术流入和知识产权的批准》。在这篇文章里,博斯沃斯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律以及中国贸易准入之间的关系,他提到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发达国家不愿意给予发展中国家贸易批准,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有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输出。在2006年,李浩在《生产力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简析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文章。他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组织的影响,即其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接着他详尽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2010年,洪久来在《中国报》上出版了一篇名为《简析美国在中美不平衡的图书版权贸易中的约束》,这篇文章从另一角度再评估了中美之间版权贸易的不平衡。当大多数学者试图从中国寻找原因的时候,作者持批判性态度,并坚持说客观看来,在美国的出版行业也存在一些消极限制。
前人的研究让读者对中美的版权贸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者不仅关注中美的版权贸易理论,也关注中美的版权贸易实践。出版业是知识产权和版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比其他理论,研究中美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的学者相对较少。之前的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相对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在对比研究中,前人对于美国版权贸易成功经验方面的研究有所不足,能为中国借鉴的经验分析也不够全面。在此方面,本文将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求对比中美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分析版权管理和市场环境,最后得出本文结论。
二、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
从美国的版权贸易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美国十分看重版权业的发展。版权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版权贸易的迅速增长,在此期间,版权贸易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2009年的经济萧条的消极影响几乎影响到了美国绝大多数的经济部门。在2010年,美国版权业开始从2009年的危机中复苏。核心版权的输出价值达到了9310亿美元,在数量上占有美国GDP的6.4%。出口的总量为134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制造业、自动化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根据该行业对国家GDP的贡献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可以总结出版权产业仍然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美国经济提供重要的增长动力。书籍和杂志构成了美国传统的出版业,尽管这部分在美国版权产业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并不是最大,但是这部分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知识产权联合會2011年的年度版权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书籍和杂志在2007年的出口量达到了5.78万亿美元,在2009年下降到了4.97万亿美元。下降率达到了14%左右,相对而言比较大。然而,在2010年,出口价值大幅上升,上升率达到了5.4%左右。数据显示之前的出口价值削减主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之后逐渐恢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出版业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达到了4%,这个数字是比较大的。比如,一些著名的美国畅销书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和《货币战争》等都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价值。 (二)美国的版权管理
美国的出版业和版权贸易十分发达并与其独特的管理体系相联系。在美国,政府基本上不干涉出版业的日常管理;反而有各类组织和联合会负责宏观管理和协调,比如“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书商协会”,“杂志出版商联合会”等等。这些协会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共关系活动、版权的保护、出版业的研究和传播。自律对任何行业的美国协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他们有着严格的自律准则和施行细节。AAP为美国出版商协会的缩写, ABA为美国书商协会的缩写,这两个协会不仅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AAP成立于1970年,为美国图书出版委员会和美国教育出版协会的结合体,是业内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自治性组织。除了商业出版商之外,AAP 的成员还包括小型出版社,大学出版社,非盈利出版社以及一些学术组织。直到现在,协会拥有超过300位成员,基本都是美国主要的出版商,主要出版学术、教育、娱乐等书籍。AAP承担着美国出版业最重要的管理任务和服务,它的主要职责包括扩大国内出版市场,提升出版业在美国和全球的地位,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推动文化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审查,推动公众对于关于美国文化和政治生活图书和出版物的认可,为成员提供贸易、商业、政策、政府措施和法律类的信息。ABA成立于1900年,其成员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书店和对图书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是一家非盈利组织。ABA成员的国内销售量在美国非常高,同时也是美国图书业的一股主流。该组织的目标是保护图书商的权益,同时推动发展图书和版权的国际贸易。
在版權管理方法方面,美国主要采取司法管理的方式。现如今,版权贸易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关于版权侵害的惩罚非常严厉,版权侵犯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处分。
与此同时,美国的版权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美国的国家版权管理机构跟中国类似的机构不同,因为美国的机构成立于美国国会的图书馆旗下。在美国,出版公司不需要经过国家版权管理机构的审核,因为这类机构仅仅负责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版权注册和相关法规方面的建议。尽管美国政府在管理方面采取一种“放任,不作为”的方法,但是其在保护版权贸易上是不遗余力的。
(三)美国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
美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对美国国内出版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其他国家的出版业在美国的优势并不明显。可从两个方面分析:政府行为和整个行业的行为。
在政府行为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了发展完善的市场和投资环境,政府政策鼓励并支持每家企业,每个州和整个社会去投资和支持文化版权事业。比如,美国联邦法律在1917年免除了非盈利文化团体和组织的税务。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出版物征收较为高的税。在这点上,外国出版物进入美国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投资。其二,在整个行业的行为方面,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出版业整体遵循市场规则,追求高收益。整个市场依赖市场竞争和商业运行,充分利用有限的市场资源来提升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其他商业投资相比,美国出版业的投资回报比较高,在美国拥有着无可匹敌的地位。
三、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现状
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文化,这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至关主要的。然而,贸易赤子的持续存在不仅构成了出版业的压力,也减少了国内出版业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引荐进口到中国的外国出版物通常在全球具有巨大的需求,版权税也非常高。与此相比,中国出口外国出版物的版权税较为低廉,这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现状的分析
