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学透教材中的课文
一是从文章的主题入手。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反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如《春》这篇课文,主题就是描绘春景美好,催人奋发。根据这一个主题的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这样安排:要学生细读课文时考虑:春景的美好表现在何处?找出描写春天的主要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思考,除了这些春景描写的段落之外,开头和结尾的几段在结构上有何用处?通过讨论,明确开头是总写春光,结尾引出对人的描写,并直接赞美春天,启发人们深思。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各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领会春的含义。
二是从教材的特点入手。(1)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所写的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教说明文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重点(性质、用途或者事物的原理),了解说明的条理性,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在教议论文时,可以先了解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出现的?论据有哪些,论证的方法怎么样?中心论点提出之后,要懂得中心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各个论据应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论证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式,或递进式,还是总分式。(2)文章的写作特点不同,教法应该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应先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根据写作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故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以对比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以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课文的。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第一个特点,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写出大意: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何感受?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写出层次大意)?我离开故乡时的感受是什么?第二步,提示学生,肖像描写的对比是重点,仔细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各有什么不同特点?抓住这两段肖像描写的内容反复朗读,体会闰土前后不同肖像的变化。再从文中找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来领会变化的根源。
三是由题目入手。许多文章的题目都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题目就像是文眼,因此,有些文章可以由分析题意入手来设计问题。
四是通过找文章的主线来处理课文。任何文章都应有连贯全文的线索,一切的材料都应由主线串联起来,才能使文章有条理、有主次。这些线索,或是叙事线索,或是抒情线索,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须仔细领会。所以,我们如能抓住线索,就能有条理地分析课文。
五是根据文章的组材顺序来处理课文。一篇文章中材料组织安排总是有一定顺序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顺序,或以逻辑为序等等安排,才能分出结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地点来定的。那么,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点给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在理解写百草园时,着重写了什么?写三味书屋时,有哪些内容?两个地方的生活有何不同?
六是从朗读入手进入课文的教学。朗读很重要,许多文章的感情,是通过朗读来体会的。在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感情,制造气氛,使人听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以新课改为标准,更新教学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可以渗透自学成长的个人事例进行兴趣激励,也可以激发学生从兴趣入手,多带学生到“野外”进行“素描”、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使学生有所感,动其情,自然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感悟、联想、认知,吸取文章的精华。
3.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
在理解文章过程中,要用作者思路来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个问题,不能孤立进行字、词、句、段条块分割式阅读。
4.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时要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展示讨论成果,从而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真金”,进而运用到其他课文中去,把握学习重点。
5.掌握对文章的赏析方法
赏析文章时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参考,多读多悟,闭目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像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 “读、悟、品”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不断地摸索、实践,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站塘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一是从文章的主题入手。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反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如《春》这篇课文,主题就是描绘春景美好,催人奋发。根据这一个主题的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这样安排:要学生细读课文时考虑:春景的美好表现在何处?找出描写春天的主要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思考,除了这些春景描写的段落之外,开头和结尾的几段在结构上有何用处?通过讨论,明确开头是总写春光,结尾引出对人的描写,并直接赞美春天,启发人们深思。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各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领会春的含义。
二是从教材的特点入手。(1)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所写的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教说明文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重点(性质、用途或者事物的原理),了解说明的条理性,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在教议论文时,可以先了解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出现的?论据有哪些,论证的方法怎么样?中心论点提出之后,要懂得中心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各个论据应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论证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式,或递进式,还是总分式。(2)文章的写作特点不同,教法应该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应先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根据写作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故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以对比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以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课文的。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第一个特点,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写出大意: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何感受?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写出层次大意)?我离开故乡时的感受是什么?第二步,提示学生,肖像描写的对比是重点,仔细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各有什么不同特点?抓住这两段肖像描写的内容反复朗读,体会闰土前后不同肖像的变化。再从文中找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来领会变化的根源。
三是由题目入手。许多文章的题目都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题目就像是文眼,因此,有些文章可以由分析题意入手来设计问题。
四是通过找文章的主线来处理课文。任何文章都应有连贯全文的线索,一切的材料都应由主线串联起来,才能使文章有条理、有主次。这些线索,或是叙事线索,或是抒情线索,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须仔细领会。所以,我们如能抓住线索,就能有条理地分析课文。
五是根据文章的组材顺序来处理课文。一篇文章中材料组织安排总是有一定顺序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顺序,或以逻辑为序等等安排,才能分出结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地点来定的。那么,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点给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在理解写百草园时,着重写了什么?写三味书屋时,有哪些内容?两个地方的生活有何不同?
六是从朗读入手进入课文的教学。朗读很重要,许多文章的感情,是通过朗读来体会的。在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感情,制造气氛,使人听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以新课改为标准,更新教学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可以渗透自学成长的个人事例进行兴趣激励,也可以激发学生从兴趣入手,多带学生到“野外”进行“素描”、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使学生有所感,动其情,自然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感悟、联想、认知,吸取文章的精华。
3.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
在理解文章过程中,要用作者思路来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个问题,不能孤立进行字、词、句、段条块分割式阅读。
4.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时要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展示讨论成果,从而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真金”,进而运用到其他课文中去,把握学习重点。
5.掌握对文章的赏析方法
赏析文章时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参考,多读多悟,闭目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像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 “读、悟、品”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不断地摸索、实践,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站塘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