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弗·培根
摄影创作贵在抓拍和连拍,而木雕创作则贵在从抓拍和连拍的众多素材中砂里淘金,选取某个最美瞬间,进行艺术的提炼与升华。
从自然美中汲取典型美犹如砂里淘金,从典型美中萃取艺术美则更如将砂金提炼为真金。作为木雕艺术创作者,我常乐此不疲地身兼“淘金”和“炼金”两项“苦差”。2011年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我在福建省莆田市丹桂工艺有限公司负责繁忙的木雕佛像创作任务,但再忙也不忘如何致力实现对传统木雕题材的推陈出新。
现代题材木雕的创新如果从刻画人体艺术的典型美入手,可能是捷径,但要想出类拔萃,又谈何容易。例如我尝试创作木雕“出水芙蓉”的初衷,是因为感动于一句形容自然美的名诗:“自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而对于一名木雕艺术创作者而言,我得用自己的独创构图来诠释那个唯美的瞬问:将平面的文字用立体的事物展现,用曼妙的人体美抒发作者唯美追求的初衷。当窈窕裸女从水中袅袅而起,便点燃了主题的焰芯,簇拥她的水浪形成了婀娜的衣纹,体现了美人含蓄的另一面。在露与藏的雕刻手法运用上,使作品的主次分明,更突出了主题和艺术手法创新的独特魅力。2009年11月,作品参展北京文博会,荣获“华礼奖”中国礼仪休闲用品设计大赛国务政务类金奖。
然而,创新有时也会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却又“山穷水尽疑无路”。此时最需要心态的淡定和创意愿景的坚定不移。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眼睛和头脑。有一次看央视3套艺术频道的歌舞表演,傣族的孔雀舞令我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汲取的创作素材。顿悟间,脑中闪现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是一只孔雀用充沛的活力对生命作尽情地诠释,那是一个美丽的舞者在用身体语言倾诉着她对幸福的祈求。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旋律则跃然于稍纵即逝的每个瞬间。为了记下这个美的瞬间,我仅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气呵成整个泥塑小稿的创作。因为有了母校现代造形美学修养及扎实的人体结构基础,加上莆田传统雕塑工艺的“加持”功底,作品的体现手法有着突破性的超越:传统的线条美,现代的结构夸张,在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上展示了雕塑的点、线、面尽善尽美的结合。有时传统的艺术太过于讲究物品的陪衬,如果处理不好犹如画蛇添足,繁琐而花哨。但有时陪衬物也可以用来遮掩主体的弱点或缺陷,这样的形式在工艺品创作中会比较经常用到;但是在我的思想理念中,既然是艺术品的定位,就应该在主体上多花点心思,抛开琐碎的束缚,用简单而明朗的主题来对引导并深化读者对作品的审美理解。
生活是海洋,无数个美的瞬间如小水滴一般,构成了这个海洋;生活是一片夜空,无数个美的瞬间如繁星一般,构成了夜空中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个美的希望在这个天空挥霍着最唯美的色彩,生活也因一个个瞬间而美不胜收。创作尤如大海捞针,又象夜空摘星。只要慧眼独具,岂无美不胜收。孔雀舞恰似大海金针、夜空明星,带来一个何其美妙的创新希望。
傣乡是孔雀的故乡,人们把孔雀视为幸福吉祥、美好和爱情的象征。孔雀那美丽的羽衣,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成了民间艺人学习和摹仿的对象,孔雀舞成为傣家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孔雀舞,历史最为悠久。在明代的《南诏野史》上,就有“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的记载。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现代孔雀舞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搬上文艺舞台,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多次在国内国际的演出中获奖。著名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孔雀舞的内容,又增加了森林漫步、追逐嬉戏、拖翅点水、亮翅飞翔等内容。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孔雀舞还十分讲究手的动作,以手形象征孔雀头颈,变化多姿,生动传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源于自然美的典型化舞蹈,便是我抓取瞬间美、提炼典型美并创造艺术美的最佳生活源泉。