中国国际数据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出版业版权贸易的贸易总额比例非常小,贡献低于0.1%。因为出版业的发展不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版权贸易和增强版权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版权贸易起步相对较晚,如今国际版权贸易产品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图书版权的输出主要对中国的版权贸易做出贡献,其总量基本相当于中国版权输出的总量。从2009年起,电影和电视的版权输出在政府的努力下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的出版业版权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十分不平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中国东部,版权贸易发展相对较好,因为东部区域好的经济形势。但是,在中国西部,因为那里的经济形势相对落后,群众对版权问题的观念较为保守,关注度也不够,版权产业发展缓慢。近些年,尽管中国出版业集中了“走出去”的战略,仍无可否认中国图书还没有获得广泛的世界认可,版权贸易的目标仍然聚焦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区域,如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仅有少量书籍在西方市场获得成功。
(二)中国的版权管理
中国的版权管理体系正在成形,中国的版权管理工作可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版权管理组织。在中国,主要的版权管理组织是国家版权管理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其主要的职责是起草新闻出版和版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版权产业的目标和方针,规划版权贸易政策和监管出版行为。其次是版权保护中心,于1998年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主要负责综合类业务工作包括注册出版物,记录合同,法律服务和其他版权相关服务。第三就是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每个省的地方出版局。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成立了音乐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协会、电影版权协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日常管理和推动中国版权产业发展和完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版权管理方法方面,中国主要采取司法行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等。一些区域还成立了知识产权包括版权的相关法庭。对版权的司法行政管理不仅适用于民事诉讼也适用于刑事诉讼。然而在中国,对版权的行政管理是主要方式,简单有效的调停方式也被广泛采纳。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行之有效。 (三)中国版权贸易的市场环境
如今,中国的版权业市场还不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现。首先,侵权行为无法被有效组织。盗版图书可以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找到,损坏了版权图书的市场。一些拥有版权的出版商,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担心会陷入版权纠纷之中,导致最后拒绝合作,这严重限制了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其次,信息交流渠道不开放。国际版权代理商通常具备相关知识,熟知业务和国际版权贸易惯例,所以其在进出口版权方面的功能不能被忽视。然而,中国的出版公司极少通过版权代理商进行版权贸易,导致了信息交流不充分的事实,以及不能像其他专业的版权机构一样拥有迅速的反應体系。其三,因为出版业的市场化不够充分。中国的出版业起步较晚,许多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转型而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除此之外,版权公司的市场位置还没有完全建立,其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市场化水平也比较低。
四、结论以及对于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建议
中国出版贸易的主要产品是图书,但是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力已经远远落后。从对中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中美之间的鸿沟还是比较明显的。美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在支持体系、版权保护体系、版权管理和版权市场环境等方面更加全面,这些方面都可以为中国的出版业提供借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需要加强出版保护并提升整个社会的出版保护意识。
中国应该增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和出版的集体管理。基于中国的出版管理现状,版权管理意识还是较为落后,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司法管理水平比较低,集体管理和现状发展不匹配。所以发展版权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和集体管理是当务之急。
政府应当出台一些特殊的政策来从基层加强行政能力。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版权的集体管理。除了中国音乐协会外,政府应该推动在文本、艺术、电影、摄影等领域建立更多集体管理机构,加强体系的构建。
版权贸易应当吸引、培养、吸纳人才。总的来说,版权贸易和出版业应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参与,这些人需要在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方面有专长。在这些高质量人才支持下,中国版权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osworth,Stephen.The Technology Inflow and Permi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0.
[2]Clark Giles.Inside Book Publishing, Second Edition.Routledge::London,1994.
[3]Hardt,Petra Christine.Practical Guide of Copyright Trade.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4]Hoekman Bernard M.and Michel M.Kostec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From GATT to WTO.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Li Hao.“A Brief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Productivity Research,2006.
[6]Olsson,Henry.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WIPO.
[7]World Academy:WIPO Academ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Development,1999.
[8]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1999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9.
[9]Shang Yong.“American Copyright Industry and Trad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2.
[10]Siwek,Stephen E.“The Copyright Industry in American Economy:2003—2007 Annual Report”,2004.
[11]U.S.Department of Commerce,Bureau of the Census,Provided Information on Foreign TradeData-U.S.Exports of Selected Products by SIC (1997,1998,and 1999).
[12]Xu Jianhua.New Analysis of Copyright.Suzhou:Suzhou University Press,2005.
[13]Lu Benrui,The Brief Situation of Foreign Publishing Industry.Shenyang:Liaoning Education Press,1994.
[14]Lu Benrui.The Brief Situation of world Publishing Industry.Beijing:Chinese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91.
[15]Wang Yu qing,Zhao Chengbi.International Technique Trade.Beijing: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Press,1996.
[16]Xin Guangwei.Copyright Trade and Chinese Publishing.Hebei:Hebei People Publishing Hous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