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扶贫故事的国际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5日至9日,笔者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SCAP)代表团,出席了在泰国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二届宏观经济政策、减贫和发展筹资委员会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出席由我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代表处举办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减贫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主题边会。从与会人员的积极反馈和热烈讨论可以看到,国际上对中国精准扶贫的相关做法和经验充满了兴趣,迫切希望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做法以及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工作的借鉴和启示。坦率地说,在关于中国发展故事的国际传播中,中国减贫、扶贫的故事不仅在渴望摆脱贫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的需求和受众,而且减贫、扶贫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适宜进行国际传播的全球关注议题。因此,在中国精准扶贫故事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也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精准传播。
  讲清楚“精准扶贫”的内涵
  摆脱贫困和实现粮食安全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征程里所取得的最令全球瞩目的成绩之一。据2019年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所言:如今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贫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1978年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1660万人。从2013年至2018年,每年有1200多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①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因此称赞说,“中国的发展已经让数亿人口远离了贫困,而且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彻底消除国内的极端贫困”。“中国是为全球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②
  是什么样的法宝使中国在短短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以前一个积贫积弱、人民食不果腹的国家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功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靠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发展之路。中国的减贫之路没有参照某种特定模式,而是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发展战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两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又庄严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即2020年底)使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谓“精准扶贫”理念,强调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该理念对中国的减贫工作以及国际发展援助等行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在减贫领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最初的救济式扶贫,到如今的精准扶贫,通过产业发展、教育和培训、生态保护、易地搬迁扶贫等为贫困人口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充分调动其潜在的能力及创造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子商务和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又创新了诸如电商脱贫、光伏发电脱贫等资产性收益脱贫模式以及旅游减贫、产业减贫、生态减贫等各种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减贫战略的内涵。
  现阶段精准扶贫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清晰回答了贫困人口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仍然贫困、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等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把这三个问题讲清楚,就是讲清楚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讲述中国精准扶贫故事
  长期以来,在国际传播的“讲故事”方略上,中外之间还是有所差异和侧重的。一般而言,中国人似乎更擅长上下五千年地讲历史大格局,讲政策方针和大道理。西方人则喜欢从小事和个体人物着眼,通过讲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来揭示大时代的变迁。两种叙事方式当然各有千秋,如将两者相结合,则能够起到兼顾宏观分析和微观叙事的双重传播效果。在国际传播中构建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体系需要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宏观分析如同骨架,微观叙事如同血肉,只有两者融合融汇,中国故事才能鲜活地站立起来。
  从宏观角度看,首先需要讲清楚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得以推出的社会与制度保障。减贫和扶贫是不可能建立在国家政治动荡、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国家治理混乱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减贫的成功首先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成功,是基于我们根据国情,摆正了改革、发展与稳定这三者间的关系,并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是秉着社会稳定优先的原则,采取先稳定后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經济领域,我们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以一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摸索与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地进行改革。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到金融领域改革,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户籍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减缓改革带来的震动对弱势群体的冲击,规避和分散改革的代价和风险。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积累和创造财富,使减贫举措能获得足够资金;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才能使国家得以持续、稳定地制定和落实减贫政策。
  其次,中国减贫的成功还基于我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致力于发展的政府以及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和正确的政策。对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要素是凝聚全民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共识、保持稳定并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政治发展也经历过动荡和风险,但每次都是在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下走出阴霾,使国家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相对稳定的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到今天。毛泽东对于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及其后的江泽民、胡锦涛则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也不要落下”的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计划在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40年来,中国政府制定并坚持贯彻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如长期坚持低生育率政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经济特区、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等。   另外,精准扶贫政策从政府红头文件到基层动员的实施过程本身也是宏观叙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精准贫困状况调查、社会动员、资金整合与部署到位,以及如何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等。如精准扶贫必须因地制宜,不能搞扶贫政策一刀切,“一个在青藏高原农村行得通的办法不见得适用于内蒙古草原的扶贫工作”。在社会动员方面,中国各级政府都擅长使用一些精炼和接地气的语言来进行社会动员,如“扶贫要扶智”(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向农民普及现代农业知识等),“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提振志气和信心,破除“等靠要”的懒惰和不作为思想)等等。
