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议题分析
在大力推行课改的今天,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争奇斗艳。群文阅读作为最近两年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在我国悄然兴起。它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故乡,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萦,又让多少人为之哭笑嗔痴?那剪不断的情就像紧绕在心中的一根根线,一缕缕丝。时值中秋佳节,本学期教学大纲更要求学生能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并在对比中领悟,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也就是通过认识意象,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由是,本堂课我将围绕“剪不断的乡情”来进行教学。以时间为序,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模式,带领学生徜徉古今,感受一样的情怀,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生活中的不同阅历结合课堂上习得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无论在表达或是写作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而爱看书的孩子更胜一筹。很多不满足于现状的孩子将视觉拓展到了网络,那包罗万象的世界让他们为之着迷的同时,也牵引着他们提起了手中的笔,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我们总能在身边轻易找出他们笔下那些或哭、或笑、或呆、或傻的人物,经历那些看似荒誕无稽却有无比真实的故事情节。
然而,对于那些喜欢诗歌的孩子来说,读诗,是一大享受;写诗,更是一大成就。从模仿到自创的过程,正是他们华丽蜕变的过程。由简到难,步步行来,兴致愈浓,自发成趣。
但由于古诗词离他们现在的生活太过遥远,其中的字、词、句和现在所学的有很大差异,再加上缺乏写作背景的了解,这就使得那些或浅或浓的情、或明或暗的境,在很多孩子的眼中仿佛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选文分析
很多的家长都会在游玩成都时带着孩子去杜甫草堂瞧上一瞧。于是,我选择了这位客居蜀地的“诗圣”的《月夜忆舍弟》。如今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然而千年前的诗人却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对比思考,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也是我选择《月夜忆舍弟》的初衷之一。
唐诗为首,宋词、元曲随后。为于是就将范仲淹的《苏幕遮》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作为第二组材料进行呈现。
宋朝的一代名臣范仲淹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以“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语言来盛赞《天净沙 秋思》,足见此散曲之精妙,堪称元人同类作品之绝唱了。
古往而今来,在浩如烟海的满溢着思乡情愫的现代诗中,我选择了席慕容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作为第三组材料和孩子们见面。
席慕容的《乡愁》中,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所有对故乡的一切,靠父辈们片言只语中拼出故乡模糊的影子,一醒来,什么都化为乌有,只有在她的梦里,只有诗,才寄托了无限的乡愁。相较于席慕容,余光中是幸运的,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及诗的意境美。
3.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形象表现抽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
①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形象表现抽象。
②体会诗歌抒发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和诗歌的意象来鉴赏诗歌。
3.教学措施
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深读入景,将环生的境象化为鲜活的画面,体会《月夜忆舍弟》中蕴含的深深的乡愁韵。再通过自主研读,个性品味《苏幕遮》、《天净沙.秋思》。接着借由多种形式的诵读,升华认识两首现代诗《乡愁》,最后让学生由感而作。
(三)教学环节
第一步: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1、赏图。出示一轮明月图片。
2、谈话。
3、导思:是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此景此情,你会想起哪些思乡的诗句呢?
第二步:深读入景,境象环生--赏析《月夜忆舍弟》
1、请自由读诗,读两遍,把诗句读通顺。
2、为什么诗人要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思念自己的弟弟?
3、杜甫背井离乡,他的心系何处?
4、他心中的情感是什么?
