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
【关键词】课堂;教学I have seen of construc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Zhong Mingua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art is not impart ability, but to inspire, awaken and inspire.The student’s mind rather than to fill the container, but hurriedly to the torch was lit.
【Key words】The classroom; Teaching 2011版新《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进一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的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把握学习起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如在教“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是这样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一支笔,如果表现都好,那么老师要奖几支笔?一支笔的价格你们知道吗?老师一共要花多少钱买笔?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引出了单价、数量、总价,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顺利地过度到“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学习。
2捕捉精彩亮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精彩的课堂不完全依赖于课前预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毕竟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而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课堂精彩生成,并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亮点,将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方案,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
如我看过两则案例: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时,教师甲要求学生观察一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回答总是不着边际。于是,这位教师出于省时,直接出示结论,让学生齐读三遍。而教师乙在发现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时,调整教学设计,这位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出了这样的图形(如上图)。提问说:“某人从甲地到丙地,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甲地直接走到丙地,另一条路是从甲地经过乙地再到丙地,沿哪条路线走更近呢?第二种走法会不会有三角形的某些特征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刚才拼成的三角形,展开研究、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小组学生通过测量并计算出三条边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的小组把围成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任意两根连接起来与第三根进行比较;还有的根据“两点间连线,直线段最短”反推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沉闷的课堂瞬间转化为富有探究、活力四射的精彩课堂,真可谓匠心独具!
3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性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式下,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同一指令下“齐步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降低知识难度。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
比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当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提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百分数与以前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吗?”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后踊跃发言:有的说百分数是一个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有的说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相同,但写法不同,百分數的分母用“%”来表示,先写分子,然后在分子后面写“%”;有一位学生还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计量单位,但又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带计量单位。
其次,设计多层次练习。练习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教师应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4把握教学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努力创设“成功”情境,不满足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敢于跳出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例如:一个工人加工一个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60件,7天可以完成,实际6天完成了,每天多做几件?常规解法是:60×7÷6-60,但教师在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因此,有的学生想出了独特的新颖解法:60÷6其道理是:时间节省一天,这一天原来的工作量平均分配到6天中,每天分配即是多做的。这样的教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只有老师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实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I have seen of construc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Zhong Mingua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art is not impart ability, but to inspire, awaken and inspire.The student’s mind rather than to fill the container, but hurriedly to the torch was lit.
【Key words】The classroom; Teaching 2011版新《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进一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的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把握学习起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如在教“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是这样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一支笔,如果表现都好,那么老师要奖几支笔?一支笔的价格你们知道吗?老师一共要花多少钱买笔?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引出了单价、数量、总价,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顺利地过度到“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学习。
2捕捉精彩亮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精彩的课堂不完全依赖于课前预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毕竟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而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课堂精彩生成,并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亮点,将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方案,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
如我看过两则案例: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时,教师甲要求学生观察一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回答总是不着边际。于是,这位教师出于省时,直接出示结论,让学生齐读三遍。而教师乙在发现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时,调整教学设计,这位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出了这样的图形(如上图)。提问说:“某人从甲地到丙地,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甲地直接走到丙地,另一条路是从甲地经过乙地再到丙地,沿哪条路线走更近呢?第二种走法会不会有三角形的某些特征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刚才拼成的三角形,展开研究、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小组学生通过测量并计算出三条边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的小组把围成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任意两根连接起来与第三根进行比较;还有的根据“两点间连线,直线段最短”反推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沉闷的课堂瞬间转化为富有探究、活力四射的精彩课堂,真可谓匠心独具!
3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性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式下,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同一指令下“齐步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降低知识难度。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
比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当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提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百分数与以前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吗?”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后踊跃发言:有的说百分数是一个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有的说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相同,但写法不同,百分數的分母用“%”来表示,先写分子,然后在分子后面写“%”;有一位学生还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计量单位,但又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带计量单位。
其次,设计多层次练习。练习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教师应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4把握教学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努力创设“成功”情境,不满足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敢于跳出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例如:一个工人加工一个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60件,7天可以完成,实际6天完成了,每天多做几件?常规解法是:60×7÷6-60,但教师在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因此,有的学生想出了独特的新颖解法:60÷6其道理是:时间节省一天,这一天原来的工作量平均分配到6天中,每天分配即是多做的。这样的教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只有老师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