  从微观角度看,则需要讲清楚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贫困户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要从小处入手,用便于国际传播和理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脱贫故事,以激发国外人士的情感共鸣,缩短彼此心灵的距离,增进其对中国扶贫理念和价值观等宏观政策的理解。这种由小及大、由案例至理念的传播路径是国际传播的通用法则。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曾通过讲述他在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村插队的故事,让听众通过梁家河村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穷困到富足的变化,看到了整个中国农村的变化。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这种用故事和案例结合我们的扶贫政策来传播的效果也是最好的。笔者曾于2017年5月率课题组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调研该地区的精准扶贫情况。在走访乡村时了解到,每个乡干部都有几个贫困联系户,村干部需要针对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帮助他们找出脱贫的具体路径。这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的做法以及当地的贫困户通过经营民宿旅游、或者种植茶叶和香菇等实现脱贫的案例,在我后来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时常常被我引用,每次都能收到与会者的积极反馈和好评。
  另外,直接用国际人士自身的观察以及他们的笔触来撰写和传播中国减贫、扶贫的故事则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18年6月,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PRCC)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共同编纂、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The Way Forward:Stories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一书出现在了同期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59届理事会边会上。该书是国内首部由外国人执笔撰写的全面介绍中国减贫成就的英文图书。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四国的作者,以自己的观察和笔触,生动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扶贫故事,也因此在西方受众中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说服力。如马来西亚农村和区域发展部农村社区处首席助理秘书娜苏哈·宾蒂·阿卜杜拉表示:“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收录了许多典型的中国扶贫案例,生动讲述了他们如何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书中案例非常适用于马来西亚,我会把书带回去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并落实到执行层面。”③
  讲清楚中国扶贫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自2016年1月1日起,联合国正式启动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世界各国未来15年的发展设定了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三个发展维度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这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廉价和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工业和创新及基础设施、缩小差距、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等等。由于生存权是平等权和发展权的基础,消除贫困、消除饥饿自然成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绝对贫困同步,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推动整个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发展,中国还是全球减贫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习近平主席曾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④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伙伴关系,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除了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还在力所能及地向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扶贫援助。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⑤
  特别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助推非洲、亚太各国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中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⑥另外,中国设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也已在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对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的提升及推动国际减贫合作都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⑦
  总之,要用精准数字讲好中国精准扶贫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世界减贫发展的贡献。中国不仅要做、会做,也要会说、会讲,世界在观察中国和倾听中国,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故事和经验讲给世界听。
  「注釋」
  ①高敬、董峻:《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新华社, http:// www.gov.cn/xinwen/2019-10/14/content_5439422.htm,2019年10月14日。
  ②应邀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的讲话,参见https://www.sohu.com/a/297957337_100122958,2018年9月3日。
  ③叶晓楠、张滋宜:《美英加意四国作家眼中的中国扶贫》,《国际人才交流》2018年第12期。
  ④《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7/0102/c64387-28992727. html,2017年1月1日。
  ⑤《商务部:过去60年中国对外提供近4000亿人民币援助》,中国新闻网, 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4/12-08/6856835.shtml,2014年12月8日;《中国对外援助60年逾120发展中国家受惠》,中新社,https://china.huanqiu.com/ article/9CaKrnJoehk,2010年8月12日。
  ⑥谷智轩:《世行发布一带一路研报:或助4000万人脱贫》,观察者网,https:// 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6_19_506292.shtml,2019年6月19日。
  ⑦《“中国式减贫”照亮全球脱贫之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网站,http://www. iprcc.org.cn/Home/Index/skip/cid/5561.html,2019年10月4日。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针对整车厂内物流运作作业环节多,操作内容复杂,涉及的变动因素众多等特点,结合内物流运作业务节点及作业内容属性,文章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标准工时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有大量荞麦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从我国西南地区收集的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发展的一支关键力量,政府如何通过技术创新
21世纪信息与科技相交融的愈加紧密,科技创新成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的关键,各国都把发展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我国也早在上个世纪末就逐步开始制定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相
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土粘附系数测定装置,测定橡胶微粒掺量对混凝土粘附系数的影响,测定橡胶集料混凝土拌和物的粘附系数,并探讨了粘附系数随配比的变化规律。
<正> 1.新疆,夏日。一望无际的大戈壁。一辆“日野”载重卡车象一只小甲虫似的在荒无人烟的卵石滩上爬行。 2.“日野”驾驶室。搭车的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记者靳丰靠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天然药物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然而,目前在我国中药材供应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出口并给中药消费者带来致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