众所周知,孔雀公主的美丽传说也使象征幸福与纯洁的孔雀髻、孔雀衣和孔雀舞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我设计的作品造形,曾搜集、比较大量孔雀舞视频与图片,参考各色各样正宗傣族裙、生活装和演出服。最后决定取材傣女的裹胸和大摆裙,因为筒裙不便于体现大幅度的展翅、开屏舞姿;类似将项链套在头上、垂于前额的造型则是借鉴刀美兰的舞蹈头饰。左臂一举手,是孔雀昂首。姆指与食指作雀嘴型,其余三指翘为雀冠状;右脚一投足,令舞者重心倾前,似孔雀欲跳跃蹬枝;而左脚之上翘,比右手上提裙摆作开屏舞姿的经典动作,更显自然生动。定型后的作品高78公分,采用黄芯檀和加拿大桧木等两种接近黄种人肤色的木材雕制。一经投产出品,便有来自东南亚、北京、上海的客户争相订购。2006年,作品参加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荣获金奖;2011年在天津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奖“华艺杯”金奖。2011年7月20日至9月25日,作品又入选赴台参加“2011台湾木雕艺术交流展”,博得日本、泰国和台湾同行的高度评价。
实践证实了罗丹的这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种发现的过程有时艰辛曲折,往往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却喜“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似可随心所欲,如同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这种美倘若臆造,则可能失之为非典型的美,沦为另类的神马浮云。
我认为,艺术美的追求,必须注重典型性、形象性、永久性,亦即可升值性与可收藏性。艺术美把作者认为最美的瞬间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例如我的作品把孔雀舞舞蹈的旋律,升华为生命的旋律,便是自己从对自然美的“客体再现”向对典型美的“主体表现”的一种质的提升。这不是复写,不是临摹,而是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把自己的意志、理想等等,都熔铸于形象艺术美的刻画之中。
诚如法国艺术家库贝尔所言:“美,像真理一样,是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息息相关,是与能够抓住它的个人紧紧相连。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成正比例的”。
弗·培根
摄影创作贵在抓拍和连拍,而木雕创作则贵在从抓拍和连拍的众多素材中砂里淘金,选取某个最美瞬间,进行艺术的提炼与升华。
从自然美中汲取典型美犹如砂里淘金,从典型美中萃取艺术美则更如将砂金提炼为真金。作为木雕艺术创作者,我常乐此不疲地身兼“淘金”和“炼金”两项“苦差”。2011年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我在福建省莆田市丹桂工艺有限公司负责繁忙的木雕佛像创作任务,但再忙也不忘如何致力实现对传统木雕题材的推陈出新。
现代题材木雕的创新如果从刻画人体艺术的典型美入手,可能是捷径,但要想出类拔萃,又谈何容易。例如我尝试创作木雕“出水芙蓉”的初衷,是因为感动于一句形容自然美的名诗:“自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而对于一名木雕艺术创作者而言,我得用自己的独创构图来诠释那个唯美的瞬问:将平面的文字用立体的事物展现,用曼妙的人体美抒发作者唯美追求的初衷。当窈窕裸女从水中袅袅而起,便点燃了主题的焰芯,簇拥她的水浪形成了婀娜的衣纹,体现了美人含蓄的另一面。在露与藏的雕刻手法运用上,使作品的主次分明,更突出了主题和艺术手法创新的独特魅力。2009年11月,作品参展北京文博会,荣获“华礼奖”中国礼仪休闲用品设计大赛国务政务类金奖。
然而,创新有时也会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却又“山穷水尽疑无路”。此时最需要心态的淡定和创意愿景的坚定不移。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眼睛和头脑。有一次看央视3套艺术频道的歌舞表演,傣族的孔雀舞令我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汲取的创作素材。顿悟间,脑中闪现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是一只孔雀用充沛的活力对生命作尽情地诠释,那是一个美丽的舞者在用身体语言倾诉着她对幸福的祈求。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旋律则跃然于稍纵即逝的每个瞬间。为了记下这个美的瞬间,我仅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气呵成整个泥塑小稿的创作。因为有了母校现代造形美学修养及扎实的人体结构基础,加上莆田传统雕塑工艺的“加持”功底,作品的体现手法有着突破性的超越:传统的线条美,现代的结构夸张,在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上展示了雕塑的点、线、面尽善尽美的结合。有时传统的艺术太过于讲究物品的陪衬,如果处理不好犹如画蛇添足,繁琐而花哨。但有时陪衬物也可以用来遮掩主体的弱点或缺陷,这样的形式在工艺品创作中会比较经常用到;但是在我的思想理念中,既然是艺术品的定位,就应该在主体上多花点心思,抛开琐碎的束缚,用简单而明朗的主题来对引导并深化读者对作品的审美理解。
