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为“克隆人”惊慌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隆是一种不经过受精的定向繁殖方法。它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克隆整个细胞核,目的是从一个细胞克隆出一个个体,即利用一个多细胞物种的基因组培养出与供体几乎完全一样的多细胞机体(个体);另一种是克隆某些基因片段,即 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目的是将这些片段整合到既定的重组基因里去,使之能够在各种机体的细胞里与这些细胞一起分裂繁殖。大众媒体却常常把这两种克隆混为一谈。1977年后,研制出了各种解读DNA的方法,从此对DNA的新认识急剧增加,势如雪崩,但尽管如此,迄今也只解读了人类基因组的百分之二三。成年个体的转基因操作结果还完全无法预料,所以需要加以最大限度的社会伦理监督。
  人们坦心克隆个体的技术被滥用。然而,其现实的可行性是极其有限的。机体发育的遗传程序是如此复杂并被进化所规定,以致于手艺式的革新——无论是偶然的基因突变,还是定向的基因重组——结果往往要么是完全“沉默”,丝毫不改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要么导致胚胎夭祈或有致命先天缺陷的畸形,或者仅仅引起不越出个体天然多样性大框框的细微变化。在高级哺乳动物中,妊娠是必不可少的发育阶段,无论是转基因移植,还是细胞核、细胞的移植,或是早期胚胎植入子宫,成功率都极低——千分之几而已。将各种不同机体的基因放在各种载体里克隆是可以的,但是要想迫使它们亲如一家,协同动作,那可就难了,而且基因组越复杂,就越难。
  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甚至原则上就既不可能研制出类似子宫的仪器来,也不可能改变或加快极其复杂的胚胎发育进程。要想改变心理素质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在大脑里工作的基因多得很,而要在克隆中同时实现许许多多大脑基因的剪切重组,谈何容易!即使那样做了,胚胎的命运也是九死一生。因此,所谓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个人,尤其是“流水线般复制”人,原则上未必能办得到。人死亡时,其细胞里的基因组也被酶分解,此后能再克隆的便只是其某些 DNA片段(在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遗骸的鉴定中就是如此),再复制其人是绝不可能的了。所以,所谓已死领袖的再造,纯属神话。
  锡德宣布要克隆人之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议会、美国国会、有5.2万成员的美国实验研究者协会和许多宗教团体,纷纷宣布或要求禁止克隆人实验。俄罗斯国家杜马里自民党人议员则相反,声称要全力资助这种实验!这些狂热地试图“复制自家人”的人们的愚昧,和俄罗斯科学界的现状一样骇人听闻:在俄罗斯科学界目前这种境况中,比克隆人简单得多的实验都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事。而美国人围绕锡德之举那样惊慌,也大可不必。“复制”蠢人和坏蛋却是可能的,并且这一套我们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工程”,即以全社会的无知为背景的欺骗宣传。
  (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生物学博士。)
  
其他文献
最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柳传志接受记者专访,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记:联想非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那么,为什么要在15周年的时候面对社会公开检讨自己?考虑过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柳:联想目前成了中国电子行业中最大的一个企业,高科技领域中的排头兵,应该讲是极其重视人才培养的。然而在人才发掘培养的具体操作上,却依然有很大缺陷,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作法,没有形成机制,这
期刊
[摘要] 探讨基于实体关系的文本挖掘机制,以文本挖掘为方法,辅以属性抽取、属性关系映射等方式,以上海世博新闻媒体网络版报道为例,对新闻媒体网络版这种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研究。在属性抽取时结合相似度算法,使属性抽取的准确率得到提高。选取香港、台湾、境外媒体华语版、上海本地媒体对世博会相关报道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内容对报道差异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研究表明,运用文本挖掘对新闻媒体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挖掘
期刊
第一次做生意,发现生意很简单    记者:请谈谈你的第一次生意,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后来的经商有何影响?  杜斌:那是1986年春天,我还在参加高考复习,想利用寒假打打工。我有个同学,家里开了个小服装店。她家长同意我到店里上班,月薪40元。第一天,是在马路上架了一张铁床,卖红纱巾,两角钱一条。因为是第一次,刚开始我感觉很窘迫,面对过来过去的人们,不好意思吆喝。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记不清卖了多少条,
期刊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适逢中国科学院50周年院庆,科学院特别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参加庆典,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均在被邀请之列。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杨振宁教授。  今年77岁的杨振宁,身着藏蓝色西装,蓝色格子领带,目光炯炯。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执教了三十多年之后,杨振宁教授于今年元月正式退休,之后他应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之邀回国主持一项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在职教授。
期刊
今年诞生的婴儿中会有更多的人亲眼目睹2100年的除夕夜。  在过去的100年中,日趋改善的卫生、营养和现代医疗条件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据估计,美国大部分人的寿命至少可达75岁、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到2050年可活到90岁的老年人将比现在增加1倍。  以前,活到100多岁只是好莱坞影片带给人们的幻想。如今面对现实,人们不禁沉思:我们当中能有多少人可以活着看到2100年呢?如果在10年前提出这个问题
期刊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通过胚胎分裂技术成功克隆出一只猴子。这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灵长目动物,也是科学家第一次使培育基因完全相同的猴子的设想成为可能。  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目动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说,他们将一只处于发育早期的胚胎细胞一分为四,克隆出了一只基因与母体基因完全相同的雌性猴,并为她取名“特特拉”。“特特拉”的克隆方法与英国科学家克隆多利羊的方法不同。克隆多
期刊
美国著名的华裔科学家钱卓最近成功地利用基因工程孕育出一批聪明的老鼠,这项研究意味着人类也可能借此生出智商更高的婴儿。同时也有助于研制出治疗与年龄有关的记忆力丧失及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科学界认为,钱卓的这项在遗传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成就上绝不亚于英国“多莉羊”的成功克隆,为人类神秘而黑暗的大脑基因活动,开启了一扇天窗。    聪明鼠的诞生    这项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由普林斯顿
期刊
退休教授,打工数年,颇有心得:“我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现在就是知识致富的时代。生物学绝对有用,学生物的人是能挣钱的,如果融入更高的科技含量,肯定会挣大钱!”    我的面前摆着三张名片,它们依次是:国际蕨类植物学协会会员、中国蕨类植物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教研室主任;台资企业广州大汉园景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教授、高级顾问;重庆锦华花卉园艺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它们的主人却只有一个——张百
期刊
“把医院的部分功能搬到家里,在家里完成自我诊病的方式会成为今后时尚和诊病的主流方式。我深信,一步法诊病会逐步取代目前医院的传统检测手段……” ——周国庆博士    1999年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在一楼大厅的一个展位前,人潮汇集。博士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30来岁、风度翩翩的周国庆博士正在为前来出席开幕式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作现场表演。  “这是我们生产的专门诊断心
期刊
映山红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色艳,却出身平凡,路边、岩坎或者是深涧、山峦都是它生存的场所,每年春天,映山红盛开,漫山遍野、如火如荼,它的生命力是如此之顽强,恰似那熊熊燃烧着的生命之火炬。    少年俊才    他叫李映红,出生在贫穷的大巴山区,父母都是知青,为了让他像李映红那样顽强生存,父母为他取下了这个名字。  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天资聪颖、乖巧听话,当别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