第三步:自主研读,个性品味--赏析《苏幕遮》、《天净沙.秋思》
1、给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建议,要求学生按照建议分别完成材料二或材料三的学习。
2、将自己的感受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四步:读法多样,升华认识--赏析两首现代诗《乡愁》
1、分大组诵读余光中的《乡愁》
2、抽三个学生读席慕容的《乡愁》每人一句,题目齐读。让我们走进两位现代作家的诗中,去体会这深深的思乡情,浓浓的念乡意。
第五步:情自心生,由感而作。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写下自己心中的乡情。
在大力推行课改的今天,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争奇斗艳。群文阅读作为最近两年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在我国悄然兴起。它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故乡,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萦,又让多少人为之哭笑嗔痴?那剪不断的情就像紧绕在心中的一根根线,一缕缕丝。时值中秋佳节,本学期教学大纲更要求学生能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并在对比中领悟,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也就是通过认识意象,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由是,本堂课我将围绕“剪不断的乡情”来进行教学。以时间为序,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模式,带领学生徜徉古今,感受一样的情怀,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生活中的不同阅历结合课堂上习得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无论在表达或是写作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而爱看书的孩子更胜一筹。很多不满足于现状的孩子将视觉拓展到了网络,那包罗万象的世界让他们为之着迷的同时,也牵引着他们提起了手中的笔,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我们总能在身边轻易找出他们笔下那些或哭、或笑、或呆、或傻的人物,经历那些看似荒誕无稽却有无比真实的故事情节。
然而,对于那些喜欢诗歌的孩子来说,读诗,是一大享受;写诗,更是一大成就。从模仿到自创的过程,正是他们华丽蜕变的过程。由简到难,步步行来,兴致愈浓,自发成趣。
但由于古诗词离他们现在的生活太过遥远,其中的字、词、句和现在所学的有很大差异,再加上缺乏写作背景的了解,这就使得那些或浅或浓的情、或明或暗的境,在很多孩子的眼中仿佛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选文分析
很多的家长都会在游玩成都时带着孩子去杜甫草堂瞧上一瞧。于是,我选择了这位客居蜀地的“诗圣”的《月夜忆舍弟》。如今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然而千年前的诗人却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对比思考,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也是我选择《月夜忆舍弟》的初衷之一。
唐诗为首,宋词、元曲随后。为于是就将范仲淹的《苏幕遮》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作为第二组材料进行呈现。
宋朝的一代名臣范仲淹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以“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语言来盛赞《天净沙 秋思》,足见此散曲之精妙,堪称元人同类作品之绝唱了。
古往而今来,在浩如烟海的满溢着思乡情愫的现代诗中,我选择了席慕容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作为第三组材料和孩子们见面。
席慕容的《乡愁》中,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所有对故乡的一切,靠父辈们片言只语中拼出故乡模糊的影子,一醒来,什么都化为乌有,只有在她的梦里,只有诗,才寄托了无限的乡愁。相较于席慕容,余光中是幸运的,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及诗的意境美。
3.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形象表现抽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
①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形象表现抽象。
②体会诗歌抒发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和诗歌的意象来鉴赏诗歌。
3.教学措施
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深读入景,将环生的境象化为鲜活的画面,体会《月夜忆舍弟》中蕴含的深深的乡愁韵。再通过自主研读,个性品味《苏幕遮》、《天净沙.秋思》。接着借由多种形式的诵读,升华认识两首现代诗《乡愁》,最后让学生由感而作。
(三)教学环节
第一步: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1、赏图。出示一轮明月图片。
2、谈话。
3、导思:是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此景此情,你会想起哪些思乡的诗句呢?
第二步:深读入景,境象环生--赏析《月夜忆舍弟》
1、请自由读诗,读两遍,把诗句读通顺。
2、为什么诗人要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思念自己的弟弟?
3、杜甫背井离乡,他的心系何处?
4、他心中的情感是什么?
第三步:自主研读,个性品味--赏析《苏幕遮》、《天净沙.秋思》
1、给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建议,要求学生按照建议分别完成材料二或材料三的学习。
2、将自己的感受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四步:读法多样,升华认识--赏析两首现代诗《乡愁》
1、分大组诵读余光中的《乡愁》
2、抽三个学生读席慕容的《乡愁》每人一句,题目齐读。让我们走进两位现代作家的诗中,去体会这深深的思乡情,浓浓的念乡意。
第五步:情自心生,由感而作。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写下自己心中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