生活是海洋,无数个美的瞬间如小水滴一般,构成了这个海洋;生活是一片夜空,无数个美的瞬间如繁星一般,构成了夜空中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个美的希望在这个天空挥霍着最唯美的色彩,生活也因一个个瞬间而美不胜收。创作尤如大海捞针,又象夜空摘星。只要慧眼独具,岂无美不胜收。孔雀舞恰似大海金针、夜空明星,带来一个何其美妙的创新希望。
傣乡是孔雀的故乡,人们把孔雀视为幸福吉祥、美好和爱情的象征。孔雀那美丽的羽衣,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成了民间艺人学习和摹仿的对象,孔雀舞成为傣家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孔雀舞,历史最为悠久。在明代的《南诏野史》上,就有“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的记载。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现代孔雀舞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搬上文艺舞台,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多次在国内国际的演出中获奖。著名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孔雀舞的内容,又增加了森林漫步、追逐嬉戏、拖翅点水、亮翅飞翔等内容。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孔雀舞还十分讲究手的动作,以手形象征孔雀头颈,变化多姿,生动传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源于自然美的典型化舞蹈,便是我抓取瞬间美、提炼典型美并创造艺术美的最佳生活源泉。
众所周知,孔雀公主的美丽传说也使象征幸福与纯洁的孔雀髻、孔雀衣和孔雀舞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我设计的作品造形,曾搜集、比较大量孔雀舞视频与图片,参考各色各样正宗傣族裙、生活装和演出服。最后决定取材傣女的裹胸和大摆裙,因为筒裙不便于体现大幅度的展翅、开屏舞姿;类似将项链套在头上、垂于前额的造型则是借鉴刀美兰的舞蹈头饰。左臂一举手,是孔雀昂首。姆指与食指作雀嘴型,其余三指翘为雀冠状;右脚一投足,令舞者重心倾前,似孔雀欲跳跃蹬枝;而左脚之上翘,比右手上提裙摆作开屏舞姿的经典动作,更显自然生动。定型后的作品高78公分,采用黄芯檀和加拿大桧木等两种接近黄种人肤色的木材雕制。一经投产出品,便有来自东南亚、北京、上海的客户争相订购。2006年,作品参加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荣获金奖;2011年在天津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奖“华艺杯”金奖。2011年7月20日至9月25日,作品又入选赴台参加“2011台湾木雕艺术交流展”,博得日本、泰国和台湾同行的高度评价。
实践证实了罗丹的这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种发现的过程有时艰辛曲折,往往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却喜“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似可随心所欲,如同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这种美倘若臆造,则可能失之为非典型的美,沦为另类的神马浮云。
我认为,艺术美的追求,必须注重典型性、形象性、永久性,亦即可升值性与可收藏性。艺术美把作者认为最美的瞬间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例如我的作品把孔雀舞舞蹈的旋律,升华为生命的旋律,便是自己从对自然美的“客体再现”向对典型美的“主体表现”的一种质的提升。这不是复写,不是临摹,而是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把自己的意志、理想等等,都熔铸于形象艺术美的刻画之中。
诚如法国艺术家库贝尔所言:“美,像真理一样,是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息息相关,是与能够抓住它的个人紧紧相连。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成正比例的”。